有粵語歌就沒有世界末日
香港的流行音樂是香港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是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甚至九零後成長過程中某種意義上的必修課。本書介紹瞭填詞人林夕和黃偉文,作麯傢陳輝陽,歌手陳奕迅、王菲、楊韆嬅、古巨基等人創作及演繹歌麯的心路曆程,並且從歌詞齣發,講述瞭港樂之所以能在華語樂壇獨樹一幟的靈魂所在,以及音樂背後的各種故事。
作者簡介
何言
八零後知名樂評人,電影編劇。2004年迄今,以“公元1874”為筆名,發錶影視、音樂評論等逾百萬字。2012年開始撰寫“夜話港樂”係列,連載於新浪微博、天涯社區和豆瓣等網站,好評如潮。
新浪微博:weibo.com/uc1874
繁體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林夕與黃偉文
林夕:三韆首歌麯的快樂與哀愁
黃偉文:其實他很美
林夕和黃偉文的“罪”
林夕與黃偉文的“錯”
林夕和黃偉文的“變態”
林夕和黃偉文的“純”
林夕和黃偉文的“愛”
林夕和黃偉文的“癡”
第二部分港樂人物誌
一個時代的歌者:陳奕迅
水瓶座烈女:楊韆嬅
“概念王子”:古巨基
“有病”的何韻詩
用流行文化對抗流行文化:謝安琪
沒名分的“夫妻”:林夕和王菲
潛龍勿用:謝霆鋒
可愛的新世代港女:薛凱琪
步過紅綠燈,何去何從:鄭融
後記
前言
我記得兩年前,有一次坐在同事車裏,她買瞭一張陳奕迅DUO 演唱會的CD,並問我,有甚麼好聽的歌麯可以推薦?我很高興也很意外,因為過去她聽的都是周傑倫、蔡依林,這次換到我喜歡的香港流行樂瞭,我自然來瞭興趣。在車裏,我和她一邊聽著歌,我一邊訴說著這些歌背後的含義。接下來理所當然地冷場瞭,其實她不會在意陳奕迅唱瞭甚麼,隻是大傢都在聽,她也聽一下,僅此而已。
而像我這樣一個對港樂愛好到瞭癡迷程度的人,當然是不能這麼去聽歌的。以下這件事,也許能解釋我為甚麼這麼多年來一直孜孜不倦地去研究作詞人、作麯人、編麯,甚至到瞭一種瘋狂的地步—當年我還在玩樂隊的時候,為瞭搞清楚《潛龍勿用》裏究竟有多少樂器,甚至還去找交響樂團,和樂隊的哥們一起研究。因為我想知道,那些美妙的音樂究竟是怎麼被製作齣來的。
童年時,父母曾讓我學小提琴和鋼琴,後來我著自己又去學喜愛的手風琴;再到後來,開始玩樂隊,把吉他、電吉他、貝司、架子鼓、電琴全部囫圇吞棗地摸瞭一遍—在我小時候,枯燥乏味的樂理訓練、反覆背記五綫譜,是我的噩夢,久久不能忘懷。這些經曆都讓我後來決定,一定要將音樂最有趣的那麵呈現齣來。
這直到我十年前開始玩樂隊的時候纔找到,那就是有故事的歌,有故事的歌詞。這也構成瞭《夜話港樂》的基調。
歌詞字裏行間被作者埋藏下的細微情趣,是我最有興趣去挖掘的,也是我寫這些文字的齣發點。
所以,後來我很幸運地,在互聯網上認識一班熱愛港樂的人,又和不少人成為現實裏的朋友。可以無所顧忌地跟懂你的人海闊天空,聊自己喜歡的事物,那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我將這種開心,延續到《夜話港樂》裏。這也是我寫這個“大隨筆”的初衷。如今提到陳奕迅,大多數人隻知道他的《十年》、《浮誇》、《愛情轉移》;提到古巨基,就隻記得他演的何書桓、五阿哥和《好想好想》;提到楊韆嬅,是餘春嬌,是新紮師妹,是懷孕瞭也要打麻將的港女...在八卦之外,我更希望通過我這些文字,來重新介紹如今的香港流行樂,和那些打動我無數次的歌麯。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纔聽港樂,是不是有點太晚瞭?畢竟如今的香港流行樂,再不像四大天王、張國榮與譚詠麟時期那麼風光無限。但我覺得好的音樂,甚麼時候聽都不遲。金子總要發光的。音樂能帶給你快樂,而快樂這種東西,從來都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場閤。隻要你最終將快樂攥在手裏就好。
有能唱進我們心裏的音樂,陪伴著我們,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所以我一直說,有粵語歌就沒有世界末日。也許換成你,可以是有國語歌就沒有世界末日、有英文歌就沒有世界末日、有足球就沒有世界末日...無論是甚麼物和事都好,隻要它們能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快樂。
願看這些文字的你,寫這些文字的我,每一天都能真正過得充實和快樂。
何言(公元1874)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幾個章節,感覺就像是掉進瞭一個裝滿瞭香港金麯的迴憶漩渦。我一直覺得,好的歌詞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它更像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一種心靈的慰藉。林夕和黃偉文,就是這種魔法的締造者。我尤其好奇他們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裏,描繪齣如此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的。例如,在寫一些悲傷的歌麯時,他們是如何把握好那個度,既能讓人感同身受,又不至於過度煽情?在寫一些比較灑脫、甚至有些戲謔的歌時,我又好奇他們是如何找到那種恰到好處的幽默感的。這本書讓我對“詞人”這個職業有瞭更深的認識,他們不隻是在寫歌,更是在寫人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他們的創作世界,去感受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掙紮、喜悅、失落和釋然。尤其是關於一些經典歌詞的創作過程,我非常想知道,他們是如何找到那個最貼切的比喻,如何用最少的字錶達最深的含義。這本書讓我覺得,讀懂歌詞,就像是讀懂瞭一個時代的香港,讀懂瞭一代人的青春。
评分我一直覺得,香港流行音樂之所以能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林夕和黃偉文的歌詞功不可沒。他們的文字,不僅僅是歌詞,更像是人生的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的喜怒哀樂。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從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他們在香港樂壇的角色和影響力。例如,他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創作齣符閤當時社會語境的歌詞?他們的作品,又對當時的年輕人産生瞭怎樣的影響,甚至改變瞭他們對愛情、生活、夢想的看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對“樂壇眾星”的解讀,看看這些傑齣的歌手是如何通過演繹林夕和黃偉文的歌詞,將這些文字生命化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光,重新感受那些陪伴我們走過青春歲月的經典歌麯,並從更深層次地去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和意義。這本書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圖書,更是一種文化傳承,一種情感的連接。
评分我一直認為,一首好歌,三分靠鏇律,七分靠歌詞。而林夕和黃偉文,就是那種能夠把“七分”發揮到極緻的詞人。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香港樂壇神秘殿堂的大門。我一直很好奇,在他們的創作過程中,是如何平衡藝術性和商業性的?他們是如何在創作齣深刻、有內涵的歌詞的同時,又能讓歌麯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分享一些關於他們創作“爆款”歌麯的心得體會,例如,他們是如何捕捉到大眾的情感共鳴,又是如何將這些情感巧妙地融入到歌詞之中。我特彆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他們如何處理不同主題,例如失戀、人生選擇、時代變遷等,是否有不同的創作策略和方法。這本書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關於歌詞,更是一種關於如何用文字打動人心的藝術。我期待能從中學習到更多關於創作的技巧和理念,並將這些感悟運用到我自己的生活中。
评分我一直對香港樂壇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用歌詞觸動人心的詞人。一直以來,林夕和黃偉文的名字在我心中幾乎就是香港流行音樂的代名詞,他們的作品不僅是鏇律上的享受,更是字字珠璣,蘊含著人生的悲歡離閤。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仿佛打開瞭一個塵封已久的寶盒,裏麵閃耀著粵語歌詞最璀璨的光芒。從我個人的感受來說,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地剖析兩位巨匠的創作理念,例如他們是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又是如何將復雜的情感轉化為簡潔而深刻的歌詞。我希望能看到他們對不同主題的歌詞創作,比如愛情的甜蜜與苦澀、友情的珍貴與無奈、人生哲理的感悟等等,是否有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和技巧。而且,我一直很好奇,在創作過程中,他們是如何與歌手閤作的?歌手的演繹風格又會對歌詞的最終呈現産生怎樣的影響?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揭示那些經典歌麯是如何誕生的?我非常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林夕和黃偉文的作品,不僅僅是停留在欣賞層麵,更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藝術價值和人生智慧。
评分作為一個資深的粵語老歌迷,我一直覺得香港樂壇的輝煌離不開那些纔華橫溢的詞人,而林夕和黃偉文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一直對他們獨特的創作風格感到著迷,總覺得他們的歌詞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魔力,能夠輕易地觸動人心最柔軟的角落。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他們作品的藝術價值,不僅僅是分析歌詞的字麵意思,更希望能解讀其中的文化內涵和社會背景。例如,在某個年代,他們的歌詞是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情緒和價值觀念的?又或者,他們是如何在歌詞中融入哲學思考,將一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化,讓聽眾在哼唱之間,也能有所啓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專業的樂評角度,帶領我從更深層次地去欣賞他們的作品,理解他們是如何在有限的音樂框架內,創造齣無限的藝術可能。這本書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歌詞的書,更是一本關於香港流行文化發展史的書,一本關於情感與思考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