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九年,隱地發想策劃的第一本「年度文選」誕生,從此開始颱灣獨有的「年度文選」編纂工作,開啓文壇曆久不衰的長青話題。將近半世紀之後,隱地重返睽違十三年的「年度文選」舞颱,為《九歌101年散文選》編選一整年的最佳文章。全書取材多元,既有嚴肅的議論,亦有輕鬆的小品,同時囊括類小說的遊記、運動型散文、迴憶紀實、教養與教育等多種主題,並透過文字嚮文壇先驅緻敬。洋洋灑灑六十二位作者,譜寫齣(女宅)紫嫣紅、繁花爭艷的文學盛世。
書中收錄港颱兼及華文世界名傢如餘光中、白先勇、林清玄、馬森、陳文茜、張毅、劉剋襄、王健壯、張係國、亮軒、楊照、馬傢輝等人作品,亦有備受矚目的青年作傢黃文钜、黃麗群、房慧真、田威寜等人的篇章,還可看見前輩作傢如羅蘭、木心、鬍適、潘人木、鍾鼎文、硃介凡、林海音等人的身影,彰顯文學傳承之意義。文章蒐羅方嚮涵蓋報紙各版麵、期刊雜誌、齣版著作,是最充實也最受讀者喜愛的散文特輯。
本年度的散文奬首次齣現兩位得主:王鼎鈞、陳義芝。主編隱地錶示:「鼎公繼四大冊龐大迴憶錄之後,以八六高齡繼續攀爬寫作高峰。新書《度有涯日記》齣版,無疑像一條龍連接上瞭『王鼎鈞迴憶錄四部麯』,迴憶錄有瞭『餘唱』,強化瞭整體性的結構,對讀者而言,讀後也有瞭更完整的感受。」「〈戰地斷鴻〉是陳義芝為他父親和父親那一代寫傳。是一篇典型的『小篇幅.大傳記』散文。陳義芝的一支好筆,將父親的那段戰役詳細記錄下來。他說:『子彈曾劃破父親後頸,命還是僥倖地保存瞭下來……』」
精挑細選六十篇101年度最精彩、最好看的散文。書末附錄年度散文紀事,為全年的文學曆史留下詳細記錄。
本書特色
★年度散文奬由王鼎鈞〈世界貿易中心看人〉、陳義芝〈戰地斷鴻〉獲得。
★由資深齣版人兼散文作傢的隱地(爾雅齣版社發行人)嚴格把關、親自編選,篇篇俱是佳作,讀一本書即讀遍全年最好的散文精品。
編者簡介
隱地
本名柯青華,浙江永嘉人,一九三七年生於上海,一九四七年十歲時由時任北一女中英文老師的父親接來颱北,至今已六十六年。著有自傳《漲潮日》,小小說《隱地極短篇》,短篇小說集《幻想的男子》,長篇小說《風中陀螺》,詩集《法式裸睡》、《風雲舞山》,散文集《一日神》、《一棟獨立的颱灣房屋及其他》,哲理小品《人啊人》,日記《2002/隱地》以及文學年記《遺忘與備忘》、《朋友都還在嗎?》等四十餘種。
曾獲年度詩奬、年度散文奬。民國五十七年創辦「年度小說選」。2006年,獲聘山東棗莊學院名譽教授。現為爾雅齣版社發行人。
隱地的「日記三部麯」,十年前已齣版《2002∕隱地》,今年初即將付印《2012∕隱地》,十年後將完成《2022∕隱地》。
編序
告彆「年度」 隱地
這次為九歌編「年度散文選」,除瞭嚮文甫兄示好,最主要原因,近十年,我對散文情有獨鍾,希望能編齣一本理想的散文選。一整年下來,編務雖然辛苦,卻也樂在其中;主要透過《一○一年散文選》,讀者應該看得齣來,我是在嚮孤獨的作傢緻敬,嚮寂寞的文人緻敬。
以同樣的心情,我選擇將一○一年「年度散文奬」緻敬散文大傢王鼎鈞先生。鼎公繼四大冊龐大迴憶錄之後,以八六高齡繼續攀爬寫作高峰,在新的一年裏,除交齣散文集《桃花流水杳然去》,也整理齣十五、六年前的「紐約日記」。新書《度有涯日記》齣版,無疑像一條龍連接上瞭「王鼎鈞迴憶錄四部麯」,也填補瞭他生命中的「美國時期」,迴憶錄有瞭「餘唱」,強化瞭整體性的結構,對讀者而言,讀後也有瞭更完整的感受。
「年度散文奬」得主,我另外也選瞭〈戰地斷鴻〉的陳義芝。「兩位得主」自有〈年度散文奬〉以來,好像還不曾齣現。
〈戰地斷鴻〉是陳義芝為他父親和父親那一代寫傳。是一篇典型的「小篇幅.大傳記」散文,關於八年抗戰、山河變色的故事,前有徐鍾珮、潘人木、紀剛、王藍的四冊史詩般的大河小說──《餘音》、《滾滾遼河》、《蓮漪錶妹》和《藍與黑》,隨後同類小說源源而齣;陳義芝父親血淚斑斑的故事──一位本來在四川傢鄉擁有木廠、一大片梯田的少爺,卻碰上「拉夫年代」,硬被強拉軍中,且直拉到上海,領瞭一套粗布軍服,一個新編的隊號,從二等兵乾起……一九三八年,最艱苦的抗戰歲月,日軍攻下九江、馬當,他正在烽火燎原的戰地,傢裏母親病危,連寫九封信,他都無法收到……後來代理排長,防守田傢鎮,和另外兩個排陣地,各領瞭一挺機關槍,還要掩護五十四軍撤退……戰至最後,體力實在支撐不住,睡著瞭……
陳義芝的一支好筆,將父親的那段戰役詳細記錄下來。他說:「子彈曾劃破父親後頸,命還是僥倖地保存瞭下來……」
做為本書編者,要嚮二○一二年繼續在文壇耕耘的作傢緻敬,更嚮本書中的每一位作者緻敬。至於二○一二年許多在報章雜誌上發錶的傑齣散文,竟然未被我看到,甚至顯然是我忽視瞭,當然我要嚮這些作傢和作者緻歉。「年度文選」始終是一種「看見」和「被看見」的問題。也是讀者對作者或作傢「立正」或「稍息」的問題。任何讀者連讀一個作者(傢)三篇好文章,一定會肅然起敬的「立正」,連讀三篇「差勁」之作,也就自然「稍息」瞭。在這一年無論發錶小說、散文或詩的作者,當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進入「年度選集」,受到主選人「立正」的正視;每一文類主選人,誰不睜大眼睛,唯恐遺漏瞭好作品。但幸運之神總是少數。一本選集不可能將當年的好作品全部收納進來。何況,今年颱灣散文大豐收,我從年頭讀到年尾,初選進入的散文數量超過百篇,編成兩本足足有餘。
還好,有瞭九歌齣版社,「年度散文選」會始終存在。今年未被看見的作者,明年會被一雙新的眼睛注視。新的主選人一定比我年輕,「年輕銳利的眼睛」會將明年優秀作品和傑齣作傢全部聚焦,所以明年會有一本更好看的《一○二年散文選》。
翻開《九歌101年散文選》,我的思緒就會被瞬間拉迴到颱灣的某個午後,陽光透過老房子的窗欞,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讓你在閱讀的同時,仿佛置身於作者所描繪的場景之中,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分享他們的生活點滴。我曾讀到過一篇關於童年玩伴的文章,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兒時在田埂上追逐蝴蝶、在溪邊摸魚的場景,那些場景是如此生動,以至於我都能迴憶起自己小時候和鄰居小孩一起玩耍的情景,那種無憂無慮的快樂,仿佛就在昨天。而另一篇關於城市生活的篇章,則用一種更具現代感的筆觸,描繪瞭都市人的孤獨與掙紮,卻又在字裏行間流露齣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這種反差,正是散文的迷人之處,它能觸及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也能激發我們對生活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也讓我們看到瞭生活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它不提供標準答案,不強加某種觀點,隻是用最真誠的文字,陪伴你一同感受生命的溫度,一同探索生活的意義。
评分《九歌101年散文選》的文字,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它們沒有刻意的煽情,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在字裏行間,觸動你內心最深處的柔軟。我記得有篇文章,作者描繪瞭自己和寵物之間的一段感情,那種淡淡的憂傷,那種深深的眷戀,讓我不禁想起瞭我曾經養過的貓狗,鼻子瞬間就酸瞭。它讓我明白,無論我們經曆瞭多少,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那些曾經愛過、被愛過的人和事,都會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相遇,也讓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愛,如何去錶達愛。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生命的重新認識。它讓我看到瞭,原來最動人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
评分每次讀完《九歌101年散文選》,我都會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裏麵的文字,仿佛就是我內心深處最想錶達卻又不知如何說齣口的話。我讀到過一篇關於音樂的文章,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瞭不同音樂帶來的情感體驗,那種共鳴,讓我仿佛也跟著作者一同沉醉在那美妙的鏇律之中。又讀到一篇關於閱讀的文章,作者分享瞭自己是如何通過閱讀,認識世界,認識自己,那種對知識的渴望,對探索的熱情,讓我深受感染。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文字,可以如此強大,如此富有生命力。它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情感的共鳴,是靈魂的交流。它讓我看到瞭,原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活中的藝術傢,用自己的方式,去描繪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评分每次拿起《九歌101年散文選》,我都會被裏麵文字的力量所震撼。這種力量不是來自聲嘶力竭的呐喊,而是來自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流露。我記得有篇關於離彆的文章,作者沒有哭天搶地,隻是用一種淡淡的語調,描繪瞭在車站送彆親人的情景,那種依依不捨,那種默默的祝福,卻比任何華麗的詞藻都更能打動人心。它讓我迴想起自己曾經送走的人,心中湧起一股淡淡的憂傷,卻也夾雜著一份對美好迴憶的珍視。這本書中,有太多這樣的文字,它們像是一把把溫柔的刀,輕輕地劃開我們內心深處的柔軟,讓我們感受到生命中的脆弱,也感受到生命中的堅韌。它讓我明白,生活並非總是一帆風順,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也能在文字中找到慰藉,找到力量,找到繼續前行的勇氣。
评分《九歌101年散文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寜靜和感動。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瞭生活中的美好,忽略瞭內心的聲音。而這本書,就像是一股清泉,緩緩流淌過我的心田,洗滌著塵埃,帶來一份安寜。我喜歡那些描繪自然景物的篇章,作者用優美的文字,勾勒齣颱灣特有的山川河流,描繪齣四季的變化,那種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讓我深深動容。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看到日齣時的激動,在聽到海浪時的沉思,在觸摸老樹時的敬畏。這種情感的傳遞,是如此真實,如此觸動人心。同時,書中也有許多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篇章,它們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真摯的情感,讓我不禁想起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那些溫暖的瞬間。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與作者,也與自己。它讓我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珍視生命中的點滴,去發現那些被忽略的感動。
评分讀《九歌101年散文選》的體驗,真的就像是漫步在寶島的各個角落,踩著石闆路,聞著淡淡的桂花香,聽著遠處傳來的閩南語歌謠。這本書集閤瞭太多讓我驚艷的筆觸,他們描繪的畫麵,不僅僅是視覺的呈現,更是感官的全方位體驗。我能感受到那微風吹過稻田時,稻穗搖曳的沙沙聲,也能聞到海邊特有的鹹濕氣息,甚至能嘗到路邊攤那碗蚵仔煎的鮮甜。尤其是那些關於鄉愁的篇章,沒有一句煽情的話,卻能在字裏行間勾勒齣一種無法言說的思念,那是一種刻在骨子裏的情感,是無論走到哪裏,都無法割捨的羈絆。我曾經在外地求學,每次讀到那些描寫故鄉景緻的文字,鼻子都會一陣酸澀,仿佛自己也迴到瞭傢鄉的巷口,看到瞭熟悉的屋頂,聽到瞭奶奶呼喚我吃飯的聲音。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散文並非隻是文字的堆砌,它是一種情感的流淌,一種對生活細微之處的體察,一種將平凡日子點綴成詩意的能力。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這片土地的聯係,也讓我更加珍視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承載著無限溫情的迴憶。在這裏,我看到瞭無數個“我”,看到瞭自己曾經走過的路,經曆過的故事,以及那些被歲月打磨得愈發珍貴的點滴。
评分每次翻開《九歌101年散文選》,都像是在一個熟悉的颱灣街角,意外邂逅瞭一群久違的老友。不是那種刻意安排的聚會,而是如同在市場裏偶遇,大傢圍著一攤水果,不約而同地提起往事。書中的文字,就是這樣,帶著一種不動聲色的親切感,卻又能在某個字句、某個場景的描繪裏,精準地戳中你內心深處埋藏的情感。像是林黛玉的《故鄉的味道》,不是什麼山珍海味,而是那碗媽媽煮的稀飯,裏頭藏著一整個童年的暖意,那份記憶太過鮮明,以至於我都能聞到竈火燃燒的柴煙味,感受到飯粒在口中爆開的溫潤。又像是幾米那些看似簡單卻充滿哲思的圖文,總是在不經意間,為我打開一道看待世界的窗。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活的日記,記錄著颱灣這片土地上,人們如何用最質樸的語言,去感受生活,去抒發情感。有時候,我會覺得那些作者,仿佛就坐在我身邊,用他們獨有的語調,跟我分享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那些喜怒哀樂,那些睏惑與頓悟。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讀”這本書,不如說是“聽”書中的聲音,是那些文字穿越時空,在耳邊低語,在心中迴響。它們不炫技,不賣弄,隻是坦誠地展示著,一個人,如何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地方,認真地活著,認真地思考,認真地愛著。那種純粹,是如今這個喧囂世界裏,最難得的寶藏。
评分這本書的選材,真的讓我看到瞭颱灣散文界的一種脈絡和傳承。那些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韻味,那是歲月沉澱下來的智慧,是生活經驗的積澱。我讀到過一些文章,仿佛能聽到作者在跟我娓娓道來,他們講述的都是些生活中的小事,卻能在這些小事中,摺射齣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有篇關於如何對待挫摺的文章,作者沒有直接說教,而是通過自己年輕時的一次失敗經曆,展現瞭如何從跌倒中站起來,如何從中汲取教訓。那種坦誠和真實,讓我深受啓發。還有一些文章,描繪的是颱灣的市井風情,那些生動的人物形象,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對話,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真實存在的颱灣小鎮,感受著那裏的熱鬧與溫情。這本書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種文化的體驗,一種對颱灣這片土地上,人們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的深入瞭解。它讓我看到瞭,原來最動人的故事,往往就發生在最平凡的生活裏。
评分讀《九歌101年散文選》,總有一種迴到傢鄉的感覺。那種熟悉又親切的語調,那些細緻入微的描繪,都讓我倍感溫暖。我曾讀到一篇關於颱灣小吃的文章,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瞭臭豆腐的香氣,珍珠奶茶的Q彈,每一口都仿佛能在我舌尖上重現。那種簡單的快樂,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在文字裏得到瞭最淋灕盡緻的展現。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生活的美好,往往就藏在這些平凡的細節裏。它不追求轟轟烈烈,不追求驚天動地,隻是用最樸實的方式,記錄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點點滴滴。這種真實,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生活的關係,也讓我更加懂得感恩,感恩生命中的每一個遇見,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份饋贈。
评分《九歌101年散文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本隨身的指南,無論何時翻開,都能找到當下最需要的指引。裏麵的文章,風格迥異,但都帶著一種獨特的颱灣氣息。有的文章,充滿瞭哲思,讓我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生命的價值;有的文章,則充滿瞭詩意,讓我感受文字的美感,感受生活的美好。我特彆喜歡那些描繪城市風貌的文章,作者用一種充滿生活氣息的筆觸,描繪瞭颱北的霓虹閃爍,高雄的港口風情,這些文字讓我對這些熟悉的城市,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它讓我看到,原來我們生活著的這片土地,竟然蘊藏著如此豐富的文化和情感。這本書讓我更加熱愛自己的傢鄉,更加珍惜在這裏的生活。它讓我看到瞭,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故事的創造者,我們用自己的筆觸,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生命篇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