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西學東漸,天主教耶穌會士翻譯瞭不少歐洲宗教文學入華。本書提綱挈領,選取其中八種要籍予以考釋,析論其中主旨與入華梗概,並進一步揭示齣它們對日後清末文學新知的建構所具有之前導作用。這八種譯作的譯者包括利瑪竇、龍華民、高一誌、艾儒略與陽瑪諾諸氏,文類涵蓋聖歌、聖傳、聖詩、奇蹟故事集,以及係統儼然的靈修散文集與修辭學論述等等,俱屬歐洲上古迄文藝復興時期宗教文學的代錶,在華亦為首布之作,於一般曆史、文學史與翻譯史皆深具意義。
本書乃《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之續篇,而析論之深與時代跨越之廣,則後齣轉精,對中西比較文學及歐洲宗教文學中譯史的研究推進卓有貢獻。
作者簡介
李奭學
芝加哥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閤聘教授,並為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
著有《中西文學因緣》、《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等書,譯有《閱讀理論——拉康、德希達與剋麗絲蒂娃導讀》、《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裏的情欲與虛構》等書。
我是一個對曆史細節,特彆是那些不常被提及的角落特彆感興趣的讀者。《譯述:明末耶穌會翻譯文學論》的齣現,無疑觸及瞭我一直以來隱約的探究欲望。明末那個時代,是個大變局的開端,而耶穌會士的到來,無疑是這場大變局中的一個重要變量。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耶穌會士的翻譯實踐,那對我來說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著作。我想知道,他們不僅僅是翻譯瞭聖經,還翻譯瞭哪些西方的科學著作?這些著作的翻譯,在當時是如何被接收的?有沒有對中國當時的科學發展産生實際的推動作用?或者說,這些翻譯文學,在傳播西方觀念的同時,又如何融入瞭中國的語境,形成瞭獨特的“中國化”風格?我期待書中能有關於翻譯過程中,具體的文本分析,比如,他們是如何處理一些當時中國沒有的科學概念,如何用中國人熟悉的比喻來解釋抽象的科學原理?這本書會不會揭示齣,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這些跨文化的知識傳播,是多麼不易,又是多麼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评分坦白說,《譯述:明末耶穌會翻譯文學論》這個書名,讓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一群穿著長袍的西方學者,在明朝的庭院裏,手捧古籍,與中國的文人墨客激辯的情景。我很好奇,這些傳教士們,比如利瑪竇、徐光啓之流,他們是如何剋服語言障礙,如何理解和消化中國深厚的文化傳統,纔能將西方復雜的思想體係,通過文字,精準而又不失神韻地傳遞齣來?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鮮活的史料,讓我們看到他們當年翻譯的辛勞和智慧?我尤其關注的是,“翻譯文學”這個概念的引入,意味著這不僅僅是對宗教文本的翻譯,更可能包含瞭哲學、科學、曆史等領域。那麼,這些不同領域的翻譯,在當時分彆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們是否成功地改變瞭明朝士大夫的認知,甚至對當時的社會思潮産生瞭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這些翻譯作品的社會文化背景,展現齣明末時期,在東西方文明交匯的那一刻,思想碰撞的火花,以及由此帶來的學術和文化上的漣漪。
评分從書名《譯述:明末耶穌會翻譯文學論》來看,我猜想它可能是一本非常學術性,但又充滿瞭故事性的作品。我一直對明末的士大夫階層,以及他們如何看待這些來自西方的新鮮事物感到好奇。耶穌會士的翻譯文學,無疑是他們接觸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窗口。我想知道,這些翻譯的作品,在當時是僅僅被少數精英所接觸,還是有更廣泛的傳播?它們是否在當時的學術界引發瞭討論,甚至爭議?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當時文人的筆記、書信,或者評論,來佐證這些翻譯文學的實際影響?我特彆期待能從書中瞭解到,這些翻譯作品在語言風格上,是如何力求與中國的古典文學相協調,又如何在傳達西方思想的同時,保留瞭其原有的特色。換句話說,它們是完全被“中國化”瞭,還是在“中國化”的過程中,也保留瞭一些西方文學的“異域風情”?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理解,在明末那個開放與保守並存的時代,一種新的文學形式,是如何在一種古老的文化土壤中,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並最終對曆史進程産生影響的。
评分身為一個長期關注中國古代文學的讀者,我對《譯述:明末耶穌會翻譯文學論》這部作品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源於其“翻譯文學”這一獨特視角。明末時期,是中國文學走嚮轉型的一個重要關口,而西方傳教士帶來的翻譯文學,無疑是這場轉型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我非常想知道,在當時的文人群體中,這些翻譯的作品是如何被接受的?它們是否受到瞭文人的推崇,甚至對當時的文學創作産生瞭實際的影響?例如,有沒有哪些本土的文學作品,受到瞭西方敘事方式或者思想觀念的啓發?書名中的“論”字,更是讓我期待,作者是否會對當時耶穌會翻譯文學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深入的探討,分析其在翻譯策略、文學風格、內容選擇等方麵有哪些值得研究的特點?是不是會揭示齣,這些來自異域的文字,如何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土壤中落地生根,又如何被賦予新的生命?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提供一係列案例研究,深入剖析幾部具有代錶性的翻譯作品,從文本層麵解讀其翻譯的得失,以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定位,這對我理解明末文學的多樣性將大有裨益。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給對明末曆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有興趣的我,一個意外的驚喜。一直以來,我對那個動蕩年代的文化碰撞都充滿瞭好奇,特彆是那些遠道而來的西方傳教士,他們是如何在中國的土地上,用一種全新的方式講述他們信仰的故事,又是如何將西方的知識一點點滲透進這片古老土地的?《譯述:明末耶穌會翻譯文學論》光是書名就勾起瞭我滿滿的求知欲。我特彆期待能從書中瞭解到,當時傳教士們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具體挑戰,他們是如何處理那些在中國文化中不存在的概念,比如“三位一體”或者“原罪”?他們有沒有一些很巧妙的翻譯策略,能夠讓當時的士大夫階層更容易理解並接受?而且,這些翻譯的文本,不僅僅是宗教教義的傳遞,我還好奇它們是否也包含瞭當時的科學、哲學甚至地理知識?這些內容又是如何被包裝和傳播的?這本書會不會像打開一個寶藏一樣,讓我看到明末那個復雜而迷人的文化交匯點,瞭解到那些被淹沒在曆史洪流中的精彩篇章?我甚至想象,也許書中會有一些具體的文本例子,讓我們一窺當年那些翻譯的原文和譯文,那將是多麼生動而有趣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