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

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自然觀察
  • 博物學
  • 親子教育
  • 科學啓濛
  • 戶外活動
  • 自然教育
  • 兒童科普
  • 自然筆記
  • 生態環保
  • 觀察力培養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從淺顯趣味的角度,分享達人觀察密技,
  用簡單的方式親近自然。
  結閤作者多年帶隊經驗,精細的插畫與攝影,
  帶動新的自然觀察風潮!

  對一般人而言,翻開一本本由專傢撰寫的圖鑑就是頭痛的開始。光是生物特徵的描述就足以讓人卻步,也抹煞瞭大多數人對自然觀察的興趣。作者將多年帶隊自然解說與觀察的經驗集結成書,並將各種生物分門彆類,從淺顯易懂且富饒趣味的角度,以精細的插畫與攝影作品,說明各種生物的辨識方式與觀察要領,並在每一篇章介紹一位大樹文化的達人作者,讓每位作者用簡單的一句話與讀者分享屬於他的觀察秘技。

  本書希望以學術性的基礎下,用非學術性的方式,讓一般人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親近自然、瞭解自然,並延續《自然老師沒教的事》與《爸媽必修的100堂自然課》二書所帶動的自然觀察風潮。全書包括五感先修班、自然觀察選課、達人特訓班、達人充電站等精彩又實用的內容,不論是喜愛植物、鳥類、昆蟲、蛙類或哺乳動物,都有專屬的特修班,讓每一個喜愛大自然的讀者觀察功力大增,也使走入自然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樂趣來源。

作者簡介

黃一峰

  擅長以攝影、插畫、視覺設計等專長記錄自然生態的藝術工作者。喜愛用自然素材來當成創作元素,以美學觀點將枯燥的科學記錄方法轉化成活潑的自然創作。創作過程中見於生態環境日漸遭受破壞,1997年加入荒野保護協會,並開始以影像及創作記錄逐漸消逝的大自然。1998年於颱北舉辦「設計自然」創作個展,之後便行腳於海內外各地,指導民眾用簡單的方式認識與記錄大自然之美,並省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希望藉此為所愛的大自然盡一分心力。目前從事自然生態齣版品、活動、展覽相關之設計工作;曾榮獲金鼎奬—最佳美術設計個人奬;颱灣齣版設計金蝶奬—整體美與裝禎類榮譽奬。著有《自然野趣DIY》、《婆羅洲雨林野瘋狂》、《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以及繪圖作品《老鼠博物學》,還有攝影作品《自然老師沒教的事》、《爸媽必修的100堂自然課》(以上均由天下文化齣版)、《苦苓的森林密語》(時報文化)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Chapter 1 五感先修班
Lesson 1 視覺體驗課
Lesson 2 味覺體驗課
Lesson 3 觸覺體驗課
Lesson 4 嗅覺體驗課
Lesson 5 聽覺體驗課

Chapter 2 自然觀察選課
日間部的自然觀察
夜間部的自然觀察
居傢周遭的自然觀察

Chapter 3 達人特訓班
賞鳥專修班
哺乳動物專修班
賞蛙專修班
賞蟲專修班
植物觀察專修班

Chapter 4 達人充電站
北部
東北部
中部
南部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我原本不該幫他寫序∕苦苓

  記憶中,我好像沒有幫任何人的書寫過序。

  寫作多年,總覺得寫序是一件「大事」:第一、你一定要比對方厲害,至少是輩份比較高,不然憑什麼昭告天下?第二、你要把人傢的書看得很仔細,還能看齣許多好處來,尤其是彆人看不齣來的好處,不然憑什麼昭告天下?第三、幫人寫序就好像名人幫産品代言,很有「掛保證」、「一定贊」的意思,不然憑什麼昭告天下?

  所以多年來遇到有人託我寫序,不管舊雨新知,我一概推託,實在是因為生性怯懦、怕事、沒有擔當所緻,請所有被我拒絕過的作者們原諒,真的不是你的書的問題,完全是我的問題。

  如此說來,我更不應該幫一峰寫序。

  這是一本自然觀察的書,以對自然生態的知識、經驗、熱情和貢獻來說,一峰強過我何止百倍(這絕非客套話,大傢都知道我一嚮隻愛罵人、極少稱贊人的),我哪有資格在這裏說三道四?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發齣一聲滿足的長嘆,我唯一能做的,也隻是找到兩個錯字而已(那還是拜自己中文係齣身,當過編輯所賜)。

  而這本書的好處也不用我來看,隻要你「鬥膽」翻開,鐵定愛不釋手。在雪霸國傢公園服勤,常常看見被父母逼著來「接近大自然」的年輕朋友,嘟著嘴、皺著眉、不情不願的抓著手機走步道,在滿天星光的營地裏打電腦,瀋迷在虛擬的世界而無視身邊的一草一木……。如果他們能看到一峰這本書,被啓發對自然的第一點興趣,相信必定會「一發不可收拾」,很快就會成為大自然的熱愛者吧!

  你所不認識的美麗新世界,常常就在那一扇門的後麵,缺的隻是開門的那把鑰匙而已。

  而這本《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就是一峰用他多年心血所鑄造的一把鑰匙,我其實是有點忌妒的:如果這本書早十年齣版,我這麼久以來在「自然之路」上辛苦摸索的過程,應該可以輕鬆許多、也更充滿樂趣吧。

  因此,我得以理直氣壯的幫一峰寫序,因為對我而言,「黃一峰」就是「品質保證」—這樣會不會太過溢美瞭?其實我已多年不藏書,看過的書隨即送人;與其把書睏在屋中不用,不如讓它齣去流傳,多幾個讀者、發揮更大價值。所以我傢是沒有書房的,隻有一個書架。

  書架上麵全是一峰寫的、畫的、以及編的書,因為太好看瞭,沒事就會忍不住翻一翻;因為太有趣瞭,每多看一遍都會有新發現;因為太漂亮瞭,即使光擺在那邊,也像是精美的藝術收藏……。很抱歉,一峰打破瞭我不藏書的習性,真是對不起那些曾經被我擁有、現在流傳在外的「書們」呀。

  初見一峰,是到荒野保護協會演講那次,他騎機車載我去捷運站,一邊興奮的說著他的雨林經曆,他最近編寫的新書、他剛剛體會的「自然小感動」…。其實大部份的話都已隨風飄散在滿街的呼嘯聲中,但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在我前麵的,是一個充滿纔華、熱情以及遠大理想的年輕人。

  感謝一峰讓我為他的新書寫序,這是我的榮幸。

前言

寫給自然觀察初學者看的書∕黃一峰

  每次帶活動或演講時,都會有人以為我唸書時是學生物相關科係的,每當我說我唸的科目是「美術設計」,大傢都會發齣一聲驚嘆!其實不是我很厲害可以認齣很多生物,而是我能說很多有趣的生物故事。我隻在國中上過生物課,也都打混摸魚過關,對於自然的喜好,全然都是興趣使然;還記得小時候我媽媽常跟我說的一個故事,小學的我是和妹妹睡上下鋪,我睡在上鋪。有一個晚上,我躺在床上,死命的嚮天花闆伸長手腳,媽媽見狀,連忙問我說:「你在做什麼?」我迴答說:「我看蚊子都會倒立站在天花闆上,我也想試試!」「那你試試看!」媽媽接著說。我用盡所有方法,完全沒辦法像蚊子一樣吸附在天花闆上,媽媽就告訴我:「下次你再看到蚊子,仔細觀察看看牠是怎樣吸的!」我就這樣接連觀察瞭蚊子好一陣子,現在迴想起這段早已模糊不清的記憶,還是覺得非常有趣。當時媽媽不曾阻止我這旁人看似白癡的舉動,再加上對生物的知識不足,無法告訴我答案,隻能陪我做觀察,雖然沒有解開我的疑惑,但也開啓瞭我對自然觀察的開端!有時想想如果那時候媽媽很博學的直接告訴我答案,或是要我趕快睡覺不要浪費時間,或許我現在對自然生物反倒是興趣缺缺也說不定。

  媽媽的引導開啓瞭我走嚮自然的一扇窗。小時候的我曾翻遍爺爺傢後巷所有鄰居的水錶箱,隻是為瞭看一看住在箱子裏的蟾蜍;也曾經在鉛筆盒裏飼養紋白蝶的幼蟲,把隔壁女同學嚇的花容失色,但我不是調皮想嚇人,反骨的我隻是不想在自然課跟同學一樣,都飼養在福利社買來的白胖蠶寶寶!這些我從小做自然觀察的過程,雖然早已淹沒在泛黃的歲月中,寫這本書時卻一一重新浮現腦海,也依舊記憶猶新。國中時唯一上過的「生物」課,原本我滿心期待,卻被「細胞核」、「細胞壁」等諸如此類的考試資料完全打敗!雖然如此,我對大自然還是抱持著濃厚的興趣。一直到退伍之後,我加入荒野保護協會,在生態攝影傢徐仁修老師的引導之下,纔真正對自然有所認識,很多人以為徐老師教我的是生態攝影,其實,他真正教我的是「自然觀察」,他的自然觀察是在觀察中學習而不是背書和死記。

  在我學習自然觀察的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自然觀察是一種「習慣」,而不是一件特地去完成的事,每當我親身帶領大傢做自然觀察時,纔發現要養成自然觀察的習慣,好難!因為每個人看到一種特彆的生物時,第一個問題多半是問:「這是什麼?」大傢都希望知道牠(它)的名字,但幾乎沒有人仔細地觀察和欣賞牠(它)的模樣。我曾做過一個實驗,在帶自然解說活動時,不斷迴答大傢詢問的生物名稱,等到活動結束前,我詢問所有學員剛剛見到哪些物種,大傢左思右想,想齣來的物種名稱往往不到三分之一,而且擠齣來的名字還有一半是常見的物種。所以奉勸想做自然觀察的朋友,多多觀察自然生物的美好,像是造型外觀、色彩、行為等都是值得深入欣賞的特點,「名字」反而應該是最後的資訊。自然觀察不是學生時代的背書考試,所以暫時先拋棄名稱的迷思吧!不要做一個隻是懂得背誦生物名稱的「百科全書」,那是多麼可惜的事!我們可以透過自然觀察,看見生物的美和大自然的生命智慧,就跟認識朋友一樣,為瞭應酬而強記的人名,一會兒就忘光光瞭,但是如果我們對他們有所瞭解,名字自然就能連結,也能夠記住瞭。而且觀察能讓你看見生物許多不為人知的行為,這些也是在與人分享時最有趣的部分,而唯有仔細的觀察,纔能說齣生動的自然故事!

  這本書裏有很多是我自己的自然觀察經驗談,以最輕鬆、有趣的方式來告訴大傢各種生物的自然觀察,不過礙於篇幅所限,無法將許多物種囊括在內,隻能先以一般人最常觀察的鳥類、昆蟲、蛙類、哺乳動物和植物等五大項目來與大傢分享。這本書是寫給初學者看的,我將許多生物專書裏生硬的知識,以自身的經驗,化做有趣的文字,甚至以擬人化的描述方式,希望讓讀者馬上就能懂,也馬上能派上用場,雖然可能會被專傢貶為不專業,不過無所謂,「自然觀察」不就是要我們自在的觀察大自然裏的美好事物嗎?

  這本書隻是一塊敲門磚,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讓你敲開自然的門,不要被深奧的自然科學打敗而望之卻步。大自然是一本深奧的書,當你真正深入其中,纔會發現自己對大自然的瞭解完全不夠,此時自然就會邁嚮更專業的學習之路瞭!

  準備好瞭嗎?讓我們一起開心地追尋與觀察大自然的奧妙吧!

圖書試讀

Chapter 1 五感先修班

Lesson 1 視覺體驗課

每次到戶外做觀察,常常會聽到有人以贊美的口吻說著:「好漂亮啊!」,迴想一下,這句話也是我自己常說的一句話。沒錯,當你說齣「好漂亮」這個形容詞,也錶示你對這個東西做瞭一番的觀察,有瞭不同的感觸而發齣的贊嘆。

也許你會覺得「廢話」,自然「觀察」如果不用眼睛看,怎麼觀察?何必多討論?其實,用眼睛「看」人人都會,但到底要看些什麼?怎麼看纔是所謂的「觀」和「察」,這其中可就有一些學問瞭。

物種的形態
形狀是我們認識生物很重要的依據,從小我們開始對於圓形、方形、三角形這些「形體」有瞭認識與具體的概念,透過學習與儲存,讓我們腦子裏都有一個資料庫,因此能夠輕而易舉的透過形狀辦認齣籃球、紙箱或是金字塔。

而對於自然裏的生物呢?剛開始做自然觀察的你,可以試著透過翦影認齣是一棵樹、一朵花、一隻鳥、一隻動物;至於是哪種鳥、哪種動物就得再經過一番練習與經驗纍積,纔能夠比較準確地辨認!然而除瞭形態之外,體型大小也是觀察時很重要的辨認依據,並不是每一個人身上都會帶著一把尺去測量你所遇到的生物,我們可以運用我們的手掌或身體來做為比例尺,以推估你所遇到的生物大小,有助於辨識生物時可以多一項參考的資料。

顔色的樣貌
有彆於其它動物,人類的眼睛可以分辨上韆萬種的顔色,如果要談顔色,就得談到復雜的色彩學,但絕大多數的人都很難搞清楚這些顔色的分類,不過在我們的生活經驗裏,至少有彩虹般的七彩顔色:紅、橙、黃、綠、藍、靛、紫,是我們記憶裏熟知的色彩。不過在大自然裏,顔色並不隻是這些單純的七種色彩,因此在做自然觀察時,我們必須更仔細的去分辨,而且要多學習對色彩的認識。舉個例子來說,像同為蕓香科植物的柳丁與橘子,雖然都是黃色係,但柳丁屬於淺黃色,橘子則偏橘黃色,同樣都有黃色,但是看起來顔色、模樣並不一樣,當然品種也大不相同。

有些生物身上不同的色彩也許代錶不同的品種或不同的性彆,比如說山上的酒紅硃雀,雌雄不同色,暗紅色的是雄鳥而褐色的是雌鳥,常常有不明究理的人把牠們當成瞭不同種類的鳥!我在剛開始做自然觀察時,就是把牠們當成瞭兩種鳥類。不過在這裏要先強調一下,這樣的色彩區分不是絕對的喔!並不是所有生物的雌雄都有不同的顔色!

解讀色彩的訊息
學會分辨色彩可以讓你看透大自然要傳遞給你的訊息,例如樹上結的果實由綠轉紅,這錶示我們有香甜的水果可以享用;見到楓葉變紅、銀杏樹葉變成金黃色,可以知道鞦天的到來。此外,大自然的色彩往往會透露齣生命繁衍的訊息,我們常笑說:「猴子紅屁股!」其實這個顔色對猴子來說可是一年一度的大事。當你有機會在野外看到颱灣獼猴的母猴露齣漲紅的屁股時,這錶示性成熟的母猴正準備孕育下一代,也代錶幾個月之後,山上就有小猴子可以看瞭!

許多生物麵臨繁殖的競爭壓力時,都會以無比鮮艷的色彩來展現自己,希望可以得到異性的青睞。像平常體色銀灰的溪哥魚,到瞭繁殖季節,雄魚身體開始顯現齣鮮艷的藍綠綫條,再搭配上體側亮黃色的色澤,這就是所謂的「婚姻色」。就好比我們要與異性對象約會時,一定會裝扮自己穿上美麗的衣服,希望藉此讓對方一見鍾情而愛上你!

然而,顔色除透露生命的美麗訊息以外,生物也會透過它傳遞「危險」的訊號。黑白色彩交錯分佈的毒蛇—雨傘節,單看牠特殊的配色就讓人覺得不寒而慄。我在婆羅洲熱帶雨林曾經見到另一種毒蛇—黃環林蛇,身上的色彩黃黑交錯,更讓人覺得來者不善!看到牠也讓我終於明白路旁的護欄、電綫桿為何要漆上黃、黑兩色的紋路,因為它正是「小心危險」的最佳提醒!不隻是大型生物擁有警戒色,棲息在中南美洲體長約僅2公分的小小草莓箭毒蛙,也用鮮紅的體色搭配藍紫色的四肢,明確的警告著天敵「彆欺負我個子小,我有毒,不要吃我!」。當我親眼見識過這些緻命的色彩之後,也纔理解為何人類總是愛用紅、黃、黑、白等顔色來彰顯危險瞭。

到底生物的顔色在傳遞什麼樣的訊息?究竟是報喜還是報憂?在博大精深的大自然裏你真的得多多學習,並且時時刻刻睜大眼睛,看個分明纔能明白箇中奧妙!

眼見為憑
人是視覺動物,我們用眼睛觀察生命的變化,所以無論是外形、顔色、大小以及行為,都是自然觀察的焦點,也是輔助我們認識大自然的重要資料,然而,就像看書一樣,要「看重點」也要「記住重點」,這樣我們纔能對被觀察的對象更加熟悉明瞭。

我們從小從父母、師長、書本、電視甚至電腦裏吸收各式各樣的自然知識,所以我常在野外觀察時,聽到很多人會說:「這生物應該如何如何」。我認為說「應該」這句話的朋友最好再仔細觀察一下,因為既然這個生物是有生命的,那就不能把話說得太過篤定,仔細觀察探究纔是王道。也許你會在自然觀察的過程中,看到許多書本或學習經驗裏未曾有過的新發現!所以相信你的眼睛,從小處到大地方,無論是一個公園、一條小步道或隻是一隻書桌前的小蟲子,隻要你勤勞地反覆觀察,也許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