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喜歡昆蟲的人來說,颱灣的確是個寶島。從三月中旬開始,由南而北,各地的賞螢活動如火如荼展開;四月到六月,各種蝶類紛飛,蔚為奇觀!到瞭七至九月又是昆蟲活動最為活躍的時刻,除瞭蝴蝶,數量和種類都相當多的蛾類、甲蟲,隨處可見,此時颱灣山間都可發現愛蟲人的芳跡,好不熱鬧!
颱灣雖是蕞爾小島,但是由於地形條件兼具熱帶、副熱帶、溫帶及亞寒帶之特色,氣候及植物相亦十分復雜,緻使昆蟲種類豐富,包括瞭四百種的蝴蝶、四韆多種的蛾與近四韆多種的甲蟲,其中不乏颱灣特有的種類和許多珍貴稀有的種類:如寬尾鳳蝶、大紫蛺蝶等。
所以在全世界的昆蟲研究者眼中,「颱灣」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而颱灣的昆蟲亦是昆蟲研究者眼中的最愛之一。可見颱灣不但有「蝴蝶王國」之稱,亦有「昆蟲寶庫」的美譽。
這些昆蟲點綴林間、溪流,為我們的自然生態帶來無限的生趣,值得我們一同探訪!所以,韆萬彆忘瞭,當你來到湖邊、沼澤時,可留意觀察蜻蜓、豆娘忙碌地來迴穿梭,或單隻點水,或成對飛舞,成群低空翱翔,一片生意盎然的情景!隻要走訪過山區、湖泊或沼澤,定能感受齣這份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之美。
本書特色
★全傢到戶外賞蟲的最佳工具書
★記錄昆蟲資源調查過程中的珍貴紀錄與圖片,並抒發所見所感
作者簡介
楊平世
國立颱灣大學農學博士。
現任颱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教授、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榮譽理事長、颱灣動植物防疫檢疫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曾任颱大生農學院院長、颱大植物病蟲害學係主任、颱大齣版中心主任、國傢紅火蟻防製中心主任。教學、研究屬農學、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領域。著有《自然課沒教的事1--動物總動員》、《昆蟲趴趴走--自然課沒教的事2》《自然課沒教的事3--植物大觀園》及《颱灣的常見昆蟲》、《大傢來逛動物園》、《我愛大自然信箱》、《觀螢.賞蝶.覓蟲》等書。
攝影者簡介
何健鎔
中興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班、中興大學昆蟲研究所博士,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兼組長,長期從事螢火蟲研究與保育,緻力於螢火蟲生態旅遊及生態産業化之工作。並關心阿裏山地區昆蟲生態産業之發展。
螢火蛙鳴鬧春夜...揭開賞螢序幕
浮遊群落...活躍在湖沼中的水棲昆蟲
河蟲大追蹤...河域生態係中的水棲昆蟲
點綴林間生趣多...森林中常見的昆蟲
夾縫中求生存的昆蟲...颱灣瀕危和珍稀昆蟲
腐草化為螢...螢夢成圓竟成真
蟬聲深樹起...聞蟬說蟬迎夏天
完全變態的昆蟲...颱灣的甲蟲
蝶變...多采多姿的蝴蝶生活史
蝶以食為天...幼蟲的食草和成蟲的食物
蝴蝶園內的植物...密源、食草和景觀植物
從蝴蝶館到「蝴蝶牧場」...蝴蝶的「方舟」計畫
蝴蝶的伊甸園...溫室型的蝴蝶園
蝴蝶熱壞瞭,人熱昏瞭...網室型的蝴蝶園
觀蝶...大傢一起來賞蝶
作者自序
颱灣是賞蟲觀蝶的好地方
對喜歡昆蟲的人來說,颱灣的確是個寶島;每年春天,當櫻花季過瞭之後,蟄伏土中化蛹的螢火蟲,紛紛羽化,於是打從三月中旬開始,由南而北,各地的賞螢活動如火如荼展開,也為山邊的許許多多民宿和休閑農場帶來不少商機。到瞭四月間,也就在每年清明節前後,在颱灣南部,尤其是颱東大武,和高雄茂林的紫斑蝶類紛紛從蝴蝶榖飛齣,往東沿著花東縱榖,往西、往北經雲林古坑、林內,在短暫補充能量後,便成群飛越國道三號公路,持續在苗栗、竹南等地産卵,繁衍下一代,再逐漸往北分散到中、北部地區。不過,這幾年由於極端氣候之故,尤其每逢暖鼕,這些久蟄「紫蝶幽榖」的紫斑蝶類也會在農曆過年後不久即往北遷飛,而且路徑也可能途經塔塔加鞍部,再往北、往西遷飛。這種紫斑蝶類在每年春天集體遷飛的壯觀鏡頭,也成為颱灣自然奇景之一。
五月份的北颱灣,當白鳳菜、黃鳳菜、野當歸開花的季節,北部山區青斑蝶依稀可見,但到瞭五月下旬和六月上中旬,澤蘭盛開的季節,一大群訪花的青斑蝶齣現在澤蘭花叢,蔚為奇觀!是故,每年陽明山國傢公園都會在此時刻舉辦夏訪青斑蝶的活動;而筆者研究室多年來在陽明山國傢公園所標放的青斑蝶,已多次飛越大海,飛往日本;這幾年來,日本所標放的青斑蝶也飛抵颱灣,研究證實颱日之間的青斑蝶有南來北往遷飛的現象。
每年七至九月是昆蟲活動最為活躍的時刻,除瞭蝴蝶之外,數量和種類都相當多的蛾類、甲蟲,隨處可見,此時颱灣山間都可發現愛蟲人的芳跡。而每年五至十月,各式各樣的蟬鳴,鼓噪整個山林。到瞭鞦天,則是蟋蟀、螽斯求偶最為熱絡的季節,白天、晚上都有不同種類的鳴蟲吟唱於農田、草原和山林之間,好不熱鬧!
時序入鞦,颱灣中北部的紫斑蝶又集結遷飛返迴南部和東部的「紫蝶幽榖」,十二月至二月間,隻要造訪颱東大武和高雄茂林,可發現三、四十萬隻的紫斑蝶群聚榖中過鼕的盛況,堪稱颱灣自然奇觀。其實除瞭這些昆蟲,也有不少水棲昆蟲徜徉溪流、湖沼之間,這些水中的原住民不但是水域生態係中最主要成員,也是魚蝦的重要食餌,但卻是最為常人所忽略的一群;所以,亦不妨探索周遭水域,追蹤形態、行為各異其趣的各類水蟲。
從西元二OOO年以來,颱灣的休閑産業興起,不少地方都齣現規模不一的蝴蝶園,這些蝴蝶園有開放式的,也有密閉式的,也有兩者兼具,甚至齣現「蝴蝶生態村」,這對當地休閑産業和學校校外教學來說,已扮演著頗為重要的角色;但如何做好蝴蝶園的經營管理工作,則是大傢所關切的。
《蝶影蟲蹤》是三十年來筆者教學、研究之餘,有感而發,陸續在《大自然》等雜誌寫下的文章,其中有小部分是和筆者的學生李春霖博士、吳加雄博士、李惠永先生閤寫;而這也是繼《觀蝶.賞螢.覓蟲》之後另一本「昆蟲與人生」的係列作品。希望愛好大自然的朋友們喜歡,也懇請愛蟲族的朋友們不吝批評指正為盼,好一起為推廣各式賞蟲、愛蟲、護蟲活動而努力。
國立颱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特聘教授
楊平世 敬識
收到《蝶影蟲蹤:追蹤常見昆蟲》這本書,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質感。厚實的書頁,精美的裝幀,光是拿在手裡就覺得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翻開之後,裡麵的內容更是讓我愛不釋手。這本書的特色在於,它不隻是介紹「有哪些」昆蟲,更著重於「如何」去觀察和認識牠們。作者分享瞭許多實際的觀察技巧,例如如何利用天氣、光線來增加遇到昆蟲的機率,如何透過牠們的足跡、糞便來判斷牠們的種類,甚至是如何在不打擾牠們的情況下進行拍攝。這對我這個剛入門的昆蟲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一直很想好好記錄我觀察到的昆蟲,但總是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本書的「觀察指南」部分,真的給我很多啟發。它就像一個隨身的昆蟲觀察小幫手,隨時可以翻閱。而且,作者在書中特別強調瞭「颱灣在地」的常見昆蟲,很多都是我在學校教科書或是一般圖鑑上比較少看到的。例如,他介紹瞭幾種本地特有的弄蝶,還有在我們社區公園裡經常齣沒的枯葉蝶,這些貼近生活的介紹,讓我感覺與書中的昆蟲「零距離」。書中穿插的許多「野外觀察小劇場」,更是讓閱讀體驗活潑有趣,作者用幽默的筆觸描寫他觀察時遇到的趣事,或是昆蟲之間奇特的互動,讀起來讓人會心一笑。這本書不僅豐富瞭我的昆蟲知識,更培養瞭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我更樂於走進戶外,去發現和記錄屬於我自己的「蝶影蟲蹤」。
评分說實話,我平常很少主動去買這類型的書,總覺得會比較枯燥乏味,大概是我對「昆蟲」的印象還停留在小時候在田裡追逐蜻蜓的畫麵吧。但這本《蝶影蟲蹤:追蹤常見昆蟲》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很特別,它不是按照學術分類來介紹,而是以「觀察地點」和「觀察情境」為主軸,帶領讀者進入昆蟲的世界。例如,它會分「庭園裡的舞者」、「田間的探險傢」、「都會角落的訪客」等等章節,讓你覺得好像就在自己身邊的環境裡,就能發現這些驚喜。我特別欣賞作者對於「常見」昆蟲的定義,他不是隻介紹那些閃閃發光的品種,而是把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遇見的,像是常見的椿象、瓢蟲、蛾類等等,都做瞭非常詳細的介紹。而且,他寫的方式真的很貼心,會告訴你什麼季節、什麼時間,在什麼樣的地方最容易看到牠們,甚至連牠們喜歡吃什麼、會躲在哪裡,都講得清清楚楚。書裡麵還穿插瞭許多小知識,像是如何正確地辨識蝴蝶的雌雄,或是為什麼有些甲蟲會有角。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書中那些「觀察筆記」的片段,作者記錄瞭他第一次發現某種昆蟲時的驚喜,或是牠們有趣的互動,這些真實的觀察記錄,讓整本書充滿瞭生命力,也讓我更有動力去戶外實際走走,試著複製他的觀察經驗。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在最平凡不過的環境裡,也藏著無窮的奧秘,隻要你願意停下腳步,用心去感受。
评分我必須說,《蝶影蟲蹤:追蹤常見昆蟲》這本書的內容,真的讓人意想不到的豐富與細膩!我原本以為這大概就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入門書,沒想到作者對每一個物種的介紹,都像是為牠們量身打造的一篇小傳記。他不僅僅是列齣昆蟲的學名、外觀特徵,更深入地探討瞭牠們的生活史、生態習性,以及在自然界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一種常見的食蚜蠅,作者描述牠們如何模仿黃蜂來躲避天敵,還有牠們在幼蟲時期如何捕食蚜蟲,對植物的生長有什麼益處,這些細節讓我對原本不以為意的「小飛蟲」颳目相看。書中還會提到一些有趣的「冷知識」,例如某種蝴蝶的幼蟲會製造一種特殊的「蜜露」來吸引螞蟻保護牠們,而螞蟻則會幫牠們驅趕寄生蜂。這種互利共生的關係,真的讓我驚嘆大自然的奇妙。除瞭文字敘述,書中的圖片質量也是頂尖的!每一張照片都拍得非常清晰,色彩飽和度也很高,即使是微小的細節,如昆蟲的複眼、口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作者在圖片旁邊都會有精準的標示,說明這是成蟲、幼蟲,或是某種特殊的行為。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流暢,讀起來一點都不會感到吃力,反而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自然導覽員在講故事。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身邊的昆蟲,不再隻是匆匆一瞥,而是會去思考牠們的生命故事,以及牠們與周遭環境的緊密連結。
评分哇!拿到這本《蝶影蟲蹤:追蹤常見昆蟲》真的讓我超驚喜的!我一直對身邊這些小生命充滿好奇,但又覺得牠們好像都差不多,要仔細分辨起來總是霧煞煞。這本書的封麵就很有意境,那細膩的蝶翼和蟲體的紋路,好像在跟我說著很多故事。翻開來,內容更是讓我眼睛一亮!作者的文字不是那種硬邦邦的科普,而是像在跟老朋友聊天一樣,分享著他觀察昆蟲的點點滴滴。他用非常生動的筆觸描繪瞭蝴蝶如何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甲蟲如何努力地爬行,甚至連一些不起眼的螞蟻,在他的筆下都變得如此有個性。我尤其喜歡他描述採集標本時的小故事,那種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對生命的好奇心,真的打動瞭我。書中的插圖也超讚,每一隻昆蟲都畫得栩栩如生,尺寸比例也很準確,讓我一看就知道是什麼種類。之前看圖鑑,有時候覺得看不太齣來細節,但這本書的圖畫加上文字說明,簡直是絕配!我現在走在公園、田埂,或是傢裡陽颱,都會忍不住拿起書來對照,以前隻是匆匆一瞥,現在則會仔細觀察牠們的翅膀紋路、觸角形狀,甚至牠們的行為模式。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圖鑑,更是一把開啟我與大自然連結的鑰匙,讓我對身邊的微觀世界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開始思考,這些小生命在生態鏈中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
评分坦白說,我對昆蟲一直抱持著一種又愛又怕的複雜情感。愛牠們多樣的形態和奇妙的生命力,但又對牠們的某些外觀感到卻步。然而,《蝶影蟲蹤:追蹤常見昆蟲》這本書,卻意外地讓我剋服瞭這種心理障礙,並且對昆蟲的世界產生瞭全新的興趣。作者在書中對於昆蟲的描繪,非常注重美感與科學性的結閤。他並非隻是冷冰冰地介紹學術名詞,而是用詩意的語言,將每一種昆蟲的生命姿態描繪得淋灕盡緻。我非常喜歡書中對蝴蝶飛行軌跡的描述,那種「如絲帶般」的劃過天際,或是「翩翩起舞」的優雅,都讓我覺得昆蟲的美,是如此細膩且充滿生命力。同時,他也非常嚴謹地介紹瞭昆蟲的生態功能,例如蜜蜂授粉對農作物的重要性,或是螳螂捕食害蟲對環境的益處。這些科學的論述,讓我覺得這些小生命並非隻是單純的「昆蟲」,而是自然生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書中的照片,更是將昆蟲的細緻美學展現得淋灕盡緻。牠們的翅膀紋理、身體的絨毛、甚至是複眼的光澤,都被捕捉得非常精準。讓我從來沒有這麼仔細地看過這些微小的生物。作者在撰寫時,也經常以「颱灣」作為背景,介紹瞭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可能遇到的昆蟲,像是路邊常見的「水蠊」,或是公園裡的「獨角仙」,這些貼近生活的介紹,讓我更有代入感。這本書讓我開始從一個「觀賞者」轉變成一個「探索者」,不再是遠遠地害怕,而是願意靠近,去瞭解牠們的故事,去欣賞牠們在自然界中的獨特存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