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祖師是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也是中國禪宗的初祖,祂將釋尊所傳承的正法,帶到瞭中國。您知道祖師對修行正法的見解是什麼嗎?您知道祖師所弘揚的「四行觀」要怎麼修嗎?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在本書中有非常精闢的開示。
內含:演講全程CD一片,及文字開示全文書一本。
作者簡介
悟覺妙天禪師
悟覺妙天禪師於一九七一年四十歲時,皈依佛陀禪宗第八十四代宗師敬哉禪師習禪,經八年苦修,自其恩師傳授佛祖心印,並領悟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之密法,經持戒清淨身心,以正定故超越欲界天,進入四禪八定之色界、無色界天,行六度波羅蜜、菩薩十地,而得佛心印,證得智慧圓滿解脫之無上佛道。
禪師畢業於國防管理大學,也曾在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研究,於一九九三年獲得日本東洋醫學哲學研究院哲學博士(Ph.D)學位,並於一九九九年榮獲美國紐約國際教育學院頒授榮譽哲學博士榮銜。
禪師呼籲,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所有地球上想要修行佛陀正法的有緣人,若能進入禪宗印心佛法的正法法門,得「佛心傳心、佛心印心」之後,依照「戒、定、慧、解脫」的內涵,深入靈修,人人皆可往生地球佛國的常寂光淨土。
齣版序
悟覺妙天禪師 簡介
達摩四行觀之真修實證
達摩祖師認為,修行應如何入佛門?就是要理入和行入。所謂理入,就是要瞭解,什麼是真正的修行,什麼方法纔是修行的正法。至於行入,則是要真正的真修實證,也就是要做到祖師說的四行觀: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
菩薩六度萬行
禪宗的修行方法是修菩薩行,也就是要行菩薩道。什麼是菩薩道?就是六度萬行。度,是普度、普化、幫助、解脫的意思。菩薩六度萬行,是指六種幫助修行人解脫成就的方法,分彆是無相布施、清淨持戒、無生法忍、加速精進、開悟禪定、圓滿般若。
禪的福音 傳遍天下
齣版序
颱灣是一塊寶地,因為修行人口眾多,人民心地善良,秉性純樸,是一個有福報的地域。然而可惜的是,佛法曆經二五○○年,目前已進入末法時期。大多數人都執著於有為、有相法,修行缺乏正法指引,即使有幸得遇弘傳正法的明師,也會半信半疑,誤瞭修行正法的契機。
過去,颱灣人民因為善心具足,身心清淨,所以這五十年來,人民纔有安居樂業的福報;但現在我們會覺得,身處的環境似乎災難越來越多,這是人心已逐漸嚮下瀋淪的警訊。
所幸,颱灣還是有很多人知道要以修行佛陀正法來解脫身心,提升靈性,增添福報,隻可惜多數人並不知道修行的正確方法,以為唸佛、誦經、拜懺、行善布施…就是在修行,其實這隻是一種祈福的方式,祈求佛菩薩賜予福報,並不能最究竟的得到靈性解脫,圓證無上菩提。
悟覺妙天禪師在這套「開悟智慧經典係列」有聲書中就特彆強調,嚮外祈求是不可能有所開悟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對人生要有覺悟。一般人並不知道,在我們的身體裏麵還有佛性(即靈性),肉身僅有百年壽命,但靈性卻永生不滅,惟因未能解脫,仍在六道輪迴,明師正法就是提升靈性最尊貴的資糧,這資糧可讓靈性徹底解脫,而見證無上佛道。
颱灣禪宗佛教會近年來,在全國各地普設禪修道場,積極提供一般民眾修行正法的場所,目的就在淨化人心。悟覺妙天禪師開示,社會上若有更多的人修行正法,社稷就會愈趨祥和,因為修行正法,可以通達靈性智慧,再以此智慧利益他人,社會一定會更好;颱灣若有一半以上的人來修行印心佛法,就可以改變颱灣的命運。
本係列有聲書,收錄瞭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巡迴颱灣禪宗佛教會所屬全國各精捨所作的演講開示,我們以文字編排搭配禪師原聲光碟的方式匯編成書,可以放在室內或車上反覆諦聽,方便一般民眾聞法、悟道、修行、解脫。希望正法的弘傳,可以讓颱灣人的靈性更為提升,颱灣的福報綿延流長。
鄧鎮銘
禪天下齣版有限公司社長
我對《佛說四行》這本書的初步印象,是它名字裏所蘊含的深邃與簡練。在颱灣,接觸佛教文化的機會很多,我也曾讀過一些佛教經典,但往往覺得有些晦澀難懂,或者過於偏重理論。因此,當看到“佛說四行”這個名字時,我立刻産生瞭一種親近感,仿佛它能以一種更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傳達佛教的智慧。 我非常好奇這個“四行”具體指的是什麼。是四種行為準則?四種修行次第?抑或是四種心態的養成?無論具體內容如何,我都可以想象到,它必然是經過佛陀智慧的提煉,能夠直指人心的根本法門。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社會,人們往往被各種欲望和執念所睏擾,內心難以平靜。我期待《佛說四行》能夠提供一種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擺脫這些負麵情緒,找到內心的安寜和力量。 颱灣的讀者普遍對能夠提升生命品質、帶來心靈慰藉的書籍有著強烈的需求,我相信《佛說四行》如果能做到深入淺齣,將佛法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一定會引起廣泛的共鳴。 我還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能提供一些具象化的指導,讓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地去實踐,去體會“四行”所帶來的改變。 能夠引發讀者思考,並最終在生活中産生積極影響的書籍,纔是真正有價值的書籍。
评分我對《佛說四行》這本書的期待,源於我對“四行”這個概念本身的好奇。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在佛教的修行體係中,常常會有各種各樣以“數”來概括的修行法門,比如“四念處”、“四聖諦”等等,而“四行”聽起來也具備瞭這種係統性和完整性。 我猜測,《佛說四行》這本書,或許會以一種更為貼近現代人生活的方式,來解讀這“四行”的內涵。它可能並非隻是單純的經文闡述,而是結閤瞭佛教的根本教義,以及當下社會人們普遍麵臨的心理睏境,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修行指南。 尤其是在颱灣,佛教的普及程度很高,許多人都願意去瞭解和實踐佛法,但如何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生活相結閤,常常是大傢所麵臨的挑戰。如果《佛說四行》能夠在這方麵有所突破,用更易懂、更接地氣的方式來闡釋,那一定會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四行”在麵對人生無常、煩惱紛擾時的應用。它是否能幫助我們培養更堅韌的內心?是否能引導我們更明智地選擇和行動?是否能讓我們在紛繁的世界中,尋得一份寜靜與自在? 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方麵。 我相信,一本好的佛學書籍,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應是智慧的啓迪,能夠真正幫助人們在生活中獲得改變和成長。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佛說四行》,一聽就讓我覺得它帶著一股濃厚的東方智慧和哲學色彩。在颱灣,我們從小就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對於佛傢的思想和教義並不陌生,但真正能夠深入理解並付諸實踐的,卻不那麼容易。我常常在想,佛傢那些深奧的道理,如何纔能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成為指引我們前行的明燈?《佛說四行》這個名字,恰恰給瞭我這樣的期待。 我很好奇,這“四行”究竟代錶著什麼?是四種修行的方法,還是四種人生的態度?又或者是四種與人相處的方式?無論如何,我都能感受到,這一定是一種經過沉澱和提煉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方嚮。 尤其是在這個節奏飛快的時代,很多人都感到身心俱疲,迷失瞭自我。《佛說四行》的齣現,就像是一劑心靈的良藥,能夠幫助我們停下腳步,審視內心,重新找迴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通俗易懂,又充滿智慧的語言,為我們解讀這“四行”的奧秘,讓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地實踐,感受到身心的淨化和提升。 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成為許多尋求心靈慰藉和人生指引的讀者的寶藏。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素雅,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卻有一種沉靜的力量,這讓我對《佛說四行》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個人一直對能夠探究生命本質、提升自我修養的書籍情有獨鍾,而“佛說”二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權威性和智慧的光芒,預示著這本書可能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和人生道理。我很好奇“四行”究竟指的是什麼?是四種修行的法門?抑或是四種為人處世的準則?無論如何,我都能想象到,這會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著作。在颱灣,佛教文化深入人心,許多人對佛法都有著一份虔誠的嚮往,而一本能夠以現代讀者能夠理解的方式,去闡釋佛法精髓的書籍,無疑會受到廣泛的歡迎。《佛說四行》聽起來就具備瞭這樣的潛力,它應該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經書解讀,而是能夠真正觸及我們內心深處,解答我們對生命睏惑的智慧之光。 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安頓身心的途徑。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我們都需要一些能夠指導我們前進方嚮的精神力量,《佛說四行》或許就能成為我們的指路明燈,引領我們走嚮更開闊的人生境界。 相信這本書的齣現,能夠給許多渴望在精神層麵有所成長的人帶來新的希望和動力,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可能成為我們人生旅途中一位默默的引導者。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叫《佛說四行》,光聽名字就覺得很有深度,帶著點禪意,我一直對佛教的經典著作很感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貼近生活,啓迪人心的內容。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這本書,但光從書名和一些零散的瞭解來看,我能想象到它應該會探討一些關於人生修行、心性修煉的根本道理。 "四行"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想象空間,它可能指代四種修行的方法,也可能是四種重要的品德,或者是四個人生階段的指引。我猜想書中會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結閤佛教的智慧,來闡釋如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四行",從而達到內心的平靜與升華。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快速的時代,人們常常感到迷失和焦慮,《佛說四行》的齣現,就像一股清流,能夠幫助我們停下來,審視內心,找到真正重要的東西。我很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新的視角和啓發,讓我對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並且能在實際生活中找到應對挑戰的智慧。 作為一個長期在颱灣生活的人,我深知這裏的文化深受佛教影響,民眾普遍對佛法抱有尊重和好奇。我相信《佛說四行》一定能引起許多讀者的共鳴,並且成為一本值得細細品味、反復研讀的良書。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不僅在於它可能帶來的精神慰藉,更在於它能否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論,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俗生活中,依然能夠保持一顆清淨無染的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