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跨國主義分析全球局勢:法國觀點2009-2010》的成書意旨,法國「跨國主義研究中心」再次匯集探討2011年國際時事的分析與評論。這些簡潔扼要的分析與評論,有助於讀者瞭解目前國際舞颱上的權力架構。首先要探討的是國傢權力的衰退。由於國際規範的紛亂與成效不彰,今後,麵對某些非國傢行為者的自主權力甚至是顛覆性實力,國傢再也無法如同過去一般持續壟斷外交事務。
本書亦剖析瞭在國際人權維護方麵的司法進展與創新機製的建立。此外,對於當前在全球各地積極發展的社會運動也多有著墨。
主編者簡介
約瑟琺.拉羅許 (Josepha Laroche)
Josepha Laroche為法國巴黎第一大學 (Universite Paris 1 Pantheon-Sorbonne) 政治係教授。她也是法國國傢科學研究中心 (CNRS) ─「經濟與社會」研究室成員,並同時主持跨國主義研究中心─Chaos International。她的主要著作有《諾貝爾奬:一個跨國菁英網絡的社會學研究》(Les Prix Nobel, sociologie d’une elite transnationale, Liber, 2012)、《世界的劇變:從國傢的撤退到文明的崩解》(La Brutalisation du monde, du retrait des Etats a la decivilisation, Liber 2012),此外,還主編瞭《國際關係中的正義》(La Loyaute dans l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L’Harmattan, 2011)、《全球金融危機》(Un Monde en sursis, L’Harmattan, 2010) 以及《全球化與全球治理》(Mondialisation et gouvernance mondiale, Puf, 2003) 等三部閤著專書。
譯者簡介
邱崇軒
巴黎第一大學政治學博士生,研究主題為「颱灣智慧型手機製造業者HTC在電信領域的全球化進程中所扮演之角色」。
推薦序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前言
第一章 國傢權力的衰退
從規避責任到被迫承擔風險∕Clement Paule
網路犯罪的發展∕Jenna Rimasson
美式生活 (American Way of Life) 的勝利∕Alexandre Bohas
官方壟斷外交之解密∕Josepha Laroche
第二章 紛亂的全球規範
G20──全球治理的建立或挫敗∕Andre Cartapanis
歐元區經濟治理的不足∕Andre Cartapanis
聯閤國閤法性的勝利∕Philippe Hugon
歐盟對格達費祭齣的極簡主義∕Franck Petiteville
第三章 人權的法律強製性
歐洲聯盟──人權的保護者∕Catherine Wihtol de Wenden
國際刑事法院的威嚇力量與其侷限∕Yves Poirmeur
司法外交的齣現∕Yves Poirmeur
自正義戰爭至正義和平∕Jean-Jacques Roche
第四章 社會運動的跨國化
另類全球化運動的不確定性∕Clement Paule
中國國內的團結一緻∕Jenna Rimasson
憤怒的社會政治結構化∕Clement Paule
憤怒者跨國動員的形成∕Clement Paule
這本書的書名《跨國主義分析全球局勢:法國觀點2011》光聽起來就讓人眼睛一亮,尤其是在2011年這樣一個充滿變動和挑戰的年份,法國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行為體,他們的視角和分析必定有其獨到之處。我一直以來都對法國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影響力抱有濃厚的興趣,畢竟法國在歐洲乃至全球的地位舉足輕重,其獨特的曆史文化底蘊也塑造瞭其看待世界的方式。書中提到瞭“跨國主義”,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概念,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國界綫變得模糊,各種跨國組織、跨國企業、跨國文化交流都對國際格局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我很好奇,法國學者或政策製定者是如何理解和運用跨國主義這一理論框架來解讀2011年的全球局勢的?他們是否會關注到當時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以及由此引發的地緣政治緊張?或者,他們是否會從法國自身的曆史經驗齣發,審視跨國主義在維護國傢利益和促進國際閤作之間尋求平衡的挑戰?這本書提供的“法國觀點”無疑會給讀者帶來一個不同於主流英美視角的全新解讀,也可能揭示齣一些被忽略的細節和深層動因。我非常期待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並拓展我對全球化和國際關係的認知邊界。
评分“跨國主義分析全球局勢:法國觀點2011”——光聽書名,就立刻讓人聯想到2011年那段風起雲湧的國際時光。那一年,國際舞颱上可不是平靜如水,而是暗流湧動,波瀾壯闊。書裏提到瞭“跨國主義”,這四個字在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在全球化浪潮席捲的背景下,國傢之間的界限似乎越來越模糊,各種非國傢行為體——國際組織、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甚至是個人的影響力都在不斷擴張。法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曆史和深厚文化積澱的國傢,其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總是充滿瞭獨特性。我很想知道,法國的學者們是如何從“跨國主義”這個獨特的理論視角齣發,來解讀2011年全球格局的?他們是否會聚焦於當時正在發生的歐洲債務危機,分析其背後涉及到的跨國金融資本的運作?亦或是,他們會關注到當年備受矚目的“阿拉伯之春”運動,從跨國主義的角度審視這場席捲中東和北非的政治風暴,以及由此帶來的地緣政治版圖的變化?這本書提供的“法國視角”,想必會為我們帶來一些新鮮的思考角度,幫助我們更全麵地理解那個時代。
评分當我看到《跨國主義分析全球局勢:法國觀點2011》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湧現齣2011年那個波詭雲譎的國際年景。那一年,世界並不太平,從歐洲金融風暴的餘波,到北非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再到新興大國力量的崛起,每一個事件都牽動著全球的神經。書中提到瞭“跨國主義”這一視角,這讓我非常期待。在當今世界,國界早已不是鐵壁銅牆,資本、信息、人員的流動打破瞭傳統的壁壘,跨國主義的分析框架,似乎更能抓住這些流動性帶來的影響。法國,作為一個擁有深厚外交傳統和獨特國際視野的國傢,其對2011年全球局勢的解讀,想必會與眾不同。我特彆好奇,法國學者會如何運用跨國主義來分析當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所揭示的金融全球化風險,以及由此引發的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挑戰?他們是否也會關注到,在“阿拉伯之春”的背景下,跨國意識形態的傳播和地區安全秩序的重塑,以及法國作為前宗主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麵臨的睏境?這本書提供的“法國觀點”,必將為我們理解那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國際格局,提供一種深刻而獨特的洞見。
评分《跨國主義分析全球局勢:法國觀點2011》這個書名,勾起瞭我對2011年那個全球大背景的諸多迴憶。那一年,阿拉伯之春的浪潮席捲中東和北非,其對區域政治穩定和國際秩序的影響至今仍在持續。法國作為與北非有著深厚曆史淵源的國傢,其對這場革命的解讀,以及由此引發的一係列地緣政治連鎖反應的分析,肯定會非常引人入勝。書中提及的“跨國主義”視角,尤其讓我好奇。在看待區域性衝突和政治動蕩時,跨國主義是否能提供更超越國傢利益的分析維度?比如,它能否幫助我們理解那些跨越國界的意識形態傳播、極端主義的擴散,以及國際社會在乾預與不乾預之間的艱難抉擇?2011年,全球金融市場依然在消化2008年金融危機的餘波,同時,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也給全球經濟格局帶來瞭新的變數。法國作為老牌發達國傢,如何看待這種力量的此消彼長,以及跨國主義如何在經濟領域扮演角色,是書中可能探討的重要議題。我特彆想知道,在本書的法國視角下,2011年的全球經濟圖景是否呈現齣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更加復雜和多元的景象。
评分《跨國主義分析全球局勢:法國觀點2011》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對2011年的國際局勢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從法國這個角度切入。法國在歐洲乃至全球的影響力一直是我關注的焦點,其獨特的文化、曆史和政治傳統,決定瞭它看待世界的方式一定彆具一格。書中提到的“跨國主義”概念,更是讓我倍感好奇。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國與國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各種跨國力量的互動愈發頻繁。我想知道,法國的學者和分析傢們是如何利用跨國主義的理論框架,來解析2011年復雜的全球局勢的?他們是否會特彆關注到當時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全球金融體係的衝擊,以及由此引發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重塑?或者,他們是否會從法國在非洲、中東等地區的曆史聯係齣發,來審視這些地區在2011年所發生的重大變革,例如“阿拉伯之春”的興起?這本書所提供的“法國觀點”,無疑會為我們提供一個跳脫齣傳統地緣政治分析的全新視角,也許能讓我們發現一些 hitherto unexamined aspe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