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是否遭受欺濛?
邱吉爾是否以鄰為壑?
史達林是否乘機勒索?
中國是否遭到齣賣?
一本建立在最新史料上,如說書般詳細解讀「雅爾達」八天曆程的最權威、精彩的著作。
雅爾達會議一直是研究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冷戰形成導因的重要指標。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三巨頭於大戰尚未結束前,相聚於黑海濱的雅爾達,進行瞭現代史上最祕密的和平會議,決定瞭世界的命運。在這場會議裏,他們調遣數以百萬計的雄師,以他們的意誌來裁定勝利者的公義;決定各個民族的未來;更使得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東西遷徙,隻因他們認為唯有這樣,纔能促進永久和平。
本書作者應用瞭近年來陸續解密的蘇聯政府檔案,及諸位與會者所留下的日記、迴憶錄,以宛如說書的方式,钜細靡遺地描述瞭在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到十一日這短短八天的雅爾達會議中,這三位政治領袖想瞭什麼樣的問題、作瞭什麼樣的分析以及算計瞭什麼樣的利益。情節復雜,敘事詳盡,如同完整還原瞭這場重要會議的現場時況。
作者簡介
浦洛基Serhii M. Plokhy
哈佛大學烏剋蘭史教授,也是東歐諸國史最頂尖的研究學者,專攻俄羅斯及烏剋蘭現代史。他的著述豐富且有創見,曾經連續三年(二○○二-二○○五)獲得美國烏剋蘭研究協會頒發的最佳著作奬項。他更於二○○九年獲得古斯拉夫研究協會頒發的卓越學人奬。著有《帝製俄羅斯解體》(Unmaking Imperial Russia)和《斯拉夫民族之起源》(The Origins of Slavic Nations)。
譯者簡介
林添貴
國立颱灣大學畢業,曆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譯作極豐,譯有《颱灣的未來 : 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宋美齡新傳 : 風華絕代一夫人》、《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蔣經國傳》、《季辛吉大外交》(閤譯) 、《大棋盤》、《李潔明迴憶錄》、《轉嚮:從尼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等。
導論
第一部 阿貢納行動
第一章 總統旅程
第二章 馬爾他會談
第三章 沙皇巡狩之地
第四章 紅色主人
第二部 戰士的高峰會議
第五章 三巨頭重聚一堂
第六章 鼕季攻勢
第七章 德國問題
第八章 戰利品
第三部 世界新秩序
第九章 安全理事會
第十章 元首的陰影
第十一章 瓜分巴爾乾
第十二章 波蘭戰役
第十三章 「烏剋蘭人會怎麼說?」
第四部 外交傢的棋盤
第十四章 聯閤國的席次問題
第十五章 波蘭陷入僵局
第十六章 轟炸綫
第十七章 遠東閃電戰
第十八章 「盟友不該欺騙」
第五部 承諾的飛輪
第十九章 波蘭投降
第二十章 德國的命運
第二十一章 歐洲解放地區及巴爾乾
第二十二章 伊朗、土耳其和帝國
第二十三章 秘密協定
第二十四章 戰俘
第六部 雅爾達精神
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晚餐
第二十六章 跨越終點綫
第二十七章 希望的日子
第七部 風暴將臨
第二十八章 麻煩的跡象
第二十九章 間諜大戰
第三十章 史達林堅決固守
第三十一章 羅斯福去世之後
尾聲
注釋
導論(摘錄)
會議的時間和地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嚴密保守的機密。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三日,在夜色籠罩下,一隊派考德汽車載著民主世界最有權力的兩大領袖--佛蘭剋林.狄拉諾.羅斯福和溫士頓.李歐納德.史賓賽.邱吉爾 ,前往他們的目的地--俄國沙皇和顯赫貴族從前於黑海度假勝地雅爾達所擁有的一組彆墅。他們自己取的代號 「阿貢納人」,即是遠古傳說中的戰士,前往黑海之濱找尋一頭永不睡覺的龍,要搶迴金羊毛。他們的戰利品是這場吞沒全球的世界大戰之解決方案:他們要對付的龍即是約瑟夫.史達林這個化身一變成為殘暴獨裁者的前喬治亞詩人。
他們三人湊在一起,進行瞭現代史上最秘密的和平會議。他們調遣數以百萬計的雄師,以他們的意誌裁定勝利者的公義;決定各個民族的命運;使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東西遷徙,隻因他們認為這樣纔能促進永久和平。他們創造一個機構以防衛和平及戰勝國的利益。他們離開雅爾達時,既滿意、又焦慮。在他們背後的是,過去三十年兩次世界大戰造成數韆萬人犧牲性命的悲劇,而他們的未來卻是戰後不確定的世界。
地緣政治宏圖的競爭,自我意識和價值體係的衝突,以及三個國傢最精明的談判代錶的縱橫排闔,全在一九四五年二月這八天在雅爾達錶演得淋灕盡緻。三大領袖揣摩他人的可信度、是否願接受妥協。英、美第一流私立大學畢業的菁英,能否和從東正教神學院輟學的喬治亞鞋匠之子,達成諒解?這兩位經由民主程序選齣的領袖曉得如何對付古拉格的教父嗎?會議逼得與會者必須正視無盡的道德兩難局麵。它有如情感的雲霄飛車,不僅涉及到同盟國的領導人;也牽扯到他們各自的部屬,他們不僅為自己國傢的利益搏鬥,也要爭取主子的寵信。
雅爾達會議結束後不到幾年,其參與者的高度期望已經破滅,他們的決定受到敵我雙方的抨擊。仍在人世的與會者不是替自己辯護、就是刻意遺忘他們的參與。失望、遺憾的感覺在冷戰對峙的雙方陣營都很強大。不論對它有何不同的觀點,雅爾達變成錯失機會的象徵。在西方世界,《時代週刊》視它為走嚮「失去的和平」之路的裏程碑。麥加錫時期的主流論述裏,「雅爾達」就是背棄自由、姑息世界共産主義的同義詞。
誰該負責?一九四○年代末期冷戰興起,雙方互相責備,它成為核心問題。美國國內也爆發激烈的辯論。雅爾達會議達成的決定,使得共和黨和民主黨分裂。羅斯福總統及其顧問被指控不僅把東歐及中國齣賣給史達林,還促進國內共産主義的猖獗。艾爾格.希斯是美國齣席雅爾達會議代錶團成員,被控為蘇聯擔任間諜,全案鬧得沸沸揚揚,益發增添辯論的熱度。喬治.馬歇爾將軍退休後接受傳記作傢訪問時,絕口不提他在雅爾達會議的角色,因為他很清楚不論他說什麼,都會招緻攻擊。
即使到瞭今天公眾仍圍繞著一九五○年代的問題爭辯不休--是誰齣賣瞭東歐?說服蘇聯加入對日戰爭是否閤乎美國利益?二○○五年五月小布希總統把雅爾達協定拿來與一九三九年李賓特洛普和莫洛托夫達成的德蘇協定做對比,即引起美國外交政策評論傢的強烈反應。公眾對雅爾達會議的辯論迄今都沒有考量到兩個重要發展:一是冷戰結束,一是原本未公開的蘇聯文件問世。它大體上也忽視瞭過去二十年專業曆史學者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的研究成果。
蘇聯檔案開放--蘇聯解體後,葉爾欽初上颱頭幾年的「檔案革命--釋齣大量的文件,其中有許多和外交政策有關。雖然蘇聯曆史的許多麵相已因這些文件問世,得到重新評價,雅爾達會議還未受到注意。冷戰結束以來,西方國傢對雅爾達會議還沒有重要研究,更晚近對美國外交政策及戰時同盟關係的研究,對於雅爾達會議也草草瞭事。這本探討雅爾達會議的新書,納入過去二十年的檔案發現,重新評估已知的西方資料,並從新的曆史觀點探討會議及其結果。
原先接觸不到的文件公開之後,使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舊問題、並提齣新問題。它們證實瞭前一世代學者在未能接觸蘇聯檔案之下提齣的若乾假設,也駁斥瞭一些說法。最重要的是,這些新齣土的文件揭露瞭雅爾達會議當時蘇聯領導人的思維。如果史達林和他的策士沒有完全放棄世界革命的計劃,他們很明顯地推遲瞭它們,有意與西方維持至少二十年的和平關係。他們預備藉此爭取到足夠時間從二戰災厄復原,為下一階段的共産主義和資本主義之爭做好準備。他們認為共産主義和資本主義之爭勢所難免,但願意暫時犧牲西歐的共産主義運動,從西方換到允許它獨霸東歐。中歐方麵,史達林做瞭違心之論,其實蘇聯計劃把德國切割為幾個小國傢,但因為西方的反對,他們的意圖無法實現。然而,跡象顯示,在德國方麵,蘇聯或許會同意分界綫比英方提議更偏東--後來東、西德分界綫採納英國方案。
新公布的蘇聯文件也讓我們看清與雅爾達會議有關、而迄今最有爭議的問題:希斯涉及的間諜案。一九四○年代末期及一九五○年代初期,有一說法指希斯不僅替蘇聯當間諜,還影響瞭羅斯福總統若乾決定;這些決定後來被認為齣賣美國的國傢利益。現在蘇聯檔案的新證據支持希斯在雅爾達會議期間即是蘇聯間諜的說法,不過它也指齣,希斯雖然替蘇聯軍方情報機關工作,蘇聯政治部門要到會議之後纔知道他的身份。蘇聯軍方的聯絡人對他能提供的政治資訊興趣不大,他在雅爾達會議期間於政治事務上的錶現(包括蘇聯參加聯閤國),對蘇聯的目標並無貢獻。由於「劍橋五人幫」在英國及美國的活動,蘇聯情報機關得以提供其主子美、英方麵有關雅爾達會議的最機密文件。史達林的情報頭子在高峰會議前夕及進行期間,的確頗有幾樁亮麗的成績,但希斯這條綫不在其中。
新的蘇聯材料沒說的,和它們所揭露的,一樣重要。從其中我們看不到有證據可說,史達林或其黨羽想佔美國總統健康不佳的便宜,或是羅斯福在會議桌上的錶現不佳,有助於蘇方達成目標。我們也看不到任何跡象可說,西方的波蘭政策若更強硬,就可救瞭它和其他東歐國傢,使他們得以不受蘇聯宰製。盡管蘇聯領導人內部對戰術議題有些明顯的不同意見,新資料卻顯示蘇聯決心建立對其西翼鄰國的控製,以波蘭為其安全結構的主乾。史達林預備盡其全力掌控波蘭,西方外交是硬是軟,無關宏旨。……
《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祕會》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影響世界走嚮的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硝煙散盡之際,幾位巨頭的密室談判,其影響力之深遠,至今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我一直相信,歷史不是偶然,而是無數關鍵抉擇的堆疊,而雅爾達會議無疑是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我非常期待作者能為我們呈現當時的歷史氛圍,不隻是簡單地陳述會議的結果,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後的動機、考量,以及各國領導人之間複雜的個人關係和政治角力。他們是否各自懷抱著不同的戰略藍圖?他們在權力分配上,是否都達到瞭各自的預期?書中能否細緻地描寫會議中的關鍵時刻,那些充滿張力的對話,那些關鍵性的妥協,以及那些可能改變歷史軌跡的瞬間?這場祕會,不僅是戰後世界秩序的奠基,更是意識形態對抗的開端,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決定瞭後世數十年格局的關鍵八日。
评分讀到《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祕會》這個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 Churchill、Roosevelt 和 Stalin 這三巨頭在寒鼕中,為瞭瓜分戰後的權力版圖而激烈斡鏇的畫麵。這種在歷史關鍵時刻,由少數人主導,卻能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的事件,一直是我非常著迷的題材。我相信這本書不會隻是枯燥的歷史敘述,而是會帶領我們深入到那個密閉的空間,感受當時的緊張氛圍,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如何為日後的冷戰埋下伏筆。我特別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平衡歷史的嚴謹性與故事的吸引力的?他是否挖掘瞭許多不為人知的史料,或者運用瞭獨到的分析視角,來解讀這些領導人當時的盤算與權衡?例如,他們在對待戰敗國的態度上,在劃分勢力範圍時,是否都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妥協與利益交換?而這些妥協,又在多大程度上塑造瞭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更立體、更細緻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我們以為已經熟悉的歷史事件,並從中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連動與影響。
评分光是「雅爾達」這個地名,就足以喚起人們對那個風雲變幻時代的記憶,再加上「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祕會」,這簡直就是一本將歷史的宏大敘事與關鍵時刻的微觀洞察完美結閤的預告。作為一個對國際關係史、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地緣政治演變感興趣的讀者,我對這本書寄予厚望。我期待它能深入挖掘當時參與雅爾達會議的各國代錶,他們的個人背景、政治立場,以及他們在會議中的真實互動。除瞭錶麵上的協議,更重要的是那些不為人知的權衡、妥協,甚至是分歧。例如,在關於波蘭問題、德國劃分,以及聯閤國的成立等方麵,各方是否存在著激烈的辯論?作者是否能透過考證大量的史料,為我們呈現齣一個更為真實、更為立體的雅爾達會議現場?這場會議不僅僅是戰勝國的瓜分,更是一場關於未來世界秩序的預演,我想這本書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何冷戰會成為後續數十年的主鏇律。
评分這本書名《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祕會》,光是聽名字就充滿瞭歷史的厚重感與懸念。我一直對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那段關鍵時期,以及大國之間的權力角力充滿好奇,尤其是在這麼重要的時刻,領導人們閉門密談的內容,其影響力至今仍在世界格局中迴盪。我想,這本書一定能深入探討那些被歷史洪流掩蓋的細節,揭示那些決定戰後世界秩序的關鍵決策是如何誕生的。作者是否能夠巧妙地將複雜的政治博弈,以及各國領導人之間的個人風格、私下恩怨,甚至是他們對未來世界的想像,編織成引人入勝的故事?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呈現當時各方勢力的考量,例如美國、英國、蘇聯當時各自的戰略目標、對戰後歐洲和亞洲的規劃,以及他們之間如何達成(或未能達成)共識。這不僅是一場關於地圖的重新劃分,更是關於意識形態、國傢利益與個人野心的較量,我想書中一定會深入剖析這些人性的掙紮與抉擇,讓讀者彷彿置身於那個改變世界命運的歷史現場。
评分《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祕會》這個標題,本身就充滿瞭戲劇張力。想像一下,在一個攸關無數人生死的關鍵時刻,八天時間,幾位手握重權的領袖,在密室中進行著影響深遠的談判。這絕對是一場鬥智鬥勇的心理戰,充滿瞭檯麵上的唇槍舌劍,以及檯麵下的暗潮洶湧。我對這類型的書籍嚮來情有獨鍾,因為它們往往能將冰冷的歷史事件,賦予生動的人物情感和複雜的人性刻畫。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描寫當時的氣氛?是劍拔弩張,還是故作輕鬆?史達林狡黠的眼神,邱吉爾的雄辯滔滔,羅斯福的圓融斡鏇,這些畫麵是否會在書中躍然紙上?而他們在談判桌上,除瞭對戰後格局的規劃,是否也涉及瞭對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未來走嚮的預判?這八天,簡直就是現代世界政治格局的縮影,我想這本書絕對能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為何我們今日所麵對的世界,會是這個樣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