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湘黔桂三省的巨幅美景、人間仙境
原汁原味原生態的民俗與生活
當年古夜郎之所以自大,司馬遷之所以在楚越之地流連忘返,都是因為侗鄉這片黃土地。
侗鄉處處古木參天,寨寨有故事,村村有曆史。而侗族悠久的曆史和文化則錶現在它多樣的建築形式和豐富的歌舞藝術上。現在,就走進侗鄉,體會反璞歸真、迴歸自然的感受吧!
侗族文化在許多方麵都齣類拔萃,像是鼓樓、風雨橋等建築為世人所稱贊;侗族大歌以多聲部的奇妙組閤震撼世界。此外,侗族還是最早耕種水稻、最早造林、最早從事紡織的民族之一等。
在侗族這片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作者,不但骨子裏滲透著濃濃的侗鄉情,足跡也早已踏遍侗鄉的山山水水。她將自己親曆、親見、親聞的觀察與體驗,藉由精彩豐富的圖文傳達,讓讀者能從民族特色、曆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風光等不同的麵嚮,深入瞭解這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
本書共分為七個部分,分彆是生態侗鄉、淵源侗鄉、民藝侗鄉、天梯上的廣西侗族、原汁原味黔東南、侗文化長廊——懷化、古儺文化之鄉——銅仁。
本係列特色
「悠遊大地」係列匯集瞭眾多著名攝影傢的珍貴攝影作品,以及他們親臨現場的第一手體驗報導。如果沒有時間外齣旅遊,那麼「悠遊大地」將帶您在傢中盡享旅遊的樂趣,讓心靈循著壯麗的大自然風光、燦爛的古文明遺跡,自由自在地飛翔到嚮往之地。
作者簡介
劉芝鳳
研究員、國傢1級作傢、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稻作文化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作傢協會會員。1978年開始發錶學術專著、長篇小說、長篇人類學劄記、論文及散文500餘萬字,專著20部。另主編、參編各類叢書20餘部。組織國際、國內論壇5次,組織國際、國內文化人類學考察30餘次。其學術專著獲全國學術專著奬「山花奬.優秀奬」、「中國民間文藝優秀學術專著二等奬」、「中華優秀圖書奬」等。另有攝影作品獲2004年中國攝影傢協會民俗類作品三等奬。小說《山那邊嫁來的新媳婦》、散文《傢鄉有條青石巷》、《砂洲上》等獲湖南省文學奬、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奬等。
自序 不瞭鄉情十萬年
總述 那片黃土地
生態侗鄉
○○一∕那山那水那林
○○二∕一腳踏三省
○○三∕楚越古通道
○○四∕瓜香果甜六畜旺
○○五∕酒醇稻花黃
淵源侗鄉
○○六∕古老的侗族有多古
○○七∕神秘的本土宗教
○○八∕侗鄉儺文化
○○九∕行歌坐夜晚 圍耶思無邪
○一○∕侗鄉美食
民藝侗鄉
○一一∕獨特的建築文化
○一二∕楚風越俗共生輝的民居藝術
○一三∕震驚中外的侗族大歌
○一四∕情在弦中的侗鄉琵琶
○一五∕看不夠的侗戲
○一六∕團團圓圓的哆耶舞
天梯上的廣西侗族
○一七∕越國遺俗─龍勝
○一八∕侗族花橋之鄉─三江
原汁原味黔東南
○一九∕侗族古都─黎平
○二○∕大歌之鄉─從江
○二一∕美麗侗鄉─榕江
侗文化長廊─懷化
○二二∕楚越古通道─通道
○二三∕侗人心中聖地─靖州
○二四∕湘西古夜郎─新晃
○二五∕古今兩神農─洪江
古儺文化之鄉─銅仁
○二六∕儺技傳承之地─銅仁市
○二七∕古儺之風遺存─玉屏
○二八∕中國 鑼藝術之鄉─萬山
附錄
侗女絕活
侗女工藝
序
那山那水那林
宋代黃庭堅曾有一名句:「眉黛斂鞦波,盡湖南,山明水秀。」湖南美,美在湘西,美在侗鄉的山,秀在侗鄉的水。
侗鄉的山水為什麼這麼美麗?從《懷化地方誌》、《黔東南州誌》、《桂林市誌》中都能找到答案。侗族地區早在10億年前就經曆瞭地殼運動與構造層的重組,學術上稱武陵運動。之後又受雪峰、加裏東、印支、燕山、喜山等六次大的地殼運動影響,形成今天這種喀斯特地貌。如通道獨岩、萬佛山等,在地質學上稱「中山齒脊峽榖」。
秀奇幽險的通道獨岩和萬佛山
侗鄉的山最著名的非通道獨岩和萬佛山莫屬瞭。沒進通道縣城就能看到那高高的獨聳在城郊的石柱,現為獨岩公園。站在獨岩之巔,有一股豪氣從心底升起。望著腳下的一片森林,好似在碧波萬頃中矗立著一座孤峰,宛如一片水麵上的「上天竺」,金鰲峰的鰲頭在水中滿滿地咽下三杯,把江山的綠色都吸盡瞭。此時此刻,我想起元代王惲的一首氣吞山河的麯:「蒼波萬頃孤岑矗,是一片水麵上天竺。金鰲頭滿咽三杯,吸盡江山濃綠。」如果有誰想體驗大將之氣度,不妨登上獨岩巔峰,親自體驗體驗。
紅石群峰,丹霞萬佛則是萬佛山的特徵。萬佛山位於通道侗族自治縣城以北20公裏的臨口鎮太平岩村,由萬佛山、萬佛寺遺址等大小40餘處景點和36彎森林迷宮組成為一個原始生態區。特點是集秀、奇、幽、險為一體,是大自然留給通道人民的一筆豐富的自然資源。1997年我和央視《中國侗族》攝製組的朋友們站在萬佛山巔,俯視峰林,一座座紅石山巒果真如同一座座胖佛的頭,排列在腳下的雲層中間,氣勢磅礡。用一句古詩來形容,便是「鞦色入林紅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瓏。酒徒飄落風前燕,詩社凋零霜後桐。」雖然沒有酒助興,但我們仍舊醉意朦朧,搖頭
晃腦起來。
孕育萬物的五溪之水
侗鄉山美水更美。因為這裏是遠古時期的五溪之地,五溪之水孕育瞭萬物生命,使得這片土地成為5萬至10萬年以前古人類群居的理想傢園。「五溪」,來源於古武陵郡中的五條匯入沅水的大溪。關於「五溪」的解釋,曆史上的說法不一。最早的「五溪」解釋見於《水經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溪、無溪、酉溪、辰溪。」在以後的史書中,有把「無溪」寫為「武溪」,認為字異意同,即為現今北侗地區的母親河。也有認為五溪為「酉、辰、巫、武、沅等五溪」之說。許多注釋中把雄溪當作辰溪(今懷化市辰溪縣境內),但曆史上的洪江古地名就稱「雄溪」,洪江河水就是沅河水。但不論溪名同與否,都在武陵境內。大體而言,這五溪有兩溪溪頭在貴州黔東南,如同血脈遍及湘鄂渝黔桂交界之地,與其他三條溪一道,在湖南沅陵縣匯入沅江進洞庭湖,入長江匯入大海。古時被稱之為「五溪蠻」的五省交界之地的人口,以苗族、侗族、土傢族和瑤族居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