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前不知道絕對會後悔的心理陷阱:
。抱牢賠錢的股票
。想要擊敗市場
。被情緒牽著走
。沉迷於交易中
。盲目跟著大傢行動
。不瞭解自己的投資偏好
。追逐能展現身分地位的投資
。得瞭撈本病
看清投資決策背後的種種渴望、想法與情緒,剖析你對風險、報酬、貧窮、財富的定義,瞭解年齡、性彆、遺傳、性格和文化對你的影響,纔能避免踏入自己設下的心理陷阱。
彆忘瞭,投資獲利最大的敵人與貴人都是你自己。
當你知道巴菲特買進某檔股票,你會跟著投資這檔股票?還是願意聽從他的建議,投資指數型基金?
當你忙著搶進殺齣時是否想過,你買進的股票,正是市場上「有人」賣給你的。對方可能是大戶、投信或外資,你確定自己的投資決策真的比較高明嗎?
投資總是賺不到錢?其實,問題齣在你心裏!
因為我們常有說不齣理由的投資偏好或禁忌,行為財務學大師史塔曼指齣投資人最常犯的十項錯誤:
1.投資人常依賴直覺尋找一再齣現的模式,例如,我們認為績效排名第一的基金經理人,日後的操作績效也會比較好。(代錶性偏誤)
2.投資人總以為隻要下功夫做研究就能擊敗市場,這就像把網球比賽當成對著練習牆打球,將難以招架球技更好的專業人士迴擊。(框架偏誤)
3.玩吃角子老虎賠錢時,機器總是悶不吭聲;一旦有人贏錢,硬幣就掉得震天價響,加上閃爍躍動的燈光,誇大瞭贏錢的可能性,讓你認為贏錢是常有的事,這正是許多金融商品慣用的行銷手法。(可得性偏誤)
4.投資人常漠視自己的賠錢紀錄,隻記住賺錢的交易,以證實自己的選股能力高明。(確認偏誤)
5.若投資某支股票恰好有不錯的結果,我們會歸因於是自己很聰明,早就看齣該公司是個好標的。(後見之明偏誤)
6.不切實際的樂觀情緒和過度自信,會激勵投資人進場交易,誤以為自己可以擊敗市場。(樂觀情緒和過度自信)
7.投資人常常在缺乏控製感時尋求秩序和結構作為彌補,可能是某種儀式、迷信,甚至是幸運符。(控製的錯覺)
8.對虧損的恐懼,使得投資人無法做齣理性的決定──在股價重挫後逢低承接股票,或在債券上漲時賣齣債券。(恐懼)
9.憤怒的情緒會誘發冒險行為並加快決策的速度,使投資人低估自己發生虧損和産生不良結果的可能性。(憤怒)
10.聽說親友買某支股票?瞭錢,消息就像病毒感染般很快傳佈開來,大傢更是一窩蜂買進。(群聚行為)
行為財務學對投資人的種種行為,提齣叫人恍然大悟的洞見。認清這些認知偏誤,你將提高聰明決策的比率,在投資路上走得快樂而穩健。
作者簡介
史塔曼 Meir Statman
史塔曼教授是行為財務學的傑齣學者,現任教於美國聖塔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財務金融係及荷蘭蒂爾堡大學(Tilburg University)。他的研究著重於從行為科學理論瞭解投資人及金融專業人士如何進行財務決策,以及這些決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並提齣行為資本資産定價理論。其研究成果發錶於多種專業期刊中,包括:Journal of Finance、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等。此外,他的研究計劃屢獲專業機構贊助,包括: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特許財務分析師協會、投資管理顧問師協會等。
他曾兩度榮獲投資管理顧問師協會期刊奬、莫斯特維茨(Moskowitz)社會責任投資最佳論文奬,及三次葛雷姆與杜德奬(Graham and Dodd Awards)。史塔曼教授亦為許多投資公司提供顧問諮詢,並常嚮美國和海外學界與專業人士發錶研究心得。
譯者簡介
羅耀宗
颱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係、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齣版公司總編輯。曾獲時報齣版公司2002年「白金翻譯傢」奬。現為財金、商業、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編譯。設有「一句韆鈞」個人部落格(allinonesentence.blogspot.com)。著作《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獲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奬,另著有《第二波網路創業傢: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
序 除瞭財富,投資理財可以帶給你什麼? 周行一
導 論 隻是想賺錢嗎?──我們想要什麼?
第1章 想吃免費的午餐──我們想要獲利高於風險
第2章 以為懂股票就可以擊敗市場──我們有想法,但有些是錯的
第3章 被情緒牽著走──我們有情緒,有些會誤導我們
第4章 沉迷於交易中──我們既想玩,又想贏
第5章 盲目跟著大傢行動──我們跟隨群眾,吹起大泡沫
第6章 對自製力太樂觀瞭──我們想要自製和心理帳戶
第7章 替錢貼上標簽──我們想為明天存錢,也想要今天就花錢
第8章 無法擺平內心的衝突──我們想要緻富的希望,及免於貧窮的恐懼
第9章 不瞭解自己的投資偏好──我們有相似的欲求,也有不同的欲求
第10章 得瞭撈本病──我們不想麵對虧損
第11章 認為懂得避稅纔是贏傢──我們不想繳稅
第12章 追逐能展現身分地位的投資──我們想要身分地位和恰如其分的尊敬
第13章 為瞭堅持理念寜可少賺──我們想要忠於自己的價值
第14章 無法忍受不公平的競賽──我們想要公平
第15章 為孩子做的事永無止盡──我們想要投資於子女和傢人
第16章 想要免費得到好建議--我們想要得到財務知識、忠告和保護
結 語 享受投資的全部利益──我們有什麼?
除瞭財富,投資理財可以帶給你什麼?
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係所特聘教授 周行一
《為什麼你無法緻富》的作者史塔曼教授是我在美國教書時的係主任,他是全球研究行為財務學的先驅及權威。我剛取得博士學位後,到矽榖的聖塔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
教書。報到沒多久,有一天史塔曼教授到我的辦公室來,要我看他手中的一片硬紙闆,上麵畫瞭兩條平行綫。他先以某種角度問我這兩條綫是否平行,我說看起來是的,接者他將硬紙闆換瞭一個角度再問我。憑良心說,這時這兩條綫看起來不是平行的,他說人之所以會對同樣的圖形有不同的印象,是因為人們會因資料呈現的方式産生認知上的錯誤。
心理學傢把人們會因不同詢問方式,對相同的問題而迴應不同的答案,這種現象稱為「框架現象」(framing)。當企業及金融機構知道這個心理現象後,就開始設計廣告、話術、資訊呈現方式,利用人的心理弱點,誘導客戶購買商品,因此造成不理性的消費或投資決策。《為什麼你無法緻富》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有哪些心理現象會讓我們做齣錯的決策,書中舉瞭許多有趣的例子,對瞭解自己的心理弱點很有幫助。
本書在投資理財方麵特彆有啓發性,指齣投資人可以從投資中得到實利、情感、錶現等三種利益。例如,報酬多寡是實質的結果,決定消費能力;投資績效好,可以嚮彆人吹噓投資技術,讓自己感覺良好;投資結果會産生許多情緒反應,例如股價漲瞭就很興奮,但是因擔心股價反轉侵蝕勝利果實,急切地賣掉賺錢的股票,可是總是賣得太早,眼睜睜看著股價持續上漲;當股價跌時,心痛損失而不願意賣掉股票,但總是賣得太晚,等到股價已經跌得慘不忍睹時纔賣股票,已為時太晚。
史塔曼教授除瞭幫助我們認識心理弱點,也希望讀者能因此做較更好的投資決策,他不像坊間的書籍,強調投資技術可以幫人緻富,反而誠懇地告訴大傢,散戶如果像法人一樣交易,就是在和法人競爭,一定凶多吉少。投資人緻富的方法之一是長期投資,而正確的人生觀更是必要條件,所以他說:
● 投資人想承受較少的風險,但得到較多的利潤。想吃免費的午餐,到頭來沒有午餐可吃。
● 投資人想玩和贏。想贏得投資競賽的渴望,可能使我們淪為輸傢。
● 投資人想要身分地位、彆人的尊敬和負起社會責任。你如何知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 投資人不想麵對財務虧損,以及隨之而來的懊惱。
如果認真閱讀本書,嘗試理解投資對人的可能影響,你會有機會成為一個快樂的投資人。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對投資的理解,更是對自我認知的顛覆。我之前一直以為,隻要我足夠聰明、足夠努力,財富就會隨之而來。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即便擁有再高的智商和再強的執行力,如果我們的思維模式存在偏差,一樣會在金錢的戰場上節節敗退。最讓我警醒的是關於“群體思維”的論述,我發現自己常常會不自覺地跟風,看到彆人都在買什麼,就覺得那一定是對的,結果往往是接瞭彆人的盤。這種“羊群效應”在我過去的生活和投資中都留下瞭不少傷痕。讀完這本書,我纔開始反思,原來很多時候,我的“獨立思考”隻是一個假象,我隻是在被更龐大的群體思維所裹挾。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獨立思考,需要你有勇氣去質疑主流,去獨立判斷,即使這意味著你要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它不是一本講“術”的書,而是一本講“道”的書,教你如何修煉內功,如何認識人性的弱點,以及如何在與這些弱點的鬥爭中,一步步走嚮財務自由。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真正理解金錢,想要擺脫“窮忙”狀態的朋友們。
评分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其實有點抗拒,因為書名聽起來太“直白”瞭,有點像那種雞湯文,但我同事強烈推薦,說真的很有料,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瞭一下。沒想到,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的想象!它沒有那種虛頭巴腦的勵誌口號,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導緻人們在財富積纍過程中屢屢犯錯的深層心理機製。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錨定效應”的部分,作者用一個很貼切的比喻,說明瞭我們的大腦是如何被一個初始的數字或者信息所“錨定”,從而影響後續的判斷,即使這個錨點並不閤理。這讓我聯想到我之前買房子時,被中介一開始報的高價“錨定”瞭,後來即便有議價空間,也總覺得還有很大的砍價餘地,結果反而因為過於糾結而錯失瞭心儀的房産。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砍價”和“理性比較”,其實都是被不恰當的“錨”牽著鼻子走。它讓我開始反思,在做任何和金錢相關的決策時,都要警惕那種不自覺的“錨定”,要主動跳齣那個被設定的框框,去尋找更客觀的價值。這本書真的提供瞭一個非常棒的思考框架,讓我在麵對各種金錢誘惑和決策時,能更冷靜、更理智地分析,而不是被情緒和慣性思維所左右。
评分這本書我真的推翻瞭好多我過去一直以來對金錢的看法!以前總覺得,隻要努力工作,好好存錢,理所當然就能纍積財富。但這本書讓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看似理性的金錢決策,其實都被隱藏的心理偏見在操控。像是“損失厭惡”這個概念,我以前真的從來沒想過,原來我們對失去的恐懼,遠比我們對獲得的喜悅來得強烈,這解釋瞭我為什麼總是對一些高風險但高迴報的投資機會望而卻步,寜可選擇那些收益不高但穩妥的定存。還有“過度自信”bias,我常常覺得自己對市場的判斷很精準,結果卻屢屢被打臉。這本書用瞭很多我生活中有共鳴的例子,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以為的“常識”和“經驗”,其實很多都隻是心理陷阱在作祟。我之前投資股票,總是喜歡追逐熱門股,聽信小道消息,結果買在高點,套牢許久,現在迴想起來,那簡直是在用自己的錢包給這些心理陷阱交學費。這本書就像一個及時的警鍾,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金錢觀,並且學會識彆這些常常讓我們離財富越來越遠卻不自知的“暗礁”。它不是教你具體的投資技巧,而是從更根本的層麵,幫助你認識自己,認識“為什麼”你可能一直無法緻富。
评分老實說,我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被它的書名吸引,覺得“無法緻富”這個說法太有共鳴瞭!而且“心理陷阱”聽起來就很有深度,想看看是不是能挖齣點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讀完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比我想象的還要紮實很多。作者並沒有空泛地講大道理,而是通過很多具體的案例和心理學研究,把那些隱藏在金錢決策背後的心理機製剖析得淋灕盡緻。我之前總覺得,自己投資不順是因為運氣不好,或者市場太復雜。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問題齣在自己身上,是我的認知偏差和情緒化決策在作祟。例如,我一直以為自己很理性,但讀到“沉沒成本謬誤”的時候,我纔猛然驚醒,發現我常常因為不願意承認過去的錯誤,而繼續在錯誤的投資上浪費時間和金錢。這本書就像是給我做瞭一次“心理體檢”,讓我看到瞭自己很多不自知的“病癥”,並且指導我如何去“治療”。它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馬上能賺錢的書,但它絕對是一本能讓你在未來的金錢旅程中,走得更穩、更遠的書。它幫助我建立瞭一個更健康、更理性的金錢觀,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緻富,始於對自我的深刻認識。
评分說實話,我過去買過不少講投資理財的書,大部分都是在講各種復雜的金融工具、技術分析,看得我頭昏腦脹,學瞭半天還是不知道該怎麼下手。但這本書完全不一樣,它不教你“怎麼做”,而是讓你明白“為什麼你做不好”。作者非常犀利地指齣,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做“聰明的”投資,但實際上卻掉進瞭各種心理學的陷阱裏。比如“確認偏誤”,我發現我以前選股票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去尋找支持我買進某個股票的理由,而忽略那些不利的信息,這讓我一度覺得自己很“有眼光”,結果呢?賠錢收場!這本書就像一麵照妖鏡,把我過去那些自以為是的“經驗”和“直覺”都照齣瞭原型。它讓我意識到,要真正實現財富自由,改變思維模式比掌握任何炫技的投資技巧都來得重要。我之前有個朋友,他是個非常成功的創業者,但他自己也說,他最大的敵人不是市場競爭,而是他自己的心理。讀瞭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它不是一本讓你看完就能立刻變成百萬富翁的書,但它絕對是一本能讓你在通往財富的路上少走很多彎路、避免很多不必要損失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