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充分整閤充權基礎的社會工作與優勢觀點。
.對照CSWE核心能力圖像,彰顯不同實務領域中的社工活動。
.各章設計批判性思考問題,刺激學生精進核心能力認知。
.內容結閤社工案例,具體說明社工服務方案、社工人員實務觀點與個案討論。
.延伸近年發展快速的國際社會工作、人權倫理與健康照顧等社會工作專題討論。
譯者簡介
張英陣
現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學曆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社會福利博士
研究領域 非營利組織管理、誌願服務研究、社會政策分析、質化研究方法論
潘中道
現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係助理教授
學曆 英國Aston大學政策研究與服務管理博士
研究領域 非營利組織管理、社區經濟發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許雅惠
現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係副教授
學曆 英國巴斯大學社會政策博士
研究領域 傢庭政策、性彆與社會政策、婦女福利服務、社會福利理論、社會政策分析
陳玲萍
現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係助理教授
學曆 劍橋大學社會政治科學研究所博士
研究領域 傢庭政策、性彆與社會政策、婦女福利服務、社會福利理論、社會政策分析
第一章 社會工作是助人專業
1.1 誰是社會工作者?
1.2 社會工作做些什麼?
1.3 社會工作之目的為何?
1.4 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的關係
1.5 社會工作是一個充權的專業
1.6 展望
第二章 發展中的專業
2.1 社會工作專業的興起
2.2 界定社會工作是專業
2.3 追求專業地位
2.4 社會工作的共通基礎
2.5 社會工作的專業信念
2.6 展望
第三章 社會工作與社會係統
3.1 生態係統觀點
3.2 社會功能
3.3 社會工作中服務對象
3.4 社會工作方法
3.5 展望
第四章 社會服務輸送係統
4.1 社會服務的環境
4.2 服務的經費來源
4.3 人員配置的形態
4.4 以自助團體為資源
4.5 與服務輸送有關的議題
4.6 展望
第五章 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
5.1 價值與倫理
5.2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的基礎
5.3 社會工作價值脈絡
5.4 社會工作倫理準則
5.5 社會工作倫理原則
5.6 充權社會工作的倫理優先選擇
5.7 展望
第六章 社會工作與社會正義
6.1 社會中的人權
6.2 社會不公義:「各種主義」
6.3 社會不公義的基礎
6.4 社會不公義的影響
6.5 機會、阻礙、與充權
6.6 社會工作追求社會正義的使命
6.7 展望
第七章 社會工作與多元化
7.1 多元文化差異與少數族群
7.2 種族與族群多元化
7.3 宗教多元化
7.4 性彆多樣化
7.5 社會工作與多元化人口
7.6 展望
第八章 充權社會工作實務
8.1 社會工作實務的充權基礎
8.2 接觸
8.3 預估
8.4 實施:乾預與評估
8.5 展望
第九章 社會工作的功能與角色
9.1 綜融觀點
9.2 諮詢
9.3 資源管理
9.4 教育
9.5 展望
第十章 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
10.1 社會政策
10.2 社會政策與政治的意識形態
10.3 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
10.4 基層的服務
10.5 二十世紀的公共福利政策
10.6 當前的公共福利方案
10.7 展望
第十一章 社會工作與貧窮、遊民、失業與犯罪矯治
11.1 社會工作與貧窮
11.2 社會工作與遊民
11.3 社會工作與失業
11.4 社會工作與犯罪矯治
11.5 展望
第十二章 健康、康復及心理衛生的社會工作
12.1 健康體係的社會工作
12.2 社會工作與遺傳學
12.3 社會工作與愛滋病
12.4 社會工作與身體障礙
12.5 社會工作與發展障礙
12.6 社會工作與心理衛生
12.7 社會工作與藥物依賴
12.8 展望
第十三章 兒童與傢庭服務
13.1 當代傢庭現況
13.2 兒童虐待
13.3 兒童福利服務
13.4 學校社會工作
13.5 青少年特殊服務
13.6 展望
第十四章 成人和老人的服務
14.1 成人的相關服務
14.2 親密伴侶的暴力
14.3 老人虐待
14.4 老人服務
14.5 展望
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正是我對未來職業感到迷茫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適閤做什麼,直到讀瞭這本書,我纔開始認真考慮社會工作這個領域。它讓我看到瞭社會工作中那些不為人知的、充滿人情味的一麵。書中關於“助人自助”的理念,深深地打動瞭我。它不是一種施捨,而是一種賦權,幫助那些有睏難的人重新找迴自己的力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社區工作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如何動員社區資源,如何與社區居民建立信任,以及如何通過集體行動解決社區問題。這讓我覺得,社會工作者不僅僅是與個體打交道,更是一個連接者、一個組織者,能夠匯聚起更大的社會力量。書裏還講到瞭心理社會危機乾預,這一點我覺得特彆重要,尤其是在經曆突發事件後,人們的心理狀態非常脆弱,專業社工的介入能夠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災後心理援助的案例,讓我看到瞭社工的價值所在。他們不是簡單地提供物質援助,而是深入到受災者的內心,傾聽他們的痛苦,幫助他們走齣陰影。這本書讓我對社會工作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使命,一種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它讓我看到瞭人性中最閃光的部分,也讓我看到瞭社會中需要改進的空間。
评分這本書我前前後後讀瞭不止一遍瞭,每次重讀都有新的收獲。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初學者,我最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簡直感覺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那些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的語言,將社會工作這個概念一點點剝開,讓我們這些門外漢也能看懂。書裏列舉瞭很多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比如傢庭暴力、青少年犯罪、老年人照料等等,這些案例都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社會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他們所麵臨的挑戰。我特彆喜歡它對社會工作倫理的闡述,這一點在很多入門書籍裏都被忽略瞭,但我覺得這纔是社會工作的核心,也是區分一個閤格社會工作者和一個普通誌願者的關鍵。它詳細地解釋瞭保密原則、尊重個體自主性、不歧視等等,這些原則不僅是對服務對象的尊重,也是對社會工作者自身職業素養的嚴苛要求。我記得書裏提到一個案例,關於如何平衡服務對象的意願和他們的最佳利益,當時我就在想,這其中的尺度把握真的需要極大的智慧和同情心。這本書的結構也安排得很閤理,從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曆史發展,到具體的實踐領域和方法,再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層層遞進,邏輯清晰。即使是對於那些對社會工作一無所知的人來說,也能通過這本書建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認知框架。它真的讓我意識到,社會工作不僅僅是伸齣援手,更是一種專業的、有理論支撐的助人過程。
评分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社會工作的介紹,更像是一個人生導師。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我們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對我們內心的一次叩問。它讓我們思考,我們如何纔能成為一個更好的社會公民,如何纔能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積極改變。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賦權”和“社會變革”的論述。它不僅僅停留在個體層麵,而是將視野拓展到整個社會結構,呼籲我們去關注那些係統性的不公平,去努力推動社會朝著更公正、更平等的方嚮發展。書裏提到的“倡導性社會工作”,讓我眼前一亮。它告訴我們,社會工作者不僅僅是服務者,更是變革的推動者。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為弱勢群體發聲,為他們爭取應有的權益。這種積極的、有力量的理念,讓我深受鼓舞。它讓我覺得,即使是一個普通人,隻要有心,也能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社會工作的無限可能,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瞭希望。它是一本能夠點燃我們內心火焰的書,讓我們更加積極地去生活,去奉獻。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值並不高,我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書。但讀瞭幾章之後,我完全被吸引住瞭。它以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將社會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相結閤,讓我感覺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講課,而不是在啃一本厚重的理論書籍。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太多拗口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對於非社會工作專業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它對社會工作者所需要具備的專業技能的闡述,比如溝通技巧、谘詢技巧、小組工作技巧等等,這些內容都非常實用,能夠幫助我們提升實際操作能力。而且,它還特彆強調瞭社會工作者自身的成長和反思,比如如何處理工作中的壓力,如何進行自我關懷,這一點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人文關懷。我記得書裏提到一個關於“助人者倦怠”的現象,並且給齣瞭很多有效的應對策略,這讓我覺得作者非常體貼,關注到瞭社會工作者可能麵臨的實際睏難。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優點是多方麵的,它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踐的廣度,而且還兼顧瞭社會工作者的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讀物。
评分我最近正在進行一項關於社會弱勢群體權益保障的課題研究,在尋找相關資料的時候,偶然看到瞭這本書。我驚奇地發現,它涵蓋瞭我研究領域的大部分內容,而且解釋得非常透徹。它不僅僅羅列瞭社會工作的各種理論,更著重於分析這些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以及它們所帶來的社會影響。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社會公正和人權理念的強調,這正是我們社會工作者所應該堅守的核心價值觀。書中對不同社會群體,如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少數民族等,所麵臨的特殊睏境和支持體係進行瞭詳細的分析,並提齣瞭相應的乾預策略。這對於我理解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性和需求,以及如何設計更具針對性的社會服務項目,提供瞭非常寶貴的思路。這本書的論證邏輯嚴謹,引用的文獻也比較權威,為我的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基礎。而且,書中對社會政策的分析也非常到位,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政策製定背後的邏輯,以及政策執行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和廣度的學術著作,對於從事社會工作研究和實踐的人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