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在社會心理上,或依權威的規定,或依事實的慣習力量,或依於理性的判斷,或依這些的結閤,而意識其為社會生活上,人類的意思及利益之強要規律者。
美濃部學說──
■ 「法的本質」是法律學的樞軸或根柢。
■ 法的兩種要素──法的內容的要素、法的基礎的要素。
■ 法是社會生活、人類意思、人類利益、強要性的規律。
■ 從實力說、主權說、曆史學派、承認說、自然法說等學說明瞭法的存立根據,並且就其全體而加以考察。
■ 法是一種「力」,係存在於社會心理之上的事實為前提。
■ 法是依著「法的權威」而定立的──國的立法行為與國法、行政及司法行為、自治立法及法律行為、自律的法與他律的法。
■ 法之曆史基礎及正義基礎。
本書特色
★ 日本憲法學的奠基人之一、「日本憲法學的泰鬥」、「學界第一人」──美濃部達吉重要著作!
作者簡介
美濃部達吉(1873-1948)
日本憲法學的奠基人之一。其憲法學研究曆經明治、大正和昭和三個時期,被譽為「日本憲法學的泰鬥」、「學界第一人」。
東京帝國大學畢業,1899年至歐洲留學,1902年迴國後任東京帝國大學教授。
美濃部學說又稱「天皇機關說」,以德國法學傢耶利內剋(Georg Jellinek)的「國傢法人說」為依據,主張天皇的權力應有所限製。
主要著作有:《憲法撮要》(1923)、《行政法撮要》(1924)、《逐條憲法精義》(1927)、《日本國憲法原論》(1946)等。
譯者簡介
林紀東(1915-1990)
福建省福州市人。北平朝陽大學法學士,日本明治大學研究院研究。
曆任暨南大學、政治大學、颱灣大學、東吳大學等校教授;高等考試及特種考試典試委員、大法官等職。
譯者序
譯者例言
著者序
緒論
一、 問題之重要性
二、 問題的意義
三、 法的二種要素
第一章 法的內容
第一節 法是社會的規律 七
一、社會生活之二元的基礎 八
二、社會的單位 一一
三、團體法與社會法 一五
四、法與國傢的關係 一七
第二節 法是人類意思 規律 二○
一、意思的規律的意義及其兩種態樣 二一
二、一般性是否為法的要素 二七
三、作為法的規律對象的意思 三一
第三節 法是人類利益的規律 三七
一、作為法的本質要素的利益 三八
二、法律上的利益觀念利益和正義 四二
三、法所保護的利益主體 四四
第四節 法是強要的規律 四七
一、法之強要性 四七
二、強製是否為法的要素 四九
三、法和道德的區彆 五四
四、所謂任意法的性質 五七
第二章 法的存立基礎
第一節 學說概觀 六一
一、實力說 六二
二、主權說 六五
三、曆史學派 六九
四、承認說 七○
五、自然法說 七一
第二節 作為社會心理力的法 七三
一、法的效力 七四
二、社會心理社會的實任 七九
三、作為社會心理力的法的基礎 八一
第三節 法之權威的基礎 八二
一、法是依著“法的權威”而定立的 八三
二、國的立法行為與國法 八四
三、行政及司法行為 九二
四、自治立法及法律行為 九五
五、自律的法與他律的法 九九
第四節 法之曆史的基礎 一○三
一、曆史的事實與法 一○四
二、事實上的慣習與慣習法 一○七
三、製定法與慣習法 一一○
第五節 法之正義的基礎 一一五
一、製定法與正義 一一五
二、正義之內容 一一七
三、作為法源的正義 一一九
四、製定法慣習法和條理法的關係 二二
結 論 一二七
附錄 非製定法小論 二一
一、製定法與非製定法 一三一
二、祇以製定法為法的不當 一三三
三、慣習法具有法的效力的根據 一三七
四、慣習法和製定法的關係 一四一
五、判例法 一四三
六、政治的慣習法 一四五
七、行政的慣習法 一四八
八、理法 一五一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實在不敢恭維,很多地方都存在著明顯的翻譯錯誤和疏漏,嚴重影響瞭我的閱讀體驗。我不得不經常查閱其他的資料,纔能勉強理解作者的本意。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比較糟糕,字體太小,行距太窄,讓人感覺非常疲勞。我不得不調整字體大小和行距,纔能勉強閱讀下去。不過,盡管我對這本書的翻譯和排版很不滿意,但我還是從中學習到瞭一些東西。作者對於“法”的起源和演變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他認為法律並非是憑空産生的,而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書中引用瞭很多古代的文獻和史料,來佐證他的觀點。這些文獻和史料都非常珍貴,讓我對古代的法律製度有瞭更深入的瞭解。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是孤立存在的,它與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因素密切相關。它不是一本能給你快速提升法律知識的書,而是一本能讓你對法律曆史和文化産生興趣的書。雖然這本書的閱讀體驗並不好,但我還是認為它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它能夠幫助讀者瞭解法律的起源和演變,以及法律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评分讀完這本書,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的思想洗禮。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卻又帶著一種令人著迷的疏離感,仿佛在講述一個遙遠古老的故事,又像是在解剖我們自身的心靈。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規則”的探討,他並非簡單地將法律視為一種約束,而是將其視為社會秩序的基石,以及個體自由的邊界。這種辯證的思考方式,讓我對一直以來習以為常的法律觀念産生瞭新的反思。書中的案例分析也相當精彩,作者巧妙地選取瞭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案例,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與具體的社會現實聯係起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體會。我記得書中提到一個關於古代羅馬的案例,講述瞭一個為瞭維護傢族榮譽而犯下罪行的年輕人,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對其進行道德評判,而是深入探討瞭當時的社會價值觀和法律製度,以及它們對個體行為的影響。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視角,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並非那種通俗易懂的法律普及讀物,它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哲學思辨能力和曆史知識儲備,但如果你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閱讀和思考,相信你一定會被它所深深吸引。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正義”、“公平”、“自由”這些看似簡單的概念,並意識到法律的復雜性和局限性。
评分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在迷宮裏散步,一開始你可能覺得一切都那麼清晰明瞭,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發現自己迷失在各種復雜的理論和概念之中。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喜歡使用大量的隱喻和象徵,以及一些晦澀難懂的術語,這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充滿瞭挑戰。不過,如果你能夠剋服這些睏難,並堅持讀下去,你就會發現,作者所構建的這個“迷宮”其實是一個充滿智慧和啓迪的世界。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權力”的批判性思考,他認為權力並非絕對的善或惡,而是一種中性的工具,它可以被用來維護正義,也可以被用來壓迫人民。關鍵在於誰掌握瞭權力,以及他們如何使用權力。書中引用瞭很多曆史上的例子,比如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等等,來佐證他的觀點。這些例子都非常生動形象,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是萬能的,它隻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工具,它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改進,纔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它不是一本能給你答案的書,而是一本能激發你思考的書,它會讓你對法律、社會、人性等等問題産生新的疑問,並促使你不斷地探索和尋找答案。
评分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就像和一位老朋友促膝長談。作者的文筆幽默風趣,語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對法律一竅不通的人,也能輕鬆地理解書中的內容。他並沒有像其他法律書籍那樣,堆砌大量的專業術語和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案例,來闡述他對“法”的理解。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正義”的詮釋,他認為正義並非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它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而不斷地演變。書中提到一個關於“死刑”的討論,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瞭死刑的利弊,並提齣瞭自己獨特的觀點。這種開放式的思考方式,讓我對正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是僵化的規則,而是一種動態的係統,它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完善,纔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為律師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有思想的公民的書。它會讓你對法律、社會、人生等等問題産生新的思考,並促使你不斷地學習和成長。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有瞭很大的提升,也對社會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讀得我有點頭昏腦脹。作者的論述過於抽象,缺乏具體的案例支撐,很多觀點都停留在理論層麵,讓人感覺空洞無物。我嘗試著去理解作者的意圖,但卻發現自己總是被各種復雜的概念和術語所睏擾。書中對於“法”的定義就讓我感到睏惑,作者似乎想要給齣一個全新的定義,但卻始終沒有明確地錶達齣來。這種模棱兩可的錶達方式,讓我覺得作者是在故弄玄虛。而且,這本書的結構也比較混亂,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不夠清晰,讓人感覺跳躍性很大。我不得不反復閱讀一些章節,纔能勉強理解作者的思路。不過,盡管我對這本書的整體評價不高,但我還是從中學習到瞭一些東西。比如,作者對於“法律精神”的強調,讓我意識到法律不僅僅是條文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所體現的價值觀和道德原則。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法律的製定和實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需要考慮到各種不同的利益和因素。雖然這本書的閱讀體驗並不好,但我還是認為它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它能夠引發人們對於法律問題的深入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