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作者簡曆
摘 要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7
第二節 文獻迴顧/10
第一項 醫療過失之犯罪方麵
──關於醫療傷害及其除罪化之論述/11
第二項 醫療傷害補償製度方麵
──關於醫療傷害於刑法外之論述/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研究限製/16
第一項 研究方法 /16
第二項 研究範圍與限製/17
第四節 分析架構/19
第五節 研究之預期貢獻/20
第二章 相關理論之檢討/23
第一節 醫療行為、醫療傷害、醫療過失與醫療糾紛/23
第一項 醫療行為及其特徵/23
第二項 醫療傷害 /25
第三項 醫療過失 /26
第四項 醫療糾紛 /28
第二節 犯罪與除罪化/30
第一項 實質除罪化概念之評析/30
第二項 加害人.被害人調解製度之評析/35
第三節 醫療傷害之補償/42
第一項 行政上補償製度之基本說明/43
第二項 行政上補償製度之類型及財務來源/46
第四節 製 度/48
第三章 醫療過失及相關之法律責任分析/51
第一節 醫療過失及相關之刑事法律責任分析/51
第一項 醫療行為之刑事責任/52
第二項 醫療過失行為之刑事責任/56
第三項 醫療過失之判斷與醫療準則/59
第四項 醫療過失犯罪之客觀化/64
第五項 醫療過失之程度與醫療過失犯罪/66
第二節 醫療過失及相關之民事法律責任分析/72
第一項 我國醫療過失之民事法律責任類型之探討/72
第二項 醫療過失民事責任之檢討與調整/80
第三項 醫療過失民事法律責任與醫療糾紛之預防/89
第三節 醫療過失及相關之行政法律責任分析/91
第一項 醫師懲戒製度概說/91
第二項 醫師懲戒罰之程序/96
第三項 醫師懲戒製度之評析/100
第四項 醫師懲戒製度與醫療糾紛之處理及醫療過失之預防/112
第四節 醫療過失之相關法律責任與醫療糾紛之處理/113
第四章 國內相關之草案評析/117
第一節 刑事法之修正建議/117
第一項 廢除普通過失與業務過失之區彆/117
第二項 加害人.被害人調解製度納入《刑法》中之調整/120
第三項 加害人.被害人調解製度納入《刑事訴訟法》中之調整 /128
第二節 與醫療糾紛處理相關之草案──「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及
「醫療糾紛處理及補償條例」草案之簡介與評析/130
第一項 「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與「醫療糾紛處理及補償條例草案」之內容與特色/133
第二項 「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與「醫療糾紛處理及補償條例草案」之評析/145
第三節 與補償製度相關之草案──「醫療糾紛處理及補償條例」草案及「強製醫療責任保險法」草案之簡介與評析/154
第一項 瑞典「病人賠償保險」之簡介與分析/156
第二項 「醫療糾紛處理及補償條例」草案補償部分之評析/160
第三項 醫療責任保險製度與「強製醫療責任保險法」草案之簡介與評析/166
第四項 對我國醫療傷害補償製度規劃之建議/181
第五章 其他輔助係統及其功效之檢討/195
第一節 對醫療糾紛鑑定製度之建議/195
第一項 我國醫療糾紛鑑定之沿革、現況及新發展/196
第二項 對現行醫療糾紛鑑定製度之評析/198
第三項 我國醫療糾紛鑑定之未來/217
第二節 病曆與醫療糾紛/222
第一項 病曆的定義與法律性質/223
第二項 病曆中文化與病人的權益/225
第三項 病曆之取得、記載與真實性之關係/226
第四項 病曆真實性之監督/232
第三節 醫療品質之管製機製/239
第一項 颱灣現行醫療品質管製之機製及其功效之分析/240
第二項 醫療管製途徑多元化之啓示/250
第四節 醫師繼續教育製度/252
第一項 醫師繼續教育之發展及趨勢/252
第二項 我國醫師繼續教育之檢討與建議/258
第三項 醫師繼續教育、醫療準則以及從醫療過失之資訊中學習/263
第六章 結 論/265
參考書目/275
附 錄
附錄一 加害人.被害人調解製度相關條文翻譯/291
附錄二 醫師懲戒製度案件/299
附錄三 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315
附錄四 醫療糾紛處理及補償條例草案/329
附錄五 強製醫療責任保險法草案/347
這篇論文是偶然的産物,由一連串的「如果」湊成:如果我不曾去法醫所旁聽邱清華老師的醫事法律,就不會産生以醫療糾紛之處理作為論文主題的靈感;如果我不是就讀國發所,便無法享有在法學領域中如此論述議題的自由;如果我的指導教授不是葛祥林老師,這篇論文不會呈現如今的樣貌,也不會達到應有的深度。
這一切當然要感謝上天的安排。具體的說,感謝陳顯武老師與邱清華老師在口試時的賜教,有些很深刻的問題,直到論文已完稿後,我仍然在思考。感謝葛祥林老師在百忙之中,還能如此用心且不厭其煩的指導,屢次把我從迷津中拉齣來,不過每次跟老師約討論的時間,總有一種壓榨老師的罪惡感。感謝我的父母一直以來對我的包容與支持,甚至容忍我拋下公務員的鐵飯碗去讀研究所。感謝我的同學與朋友,沒有你們的幫助與互相打氣,撰寫論文及舉辦口試的過程不會如此順利;為免掛一漏萬,所以在此就不一一詳列各位的名字,如果你看到這篇謝辭,正想著自己的名字怎麼沒列在上麵,那麼你正是我要感謝的人。
劉 綺
2009.01.08
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法律條文和判例分析,雖然我對法學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但要深入理解這些專業術語和邏輯推理,還是需要花費一番心思。作者在開篇就對醫療過失的構成要件進行瞭詳盡的闡述,從客觀上的行為、因果關係,到主觀上的過錯,都一一進行瞭剖析。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在實際的醫療糾紛中,如何證明醫療機構或醫護人員存在過失,往往是案件的關鍵。我尤其關注作者對“注意義務”的探討,在醫療領域,醫護人員的注意義務標準究竟如何衡量?是普通人的標準,還是需要更高的專業標準?這直接影響到判斷其行為是否構成過失。此外,書中對醫療過失可能引發的民事賠償和刑事責任進行瞭區分,這讓我看到瞭法律對不同程度過失的不同處理方式。對於刑事責任部分,作者似乎著重於分析哪些情況下的醫療過失可能構成“業務過失緻死傷罪”等,這對於理解醫療風險的法律邊界非常有幫助。整體而言,這本書的法律論證嚴謹而深入,對於希望瞭解醫療過失法律定性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讀物。
评分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重要的是,它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與颱灣現實的醫療環境緊密結閤起來。作者在論述醫療過失的構成時,引用瞭大量颱灣法院的判例,這些鮮活的案例讓冰冷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起來,也讓我們能更直觀地理解法律是如何在實踐中應用的。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典型案例的詳細分析,比如手術並發癥、用藥錯誤、診斷失誤等,這些都是颱灣社會普遍關注的醫療糾紛熱點。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剖析,我們可以看到法律是如何判斷醫護人員是否存在過失,以及如何確定賠償責任的。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醫療損害賠償製度”的介紹,不僅分析瞭現行製度的運作機製,還深入探討瞭其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賠償數額的閤理性、鑒定程序的公正性、以及受害者在維權過程中的睏境等。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特彆是受醫療糾紛睏擾的民眾,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並瞭解現有的法律途徑。
评分從社會學和倫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探討也極具啓發性。它讓我們思考,在追求醫療技術進步的同時,如何保障患者的權益,如何在醫患之間建立信任。書中對於“醫療傷害補償製度”的深入研究,讓我看到瞭法律試圖在醫療風險中尋求一種平衡。這種補償製度不僅僅是對受害者物質損失的彌補,更是對生命尊嚴的一種肯定。作者在討論過程中,也觸及到瞭醫療資源的分配、醫護人員的職業壓力以及社會對醫療事故的態度等深層次問題。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風險共擔”理念的探討,即在醫療過程中,患者作為接受治療的一方,也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這種風險的承擔是有邊界的,當醫療機構或醫護人員存在明顯過失時,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本書不僅為法律專業人士提供瞭理論支持,也為普通讀者提供瞭一個理解醫療糾紛背後復雜社會議題的窗口,引發瞭關於醫療倫理、社會責任和生命價值的深刻思考。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雖然醫療技術在不斷發展,但人性的復雜和法律的嚴謹始終是處理醫療糾紛不可或缺的兩部分。作者在書中對於“犯罪”與“過失”的界定,以及對“補償”與“懲罰”的平衡,都體現瞭法律的精妙之處。我瞭解到,醫療過失的判定並非易事,它需要嚴格的證據鏈和專業的判斷,而補償製度的建立,則是為瞭盡可能地彌補因醫療過失給患者帶來的傷害。這本書讓我對颱灣現行的醫療法律體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認識到在這個體係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值得改進和完善的空間。比如,如何在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前提下,為受害者提供及時的補償?如何進一步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增進醫患之間的信任?這本書提供的分析和建議,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具有現實意義,它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充滿人文關懷的醫療環境。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具有學術氣息,沉穩的藍色和銀色搭配,標題字體醒目但又不失莊重,一看就知道是一本嚴謹的法學專著。我一直對醫療糾紛的處理方式和法律條文很感興趣,尤其是在颱灣,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居高不下,處理起來也相當復雜。常常聽聞一些醫療事故的案例,受害者及其傢屬在漫長的訴訟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而加害者一方,無論是醫療機構還是醫護人員,也常常麵臨著輿論的譴責和法律的追究。這本書的名字直接點齣瞭“醫療過失之犯罪”和“醫療傷害補償製度”,這兩點正是大傢普遍關注的核心問題。尤其“犯罪”這個詞,讓我想到瞭在醫療過程中,一旦齣現嚴重的過失,是否會上升到刑事責任的層麵,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會觸發這種責任。而“補償製度”,則直接關係到受害者能否獲得及時、公正的賠償,這對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至關重要。我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醫療過失的,是單純的疏忽大意,還是存在主觀的故意?同時,我也想瞭解現行的颱灣醫療傷害補償製度有哪些優點和不足,是否存在可以藉鑒的國外先進經驗,讓受害者能夠得到更完善的保障。這本書似乎觸及瞭法律、醫學、倫理和社會責任等多個層麵的復雜議題,相信閱讀後能對這些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