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迴鄉人與老傢一起再生的感動故事
●過去與現在空間變身對比,讓老房子展現新生命的創意提案
●防水、壁癌、管綫、裝修費用配置等裝修老房子時常見的疑難雜癥全解
因為離開過傢,纔想起瞭傢!
戀戀老房子,讓迴傢成為生命的幸福起點!
有一群人在颱南尋找老房子,進而改造老房子,帶動一股老房子深度旅遊的風潮,或是在民宿,或是在餐廳,或是在工作室,老傢具、老傢飾所散發的人情味在百年古都巷弄間彌漫,年輕人可以不再離鄉背井,高唱「颱北不是我的傢」,而能迴到故鄉經營生活,體現生命的況味,讓「迴傢」成為生命的幸福起點。
如果說朋友是老的好,那房子能說老的好嗎?老房子記錄著你在父母眼中,可比阿姆斯壯踏上月球般的孩提第一步;也曾在沒有冷氣,揮汗如雨的老房子,吃著冰棒,一起蒸發你的青春……,這些共同承載的記憶層層纍積,幻化為對老房子的眷戀,離不開老房子,因為不論多老,每個人心中都有鄉愁。
20個動人的迴鄉改建老房子故事,有結婚生子的他們,迴到生命的原點,延伸老房子的記憶;有頤養天年的他們,捨不得每天與鄰居串門子的例行公事;有土生土長的他們,迴到樸實的小鎮展開瞭與心對話的藝術創作旅程。也隻有看盡人生百態的老房子,能夠靜靜地蒐藏這麼多的故事,一盞燈,一片門,一個角落,手作的痕跡在這個強調天然手工的年代,彌足珍貴。
然而,一般人應該很難想像住在比自己年紀大好幾輪的老房子,80高齡的日式宿捨被形容為���(龍貓)裏的房子,多瞭幾分神祕感!居住其中的人,用想像力擴展老房子的空間。無可避免,老房子有它年久失修的缺點,但是老房子的改建,在於住得舒服,住得有感情,拉扯之間,許多老房子的原貌隻是畫上淡妝,仍舊風華,磨石子、洗石子地闆依舊在炎熱的夏天提供涼意。
老房子重生的過程,彷彿時間靜止在這麵牆,年少的塗鴉重新上漆,剎那的失神,是迴憶的魔法,就讓我們跟著20個迴鄉人,看他們與老傢一起再生的感動故事吧!
作者簡介
漂亮傢居編輯部
1.創造平凡生活的不平凡空間生活美學經驗。
2.生産有朝氣的版麵風格。
3.鼓吹傢的新價值觀。
4.關心對居傢生活懷有健康心情的讀者。
5.追蹤具有可學習特質的新穎空間美學案例。
6.提供讀者看得懂、學得會、買的到、省到錢的方法。
漂亮傢居部落格exhouse.pixnet.net/blog
漂亮傢居好生活www.facebook.com/myhomelife
漂亮傢居設計傢www.searchome.net/
006編者的話
008 20個迴鄉人與老傢一起再生的感動故事
[工作.所在]
010 home 01 兩個大頑童隨性自在的創意空間
兩位在基隆土生土長的藝術創作者,共同承租瞭基隆廟口40年透天老宅作為工作室,在樸實的小鎮裏展開瞭與心對話的藝術創作旅程。
020 home 02 以無限創意啓動黃金山城新風貌
黃金山城也許已不復繁榮,但憑藉著無限的創造力與值得珍藏的人文風采,四位金瓜石當地藝術傢成立「山城美館」,正要重新啓動人文新風貌。
028 home 03 從老旅社記憶延伸的美術館
老傢已經年久失修、不利居住,硃傢傢人皆有改造的共識。
[遊藝.店舖]
036 home 04 找迴童年老宅的美好迴憶
我一直覺得我的童年過得很不快樂,直到我生下女兒,纔發現其實我童年的生活環境是幸福的,所以我又迴到瞭宜蘭。而這荒廢多年老宅是我跟弟弟賺第一筆零用錢的地方,我一直聽到它在呼喚我,要我迴去拯救它……。
046 home 05 素民風格強烈的巷內俱樂部
從小就生長在老房子裏,自然而然就愛上瞭;我對老房子是愈住愈喜歡、愈住愈有熟悉感。
058 home 06 屋有樹也晴也風也雨
從山上迴到城市開民宿,我希望提供旅人們即使在外也能有像迴到傢的輕鬆,生活、工作、改變自己的步調。
070 home 07 沐浴在糖廠舊時光中 啜一口咖啡
因為捨不得空間被荒廢,於是承租瞭舊糖廠,開瞭咖啡館,辦起瞭展覽……
080 home 08 藏在老車行裏的小盛宴
我的夢想就是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店,有Homemade的好味道跟好生活。
[生活.住傢]
090 home 09 為下個同堂世代而新生
考量養老生活及傢族第三代齣生,不敷使用的空間必須為適應未來生活而調整。
102 home 10 古民居裏懶散曬生活
傢的定義就是有傢人在的地方吧。無論離開傢多遠或多久,這裏還是我最終應該迴來定居的地方。
112 home 11 迴收設計打造颱歐中古味
老房子裏有我童年的迴憶,讓我想起小時候在阿裏山上開老火車頭的爺爺,住在裏麵彷彿可以讓過往的美好繼續留存。
124 home 12 迷你豬捨變好宅
平日於外地工作,假日返傢陪伴父母,由於空間已不敷使用,便決定將廢棄的豬捨重新改造,興建成一棟兩層樓的住宅,作為返傢的休憩空間。
132 home 13 老屋新建 超乎想像的清水模大宅
原希望將原本的獨棟老屋進行室內翻修,沒想到卻被毛森江的作品打動,對「清水混凝土」徹底著迷,決定要賦予這塊土地,嶄新的清水模生命。
142 home 14 老宅新修 凝聚故鄉情
早期住宅的規劃動綫不理想並佔用不少空間,為瞭讓傢人擁有更舒適的居住空間,決定迴老傢進行改造。
152 home 15 享受窩在樹下過生活的滋味
對於子女的教育相當重視,希望藉由翻修老屋,打造一間色彩明亮、意象清晰的住傢空間,讓小朋友們能在生活中啓發藝術感和創造力。
162 home 16 刻滿童年印象的老屋新生活
因為要結婚瞭,所以迴到小時候住瞭10幾年的老傢,重新改造它成為新房。
172 home 17 兩個人X三隻貓的老公寓協奏麯
因為要成傢瞭,所以迴到這棟爺爺親手建蓋的老公寓,展開新的人生階段。
182 home 18 日光流洩 揮彆記憶中的陰暗
結婚之後,和老婆迴到老傢,重新裝潢空間,展開新的旅程。
192 home 19 老屋改造 打造有機人生
因為親戚住在附近的地緣關係,讓曹傢人長久以來,對這裏很有親切感,當夫妻倆決定找個退休生活的停留處時,很自然地想迴到這熟悉的角落。
200 home 20光影摺射流動牆 延續老屋光陰的故事
老房子有小時候成長的迴憶,經過空間改造進住,有種似層相識的親切感,再加上地緣關係的因素,會讓人成年後依然想迴到老房子裏生活。
208 輕鬆解決老屋改造疑難雜癥
210 10個Q&A立即瞭解老屋
213 解決老屋10大恐慌,入住超安心
219 老屋裝修費用配置全解
【附錄】
輕鬆解決老屋改造疑難雜癥 在老房子裏過新生活
●10個Q & A立即瞭解老屋
●解決老屋10大恐慌
●老屋裝修費用配置全解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坐在我位於颱北的租屋裏,望著窗外灰濛濛的天空,心中湧起一股對傢鄉的思念。我的傢鄉在宜蘭,那裏有山有海,還有很多我童年記憶中的老房子。這幾年,看到不少新聞都在報道年輕人迴鄉創業、改造老屋的故事,我一直很好奇,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及時雨。它裏麵收錄的20個故事,不僅僅是簡單的案例分享,更像是20個鮮活的生命故事。我特彆期待瞭解,那些迴鄉人是如何一步步實現他們的夢想,又是如何將那些充滿曆史痕跡的老房子,變成既有溫度又不失現代感的空間。我很好奇,他們在改造的過程中,是如何找到平衡點,既保留老屋的原有韻味,又能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這本書給瞭我很多啓發,讓我開始重新思考“傢”的意義,以及我們與土地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
评分這本《迴鄉,改建老房子!》簡直是近期我讀過最觸動人心的書瞭。我一直覺得,颱灣的老房子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們不像新建的建築那樣韆篇一律,每一棟都仿佛擁有自己的故事和靈魂。而這本書,正是將這些故事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書中“住傢、工作室、店舖”的提案,這讓老房子的改造不再隻是一個單純的居住空間,而是能夠承載更多功能,讓迴鄉的人能夠在這裏落地生根,找到屬於自己的事業和生活方式。我很好奇,那些迴鄉的年輕人,是如何找到自己與老屋的連接點?又是如何將自己的夢想與老屋的曆史相結閤,創造齣如此令人驚艷的空間?書中每一個案例,都充滿瞭“感動”,這份感動,不僅僅來自成功的改造,更來自那份對故鄉的情感,對傳統的敬意,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评分剛拿到這本書,封麵那熟悉的颱灣老屋街景,瞬間勾起瞭我好多迴憶。我老傢在南部一個不怎麼起眼的小鎮,小時候最喜歡在巷弄裏穿梭,那些石頭砌成的牆壁、老舊的木窗,還有門前擺著的小盆栽,都承載著童年的歡聲笑語。這幾年,看著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迴到故鄉,用自己的雙手和創意,將那些被遺忘的老房子重新賦予生命,我打從心底感到高興。這本書收錄的20個故事,不僅僅是關於老屋的改建,更是關於“迴鄉”這個選擇背後的深層意義。它觸及瞭在外漂泊的遊子對根的思念,對親情的眷戀,以及對於慢活、紮根生活的渴望。我特彆好奇,那些年輕人是如何剋服資金、技術、甚至傢人的不理解,一步步將心中藍圖變成現實的?他們又是如何平衡現代生活的需求與保留老屋原貌的挑戰?這本書讓我看見,老房子不隻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傢族曆史的見證,是情感的寄托,是與土地連接的媒介。每一個迴鄉的故事,都像是一首首紮實的生命詩篇,讓我對“傢”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這是一本能讓人看到颱灣鄉村新希望的書。我一直覺得,我們故鄉的老房子,承載瞭太多時代的記憶,它們是祖輩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與土地連接的紐帶。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老房子都逐漸荒廢,令人惋惜。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束光,照亮瞭這些被遺忘的角落。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改建老房子,更是關於“迴鄉”這個溫暖的議題。我特彆喜歡書中“住傢、工作室、店舖”的多元化提案,這讓老房子不再隻是一個被動的空間,而是能夠成為承載夢想、創造價值的平颱。我很好奇,那些迴鄉的年輕人,他們是如何找到自己與老屋的情感連接,又是如何將這份情感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讓老房子煥發新生的?
评分翻開這本書,一股濃濃的懷舊風撲麵而來,仿佛置身於那些曾經熟悉的颱灣老街。我一直覺得,我們這片土地上的老房子,承載瞭太多曆史的印記和情感的溫度,它們不像都市裏的新建築那樣冰冷,而是有靈魂、有故事的。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樣對老屋情有獨鍾的讀者量身打造的。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改造老房子,更重要的是,它講述瞭“迴鄉”這股風潮背後,那些動人的故事。我想象著,當城市裏的孩子,背起行囊,帶著對故鄉的思念,迴到那個曾經熟悉卻又有些陌生的老傢,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是懷揣著理想,還是帶著一絲不確定?書中的20個案例,讓我看到瞭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有人將老屋改造成溫暖的住傢,有人在此設立瞭充滿人情味的工作室,還有人開辦瞭特色小店,重新激活瞭老街的活力。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扇窗,讓我窺見那些迴鄉人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堅持、他們的創新、他們的對生活的熱愛,都深深地打動瞭我。
评分我一直對颱灣的老屋改造非常感興趣,總覺得它們身上有一種說不齣的韻味。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心。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些改建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分享瞭20個迴鄉人的真實故事。我特彆喜歡書中的“感動”二字,這說明這些故事不僅僅是成功的案例,更是充滿情感的分享。我想象著,當這些年輕人迴到故鄉,看到那些曾經熟悉的房屋,他們心中會湧起怎樣的情感?是欣慰,是挑戰,還是對未來的憧憬?書中將老屋的功能拓展到“住傢、工作室、店舖”,這讓我看到瞭老房子在現代社會依然擁有無限的生命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在保留老屋原有特色的同時,又融入現代化的設計和功能,讓老房子煥發新生?
评分翻開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颱灣的那些充滿曆史感的街巷。我一直對迴鄉改造老房子這件事充滿好奇,也曾夢想著有一天也能迴到我的故鄉,去做一件類似的事情。這本書的20個故事,讓我看到瞭實現夢想的可能性。我特彆喜歡書中提到的“空間重生再造”,這不僅僅是對老房子的修繕,更是對一種生活方式的重塑。我很好奇,那些迴鄉的人,是如何剋服資金、技術、甚至傢人的反對,一步步將他們的想法變為現實的?他們又是如何在保留老屋獨特韻味的同時,又能滿足現代生活的便利性?書中的“感動故事”,讓我看到瞭希望,也讓我對“傢”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的空間,更是情感的寄托,是文化的傳承,是與土地的連接。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就足夠吸引人——“迴鄉,改建老房子!”。對於很多像我一樣,在都市打拼多年,卻依然心係故鄉的颱灣人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建築改造的指南,更是一劑能夠喚醒內心深處情感的良藥。我老傢在颱南,那裏有我最愛的古早味小吃,也有我曾經玩耍過的老街巷。看著那些充滿時代感的建築,我總是忍不住去想象,它們背後承載瞭多少個傢庭的故事,又見證瞭多少次時代的變遷。這本書,通過20個真實的“迴鄉人”的故事,將這些想象變成瞭鮮活的現實。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將那些可能已經斑駁破舊的老房子,改造成如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住傢、工作室、甚至是吸引人的店舖。這種“空間重生再造”的提案,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改造,更是對過往的迴溯,對未來的期許,是對“傢”最深沉的呼喚。
评分讀這本書,就像是與20位迴鄉的勇者進行瞭一場深入的對話。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繁華的都市,迴到相對保守和寜靜的故鄉?是什麼樣的力量,驅使他們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修復那些可能破敗不堪的老房子?這本書給齣瞭我想要的答案。它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充滿血肉的真實案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住傢、工作室、店舖”這三種不同功能結閤的提案。這不僅僅是將老屋變成一個居住空間,更是將生活、工作、甚至商業的可能性都融入其中,讓老房子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命力。我特彆好奇,那些改建過程中遇到的具體睏難,比如結構上的問題、法規的限製、甚至是鄰裏之間的相處,書中是如何描繪的?那些成功的故事背後,一定少不瞭汗水、淚水,甚至是與現實的拉鋸。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希望,看到瞭老房子在現代社會依然可以擁有無限的可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