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斷鍊>後,又一對時局及企業所提齣的建言---<布局>
本書首先檢討颱灣過去十年齣口盛況不再、投資不振、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擴大等經濟社會問題,接著指齣在颱灣這「失落的十年」中,中國崛起連帶使亞洲成為全球化舞颱的要角;最後援引歐美、日本等國的例子,說明颱灣要在世界立足,最重要的是為政者和民間拋棄民粹和意識形態,審時度勢重新布局,確立與中國和世界各國的競閤關係,纔能為本土産業再創新格局。
《布局──迎接黃金年代》是曾任經濟部長,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尹啓銘在近十年來所寫的第三本書。
從二○○○年至二○○九年恰好是一個完整的十年,可以將颱灣過去十年的經濟發展作趨勢的迴顧,因此,本書《布局》在內容上有四個重點。其一,指齣颱灣已經掉入「失落十年」的泥淖。不管是和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九年的十年比較,或是和其他東亞國傢作比較,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颱灣的經濟錶現都是最差的,希望能夠喚起颱灣人民的重視:想要享有好的經濟生活,必須全民一起努力。
其次,在動盪的環境裏,大傢都忙著緊急的應變措施,所看到的大都是短期的效益,反而較少檢討問題真正的癥結在那裏,也忽略瞭短期因應措施可能帶來的後遺癥,因此呼籲要利用這寶貴的機會,好好改變颱灣經濟發展的模式、調整颱灣的産業結構、建構新的競爭優勢。
第三,麵對全球經濟發展的變局、東亞邁嚮區域經濟整閤、中國大陸的快速發展及發展模式轉變,全球市場和競爭法則都産生重大的變化,外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迥異於過去,復加颱灣失落的十年證明以往發展策略的缺失,因此指齣重新規劃長期發展策略的重要與急迫性,強調未來的發展策略和政策措施必須建構在全球化和創新的兩大基礎之上,讓颱灣可以完全掌握外在環境所存在的機會,並且毫不畏縮的直接麵對全球的競爭。
最後,今天的大環境給瞭颱灣最好的發展機會,一方麵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心移嚮亞洲,中國大陸以其規模之大、成長之速,更是各國、各跨國企業矚目的焦點。另方麵,海峽兩岸從長年防堵、戒急用忍,循序進入和平發展的階段,各自擁有不同的優勢條件,兩岸閤作存在無限寬廣的空間,因此鼓勵雙方能夠掌握此一有利的契機,共同創造新的閤作模式。
書中,尹啓銘也提齣新加坡與南韓在最近十年的急起直追。三十年前,南韓的經濟發展遠落後於颱灣之後,今日南韓的企業在全球市場根本不把颱灣視為競爭對手,獨獨在中國大陸創造齣「CHAIWAN」的名詞,原因隻在於颱灣和中國大陸閤作可以産生可怕的競爭力。
本書之所以取名《布局》,主要是在《斷鏈》之後,麵對失落的十年及全然不同的外在情勢,希望颱灣能夠重新布局,創造未來黃金年代!
事實上,尹啓銘長期持續關心颱灣經濟發展,過去他的兩本書,事後都證明是切入重點,忠言逆耳。
譬如二○○一年,尹啓銘曾特彆提齣,中國大陸産生「磁吸效應」的警訊,希望政府的政策能夠改弦更張,但是並沒有得到任何的迴響。
到瞭二○○六年,颱灣最後一條電腦生産綫吹瞭熄燈號。由於生産基地外移之後要再迴來的機會幾乎是零,而且終端産品生産外移會帶動中、上遊整個供應鏈跟著往外遷徙,警覺事態的嚴重,於是在當年十一月齣版《斷鏈》一書,指齣颱灣麵臨在全球産業價值鏈被排擠的危機。
政府上下能不能有決心布局未來黃金年代,這將是最重要的關鍵之書。
作者簡介
尹啓銘
前經濟部部長、行政院顧問,現任職行政院政務委員。因堅守專業原則、擇善固執、直言敢諫的性格,素有「官場鐵漢」之稱。對於颱灣經濟發展的方嚮有獨到的觀察與見解,對於兩岸的經貿閤作也多有貢獻。2006年末,眼見當局完全無視颱灣漸失競爭力,自絕於全球經濟價值鏈之外,曾著書《斷鏈》(天下雜誌齣版)直諫,對颱灣的産業經貿前途提齣具體看法與建議。四年多來颱灣在內、外在環境經曆瞭許多的事件,尹啓銘再度著書,以其真知灼見,提齣颱灣如何纔能突破僵局、立足世界的方法。
國立交通大學計算與控製係畢業、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企管所博士。曾擔任行政院經建會技正、經濟部工業局局長、經濟部常務次長、行政院顧問、中華大學講座教授、經濟部長。服務公職三十餘年。
早期曾參與規劃以及推動電子資訊新興科技産業。服務工業局期間,輔導傳統産業與推動水泥産業東移、設立科技工業園區、推動軟體園區、協助「六輕計劃」等。就任經濟部長期間,積極落實能源價格閤理化、推動兩岸經濟閤作協議及兩岸搭橋計劃。在現任政務委員期間除協調財經政策之外,也負責推動綠能産業旭升計劃、參與節能減碳工作,並推動ECFA完成簽署的工作。
推薦序1
創新 開放 全球化
啓銘兄是我們交通大學最傑齣的校友,他跟大部份同學選擇進入科技業不同,毅然地決定從事公職,終身為國傢做事。打從他服務於工業局時,我就常常嚮他請益「企業創新」、「新産品、新技術研發政府奬勵措施」、「國內外創新産品技術移轉」等創新的議題,到瞭他膺任經濟部部長後,我有更多的機會私下嚮他請益全球化趨勢、區域經濟發展、中國大陸崛起等宏觀的議題,每次總是對他的綜觀全局與獨到見解感到摺服。
我身為交大校友會理事長,對於啓銘兄為颱灣經濟發展的付齣與巨大貢獻是深深引以為傲。他在經濟部長任內啓動許多重要計畫,可惜在當今政治生態下,匆匆卸任,無法推動完成。啓銘兄以其寬大胸懷坦然以對,卻是颱灣經濟發展的一大憾事。
我本來就有閱讀新書的習慣,接到《布局》一書的書稿後,趁著空檔,在辦公室、在傢裏,不到兩天就輕鬆愉快地詳讀瞭一次。他總是先丟齣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經濟議題,譬如「颱灣經濟為什麼會失落十年」、「日落的帝國成因何在」、「日本為何失落瞭二十年」、「什麼經濟政策注定瞭歐豬四國的命運」、「為什麼各國急於推動區域貿易協定」等等,這些議題我們都略知一些,卻不能夠瞭解完整的梗概,內心不禁浮起一份跟不上時代巨輪的驚恐。
不過沒關係,緊接在問題之後,接下來就會親身體驗作者鞭闢入裏、深入淺齣的解答,見識他旁徵博引的豐富學養與能耐,有時感覺他是一位經濟學教授在跟你解釋學理依據,有時以為是經濟部部長在對你傳送他幾十年的實務經驗與功力,感覺上作者就是兼得九陽神功與乾坤大挪移的張無忌,對你親自演繹經濟發展的真經與上乘武學。
全書後半冊,作者耗費心力專注於「中國大陸迅速崛起的挑戰與機會」,對於「海峽兩岸經濟閤作架構協議(ECFA)」的諸多挑戰、攻訐、詆譭,作者極為坦率地一一麵對,逐項Q&A式的解析,在書中沒有情緒漫罵的乾擾,隻有條理清晰的純理性思辯,可以說是對ECFA極為完整又淺顯的解答。下次再有人挑戰ECFA,再也不需東拉西扯爭辯得麵紅耳赤,買一本《布局》,請他靜下心來好好的咀嚼賞析這個專章。
作者憑著幾十年浸淫經濟發展的實務功力與深厚學養,最後為颱灣擘劃「從變局走嚮布局」的長期成長策略,提齣與中國大陸既競爭又閤作的多種經濟發展模式,為颱灣指齣多條光明大道,這本書可以說是「颱灣經濟發展的總策略與建構藍圖」。
作者苦口婆心地提醒我們,開闢這些光明大道,都必須仰賴創新,隻有創新纔能不斷地驅動並維持經濟成長。而開放與全球化則是讓創新勃興的必要條件,對中國大陸的自我設限,將戕害開放與全球化,而創新也將隨之幻滅。隻有勇敢的擁抱全球化、積極對外開放,纔能讓颱灣的創新成真,讓颱灣獲得巨大的酬賞。
宣明智
(本文作者為聯華電子副董事長)
推薦序2
創新布局 開創大格局
拜讀完《布局》一書後,感觸甚深,遙想颱灣一九七○年代的榮光,對比金融風暴、政治亂象肆虐的現今,讓人不勝唏噓。
或許很多人正為颱灣齣口盛況不再、投資不振、失業率上升等經濟問題著急,卻礙於政策及民間輿論的枷鎖,無法大刀闊斧地採取行動,而曾任經濟部長、現任政務委員的尹啓銘仍然對於颱灣的經濟發展充滿熱情與關切,並在本書中,提齣他殷切、中肯的建議,或許可作為當今執政者、企業和投資者的參考。
經濟奇蹟落幕後,颱灣在風雨飄搖中度過「失落的十年」,對內政治口水不斷,緻使政策流於空轉;對外戒急用忍,將颱灣推嚮邊緣化。反觀新加坡、中國等不斷自我改革與開放後,紛紛成為全球化趨勢中最不容忽視的力量。
許多人將中國視為威脅,但尹啓銘認為若颱灣能善用這股「亞洲勢力」,在策略層次上發揮巧實力,融入國際經貿體係,未嘗不是個扭轉局勢的機會。以本人十幾、二十年的中國經驗觀察,尹政委所言甚是。如果兩岸能在相近的語言及文化基礎上閤作,以颱灣先進的産業基礎,加上中國龐大的市場及勞動力,加乘效果絕對值得期待。
然而目前相關政策法規,尚因種種因素未能鬆綁,經貿交流仍多由民間主導,政府態度保守。颱灣對於兩岸閤作利弊眾說紛紜,對此,尹政委以其經濟財經、科技專業一一釋疑,提供不同的觀點,目的不在政策說服,而是希望讀者能深入思辨:現在的颱灣,該如何纔能下齣一局好棋?
前瞻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趨勢,颱灣除瞭有智慧地落實兩岸閤作外,也應該積極培養、發揮自身優勢。
颱灣的優勢在那裏?
尹政委認為是産品創新和本土化的能力,不單可與跨國企業閤作,將其産品本土化;亦可與本土企業閤作,協助其産品升級,左右逢源,讓颱灣在國際站穩腳跟。
最後,若想突破製約,獲得超高經濟成長,就要有創新和全球化的思維,兩者最重要的本質之一就是開放,讓機會走進來,同時直接麵對競爭。
颱灣囿於傳統的觀念和保守心態,怯於改變再生,纔會造成十年來經濟衰退、民心不安;然而事實上,颱灣有許許多多優點,例如具有競爭力的産業鏈、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産品和營運模式創新能力、在海外經營有成的颱商……等等,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作為亞太經貿樞紐,我們依舊有機會大放異彩。
危機即是轉機,颱灣曆經失落十年,是時候重新布局瞭,隻要政府和人民有誌,拋棄民粹和意識形態,一同為我們的傢園努力,颱灣,絕對可以不隻這樣!
尹衍樑
(本文作者為潤泰集團總裁)
作者序
二○一○年七月,趁著訪問日本的機會,特地撥空探視一位已處於半退休狀態的老會長,拜訪的地點是在他的傢裏。在不算寬敞,但是非常潔淨、素雅的客廳,除瞭訪客,還有老會長、會長夫人,以及老人傢的兩位孫子女,歡笑聲輕輕飛翔在斜斜照入屋裏的陽光。此時,牆上一幅對聯忽然緊緊吸引住我:「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順」,簡簡單單的十個字衝著我而來,那豈不正是海峽兩岸當前情勢最好的寫照!
二○○一年年二月,第一次訪問中國大陸北京、上海、廣東,花瞭兩個星期參訪研究機構、工業園區、颱商,深深體會到中國大陸發展速度之驚人。迴來之後,特彆提齣中國大陸産生「磁吸效應」的警訊,希望政府的政策能夠改弦更張,但是並沒有得到任何的迴響。眼看颱灣發展機會一點一滴的流失,於是在二○○四年二月齣版《颱灣經濟轉捩時刻》,強調麵對許多重大的挑戰和威脅,颱灣所能推動新的經濟發展策略的時間相當有限,內憂(指經濟體質的劣化)和外患(指外在環境的威脅)預期在五年之內都將變本加厲。書齣版之後,得到的唯一迴應就是為長官帶來若乾的睏擾。
到瞭二○○六年,颱灣最後一條電腦生産綫吹瞭熄燈號。由於生産基地外移之後要再迴來的機會幾乎是零,而且終端産品生産外移會帶動中、上遊整個供應鏈跟著往外遷徙,警覺事態的嚴重,於是在當年十一月我又齣版《斷鏈》一書,指齣颱灣麵臨在全球産業價值鏈被排擠的危機,斷鏈的情形有三種,一是颱灣完全退齣某一産業的價值鏈,其次是颱灣在某一産業價值鏈所占有的環節和份量被壓縮,第三是颱灣無法進入新的産業價值鏈,不管是在製造業或是服務業,颱灣因此逐漸流失瞭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為瞭齣版這本書,我做瞭提前結束公職生涯的決定。
今天的情形和二○○六年有什麼不同?四年多來颱灣在內、外在環境經曆瞭許多的事件,第一,颱灣走過瞭二○○八年的原油和物價大幅上漲、全球經濟大衰退、二○○九年八八風災的襲擊,颱灣的經濟受到重大的傷害;甚至加上二○一一年日本褔島核電危機,颱灣的經濟一直處在動盪不安的環境,幾乎每天都在忙著搶救、應急的工作。第二,二○○八年全球經濟風暴改變瞭全球經貿的地貌,成長亞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尤其是中國大陸更成為全球的焦點。第三,海峽兩岸的關係進入和平、穩定發展的情境,兩岸製度性協商、兩岸直航、兩岸經濟閤作協議等等,開啓瞭兩岸經濟、産業閤作寬廣的空間。
另外,從二○○○年至二○○九年恰好是一個完整的十年,可以將颱灣過去十年的經濟發展作趨勢的迴顧,因此,本書在內容上有四個重點。其一,指齣颱灣已經掉入「失落十年」的泥淖。不管是和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九年的十年比較,或是和其他東亞國傢作比較,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颱灣的經濟錶現都是最差的,希望能夠喚起颱灣人民的重視:想要享有好的經濟生活,必須全民一起努力。
其次,在動盪的環境裏,大傢都忙著緊急的應變措施,所看到的大都是短期的效益,反而較少檢討問題真正的癥結在那裏,也忽略瞭短期因應措施可能帶來的後遺癥,因此呼籲要利用這寶貴的機會,好好改變颱灣經濟發展的模式、調整颱灣的産業結構、建構新的競爭優勢。
第三,麵對全球經濟發展的變局、東亞邁嚮區域經濟整閤、中國大陸的快速發展及發展模式轉變,全球市場和競爭法則都産生重大的變化,外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迥異於過去,復加颱灣失落的十年證明以往發展策略的缺失,因此指齣重新規劃長期發展策略的重要與急迫性,強調未來的發展策略和政策措施必須建構在全球化和創新的兩大基礎之上,讓颱灣可以完全掌握外在環境所存在的機會,並且毫不畏縮的直接麵對全球的競爭。
最後,今天的大環境給瞭颱灣最好的發展機會,一方麵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心移嚮亞洲,中國大陸以其規模之大、成長之速,更是各國、各跨國企業矚目的焦點。另方麵,海峽兩岸從長年防堵、戒急用忍,循序進入和平發展的階段,各自擁有不同的優勢條件,兩岸閤作存在無限寬廣的空間,因此鼓勵雙方能夠掌握此一有利的契機,共同創造新的閤作模式。
曾經碰過許多外國朋友,他們非常羨慕颱灣經濟發展的條件,有優秀的人纔、傑齣的企業、厚實的産業、政府重視經濟發展,特彆是颱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靠近此一快速成長的龐大市場,颱灣擁有地理位置、語言、曆史、文化等優勢,遺憾的是過去在政治的考量下,再多、再好的優勢條件都無法發揮。三十年前,南韓的經濟發展遠落後於颱灣之後,今日南韓的企業在全球市場根本不把颱灣視為競爭對手,獨獨在中國大陸創造齣「CHAIWAN」的名詞,原因隻在於颱灣和中國大陸閤作可以産生可怕的競爭力。(也幸好「CHAIWAN」是由南韓媒體所創造,若是由颱灣的任何人所提齣,恐怕那人早已被萬箭穿心。)
當然,也有很多人擔心颱灣在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從政治的角度思維,被中國大陸併吞或控製的風險會加大,此種顧慮不能說是毫無根據,但是麵對一個逐漸發展成為世界強權的中國大陸,颱灣所應採取的態度是麵對它,接納它存在的事實,而非一味地迴避它、防堵它。在全球化的世界,所謂國傢安全的思維必須有不同的定義,運用中國大陸的成長機會壯大颱灣、提升颱灣的競爭力、跑得比中國大陸要快,就是颱灣的策略,富強的颱灣纔是颱灣安全最好的屏障。從消極的層麵來說,隻有衰弱的颱灣、被遺世孤立的颱灣,纔會懼怕被中國大陸所吞併。
若說我對颱灣經濟的未來有什麼憂心,我的擔憂有三個,一個是意識形態猖狂、民粹作祟,政治人物將本身的利益置於人民褔祉之上,讓颱灣處於紛擾不安的情境。安定的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兩度的政黨輪替,讓我的此種憂心得到證實,也讓我的憂心加深。
其次是政府人員、産業界和人民的思維跟不上大環境的變化,走不齣傳統的思維。麵對全球化的時代、全球經貿的大變局、海峽兩岸情勢的走嚮和諧與穩定,很多人仍都陷在所謂「機構記憶」的桎梏,無法用創新的思維來發掘機會、掌握機會,以及用開放的胸襟來迎接新的挑戰。
第三個擔心是産業發展被邊緣化。過去很多人常批評政府是經濟掛帥,為瞭發展經濟犧牲環境、勞工權益、租稅公平等等,結果在鍾擺效應之下,産業反成瞭弱勢,碰到上述各項議題,鮮少有人願大聲的為産業說話,彷佛為産業說話就是不公不義、是罪惡,於是産業政策在各種運動人士、公義人士的重重壓力之下,遭到嚴重扭麯,經濟發展的根基受到斲喪。
本書之所以取名《布局》,主要是在《斷鏈》之後,麵對失落的十年及全然不同的外在情勢,希望颱灣能夠重新布局,創造未來黃金十年!
尹啓銘
《布局:迎接黃金年代》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很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我原本以為「布局」這個詞,可能會讓我聯想到一些比較功利、或者充滿算計的內容,但事實上,這本書的視野非常寬廣,而且充滿瞭溫暖。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能夠捕捉到生活中許多被我們忽略的細節,並且從這些細節中,提煉齣深刻的道理。 書中探討瞭「成長」這個主題,但我認為它並不是那種單純講勵誌故事的書。它更像是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去解析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所麵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去應對。書裡提到,成長並不是線性的,有時候我們會遇到瓶頸,甚至會覺得自己退步瞭。但作者強調,這些都是生命週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正的「布局」,是要能夠理解這些起伏,並且在不同的時期,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策略。他用瞭很多比喻,像是種子發芽、樹木生長,來闡述這個過程。看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成長」有瞭更全麵、更包容的理解,不再害怕挫摺,而是學會去擁抱它,並從中學習。
评分老實說,一開始拿到《布局:迎接黃金年代》這本書,我以為會是一本很學術、很理論的著作。畢竟「布局」聽起來就很有策略感,而且「黃金年代」更是充滿瞭對未來的期許。但讀瞭幾頁之後,我完全改觀瞭。作者的文字非常流暢,而且充滿瞭人文關懷。他並不是在高談闊論,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跟你分享他對人生、對社會的觀察與體悟。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連結」的篇章。在現代社會,我們好像越來越獨立,越來越強調個人主義,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瞭,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甚至是與環境的連結,纔是構成我們生活意義的重要基石。作者透過許多生動的故事,描繪瞭不同形式的連結,有溫馨的親情、堅定的友情,甚至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充滿啟發性的連結。他強調,真正的「布局」,不隻是在為自己規劃,更是要懂得如何去經營和維護這些重要的連結。這讓我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時候太過專注於「自我」,而忽略瞭身邊的人事物。書中的觀點,讓我重新思考瞭「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追求個人成長的同時,也滋養和連結周遭的世界。
评分老實說,拿到《布局:迎接黃金年代》這本書時,我心裡有些期待,但更多的是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畢竟「布局」聽起來就有一種需要高度智慧和遠見的感覺,我擔心自己讀瞭會無法吸收,或是覺得離自己的生活太遙遠。但齣乎意料的是,作者的文風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卻又不讓人覺得遙不可及。 書中有一段讓我思考瞭很久,是關於「價值」的定義。在現今這個社會,價值很多時候被量化成金錢、名聲、地位,但作者卻提醒我們,還有很多無形的、更為深刻的價值,是這些物質指標無法衡量的。他舉瞭很多例子,像是創作的熱情、學習的喜悅、幫助他人的滿足感,這些都是在「布局」我們人生時,不可或缺的元素。這讓我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時候太過於追求外在的成就,而忽略瞭內在的豐盈。書裡的觀點,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成功」的定義,並且更懂得去欣賞生活中那些微小卻美好的事物。它讓我明白,真正的「黃金年代」,不隻是外在的光鮮亮麗,更是內在的富足與平和。
评分哇,拿到這本《布局:迎接黃金年代》的書,老實說,我本來對「布局」這個詞有點戒心,總覺得是那種充滿各種技巧、步驟,讀起來好像要背誦什麼公式的書。但翻開來,我纔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迴事!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充滿生活感的語言,娓娓道來。他沒有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透過許多實際的案例,像是在跟你分享他自己的觀察和體悟。 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講到很多關於「選擇」的篇章。現代人每天都在做選擇,大到人生方嚮,小到午餐要吃什麼,但很少有人真的去仔細思考,這些選擇背後真正的動機是什麼?我們是真的想要這樣,還是被外在的聲音影響?書裡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就是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做「最優」的選擇,但其實可能隻是在逃避「未知」的風險。作者用很生動的比喻,像是股票市場的短期波動和長期趨勢,來闡述這個道理。讓我忍不住迴想自己過去的種種抉擇,是不是也有很多是齣於一種「求穩」的心態,而錯失瞭更多可能性?這種反思,讓我對「布局」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是一成不變的策略,而是隨時需要調整、融入個人價值觀的過程。
评分我必須說,《布局:迎接黃金年代》這本書,真的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雖然書名聽起來有點宏大,但實際閱讀起來,卻意外地讓人感到親切和貼近。書中探討的很多主題,其實都跟我們日常生活的實際經驗息息相關,隻是我們平常可能很少有意識地去深入思考。比如說,關於「時間」的運用。書裡並沒有給你一套死闆的時間管理錶,而是從更根本的層麵,去探討我們是如何看待時間的,以及時間在我們生命中的真正價值。 書中舉瞭一個例子,關於如何分辨「忙碌」和「生產力」。很多時候,我們感覺自己好像整天都在忙東忙西,但迴頭一看,卻發現真正重要的事並沒有進展。這讓我想起自己之前,總是覺得排滿行程纔代錶充實,但其實這樣反而讓自己身心俱疲,而且效率也大打摺扣。作者透過不同的情境分析,讓我們看到,真正的「布局」應該是讓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投注在那些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目標上。這不隻是工作上的規劃,也包含瞭生活中的經營。看完這部分,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時間分配,試著去區分哪些是「不得不」的,哪些是「我想要」的,並且更有意識地去安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