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千騙局》《攻其不備》《魔球》暢銷作者 麥克.路易士MICHAEL LEWIS 最新力作
80年代《老千騙局》看盡華爾街貪婪醜態
2011年《大賣空》揭露史上最大金融風暴真相
在多頭市場大賺一筆無甚稀奇
最甜美的勝利,在於眾人皆輸你獨贏
2004年,距離史上最大金融風暴降臨前不過數年
華爾街還瀰漫著樂觀氛圍——房價直漲、CEO分紅屢創天價、衍生性金融商品縱橫市場
多數人都預言股市將再創新高
此時,只有少數人察覺了榮景下的衰敗之氣,正著手操作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賣空……
當美國股市崩盤於2008年秋季成為眾所皆知的消息時,其實早已是舊聞了。
真正的崩盤,靜默的崩盤,早在一年前,在詭異的供給市場裡發生了。那是個隱於無形、連美國證管會都不敢或不想跨入的領域——債券與不動產衍生性金融市場。金融鬼才發明了令人費解的債券,從無法償債的美國中下階級剝削獲利;其中有著「美國房價必將不斷上揚」的詭異假設,以可疑貸款創造出的複雜債券組合更讓風險與日遽增。了解內情或知道可能後果的聰明之士眼見這種情況,亦只能暗自心驚。畢竟當時華爾街眾人正忙著創造和購買五花八門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在此時挺身而出,需要極大的勇氣。
但總有人不一樣。這時出現了幾個另類的投資怪咖,他們無甚名氣、份量,但在察覺次貸危險性之後,不約而同地以各自的專業手段,大膽與整個華爾街、甚至是全球金融體系對做:
※麥克.貝瑞: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天才投資人。本是醫師,因在網上發表神準投資預測而獲得大筆資金挹注,成立了傳人避險基金。
※史提夫.艾斯曼:原為律師,靠關係進入家族的金融公司,後成為優秀股票分析師。語不驚人死不休,華爾街檯面上人物沒有不被他羞辱過的。成立尖端伙伴事業擔任操盤人。
※葛瑞.李普曼:德意志銀行債券交易員,但卻四處推銷次貸債券的信用違約交換,擺明和自家銀行對做。李普曼宣稱:「我就只是為德意志銀行工作而已,沒什麼好效忠的。」
※查理.雷德利:華爾街門外漢,卻莫名相信自己有投資天分。在朋友家車庫成立康沃爾資本管理公司,致力於尋找華爾街認為最不可能發生的事,並與之對賭。
《大賣空》可說是TOP 1暢銷書《老千騙局》的最佳續集。路易士重返華爾街,再次以充滿黑色幽默的犀利筆調寫出由人物主導的精采故事,非但引領讀者見證史上最大金融風暴之始末,也再次證明他是當代最會說故事的作家。
作者簡介
麥克.路易士Michael Lewis
曾任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員,出道作《老千騙局》(Liar’s Poker)便讓他躋身國際暢銷作家之列。另有已改編為電影的《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及《魔球》(Money Ball)等多本暢銷著作,為《紐約時報》及AMAZON暢銷書榜常勝軍。現與妻小定居加州柏克萊。
譯者簡介
洪慧芳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曾任職於西門子公司、花旗銀行,目前從事書籍及電腦軟體翻譯工作。譯有《社群新經濟時代》《約翰.墨菲教你看線圖找趨勢》《共同基金的騙局》《尋找投資護城河》《石油的政治經濟學》等書(以上均由財信出版)。
推薦序 李鴻基:比懸疑小說更精采的真實故事
推薦序 綠 角:認清風險的真實面貌
推薦序 陳家煜:從《老千騙局》到《大賣空》—— 華爾街二十年起落
序言 喧鬧鬼
01秘密源起
02在盲目國度中
03「不會講英文的人怎麼會說謊呢?」
04如何剝削移民勞工
05意外的資本家
06蜘蛛人到威尼斯人飯店
07大尋寶
08漫長的靜默
09興趣不再
10兩人同船
後記 一切息息相關
謝辭
2004年年初,另一位股市投資人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第一次深入探索債券市場,他學會了美國借貸的一切運作,但他沒告訴任何人他最近沈迷什麼,他就只是坐在加州聖荷西的辦公室裡,研讀書籍、文章和財務報告。他特別想知道次級抵押債券是怎麼運作的。大量的個人貸款像高塔般堆疊起來,頂層先收到錢,所以穆迪與標準普爾給它的信評最高,利率最低。底層最晚拿到錢,先承受損失,所以信評最低。投資底層債券的人因為承擔較多的風險,所以獲得的利率比頂層的投資人高。買抵押債券的人必須決定他們想投資哪一層,但貝瑞並沒有要買抵押債券,而是想知道如何做空次級抵押債券。
每種抵押債券都有一大疊枯燥的公開說明書,厚達130頁,讓人看了就傷腦筋。如果你讀那些說明書的附屬細則,會發現每檔債券都是獨立的小公司。貝瑞從2004年底到2005年初掃讀了數百份說明書,細讀了數十份。儘管一年只要付100美元就可以從10K Wizard.com取得這些說明書,但他相信,除了撰寫這些說明書的律師以外,應該只有他會這樣詳讀這些東西。他在電子郵件中提到:
拿新星金融(NovaStar)這樣的公司為例,這是一家創始與銷售次級抵押債券的公司,在當時是這類公司的典型。他們的債券名稱是HEL 2004-1、NHEL 2004-2、NHEL 2004-3、NHEL 2005-1等等。舉例來說,NHEL 2004-1是包含2004年前幾個月及2003年最後幾個月的貸款,2004-2則包含年中的貸款,2004-03是包含2004年年末的貸款。你抽幾本這樣的說明書來看,就可以馬上了解創始與銷售業的次貸市場脈動。你會發現「2/28無本金」的機動利率抵押貸款在2004年年初只占全部抵押貸款的5.85%,但到了2004年年底,已經增為17.48%,2005年夏末更是高達25.34%。可是全部貸款的平均FICO(消費信用)得分、「無證明」貸放成數(loan-to-value,簡稱LTV)的比例、其他指標等等幾乎都沒變⋯⋯我要說的重點是,這些衡量數據可能大致上不變,但是他們發行、包裝、銷售的抵押貸款,整體品質卻在惡化,因為以同樣的平均FICO分數或同樣的平均貸放成數,你獲得的無本金貸款比例較高。
2004年年初,如果你看到這些數字,可以清楚看出放款標準正在惡化。貝瑞認為,標準不只是下降,而是已經觸底。這個底部甚至還有一個名字——無本金負攤還機動利率次級抵押借款(interest-onlynegative-amortizing adjustable-rate subprime mortgage)。身為購屋者的你,可以選擇完全不還款,把積欠銀行的利息加入本金裡,讓本金變得更高。不難想像什麼樣的人會喜歡那樣的貸款:當然是沒收入的人。貝瑞不解的是,放款人怎麼會想推銷這樣的貸款。「你應該注意的是放款人,而非借款人。」他說,「借款人永遠都想為自己找好的交易,貸款限制是放款人設的,當放款人也不設限時,大家就該小心了。」2003年,他已經知道借款人失控了;到了2005年年初,他發現連放款人也失控了。
很多避險基金經理人花時間和投資人閒聊,把每季寫給投資人的信當作形式上的例行公事。但貝瑞不喜歡和人面對面交談,他覺得那些信是讓投資人知道投資狀況最重要的東西。他在信中自創一詞,用以說明當時市場的狀況——「為了放款而放款」。也就是說,很多人無法以老方法償還貸款,業者為了讓貸款合理化,特地為此發明新的工具。貝瑞說:「這是放款人已經失控的明顯徵兆,他們為了增加放款金額,一再降低放款標準。」他可以看出放款人為什麼會這麼做:他們沒把貸款留在自己身上,而是轉賣給高盛、摩根士丹利、富國銀行(Wells Fargo)等金融機構,讓他們把這些貸款包裝成債券銷售。他認為次貸債券的買家都是一些不懂箇中道理的「傻錢」(dumb money),他也會研究一下這些人,不過稍候再說。
貝瑞現在有個技術性的投資問題,次級抵押貸款的各層級都有一個共通點——不可能賣空債券。要賣空股票或債券,必須先借券,這些抵押債券的分層很小,不可能找到。你可以選擇買或不買這些債券,但不能明顯和它對做。次貸市場基本上不給人看空的空間。你可能確信整個次貸債券市場一定會完蛋,但卻無法採取行動。你不能賣空房子,但你可以賣空建商的股票——例如普特房屋(Pulte Homes)或托爾兄弟公司(Toll Brothers)——但這樣做的成本太高,不夠直接,也很危險,因為股價上漲的時間可能比貝瑞能忍受放空虧損的時間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