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

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教育家。他在“陶鑄國人之精神,冶煉國人之靈魂”的同時,從未忽略對子女的關愛和培養。在他的悉心教導下,其九位子女個個成才。本書是梁啟超的外孫女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多年對其家人、朋友廣泛探訪,對作為父親的梁啟超以及他的兒女們的成長歷程、所獲成就的真實記錄。書中披露了大量生動感人的細節,如梁啟超給女兒寄自己的書法手卷、林徽因為作者買冰棒、梁思莊給已逝丈夫寫信等等;還收錄了一百多幅梁啟超一家的生活照,以及梁啟超寫於照片的題字及書信手跡、舊居攝影與房屋結構圖等,是了解梁氏家族生活的鮮活材料,是近代中國在一個特殊家族中的縮影。

作者簡介

吳荔明

  梁啟超外孫女,梁思莊之女,北京大學城環系教授。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嚴父慈母 舐犢情深

1 公公梁啟超
—我心目中的“趣味主義者”

2 “我唱君和,我揄君揚”
—公公和婆李蕙仙

3 記憶中的溫馨形象
—我熱愛的婆王桂荃

4 東瀛歲月

5 家書抵萬金
—梁啟超精心雕塑群童

6 故居風雨話當年

7 北戴河的笑聲
—全家歡聚,其樂融融

8 香山腳下親人眠

滿門學子 成就非凡

1 子女個個成才
—他們“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2 藝蘅館主人
—大姨梁思順

3 譜寫“凝固音樂”的人
—二舅梁思成

4 病榻上的學者
—三舅梁思永

5 浩瀚書海中的女領航員
—我的媽媽梁思莊

6 默默奉獻的達達
—五舅梁思達

7 “燕京三傑”之一:司馬懿
—五姨梁思懿

8 投筆從戎的“老革命”
—六姨梁思寧

9 中國第一代“馴火人”
—八舅梁思禮

10 梁啟超一家三代的燕大情結

11 艱難的祖國之戀

後記一
後記二

圖書序言

5
家書抵萬金
—梁啟超精心雕塑群童

梁啟超的子女們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的嚴格教育分不開。他不僅是孩子們的慈父,還是孩子們的朋友。他注意引導孩子們對知識的興趣,又十分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志願,他非常細微地掌握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對每個子女的前途都有周到的考慮和安排,但又不強求他們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圖去辦,而是反復地徵求孩子們的意見,直到他們滿意為止。

他的孩子們性格都很堅強、樂觀,有的還很風趣,富有人情味。公公曾說:“我生平對於自己所做的事,總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興會淋灕,甚麼悲觀咧,厭世咧,這種字面,我所用的字典裡頭可以說完全沒有。”① 他又說:“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啟超’這件東西,把裡頭所含一種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來,只怕所剩下僅有個零了。我以為: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捱過幾十年,那麼生命便成沙漠,要來何用?”① 他的孩子們也得到了他的這種真傳,每個人都有一部艱辛的奮鬥史,但他們從不悲觀,個個都是勝利者。

“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
從1923年起直到1929年公公去世,他共有5個子女在海外,他非常想念他們。在這段時期,他們之間用大量的書信傳遞兩代人的情誼。他們在信中討論國家大事、人生哲學。他們傾述著彼此生活中的苦和樂、悲和歡,他們互相惦念著、互相鼓勵著。信中沒有任何說教,只有循循善誘;沒有指責,只有建議;每封信中都充滿了真摯的愛,這愛變成一種力量,注入了孩子們的生命,使他們不斷地奮進。

從公公在信中對子女們的稱呼足見他是多麼疼愛自己的孩子:“大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那兩個不甚寶貝(指二舅思成、三舅思永)的好乖乖”、“對岸一大群孩子們”、“一群大大小小孩子們”⋯⋯

公公教給孩子們做學問的方法,要求他們不僅要注意專精,還要注意廣博。1927年8月29日他給二舅的信中說:“思成所學太專門了,我願意你趁畢業後一兩年,分出點光陰多學些常識,尤其是文學或人文科學中之某部門,稍為多用點工夫。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於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② 公公在給我媽媽信中寫道:“專門科學之外,還要選一兩樣關於自己娛樂的學問,如音樂、文學、美術等。據你三哥說,你近來看文學書不少,甚好甚好。你本來有些音樂天才,能夠用點功,叫他發榮滋長最好。姊姊來信說你因用功太過,不時有些病。你身子還好,我倒不十分擔心,但做學問原不必太求猛進,像裝罐頭樣子,塞得太多太急,不見得便會受益。我方才教訓你二哥,說那‘優遊涵飲,使自得之’,那兩句話,你還要記著受用才好。”①

公公還對二舅思成這樣寫道:“凡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在慢火燉的時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實有諸己。思成,你已經熬過三年了,這一年正該用燉的工夫。不獨於你身子有益,即為你的學業計,亦非如此不能得益。你務要聽爹爹苦口良言。”①
公公不斷地鼓勵指導孩子戰勝學業上的困難,繼續前進。

二舅思成一度在學習上懷疑美國的死板仿古教學方法,擔心自己學不到設計方法而成為畫匠。1927年2月16日公公在給二舅的信中說:“你覺得自己天才不能副你的理想,又覺得這幾年專做呆板工夫,生怕會變成畫匠。你有這種感覺,便是你的學問在這時期內將發生進步的特徵,我聽見倒喜歡極了。孟子說:‘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凡學校所教與所學總不外規矩方面的事,若巧則要離了學校方能發見。規矩不過求巧的一種工具,然而終不能不以此為教,以此為學者,正以能巧之人,習熟規矩後,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著規矩可以無大過。)⋯⋯況且凡一位大文學家、大美術家之成就,常常還要許多環境與及附帶學問的幫助。中國先輩屢說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將來你學成之後,常常找機會轉變自己的環境,擴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次,到那時候或者天才會爆發出來,今尚非其時也。”他在信中還教導二舅“莫問收穫,但問耕耘”;要他“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②

公公非常重視培養子女的實踐能力,具體指導他們加強外圍知識。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