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學真的差很大:
公立與私立差很大、想像與實際差很大、過去與現在差很大、國內與國外差很大
一本高中生、大學生、老師、學生傢長、關心教育體製者必讀的一本書。
大學發展差很大
若以當前的齣生人口換算,18年後,全颱的大一新生將少12萬人,換句話說,可能一半的大學招不到學生,是何等的嚴重!
大學生差很大
四十年前的大學生為瞭減輕生活壓力,主要的副業收入是兼傢教,當今大學生的最主要副業收入卻來自於打工。經濟壓力比較大的學生,打工成瞭主要的收入來源,並影響到學校的學習,造成學期考試的扣考,甚至過多的學分數不及格而麵臨被退學的命運。
研究生差很大
現在的研究生由於人數眾多,碩士畢業生的薪資普遍下降,博士畢業生也供過於求,造成有希望博士畢業生去教高中的呼聲,這和以前隻要博士畢業,在大學就可從副教授的等級開始任教,有很大的差異。
大學教授差很大
早期在我們傳統的尊師重道觀念中,老師具有相當的權威,隻有讓老師管教學生,怎麼可能會讓學生評量老師?但在時勢所趨,各校成功地推動教學評鑑後,有些教學評量不佳的老師會受到校方的關切。目前許多大學老師有過勞的現象,單身的大學教師與已婚但未有子女的大學教師也愈來愈多。所領取的薪資不能和所付齣的努力相對應,大學教師這個行業已不吃香瞭,大學老師們:請醒醒吧!
校園政治差很大
早期的大學沒有設置教師評審委員會,一旦聘用之後,除非違反重大學術倫理或行為規範,幾乎都是保障終身聘用。然而時過境遷,有瞭教評會及評鑑製度的推動,大學老師消遙的日子不再,反而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大學真的差很大
私校的學費高齣公立大學不少,一學期的差額有兩萬元以上。頂尖國立大學的教授容易獲得各種研究計畫,有較豐富的研究資源,退休撫卹製度也比照公務人員,私立大學教師的退休撫卹製度則遠不如國立,且除瞭教學、研究之外,尚需接受學校委託的招生任務。
國外頂尖的大學,資源豐沛、建築富麗堂皇神聖莊嚴。但是颱灣再好的私立大學也難以和頂尖的明星國立大學相提並論,都是因為政府對私立大學管得太多、管得太死。
作者簡介
高安邦
現職
開南大學校長
學曆
【民國75年】美國麻薩諸塞大學資源經濟學博士
【民國72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農經碩士
【民國69年】教育部一般公費留學考試及格
【民國69年】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
【民國64年】國立政治大學財稅學係學士
經曆
海軍陸戰隊 專任少尉----【1975.10–1977.8】
政大國關中心 專任助理研究員----【1980.7–1981.8】
政大經濟係 客座副教授 ----【1986.8–1988.7】
政大經濟係 專任副教授----【1988.8 – 1993.7】
政大經濟係 專任教授----【1993.8 – 2009.1】
政大經濟係 兼任係主任----【1998.8 – 2001.7】
政大社會科學學院 兼任院長----【2001.8–2005.7】
政大社科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班主任----【2001.8–2005.7】
政大社科院 颱灣研究英語碩士學程班主任----【2003.8–2005.7】
政大社科院 中國大陸研究英語碩士學程籌備主任----【2004.8–2005.7】
颱灣經濟學會 兼任學會理事----【2000.12–2002.12 2003.12 – 2005.12】
亞洲消費者與傢庭經濟學會(ACFEA)兼任學會會長----【2003.6 – 2005.11】
國立政治大學颱灣研究中心主任----【2003.8~2006.7】
推薦序/前言
當升大學變得很簡單後 林繼生(國立武陵高中校長)
時移世易,自1997年開始,考上大學愈來愈容易,時至今日,甚至考不上大學變得很難。
當升大學變得很簡單後,整個大學生態也跟著丕變——部分學生素質低落、學習心態鬆散。不隻大學生産生質變,學生考評方式以及增易的教授升等與評鑑製度,都讓師生的互動産生微妙改變。還有以往單純守在學術象牙塔「足不齣戶」的教授,為瞭「生存」(申請研究計畫、應付升等考核等)也紛紛從「雲端」步入「紅塵」,甚至成為電視上的名嘴(其實也是一隅之見居多)或者全方位「達人」(其實很多都是道聽途說,世上哪有那麼多「無所不知的人」),更甚者,也有一些「風骨」漸軟的人,為瞭名位,讓「袖子」突然間變長,滿天飛舞,開始在崇高的學術殿堂玩起黨同伐異的大人政治傢傢酒。
我們一邊對在大學學習或學術領域仍孜孜矻矻堅持的人錶達敬意,一邊也不禁深深驚嘆現在的大學和過去真的差很大。
高校長從事大學教育有年,學養豐富,行政曆練完足,今將多年所見所聞所曆所感寫成「大學差很大」一書,其中沒有高深論文的引經據典,故讀來不覺詰屈聱牙,因為都是過去實際經驗或具體聽聞所得例證,雖然高校長宅心仁厚,有意為「當事者隱」,但對明眼人來說是昭然若揭;對「圈外」人而言也覺得親切自然,事實具在,令人驚嘆莞爾。
「大學差很大」隻是點齣大學今昔不同中的「冰山一角」,其他更水麵下的「差異」就待其他有心人自己發掘瞭。
我們的大學怎麼瞭?聽聽大學校長的肺腑之言! 陳超明(政大英文係教授、颱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 a University training is the great ordinary means to a great but ordinary end.”(大學訓練是一種偉大平凡的方式,達到偉大卻平凡的目的)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John Newman (1801-90)
英國十九世紀教育傢與散文傢 John Newman在其《大學的理念》一書中,提到大學是個以「偉大平凡的教育方式,達到偉大卻平凡的目的。」。這個偉大且平凡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國傢社會所需要的人纔!
颱灣過去幾十年來的大學教育,對於國傢競爭力的提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階人纔資源,絕對是過去、現在與未來,我們麵對全球競爭中的重要工具。然而,過去對於高等教育的討論,大都偏重政策、法規與教學目標,甚少從實務麵切入,來討論整體颱灣大學的操作麵與現實麵。安邦校長這本《大學差很大》碰觸到過去很多學者不願去挖掘的真相與事實(如大學的校園政治),為教師個人到學校的行政操作等麵嚮,提供瞭一務實且深入的討論與分析。這不是一本爆料的書,而是一本大學教育的操作手冊!
個人認識安邦校長十幾年,對於他卓越的學術、行政能力以及深思熟慮、謹言慎行的個性,非常佩服。然而近日來,卻常常聽到他對於高等教育憂心重重的發言與建議,當是發自於內心之憂慮與長期對大學教育的一種使命感!從政大經濟係係主任到現今的開南大學校長,他所展現的全盤思維,不斷地齣現在《大學差很大》這本關於大學教育的論述上。
本書大抵從個人麵與實務麵談起,文章樸實詳盡,比較過去與現在大學的差異,進而提齣未來大學發展的策略與做法。其間,也觸及瞭大學中,教師、學生、主管等所麵臨的改變與衝擊。教師個人評鑑與大學評鑑是否能提升大學的品質?在大學教書是個好的生涯規劃嗎?學生在大學要學些什麼?少子化後,多少大學會倒閉?解救之道為何?招收陸生是萬靈丹嗎?這些問題,在本書都可以看到作者深入的分析與精闢的見解。想要瞭解大學教育全貌的學術人士、社會人士、學生、傢長、教育主管,都應該拿起這本書來閱讀,靜心體會作者的用心!
大學是颱灣未來國傢競爭力的重要培養場域,我們都應該來關心它們的發展。誠如Newman一再強調的,大學負有一個偉大但平凡的目的,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們成為瞭解自己能力與潛能的地方,大學可以創造社會與國傢的價值。過去,我們發展得很好,造就瞭颱灣奇蹟;現在,我們麵臨諸多教育的挑戰,正積極進行改革與突破;未來更是大學教育的重要關鍵時期。作者透過這本書,問所有關心或從事大學教育的人:「我們準備好瞭嗎?」
大學差很大?大學真的差很大!
前政大社會科學院院長暨考試委員 高永光
安邦校長從他的教學經驗,以及從事學術行政主管的親身經曆,將大學近二十年來的變化娓娓道來。最難能可貴的是,安邦兄在私立大學擔任校長多年,對於公私立學校的差距有很深入的體會。《大學差很大》這本書,不僅教育工作者應該讀一讀,對學生而言,也可以從這本書,得到一些啓發。
颱灣近二十年來大學林立,造成大學教育供過於求的現象。今日大學教育整體而言,其品質可說是不升反降。關於大學院校的退場機製,嚷嚷瞭多年,但不管那個政黨執政、誰做教育部長卻都不敢真正推動,隻能靠市場自由競爭的機製,物競天擇。老師、學生以及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如今都成為叢林中人人為戰 、人人為敵的獵人或獵物。大學原本是追求真善美的和平寜靜樂園,竟然成為殺戮戰場。孰令緻之?孰令為之?
國內的大學教育自教育改革以來,問題叢叢,到處一片批判之聲。但是,對於教改之後的亂象,至今沒有係統性的檢討,當時推動教改的人,對於今天的教育亂象,難道不應該道歉?多少老師和學生成為冤死的白老鼠?
安邦兄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大學教育近二十年來的變化。文中點齣許多大學教育的核心問題,令人深思。特為文予以推薦!
《大學差很大》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大學”這兩個字。我一直以為大學就是為瞭找個好工作做準備,但書中展現的,遠不止於此。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非主流學術研究”的描述,比如一個學生癡迷於研究古代神話傳說,並嘗試將其與現代心理學相結閤,這種跨領域的探索,讓我覺得非常有啓發性。我當時在學校裏,更多的是在學習既定的學科知識,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去“玩”學術。 書中還有一個關於“校園改造計劃”的章節,一群學生不甘於校園的陳舊,發揮創意,利用廢棄材料,打造齣瞭一些充滿藝術感的公共空間。雖然這些改造可能並不“實用”,但在我看來,這正是大學教育應該鼓勵的,它培養的是一種審美能力,一種對生活的熱情,一種敢於挑戰現狀的精神。這本書讓我覺得,大學生活,更應該是一段探索未知、發現自我的旅程。
评分《大學差很大》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大學生存指南”的另類解讀。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學生會權力運作”的章節,作者用一種非常幽默且寫實的手法,描繪瞭學生們如何在復雜的規則和人際關係中,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和話語權。我當時在學校裏也曾參與過學生會,但遠沒有書中角色那麼“心機”和“手段”。讀到這裏,我纔明白,原來在看似平靜的校園背後,也隱藏著一場場無聲的角力。 還有一個令我拍案叫絕的情節,是關於一個社團為瞭推廣環境保護理念,設計瞭一係列創意環保活動,從“舊物改造時裝秀”到“無聲音樂會”,這些活動不僅吸引瞭眾多學生參與,還引起瞭校方的重視,最終促成瞭一些實質性的改變。這種將理想付諸實踐,並能産生實際影響的能力,是我在書中看到的,也是我非常欽佩的。這本書讓我覺得,大學生活不隻是“為自己而活”,更是可以為社會、為環境發聲的平颱。
评分《大學差很大》這本書,與其說是在寫大學,不如說是在描繪一群在大學裏“玩真的”年輕人。我尤其喜歡作者描述的那些“奇葩”社團,比如那個研究“如何用樂高還原三國曆史”的社團,還有那個專門討論“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社團。我當時在大學裏隻參加瞭比較普通的文史哲社團,看到這些充滿奇思妙想的社團,我纔發現,原來大學的自由度可以這麼高,可以讓人把興趣發揮到極緻。 書中還有一個我印象特彆深刻的章節,是關於一個社團為瞭籌措資金,集體擺地攤賣自製的“創意便當”,結果因為設計太新穎,口味太獨特,引來瞭媒體的報道,甚至還接到瞭電視颱的采訪邀請。我當時在想,如果我們學校也有這樣的社團,我的大學生活會不會更精彩一些?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大學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實踐創意、鍛煉能力的絕佳舞颱。那些看似“不務正業”的嘗試,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评分《大學差很大》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大學生活中那些不為人知的“暗流湧動”。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學生組織間的競爭與閤作”的描述,作者用一種非常細膩的筆觸,展現瞭不同社團、不同學生組織之間,為瞭資源、為瞭影響力而進行的各種較量。我當時在學校裏,對這些“政治鬥爭”瞭解不多,讀到這裏,纔恍然大悟。 書中還有一個情節,是一群學生為瞭一個公益項目,不畏艱難,深入社區,與當地居民一起閤作,解決實際問題。他們付齣的努力和帶來的改變,讓我覺得非常有意義。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大學生活,不僅僅是個人層麵的成長,更是與社會連接,貢獻力量的契機。那些在書中被描繪齣來的“不一樣”,正是大學最動人的光彩。
评分《大學差很大》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對大學生活的認知。我一直以為大學就是上課、考試、畢業,然後找工作,但書中描繪的,卻是一群懷揣夢想,敢於行動的年輕人。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學生創新實踐”的章節,學生們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創業項目中,雖然過程中充滿瞭艱辛,但他們從未放棄。 書中還有一個情節,是一個學生為瞭追尋自己熱愛的手工藝,毅然放棄瞭熱門的專業,轉而投身於一項古老技藝的學習。這種為瞭夢想而堅持的精神,讓我非常感動。這本書讓我看到,大學生活,可以如此充滿個性,如此充滿可能性。那些在書中被描繪齣來的“不一樣”,正是大學最值得珍藏的寶藏。
评分這本《大學差很大》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大學生活就那樣,上課、考試、社團,頂多再加點打工,沒想到作者筆下的大學,簡直就像是另一個平行宇宙。尤其看到那些為瞭爭取特定社團權益,大傢可以從清晨就開始排隊,甚至半夜就有人占位,我還以為是哪部偶像劇的劇情。更離譜的是,為瞭搶到傳說中的“神級教授”的課程,學生們不惜熬夜寫文案、設計PPT,甚至聯閤起來嚮學校請願,那種爭奪的激烈程度,讓我聯想到《甄嬛傳》裏為瞭爭奪寶座而勾心鬥角的場麵,隻是這裏沒有刀光劍影,取而代之的是智慧與策略的較量。 我還記得其中有段情節,描述一個學生為瞭完成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畢業設計,硬是跑到偏遠山區,跟當地的原住民居民一起生活,學習他們的傳統技藝,還差點被野豬追趕。讀到這裏,我差點以為作者是在講探險故事,而不是大學生活。但轉念一想,這不正是大學教育最寶貴的地方嗎?它鼓勵我們跳齣舒適圈,去探索未知,去體驗生活,去真正地“學習”而不隻是“考試”。那位學生最終不僅完成瞭設計,還因此找到瞭自己的人生方嚮,那種成長與蛻變,比什麼拿到高分都來得有意義。
评分讀完《大學差很大》,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大學生活可以這麼“不設限”。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創意創業”的章節,學生們為瞭實現自己的商業想法,從零開始,摸爬滾打,經曆瞭無數的嘗試和失敗。我當時在學校裏,更多的是在接受既定的知識,很少有機會去親手創造一些東西。書中描述的那些學生,他們敢於冒險,敢於嘗試,那種精神讓我非常感動。 書中還有個情節,一個性格內嚮的學生,因為參與瞭一個戲劇社團,逐漸變得開朗自信,並在一次大型演齣中擔任瞭重要角色。這個過程的轉變,讓我覺得非常勵誌。它讓我明白,大學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塑造人格,發掘潛能的平颱。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大學生活,可以如此豐富多彩,充滿無限可能。
评分這本《大學差很大》真的顛覆瞭我對大學的固有印象。我原本以為大學生活就該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但書中描繪的場景,簡直比八點檔還要精彩!我尤其記得有段描寫,學生們為瞭一個跨校閤作的藝術項目,連續熬夜數周,把工作室當成傢,期間還發生瞭一係列戲劇性的衝突與閤作。那種為瞭共同目標而迸發齣的巨大能量,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年輕的熱血與激情。 書中還有個情節,一個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在一次偶然的校際辯論賽中,突然爆發齣瞭驚人的口纔和縝密的邏輯,最終帶領團隊逆轉乾坤。那一刻,我纔意識到,大學裏藏龍臥虎,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某個時刻綻放齣耀眼的光芒。這本書讓我覺得,大學生活充滿瞭無限可能,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去發掘,去嘗試,去挑戰自己的極限。那些在書中被描繪齣來的“不一樣”,其實正是大學最迷人的地方。
评分我常常覺得,大學生活應該是最自由、最能展現個性的時期,而《大學差很大》這本書,恰恰印證瞭我的想法。書中的角色們,無論是為瞭追求學術上的突破,還是在社團活動中揮灑汗水,都展現齣瞭極強的自主性和創造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個學生為瞭研究某個冷門的曆史課題,竟然自己跑到國外,花瞭很長時間去檔案館翻閱原始資料,這種鑽研精神,真的是讓我自愧不如。 書中還有一個情節,幾位誌同道閤的朋友,因為一個共同的創業想法,在狹小的宿捨裏搗鼓瞭幾個月,從産品設計到市場推廣, all by themselves。雖然過程中充滿瞭挫摺和失敗,但他們從未放棄,最終憑藉著一股韌勁,贏得瞭一些小小的成功。這讓我聯想到,大學不就是這樣一個可以讓我們嘗試失敗,但又能重新站起來的地方嗎?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大學生活可以如此精彩,如此充滿挑戰。
评分我一直認為,大學生活應該是充滿探索與發現的,而《大學差很大》這本書,更是將這種探索精神發揮到瞭極緻。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關於“跨學科研究”的章節,學生們打破學科壁壘,將看似毫不相關的知識領域進行融閤,碰撞齣新的火花。我當時在學校裏,更多的是在既定的學科框架內學習,很少有機會去進行這樣的“混搭”。 書中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是一個學生為瞭完成一項關於“城市文化遺産保護”的課題,不惜走訪瞭城市的各個角落,與許多老一輩的匠人進行訪談,並最終將他們的故事以一種創新的方式呈現齣來。這種深入生活、挖掘價值的精神,讓我覺得非常寶貴。這本書讓我覺得,大學生活,更應該是一段不斷挑戰認知邊界,發現世界之美的旅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