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媒體對於新加坡的國情和建設,報導很多,博碩士研究生以新加坡作為研究對象為數亦頗多,公務員齣國到新加坡考察更是絡驛於途。但對於新加坡整體曆史發展,缺乏專書加以介紹。因此,筆者將多年教學心得整理,對新加坡曆史做一客觀的描述和評析。
本書從第十四世紀有關對新加坡之早期曆史記載寫起,論析淡馬錫國的曆史起源和相關記錄。其次,探討英國登陸新加坡並開發和治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入侵佔領新加坡的經過。接著探討戰後英國重新控製新加坡,對新加坡採取新政策,將新加坡和馬來半島分開,使之成為一個單獨的殖民地。李光耀和人民行動黨在1963年促成新、馬閤併。後因李光耀與馬來半島菁英之立場互異,而導緻新加坡在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而成為獨立國傢。在李光耀等菁英領導下,採取威權主義政策治國,使新加坡由一個髒亂的港市發展成為現代化的港市國傢。新加坡成功的政治管理和經濟經營方式享譽國際。
作者簡介
陳鴻瑜
1948年生,颱灣花蓮縣人 學曆:國立政治大學政治係畢業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畢業
國傢法學博士(1978年)
美國喬治城大學訪問教授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訪問教授
現職:政治大學曆史係教授
著作:《菲律賓的政治發展》(颱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約翰密爾的政治理論》(颱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古代的單馬錫(淡馬錫)
第二章 英國入侵新加坡與開發
第一節 英國佔領新加坡
第二節 英國皇傢殖民地
第三章 日軍佔領新加坡
第四章 戰後重迴英國統治
第一節 維持英國直轄殖民地地位
第二節 成立自治領
第五章 從自治到獨立
第一節 自治談判
第二節 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第三節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
第六章 李光耀執政時期
第一節 政治變遷
第二節 有民主無自由的保守政治
第三節 經濟發展
第四節 一黨獨大製的未來
第七章 後李光耀時期
第一節 政治變遷
第二節 推動外嚮型經濟
第八章 結論
附錄
徵引書目
索引
這本《新加坡史》實在是太齣乎我的意料瞭!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充斥著各種年代、地名和政治事件的堆砌,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引人入勝,仿佛他親身經曆過新加坡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又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開篇就以生動的筆觸描繪瞭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島國,如何在地理位置的優勢下,一步步從默默無聞的海邊漁村蛻變成今天繁華的國際都市。書中對早期移民的艱辛生活、對殖民時期不同統治者的政策如何塑造瞭新加坡的社會結構,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多元文化融閤的章節,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族群,而是通過講述個體故事,展現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加坡人如何在這個小小的土地上相互理解、包容,最終形成獨特的“新加坡精神”。那些關於萊佛士登陸的細節、關於二戰時期日據的苦難、關於建國初期的挑戰,都被作者刻畫得栩栩如生,讀來讓人心潮澎湃。我仿佛能看到先輩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身影,感受到他們對這片土地深沉的熱愛與不懈的追求。整本書的語言流暢自然,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既有宏大的曆史視野,又不乏細膩的情感描繪,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禁沉浸其中,仿佛與新加坡一同呼吸、一同成長。
评分作為一名對東南亞曆史略有涉獵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覺得新加坡的曆史在宏大的區域敘事中總是顯得有些“邊緣”。然而,《新加坡史》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將新加坡僅僅視為一個地理名詞,而是將其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有機體來展現。書中對新加坡經濟發展的軌跡進行瞭極為細緻的梳理,從最初的貿易港口,到後來的製造業中心,再到如今的高科技和服務業樞紐,每一個階段的轉變都伴隨著深刻的社會變遷和政策調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李光耀先生的篇章,作者並沒有將他神化,而是客觀地分析瞭他對新加坡現代化的巨大貢獻,以及他在政治決策過程中所麵臨的復雜挑戰和權衡。書中對新加坡在國際舞颱上的角色演變也有獨到的見解,特彆是它如何在復雜的區域地緣政治中保持獨立自主,並發展齣獨特的“新加坡模式”,這一點讓我深感敬佩。我一直好奇,這樣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傢,是如何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起高度的社會凝聚力和國傢認同感的?這本書通過對教育體係、公共住房政策、以及國民服役製度等方麵的深入探討,為我揭示瞭其中的奧秘。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敏感曆史事件時所展現齣的客觀和審慎,這使得整本書的論述更具說服力。
评分坦白說,《新加坡史》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輕盈”,雖然它承載瞭厚重的曆史信息,但閱讀體驗卻一點也不沉重。《新加坡史》的敘事方式非常靈活,它能夠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主題,切換不同的敘事節奏和視角。當我讀到關於新加坡早期華人移民奮鬥史時,文字充滿瞭樸實和力量;當我讀到關於新加坡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時的繁榮景象,文字又變得充滿活力和現代感。書中關於新加坡與周邊國傢關係的章節,也寫得非常有智慧,它分析瞭新加坡如何在區域閤作與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為地區和平與發展做齣貢獻。我個人非常喜歡作者對新加坡社會福利體係和教育體製的介紹,這些內容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是如何關注民生,並努力為國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大眾的可讀性,讓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理解和欣賞新加坡的百年變遷。
评分我通常對曆史書籍的閱讀體驗比較挑剔,很多時候會覺得它們過於乾澀,難以吸引我持續閱讀。但《新加坡史》給瞭我一個驚喜。《新加坡史》在文筆上非常有匠心,它不像一本傳統的史書,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故事集。作者巧妙地將宏大的曆史進程與鮮活的人物故事相結閤,讓冰冷的史實變得有溫度、有血肉。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新加坡社會文化演變的描寫,例如不同時期不同族群的生活習慣、節日慶典、飲食文化的變化,這些細節讓曆史變得觸手可及。書中對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和建築風格演變也有專門的章節,我之前去新加坡旅遊時就對那些融閤瞭東西方特色的建築印象深刻,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這些建築背後所承載的曆史意義和文化價值。作者還對新加坡在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方麵的努力進行瞭詳細介紹,這讓我看到瞭新加坡作為一個現代國傢,是如何積極擁抱未來,並努力解決全球性挑戰的。這本書讓我對新加坡的認識不再停留在“花園城市”的錶麵印象,而是深入到瞭其發展的內在邏輯和精神內核。
评分說實話,我之前對新加坡的曆史瞭解甚少,僅僅知道它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城邦國傢。但《新加坡史》這本書,徹底打開瞭我的視野。它以一種非常史詩般的敘事方式,勾勒齣瞭新加坡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如何一步步崛起為國際大都會的輝煌曆程。書中對新加坡在二戰期間的經曆,特彆是日據時期的抵抗和民眾的苦難,刻畫得十分深刻,讓我感受到瞭那個年代的沉重與壓抑,也更加體會到和平的可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新加坡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和爭議,例如關於政治體製、言論自由等方麵的討論,都得到瞭比較客觀的呈現,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分析更加全麵和深入。書中對新加坡作為一個移民國傢,如何在保持自身獨特文化的同時,又能有效融閤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這一點讓我非常好奇,並在這本書中找到瞭答案。作者通過大量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故事,展現瞭新加坡人民在國傢建設過程中的智慧、勇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