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廚祕方:一個經濟學傢的廚房筆記

破解大廚祕方:一個經濟學傢的廚房筆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美食
  • 烹飪
  • 經濟學
  • 廚房
  • 菜譜
  • 飲食文化
  • 生活方式
  • 實用指南
  • 美食科學
  • 傢庭料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再忙,也能輕鬆做料理!

  食譜中總是漏掉的關鍵、
  大廚們祕而不宣的訣竅、
  餐廳裏即將消失的菜單,
  或者大街小巷裏哪傢廚房的私房料理,
  讓最愛做菜的經濟學傢告訴您,
  隻要有正確的心態跟邏輯,
  您也可以一一破解、輕鬆下廚,
  贏得健康、美味,和一傢人更濃鬱的感情。

  林嚮愷教授從年輕時留學期間開始,因不習慣美式速食,隻好學著自己料理三餐。他藉著食譜自學或打電話迴颱請教母親,廚藝竟迅速在颱灣留學生之間流傳開來,住處每逢週末都高朋滿座。

  之後他一直維持對做菜的興趣,不但經常三餐都開夥,還不斷研究各方傳統料理、地方小吃或大廚們的食譜,三十年下來,除瞭破解許多大菜的美味祕訣、進而改良許多難菜的作法,甚至發展齣不少創意料理,連釀酒、醃酸白菜都自己來;其廚藝讓韓良露等美食專傢也贊不絕口。

  幾年前,有感於颱灣下廚的人口越來越少,一傢人最重要的晚餐時間都變成各自抱著便當看電視,他開始將他有心得的菜,一道一道寫下食譜,完全不留一手;至今已纍積上百道,且每道都說得齣故事。林老師說,他的食譜是照著做一定可以成功的,跟許多大廚的食譜不一樣。

  本書集結林嚮愷教授的廚藝精華,包括即將失傳的功夫菜、經他化繁為簡的難菜、可快速上桌的營養美食,還有中式料理的配酒分析,以及老媽及老婆的站颱演齣等等。

作者簡介

林嚮愷

  廚房裏的經濟學傢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經濟學博士。
  原任颱大經濟學係教授,2010年退休。
  曾任高雄市財政局長、凱達格蘭學校校長。
  專長是總體經濟及財政,長期寫作經濟專欄,
  自許能在研究、社會關懷及生活三者間愜意平衡。

  非常戀傢,希望下半生能過宅男生活。
  有三十年廚藝經驗,傢中幾乎餐餐開夥。
  熱愛古典音樂、風浪闆、園藝、逛街,
  (逛個街,就能嗅齣各項經濟指標)
  以及到中南部搜尋古早的食材跟料理。
  收藏兩萬多張CD、三韆多張黑膠唱片。

破解大廚祕方:一個經濟學傢的廚房筆記 內容簡介 這本書並非一本普通的食譜集,它是一次深入廚房的經濟學實驗,一次對日常烹飪背後邏輯的係統性解構。作者以經濟學傢的敏銳視角,將廚房視為一個微型市場,食材、工具、時間、技巧,無一不是資源配置和成本效益分析的對象。本書旨在揭示,即便是最簡單的傢常菜,也蘊含著深刻的經濟學原理。 第一章:稀缺性與食材選擇——廚房裏的機會成本 每一位下廚者都麵臨著資源稀缺的睏境。冰箱裏的空間有限,錢包裏的預算有限,而想要製作的菜肴清單卻似乎無窮無盡。本書首先從最基礎的經濟學概念——稀缺性——切入廚房實踐。 我們探討如何權衡不同食材的價值。為什麼在季節更迭時,某些食材的價格會驟降?這不僅僅是供需關係,更是對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直觀體現。當我們擁有過多的西紅柿時,再多一個帶來的滿足感(效用)就會下降。 更核心的是機會成本的計算。選擇製作一道耗時的紅燒肉,意味著放棄瞭快速簡便的傢常炒菜。每一次對食材的取捨,都是對時間、金錢和精力進行分配的決策。書中詳細分析瞭“高投入/高迴報”與“低投入/穩定迴報”兩種烹飪策略的經濟學含義,並提供瞭一套量化的工具,幫助讀者評估每次下廚的真實成本,而非僅僅是食材標價。 第二章:生産要素與效率優化——爐竈上的生産函數 廚房可以被視為一個小型生産單位,其産齣即是美味佳肴。本書將烹飪過程分解為經濟學中的生産要素: 1. 勞動(Labor): 廚師的技能、速度和注意力。我們研究瞭如何通過標準化操作(SOP)來提高“勞動效率”。例如,提前備菜(Mise en place)本質上就是一種生産流程的優化,通過在非高峰期完成準備工作,顯著提升瞭烹飪高峰期的産齣速度和質量穩定性。 2. 資本(Capital): 廚房設備。一個好的鍋具或一颱功能強大的料理機,相當於資本投入。但經濟學告訴我們,資本投入必須帶來邊際産齣的提升。我們對比瞭高價專業設備與基礎工具的性價比,分析何時進行“資本升級”是閤理的,何時則屬於“過度投資”。 3. 原材料(Raw Materials): 食材本身。這部分內容與第一章關聯,但重點放在瞭原材料的“投入産齣比”。例如,不同部位的肉類在相同烹飪時間下的口感提升差異,就是對原材料投入的價值評估。 書中引入瞭規模報酬的概念。是為一人份烹飪更高效,還是批量製作一周的午餐更具成本效益?通過對不同規模烹飪耗時的測算,揭示瞭傢庭廚房中實現“規模經濟”的臨界點。 第三章:市場失靈與信息不對稱——餐館的定價藝術 當我們走齣傢門,進入餐廳這個更復雜的市場環境時,經濟學原理變得更加顯而易見。本書深入剖析瞭餐飲業中常見的市場失靈現象。 信息不對稱在餐飲業中極為普遍。顧客無法直接瞭解食材的新鮮程度、油品的使用次數,或是後廚的操作流程。本書教授讀者如何通過觀察菜單結構、服務員的應對,以及對菜品呈現的細微之處,來“偵測”背後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做齣更優的消費選擇。 我們還討論瞭外部性。一間油煙過大、擾民的餐廳,産生瞭負的外部性;而一傢提供高品質、健康餐食的社區小店,則可能産生正的外部性。如何通過點餐行為,鼓勵良性的外部性産生,是本書對消費者的另一個維度引導。 此外,餐廳的定價策略本身就是一場高深的博弈。從“錨定效應”的菜單設計,到“捆綁銷售”的套餐設置,每一項價格都不是隨機産生的,而是基於對消費者心理和市場競爭的精細計算。 第四章:博弈論與“完美”的平衡——調味的競爭與閤作 “完美”的口味往往是妥協與博弈的結果。在多人用餐時,調味成為一場微型的博弈論實踐。 如果一個人喜歡重口味,而另一個人偏好清淡,如何調配齣一道讓雙方都感到“可以接受”的菜肴?這類似於納什均衡的尋找。本書分析瞭在傢庭烹飪場景中,如何通過可分離性設計(例如,將醬汁做成可選的附加項)來避免“囚徒睏境”——即為瞭滿足一方的極端偏好,而導緻另一方完全無法接受的局麵。 我們探討瞭閤作與競爭在廚房中的體現。例如,在準備大型宴會時,不同廚師之間的任務分配與信息共享,其效率取決於他們之間建立的信任(閤作)程度,以及對自身專業領域的保護(競爭)。如何設計激勵機製,確保所有“參與者”都為最終菜肴的成功做齣最大貢獻,是本章的重點。 第五章:經濟學傢的囤貨策略——通脹與保質期的風險管理 麵對超市的打摺促銷,我們該如何決定囤積多少冷凍肉類或罐頭食品?這不再是簡單的“便宜就買”,而是一場嚴謹的風險管理和通貨膨脹對衝。 本書提供瞭一套基於預期未來價格和倉儲成本(包括空間占用和保質期風險)的囤貨決策模型。如果預期未來肉價上漲超過瞭冷凍損耗率,那麼現在囤貨就是一種有效的“資産保值”。反之,如果冰箱空間稀缺,高昂的“倉儲成本”可能使得即時購買更具經濟性。 我們還分析瞭機會成本在食品浪費中的體現。丟棄瞭過期的食材,不僅僅是損失瞭購買該食材的錢,更是損失瞭其本可以提供的營養價值和烹飪效用——這是沉沒成本的另一種錶現形式。 結語:從廚房到生活的延伸 《破解大廚祕方》最終試圖說明,經濟學並非抽象的理論,而是理解我們日常決策的強大工具。通過對一個最平凡的活動——做飯——進行係統性的經濟分析,讀者將能更清晰地認識到:無論是選擇購買哪種雞蛋,還是決定哪種烹飪方法,我們都在不斷地進行著資源分配、風險評估和效用最大化的努力。這本書的目標是,讓你的廚房計算更加精確,讓你的每一次“消費”都物有所值。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002 推薦序∕財經學者的食譜──李昂
005 推薦序∕不凡食傢齣妙味──硃振藩
006 推薦序∕最棒的幸福──梁碧霞
007 作者序∕廚房裏的經濟學──林嚮愷

Chapter-1 多聽多試彆怕錯

不管大廚或小販,都有江湖一點訣!
想要學好做菜,首先就是不要怕廚房,
然後要有研究、實驗的精神,
接著是不恥下問。
例如本篇的許多撇步,
就是道聽、試做,到處尋寶學來的。

020 香酥鴨
022 消失中的功夫菜──香酥鴨
同場加映:樟茶鴨
024 同場加映:鹵鴨
026 獨門茶葉蛋
028 鹵一鍋香濃茶葉蛋的祕密
030 北方薄餡餅
034 雪菜肉絲炒年糕
036 炒齣彈Q軟嫩的年糕
037 芥藍炒年糕
038 獅子頭
040 摔打齣來的絕妙口感──獅子頭
042 青蟹炒蛋
先蒸,保留螃蟹精華
044 蒸魚
046 □魚
048 七分鍾蒸一條魚的祕密
同場加映:蒸魚醬汁(廣式、潮州、豆豉、破布子、泰式)
050 牛肉燉清湯
052 一味當歸頭,燉齣牛肉清湯撲鼻香
054 醃篤鮮
056 火候裏見真章──醃篤鮮的乳白色湯頭
同場加映:鮮雞火腿砂鍋
058 砂鍋魚頭
060 還原記憶中的砂鍋魚頭

Chapter-2 練好基本功

關於做菜,還是有些顛撲不破的道理!
有些料理,
缺瞭某一味就是不對勁、
搭錯瞭食材便原味盡失。
且讓林教授以他三十年經驗,
讓您少走些冤枉路。

064 陳年鹵汁&鹵味
066 起一鍋自己的陳年老鹵汁
068 迴鍋肉
雙醬定勝負──迴鍋肉
070 粉蒸排骨
072 韭黃炒鱔片
074 營養美味的進補食材──鱔魚
同場加映:芹菜炒鱔魚絲
076 浙式黃魚羹
078 鮮甜細緻的黃魚肉
同場加映:廣式黃魚羹
080 番茄牛肉湯
082 番茄牛肉湯的美味條件
084 泰式酸辣海鮮湯
086 香料的排列組閤潛規則──酸辣海鮮湯
同場加映:越式酸辣海鮮湯
088 西班牙烘蛋
090 慢火齣細活──自學西班牙烘蛋
092 義式墨魚麵
094 義式螃蟹麵
096 認識義大利麵條
097 同場加映:義式海鮮雜菜麵098 曼哈頓蛤蠣濃湯
100 波士頓蛤蠣濃湯
101 煮化馬鈴薯的美式濃湯
102 南瓜湯

Chapter-3 不拘泥食材就能海闊天空

料理,是最鮮活的在地文化!
隻要掌握住一道菜的精神,
即使是異國料理,
舉一反三,
都能有最在地、最當令、最經濟、
最美味、最營養的完美錶現。

106 破布子蒸大豆乾
108 阿嬤的古早味醬菜──破布子
110 潮州蚵仔煎
蚵仔配肉角的軟嫩嚼勁
112 五花肉炒茭白筍
相輔相成的美味──茭白筍&五花肉
114 挑一瓶好醬油
116 蝦醬鮮貝燴角瓜
118 炒海瓜子
120 白鯧米粉湯
122 颱灣米粉湯的南北味
同場加映:透抽米粉湯
123 青豆蝦仁燴豆腐
124 蔬菜羊肉鍋

Chapter-4 讓做菜更簡單、更愉快一點

傢人相處最美好的時光,
都發生在廚房,
這些做菜、吃飯的活動裏!
本篇要介紹幾道林教授推薦的快手好菜,
以及經他化繁為簡或化零為整的聰明料理,
讓忙碌的上班族也能享受最愜意的傢庭風味餐。

128 涼拌百味小黃瓜
130 怪味黃瓜
132 四喜烤麩
134 苦瓜鹵
炸過纔有型──烤麩&苦瓜鹵
136 韭菜盒子
138 從麵皮講究到內餡的韭菜盒子
140 紅糟草魚142 酒釀香,紅糟香
142 同場加映:紅糟五花肉
144 燻魚
146 炸醬麵
148 搶鍋麵
簡單快速的傢常美味──搶鍋麵
150 雜菜海鮮麵──簡化版
152 信手拈來的颱式海鮮雜菜麵
同場加映:海鮮雜菜麵──原版
154 紅燒羊腩
156 魚露牛腩煲
156 掌握港式煲菜的關鍵
158 海參青花煲
160 咖哩螃蟹煲
162 草魚皮蛋豆腐湯
164 海帶芽皮蛋湯
165 皮蛋入湯的港式美味

Chapter-5 你也可以是大廚

經濟學講究的就是效率及創新!
廚房經濟學呢?一樣!
如果您已經領略前麵四個階段瞭,
那麼接下來,
您也可以擺脫食譜、盡情揮灑,
小小的創意就能有大大的滿足。

168 鹹蛋芹菜炒透抽
170 異國料理中的颱灣味──鹹蛋
172 鹹蛋麵腸炒苦瓜
颱灣與琉球的鹹蛋實驗料理
174 臭豆腐炒黃豆芽
176 門當戶對的臭豆腐與黃豆芽
178 自製酸白菜
180 酸白菜裏的實驗傢精神
同場加映:韓國泡菜
184 啤酒與中式料理的美味邂逅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消失中的功夫菜──香酥鴨
二十幾年前剛迴到颱灣,當時不少館子都還看得到「香酥鴨」這道菜,隻是都得要先預訂纔吃得到。由於我的工作一忙碌起來時常無法預訂,因此吃過幾次香酥鴨後,便決定自己找食譜試做。翻瞭不少食譜都看不到這道菜,後來找到瞭一本距今大概有三、四十年曆史的食譜(一九七四年齣版),總算有香酥鴨的作法瞭。

打開食譜一看,怪不得餐廳不喜歡做這道菜,原來照食譜上所寫,傳統的作法要先將鴨子蒸三小時,接著纔用油炸過,處理食材所耗費的時間過長,不太有效率,而且鴨子蒸瞭這麼長的時間,精華原味早已不見,隻剩下肉渣。我心想,若是平常自己要在傢裏做這道菜,就必須改良作法,改良第一步便是縮短蒸鴨子的時間,而訣竅就是改用壓力鍋。

我人在美國時,做菜便很喜歡用壓力鍋,為瞭這道菜還特地買瞭大的壓力鍋,壓力鍋要選寬扁型的,如此纔能將整隻鴨子放入鍋中架起,而且鴨子蒸熟後也好取齣。有瞭壓力鍋,料理這道菜的時間起碼節省一半,起初因為壓力鍋不夠大,必須將鴨骨摺斷纔放得下,後來換瞭較大的壓力鍋,沒有放不下的問題瞭,但鴨皮破掉的機率卻變高瞭,經老師傅指點,纔知道摺斷鴨骨是避免皮破的重要步驟,這也是看早期食譜時,為什麼圖片裏的鴨身較為扁平的原因。

做香酥鴨不易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鴨皮太薄,蒸後易破。很多怕油的人喜歡買皮較薄的鴨來做,皮薄脂肪少雖是好鴨,卻不適閤做香酥鴨,通常快鍋蒸三十分鍾後,鴨皮容易破,再經過油炸,就變成炸乾鴨肉而非炸酥鴨皮,導緻肉乾且體無完膚,此道菜的重點之一「酥」便不復見矣!

我做香酥鴨已經十多年瞭,起初偶會失敗,那是因為鴨選得不好。過去我都到南門市場買現宰鴨,皮雖薄卻不太適用,最近,我在新北市三芝市場找到瞭一傢賣古早雞有名的雞鴨店(三芝區中山路二段133號),問老闆店裏的鴨從哪裏來,他說是父親朋友在宜蘭養的,而他們傢的鴨子剛好符閤香酥鴨的需求,所以現在請客要做香酥鴨,我都得提早去三芝買。

香酥鴨這道菜上桌時,必須是隻完整的鴨,不需先剁塊。用筷子一夾,若鴨肉立刻骨肉分離,這道菜便算成功。所以判斷香酥鴨做得好不好,一下箸便立見分曉,這也是香酥鴨難做之處──鴨肉要夠爛,但鴨皮不能破碎。

雖然製作香酥鴨的技術門檻高,但經過改良後便容易許多,而且一上桌很容易吸引眾人目光,其美味之處就在於炸得香香酥酥的皮,鴨肉也因為用花椒與八角醃過,不僅除去瞭腥臊味,更帶著濃厚的香氣,很適閤在傢宴客。

如果是小傢庭自己享用,我就不建議做這道菜,一來吃不完,隔餐吃的口感差很多;而一次若隻做半隻更不好,因為鴨肉的水分容易在蒸、炸過程中流失,導緻口感乾澀,所以我認為鴨皮需完整包覆鴨肉,纔能有好的口感。

其實做一道香酥鴨可同時上三道菜,第二道菜是利用蒸鴨剩下來的精華鴨湯,再加上筍片、海瓜子就是一道香味十足鮮甜的好湯瞭。最後我也會將剁下來的鴨頭、 鴨頸、鴨翅及鴨腳留著,再添加薑片、酸菜煮酸菜鴨湯。

「 香」 名遠播的招牌菜
記得二○○二年我擔任高雄市財政局長時,那年的三八婦女節,市長謝長廷要求所有男性局處首長各準備一道菜。當天,很多首長不是準備番茄炒蛋就是青椒炒牛肉,由於每人的手藝不同,對何謂理想的口味認知又不大相同,相同的菜色一上桌後就有得比。

當時大傢聽到我要做香酥鴨,不少人認為我無法在一小時內完成這道功夫菜,但由於廚藝教室設備齊全,空間寬敞,我還是跌破眾人眼鏡,快速的把香酥鴨做齣來。接下來大傢的菜都上桌瞭,由於每道看起來都很類似,隻有我的香酥鴨與眾不同,因此所有的記者都盯著香酥鴨看。市長巡視時,特彆叮嚀我要留些香酥鴨給他,我答應一定幫他留,沒想到市長一聲令下,「開動」不到三分鍾,香酥鴨隻剩下骨頭,待他巡一圈迴來,問我:「鴨呢?」
我指著盤子說:「隻剩下這個,我也沒吃到呀!」

此後,謝長廷常說我還欠他一隻香酥鴨,有時他找我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隻要我稍微麵露難色,他就說:「誰叫你欠我一隻香酥鴨!」我也隻有答應,但直到現在,謝長廷還是沒吃到,說到這裏,我又想到也還欠我的老師吳榮義先生這道香酥鴨。

在我傢裏吃過這道菜的朋友不少,而像施明德、李昂、蔡康永和吳淡如等人也都曾是我的座上賓,有一次錄影時碰到吳淡如,她說偶爾經過我傢樓下都會想起香酥鴨,我對她說:「妳隻想到香酥鴨,都沒有想到做香酥鴨的人,這樣想吃香酥鴨可能很難囉!」

由於颱灣的鴨料理較少,現在介紹和香酥鴨作法類似的樟茶鴨與鹵鴨,與讀者分享。樟茶鴨與香酥鴨唯一差異處,在於樟茶鴨放入壓力鍋蒸煮前,會加上一道煙燻的手續;至於鹵鴨,則是先炸再鹵。

由於鴨肉較不易煮爛,鹵起來的效果會比鹵雞肉好,可是大傢都覺得鴨皮厚油又多,一鍋鹵汁浮著厚厚的一層鴨油容易讓人覺得膩。我小時候看母親做鹵鴨,會先將生鴨炸過,逼齣鴨油後再鹵。這種作法的好處是皮不油瞭,而且經過油炸的程序,鴨肉的香味被鴨皮封住,即使再經過鹵的程序,鴨肉的美味還能保留住。

鹵鴨的呈現方式與香酥鴨不一樣,是切塊上桌,所以不能鹵太久,最多隻能一小時半。炸鴨時,隻要覺得鴨皮變脆即可起鍋,不一定要炸得很熟,而且一次做半隻無妨,隔餐再吃風味猶在。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吸引人,那種樸實中透著一絲神秘的風格,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對烹飪充滿好奇,但總覺得很多菜肴背後都有一些“獨門絕技”,是普通人難以掌握的。這本書的標題,像是一把鑰匙,似乎能打開那些隱藏在廚房深處的秘密。我特彆喜歡“經濟學傢的廚房筆記”這個副標題,它暗示瞭一種不同尋常的視角,將經濟學的嚴謹邏輯和分析方法運用到日常的烹飪中,這簡直是太有意思瞭!想想看,用經濟學原理來解讀食材的搭配、火候的掌握,甚至是成本的控製,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有關於如何“優化”烹飪過程的內容,比如如何利用最少的資源做齣最美味的食物,或者如何通過巧妙的技巧來節省時間和精力。也許,書中還會教我們如何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也能烹飪齣令人驚艷的菜肴,這對於我這樣的廚房新手來說,簡直是福音。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像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啓濛者,它將帶我走進一個全新的廚房世界,讓我從更深層次去理解和熱愛烹飪。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一個經濟學傢的廚房筆記”這個副標題,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認為,經濟學是一門嚴謹而充滿智慧的學科,而將這種思維方式帶入廚房,會産生怎樣的化學反應?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創意。我非常好奇,經濟學傢會如何看待烹飪?他們是否會用“成本效益分析”來選擇食材?是否會用“供需關係”來理解食材的時令性?又或者,他們會用“博弈論”來解讀多人用餐的菜肴選擇?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一種全新的、甚至有些顛覆性的烹飪視角,它不隻是告訴你“怎麼做”,更會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的深層原因。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如何“高效”地進行廚房活動的內容,比如如何規劃菜單以減少浪費,如何利用現有食材創造齣更多可能性,或者如何建立一個更便捷的廚房工作流程。我更期待的是,通過這本書,我能夠學會如何像一個經濟學傢一樣,用一種更理性、更係統、更具成本意識的方式來對待烹飪,從而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實現對廚房資源的最佳利用,甚至從中發現一種新的生活哲學。

评分

我一直對烹飪過程中的一些“玄學”般的技巧感到非常著迷,那些關於火候的微妙變化,關於調味的精準判斷,總覺得是需要天賦和經驗纔能掌握的。而這本書的標題,恰好擊中瞭我的痛點——“破解大廚祕方”。這仿佛是一扇通往高手殿堂的大門,我迫切地想要知道,那些讓菜肴瞬間升華的“祕方”到底是什麼。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講解一些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烹飪技法,例如如何纔能讓肉類烹飪得外焦裏嫩,如何讓蔬菜保持鮮亮的色澤和爽脆的口感,如何纔能調製齣層次分明、迴味悠長的醬汁。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乾貨”,是一些能夠立竿見影地提升菜肴品質的技巧,而不是泛泛而談的理論。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掌握一些真正能夠讓我在廚房裏“脫穎而齣”的絕技,讓我的烹飪成果能夠達到甚至超越我最初的期待,讓每一次的嘗試都充滿驚喜,讓烹飪成為一種充滿樂趣和成就感的實踐。

评分

我是一個對美食有著近乎狂熱追求的人,然而,很多時候,盡管我努力模仿菜譜,但總感覺少瞭那麼一點“靈魂”,少瞭那種大廚纔能做齣的獨特風味。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我立刻被它所吸引,它似乎承諾要揭示那些“祕方”,那些讓菜肴從“好吃”躍升到“美味”的關鍵。我尤其對“祕方”這個詞感到好奇,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配料比例,更可能是一種對食材的深刻理解,一種對烹飪時機的精準把握,甚至是某種獨特的處理食材的技巧。我猜想,書中可能會介紹一些非常規的烹飪方法,或者是一些被大眾忽略卻能帶來驚人效果的食材組閤。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幾種經典菜肴的製作過程,從選材、處理到火候控製,再到最後的調味,都給齣詳細的解讀,並且解釋為什麼這樣做能達到最佳效果。我希望能學到一些能夠瞬間提升菜肴口感和風味的“小竅門”,這些小竅門能夠讓我的烹飪水平有質的飛躍。這本書給我一種預感,它將會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反復研讀的寶典,它將點燃我心中那團對烹飪的火焰,讓我成為更自信、更有創造力的美食傢。

评分

作為一個對生活品質有著較高追求的讀者,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為日常生活增添色彩和樂趣的事物。這本書的名字,尤其是“破解大廚祕方”,立刻勾起瞭我的興趣。我一直認為,烹飪不僅僅是為瞭填飽肚子,更是一種藝術,一種與傢人朋友分享的快樂。但現實是,很多傢常菜雖然味道不錯,卻總顯得有些平淡,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驚艷感。我期待這本書能打破這種“平淡”,為我的廚房生活帶來一些“祕密武器”。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能夠提升菜肴“顔值”和“風味”的秘訣,比如如何讓食材的色彩更加鮮艷,如何讓菜肴的香氣更加濃鬱,如何讓口感更加豐富有層次。我很好奇,那些大廚們到底是如何做到讓一道簡單的食材變得如此美味動人的?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食材處理的創新方法,或者是一些能夠帶來意想不到風味的調味組閤?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掌握一些真正能夠讓傢人朋友贊不絕口的“祕方”,讓我的餐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每一次用餐都成為一次愉悅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