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民忠君 大成為聖的一代文人
杜甫齣生的時代,整個唐朝正處在上升的時期,在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時代背景下,齣生於仕宦傢庭的杜甫,堅守著「奉儒守官」的理想,將儒學的精神和傳統發揚光大。於政治上,他代錶瞭曆朝曆代士大夫與百姓的心聲,以博大的仁愛精神、執著的政治信念、深廣的憂患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在曆史地位中有瞭「詩史」的稱號。在詩歌藝術創作上,以沉鬱頓挫的風格,語言的凝煉質樸,感情憂鬱蒼涼,結構麯摺迂迴,開後世詩歌藝術的新風範。其巨大的成就,使他最終成瞭「詩聖」。
在唐代這個璀璨耀眼的文學盛世中,讓我們撿拾有關杜甫及其生活時代的曆史碎片,結閤詩歌中所摺射的杜甫生活的點點滴滴,來探求杜甫的成「聖」之路!
杜甫小簡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號少陵,唐代詩人,祖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其作品約一韆四百多首詩歌被保留瞭下來,編為《杜工部集》。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其詩也被稱為「詩史」。
本書特色
1.說明杜甫如何受到傢庭的薰陶與儒傢思想的影響,所培養齣的人格養成。
2.透過各篇史實記錄,瞭解杜甫政治上抑鬱不得誌,以及中年生活之坎坷流離。
3.舉齣杜甫詩作,反映詩人悲天憫人、愛國為民的情懷。
4.杜甫的博學與詩作的藝術形態對後世文學發展的影響。
5.附錄瞭杜甫詩歌與古人的點評之語,利於賞析。
6.書末參考資料齣處,讓對杜甫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
康震
「百傢講壇」齣鏡率最高的主講人,從2005年至今,在中央電視颱(CCTV)十頻道「百傢講壇」先後主講「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蘇軾」、「李清照」、「唐宋八大傢」等專題講座,獲得觀眾的廣泛好評。
1970年3月齣生,陝西省綏德縣人。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中國李白研究會理事、中國唐代文學會會員、中國韻文學會會員。主要從事中國古典詩詞散文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與文學研究。
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學術刊物發錶論文五十餘篇。齣版《長安文化與隋唐詩歌》、《康震評說蘇東坡》、《康震評說李清照》、《康震評說詩聖杜甫》、《康震評說唐宋八大傢》等著作、教材多部。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寶鋼教育基金理事會全國優秀教師奬、北京市教育教學(高等教育)優秀成果奬、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奬等多項奬勵。主持、參與多項國傢級、教育部、北京市級教學、科研項目。
第一章 奉儒善施仕宦顯
  奉儒守官 詩為傢事
  杜氏傳奇 節孝為本
  賢良盛族 李唐皇枝
  詠鳳壯遊 李杜唱和
第二章 京華旅食潛悲辛
  林甫妒賢 儒冠誤身
  投匭獻賦 詞感帝王
  乾謁求進 青雲難上
  聖朝賤士 長安苦寒
  率府逍遙 微祿耽酒
第三章 烽火三月江頭哀
  安史亂起 傢國摧頹
  逋逃齣走 傢書萬金
  喜達行在 淚授拾遺
  廷諍直諫 抗疏犯鱗
  遭疏歸鄉 北徵羌村
第四章 悲離關畿成野老
  宮闈傾軋 朝綱陵替
  鎩翮聯翩 移官離京
  華州苦熱 羈旅萌歸
  三吏三彆 心憂黎庶
  蒸黎難為 歸去來兮
第五章 曆秦竄蜀問樂土
  度隴客秦 衣寒無食
  蔔居同榖 寒天拾栗
  一歲四行 西走蜀地
第六章 飛鳥暫止棲草堂
  浣花草堂 百傢輸捐
  春雨潤物 《蜀相》憂國
  廉頗齣將 老參戎幕
  鬍為幕下 不如歸去
第七章 轉蓬瀟湘成永眠
  文園病渴 贏滯夔州
  幽居養拙 耕稼山村
  惡風異習 思歸三秦
  具舟齣峽 飢寒嚮隅
  瘧癘風癱 旅殯嶽陽
第八章 詩成為聖亦為史
  百年自苦 未有知音
  沉鬱頓挫 成史為聖
  憂民忠君 大成為聖
  飄逸詩仙 沉鬱詩聖
主要參考書目 
杜甫詩歌選讀選評 
後記
我一直對曆史人物和他們的作品抱持著一種近乎虔誠的好奇,尤其是像杜甫這樣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瞭如此重要地位的詩人。翻開《康震評說:詩聖杜甫》這本書,立刻就被其行文的流暢和邏輯的清晰所吸引。康震先生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我們帶入瞭杜甫的生活圖景之中。他不僅僅是機械地分析詩句的字詞,而是仿佛一位耐心的導遊,引領我們走進杜甫所處的那個長安、成都,甚至西南的山川。他會細緻地描繪當時的社會風貌、政治格局,以及這些環境是如何一點一滴地滲透進杜甫的詩篇,成為他創作的土壤。我特彆欣賞他對於杜甫“好詩”標準的研究,他並沒有武斷地下結論,而是通過引用大量的史料和杜甫自己的話語,層層剝繭,讓我們理解杜甫為何對自己的作品如此嚴苛,為何會不斷地自我超越。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配閤他生動的敘述,讓閱讀的過程既是一種知識的汲取,也是一種精神的愉悅。通過這本書,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精神,以及他對藝術的極緻追求。那些看似平常的景物描寫,在康震先生的筆下,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飽滿的情感,讓我不禁重新審視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评分說實話,我一直對古詩文的解讀有些畏懼,總覺得它們遙不可及,充滿瞭晦澀難懂的典故和意象。但是,《康震評說:詩聖杜甫》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康震先生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自然,就像在和一位長輩聊天,娓娓道來。他不會使用太多專業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詩歌內涵層層剖析。我特彆喜歡他對於杜甫詩歌中“意象”的解讀。比如,當他談到杜甫《登高》中的“萬裏悲鞦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颱”時,他並沒有停留在字麵意思,而是會聯想到杜甫當時所處的環境,他的身體狀況,以及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和無奈。他會用類比、用聯想的方式,將這些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也能感同身受。書中的一些小故事、小插麯,也讓杜甫這個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鮮活,不再是教科書裏那個遙遠的名字。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講解方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愛上瞭杜甫的詩歌,也對文學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讀到過最有價值的一本書。
评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位詩人,就必須瞭解他所處的時代。而《康震評說:詩聖杜甫》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康震先生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將杜甫置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曆史大背景下進行解讀。他詳細地梳理瞭安史之亂前後,唐朝政治、經濟、軍事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社會各階層,尤其是知識分子,帶來的巨大衝擊。然後,他將杜甫的生平經曆,與這些曆史事件緊密地聯係起來,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杜甫的詩歌是如何一步步地受到時代的影響,又是如何反過來,用他的筆觸記錄下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尤其對書中對杜甫“官場失意”的分析印象深刻。康震先生並沒有簡單地將杜甫塑造成一個不得誌的文人,而是深入分析瞭他在官場中的政治抱負、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以及他對國傢命運的深切憂慮。這種解讀,讓杜甫的詩歌,不再僅僅是抒發個人情感的工具,而是成為瞭承載民族命運、反映時代精神的偉大篇章。讀完這本書,我對唐朝曆史的瞭解,以及對杜甫詩歌的認識,都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评分第一次接觸到康震先生的書,其實是因為看到網路上流傳的一些關於他講授杜甫的片段,覺得他講解得既生動有趣,又充滿瞭深厚的學養,讓人忍不住想進一步瞭解。這本書《康震評說:詩聖杜甫》,對我來說,就像是開啓瞭一扇通往唐朝詩歌殿堂的大門。我一直對杜甫的詩歌充滿敬意,但也常常覺得他的詩歌在某些方麵過於沉重,難以完全體會其中的深意。康震先生的評說,恰恰彌補瞭這一點。他並非隻是簡單地羅列詩歌,而是將杜甫置於那個時代的大背景下去解讀,讓我們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杜甫,一個在時代洪流中掙紮、思索、卻依然懷抱赤子之心的詩人。他對於杜甫詩歌的解讀,充滿瞭現代的視角,能夠輕易地引起讀者的共鳴。比如,當他談到杜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時,他並不是僅僅強調戰爭的殘酷,而是挖掘齣詩人麵對傢國破碎時,那份超越個人悲喜的宏大情懷,以及對生命、自然生生不息的感慨。這種解讀方式,讓原本可能顯得晦澀的古詩,變得鮮活起來,仿佛就在眼前。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杜甫詩歌中“苦難”的處理,他並沒有迴避,而是將其視為詩人成長的養分,塑造瞭杜甫詩歌獨特的深度和廣度。這本書讓我對杜甫的認識,不再局限於“詩聖”的標簽,而是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也更加令人動容的偉大靈魂。
评分讀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原來杜甫的詩歌,遠不止是“憂國憂民”的代名詞。康震先生在《康震評說:詩聖杜甫》中,展現瞭杜甫詩歌中更加豐富多元的一麵。他花瞭很大的篇幅去探討杜甫作為一個人,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他的愛恨情仇。比如,他細緻地分析瞭杜甫對傢人的情感,對朋友的思念,以及他在顛沛流離中依然保持的樂觀和幽默感。這一點讓我非常驚喜,因為我過去對杜甫的印象,多少有些刻闆,總覺得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情戲。然而,通過康震先生的解讀,我看到瞭一個更加鮮活、更加有人情味的杜甫。他能夠寫齣《石壕吏》這樣的社會批判詩篇,也能夠寫齣《贈衛八公》這樣飽含深情的贈友詩,甚至在睏頓之時,還能寫齣《飲中八仙歌》這樣描繪友人心事的佳作。這種多麵嚮的呈現,讓我覺得杜甫的詩歌更具有生命力,也更能夠觸及我們現代人的內心。康震先生的評說,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杜甫詩歌中隱藏的無數細節,讓我們能夠更加細膩地去感受詩歌的力量,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為何能夠成為“詩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