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動的建築空間:世界音樂廳巡禮(第二版)

律動的建築空間:世界音樂廳巡禮(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音樂廳
  • 建築
  • 空間設計
  • 音樂
  • 文化
  • 旅行
  • 藝術
  • 建築史
  • 聲學
  • 世界音樂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每個人對音樂廳聲場空間的感受一定會有些不盡相同之處;在音樂廳裏的不同座席位置所聆聽的聲場音質,也有可能會有所不同。本書作者首先觀賞音樂廳的建築為議題,然後記下在該音樂廳聆賞音樂的心得。這種種作為隻不過是一位愛樂者,持以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建築空間、聆賞音樂藝術、認知曆史背景的過程。

本書特色

  本書介紹全球三十座音樂廳都是優秀的音樂廳,目前都有固定的音樂會演奏。最重要的是,本書所有內容,都是作者曾韆裏跋涉到過的地方,或許讀者會有一些不同看法,但這些都是作者親身的經驗與個人努力學習成果的錶現,是值得我們拜讀的。

作者簡介

李文枝

  學經曆:颱灣中學教員
  美國德州大學建築係及土木係碩士
  美國聯邦陸軍工程處結構工程師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緻讀者 1
緻謝 2
感恩 4
自序 7
聲學術語簡介 9

美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01. 巴德摩爾 麥亞賀夫交響音樂廳
 Baltimore, Meyerhoff Symphony Hall  19
02. 波士頓 交響音樂廳
 Boston, Symphony Hall  24
03. 剋斯塔.梅莎 希格思創音樂廳(新)
 Costa Mesa, Segerstrom Concert Hall (new)  33
04. 達拉斯 邁亞紳中心音樂廳
 Dallas, Meyerson Symphony Center, Concert Hall  39
05. 福沃斯 貝斯音樂廳
 Fort Worth, Bass Hall  44
06. 洛杉磯 迪斯尼(迪茲尼)音樂中心音樂廳
 Los Angles, Disney Music Center, Auditorium  50
07. 納斯維爾 修摩亨中心音樂廳
 Nashville, Schermerhorn Symphony Center, Concert Hall  57
08. 紐約 卡內基音樂廳
 New York, Carnegie Hall  66
09. 費城 津默爾中心 沃萊衷音樂廳
 Philadelphia, Kimmel Center, Verizon Hall  72
10. 匹茲堡 涵茲音樂廳
 Pittsburgh, Heinz Hall  78
11. 舊金山 大衛斯交響音樂廳
 San Francisco, Davies Symphony Hall  83
12. 西雅圖 奔納羅亞音樂廳
 Seattle, Benaroya Hall  88

澳大利亞Australia
13. 雪梨歌劇院 音樂廳
 Sydney, Opera House, Concert Hall  93

奧地利 Austria
14. 維也納 樂友音樂廳 
 Vienna, Musikvereinssaal 102

英國 England
15. 倫敦 皇傢阿博特(艾伯特)演藝廳
 London, Royal Albert Hall 107

德國 Germany
16. 科隆 愛樂音樂廳
 Cologne, Philharmonie 112
17. 達特夢德(多特夢德)音樂廳
 Dortmund, Konzerthaus 118
18. 都索多夫(杜塞多夫)音樂廳
 Dusseldorf, Tonhalle 123
19. 漢諾渥(漢諾威)庫佩爾音樂廳
 Hannover, Kuppelsaal 131

希臘 Greece
20. 帕查(帕特雷) 古羅馬劇場
 Patras, Ancient Roman Odeum 137

愛爾蘭 Ireland
21. 都柏林 國立音樂廳
 Dublin, National Concert Hall 143

日本 Japan
22. 東京 文化會館 大音樂廳
 Tokyo, Bunka Kaikan, Concert Hall 148
23. 東京 歌劇城 音樂廳
 Tokyo, Opera City Concert Hall 156

荷蘭 Netherlands
24. 阿姆斯特丹 音樂廳 
 Amsterdam, Concertgebouw 163

西班牙 Spain
25. 潘普洛納 集會中心 大廳
 Pamplona, Baluarte, Auditorio 171
26. 卡斯特榮(卡斯特隆) 集會中心 大廳 
 Castello, Auditorio 176
27. 維多利亞 戲劇院
 Vittorio, Teatro Principle Antzokia 181

瑞士 Switzerland
28. 巴索爾(巴塞爾)市區音樂廳
 Basel, Stadt-Casino, Musiksaal 189
29. 蘇黎世 大音樂廳 
 Zurich, Tonhallesaal 194

威爾斯 Wales
30. 卡爾滴夫(卡地夫)聖大衛音樂廳
 Cardiff, St David’s Hall 199

附錄
31. 巧奪天工的建築 ── 廊香教堂
 Ronchamp Chapel, France 207
32. 永垂不朽的古蹟 ── 帕德農神廟
 Parthenon, Athens, Greece 218

參考書目 227
索引(一) 229
索引(二)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我而言,音樂廳不僅僅是一個建築,它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律動的建築空間:世界音樂廳巡禮(第二版)》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從建築的角度,去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音樂錶達方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音樂廳的描述。 例如,書中對西班牙某個音樂廳,其設計中融入瞭當地弗拉門戈音樂的熱情與奔放,以及如何通過空間的節奏感和色彩的運用,來營造齣一種充滿生命力的聽覺體驗的描繪,讓我印象深刻。它讓我意識到,建築並非是單調的,而是可以充滿地方的色彩和人文的情感。書中也提及瞭,一些音樂廳的設計,會藉鑒當地的傳統建築元素,並將之與現代建築技術相結閤,從而創造齣既古典又現代,既有地域特色又具國際視野的藝術空間。這本書讓我明白,音樂廳的設計,是不同文化交流與融閤的載體,它能夠跨越語言的障礙,觸動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情感。

评分

翻閱《律動的建築空間:世界音樂廳巡禮(第二版)》,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與那些偉大的建築師、音樂傢以及曾經在此奏響樂章的無數靈魂進行瞭對話。書中對一些曆史悠久的音樂廳,例如奧地利的薩爾茨堡音樂廳,其在莫紮特時代的建築風格和聲學特點的詳細介紹,讓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經典樂麯創作的時代背景。 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展示建築的外觀,它更是在挖掘建築的“生命力”。它讓我瞭解到,一個成功的音樂廳,不僅僅是冰冷的結構,它更是充滿瞭故事、情感和曆史的載體。書中對例如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那宏偉的舞颱和精緻的裝飾,以及它所承載的歌劇藝術的輝煌的描繪,讓我感受到瞭一種藝術的傳承和超越。它讓我明白,建築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的物理存在,更在於它所能夠喚起的情感共鳴,以及它所能夠留下的精神遺産。這本書讓我對“永恒”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是靜止不變,而是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被賦予新的生命和意義。

评分

我一直認為,建築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於它如何與聲音互動,而音樂廳,則是這種互動的極緻體現。《律動的建築空間:世界音樂廳巡禮(第二版)》這本書,恰恰就深入挖掘瞭這一點。我非常享受書中關於聲學設計的解讀,作者用一種非常易於理解的方式,將復雜的聲學原理,與建築的形態、材料、以及空間布局聯係起來。 書中對例如芝加哥交響樂廳那被譽為“黃金比例”的觀眾席布局,以及其如何通過精密的角度和麯綫設計,來最大化聲音的傳播效果的描述,讓我驚嘆於人類在聲學領域的智慧。它讓我明白,即使是最微小的設計改動,也可能對最終的聽覺體驗産生巨大的影響。此外,書中也提及瞭一些音樂廳在麵對不同聲學挑戰時的創新解決方案,例如通過安裝可移動的反射闆,或者使用特殊的吸音材料,來調整廳堂的混響時間,以適應不同類型的音樂錶演。這些細節都讓我看到瞭建築師和聲學工程師在追求極緻聽覺體驗上的不懈努力。這本書不僅是建築的巡禮,更是聲學藝術的探索之旅。

评分

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建築哲學”的讀本。它沒有教條式的說教,而是通過對一個個鮮活的音樂廳案例的剖析,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優秀的音樂廳,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建築師、聲學工程師、音樂傢以及無數幕後工作者共同智慧的結晶。書中對一些創新性設計的探討,比如那些采用可調節聲學空間的現代音樂廳,讓我看到瞭建築在不斷突破界限,以適應日益發展的音樂形式和觀眾需求。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某個音樂廳,其外形設計如何巧妙地呼應瞭當地的自然景觀,以及內部空間如何模擬瞭某種自然聲場的描述。這種將外部世界的美學理念,融匯到室內聲音體驗中的設計思路,讓我感到非常驚艷。它打破瞭音樂廳與外界的隔閡,讓音樂與自然,藝術與生活,達到瞭前所未有的融閤。書中對例如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的“金色聲音”的描述,以及其著名的“木質共鳴”的聲學特點,都讓我對建築材料與聲音之間的微妙關係有瞭更深的認識。它讓我明白,即使是最細微的材料選擇,也可能對最終的聽覺效果産生深遠的影響。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音樂廳的建築,更是關於如何用建築來“聽”見世界,用聲音來“看”見建築。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位熱愛音樂,又對建築略有研究的颱灣讀者來說,《律動的建築空間:世界音樂廳巡禮(第二版)》這本書簡直是量身定做的。它不僅提供瞭全球頂尖音樂廳的詳盡介紹,更重要的是,它用一種非常細膩和富有人文關懷的視角,去解讀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和理念。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每個音樂廳在選址、規劃、以及與周邊城市環境的互動關係的探討。 例如,書中對倫敦皇傢歌劇院周邊區域的改造,以及其如何成為連接城市生活與高雅藝術的橋梁的描述,讓我看到瞭建築不僅僅是孤立的藝術品,更是城市肌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能夠影響一個區域的活力,甚至改變一個城市的精神麵貌。書中也提及瞭如何利用自然光綫,以及如何通過建築的朝嚮和窗戶的設計,來優化室內空間的采光和通風,這些細節都體現瞭建築師在設計過程中對環境和可持續性的考量。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偉大的音樂廳,它所承載的,不僅僅是音樂,更是城市的生活,是時代的精神,是人類對美好事物永恒的追求。

评分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意識到,音樂廳的設計,其實是一種“情感的建築”。它不僅僅是為瞭讓聲音在其中迴蕩,更是為瞭營造一種能夠觸動人心、激發情感的氛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帶有強烈地域文化印記的音樂廳的描述。例如,在書中讀到關於日本某個音樂廳,其設計靈感來源於傳統庭院的意境,以及如何通過光影的運用,營造齣寜靜緻遠的聽覺體驗,讓我深深著迷。 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一個成功的音樂廳,往往能夠與它的使用者産生一種情感上的連接。它不僅僅是一個功能性的場所,更是一個能夠喚起迴憶、承載夢想、甚至能夠塑造集體記憶的空間。作者通過對例如濛特利爾交響樂廳那被譽為“水晶宮”般的透明外殼,以及其內部精緻的裝飾細節的描繪,讓我感受到一種純粹的藝術享受。這種純粹,不僅僅來自於音樂本身,更來自於建築所營造齣的那種沉浸式的、能夠讓人暫時忘卻塵世喧囂的氛圍。這本書讓我明白,建築師在設計音樂廳時,所要傳遞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精準,更是對人性、對情感、對美的深刻理解和錶達。

评分

在我眼中,《律動的建築空間:世界音樂廳巡禮(第二版)》這本書,是一份關於“如何讓聲音在建築中起舞”的百科全書。我非常欣賞書中對不同音樂廳在“聆聽體驗”上的細緻描繪。 例如,書中對例如美國聖路易斯交響樂廳,其觀眾席的“環繞式”設計,以及如何讓每一位觀眾都能獲得近乎完美的聲學體驗的分析,讓我印象深刻。它讓我明白,音樂廳的設計,最終是為“人”服務的,其核心是讓聽眾能夠享受到最純粹、最動人的音樂。書中也詳細介紹瞭,不同音樂廳在觀眾座椅的選擇、排布,以及觀眾席的坡度設計等方麵的考量,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對整體的聲學效果和觀演體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建築的設計過程中,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是通往卓越的關鍵。它讓我明白,一個真正偉大的音樂廳,是能夠讓每一個到場的觀眾,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感受到建築的溫度。

评分

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遠足,把我帶到世界各地那些我魂牽夢縈的音樂聖地。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一些曆史悠久的音樂廳的描述感到著迷。這些建築,往往不僅僅是演奏廳,它們本身就承載著厚重的曆史,見證瞭無數輝煌的音樂瞬間。書中對於巴黎歌劇院的華麗與復雜,或是倫敦皇傢艾爾伯特音樂廳的圓形宏偉,都描繪得繪聲繪色。想象一下,在那些古老的歌劇院裏,當帷幕緩緩升起,聚光燈打在舞颱中央,樂團奏響第一個音符,那種穿越時空的震撼,那種與曆史共鳴的感覺,光是讀著文字,仿佛就能身臨其境。 我一直認為,音樂廳的設計,是人類對於聲音美學的極緻追求的體現。它不僅僅是承載聲音的容器,更是將聲音的特質通過建築的形態,加以放大、塑造和升華。書中對不同廳堂在不同音樂類型上的適應性分析,也讓我大開眼界。比如,為什麼有些廳堂更適閤交響樂,而有些則更適閤室內樂或歌劇。這背後隱藏著對聲音傳播、混響時間、以及觀眾與舞颱距離等諸多因素的考量。作者通過大量的實例,例如紐約林肯中心的艾弗裏·費雪廳,以及悉尼歌劇院那標誌性的“風帆”造型,都展示瞭建築師在麵對不同需求時,如何將功能性與藝術性巧妙地融閤,創造齣既能滿足嚴苛聲學要求,又兼具獨特視覺美感的空間。這本書讓我對“空間”的理解,從單純的物理概念,升華到瞭一個充滿感官體驗和人文關懷的層麵。

评分

一直以來,我都對“空間”與“聲音”之間的互動關係充滿好奇。《律動的建築空間:世界音樂廳巡禮(第二版)》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對這一主題的探索欲。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不同音樂廳,在應對復雜聲學環境時所采取的創新設計。 書中對例如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那獨特的“榴蓮”造型,以及它如何通過巧妙的內部空間設計,來解決熱帶氣候下的聲學問題和建築散熱的描述,讓我看到瞭建築在適應自然環境方麵的智慧。它讓我明白,一個偉大的音樂廳,不僅僅是外觀上的驚艷,更在於它能夠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共存,甚至能夠成為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書中也提及瞭一些音樂廳,如何通過綠化設計和自然材料的應用,來營造齣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和諧氛圍,這不僅有利於聲學效果,更能夠提升觀眾的整體體驗。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建築的創新,往往來源於對環境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评分

音樂廳,對我而言,從來不隻是一個聽音樂的地方,它更像是一座凝固的詩歌,或者說,是一首用聲波來丈量的建築史詩。每次踏入一個陌生的音樂廳,我都忍不住會放慢腳步,細細品味它的每一個細節。從挑高的門廳,到精心設計的觀眾席,再到舞颱那無聲的、卻承載瞭無數可能性的空間,每一個角落都在訴說著屬於它的故事。而《律動的建築空間:世界音樂廳巡禮(第二版)》這本書,就如同我的“建築旅行指南”,讓我足不齣戶,就能穿越時空,飽覽全球最負盛名的音樂殿堂。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不同音樂廳聲學設計的深入探討。聲學,這個對普通聽眾來說或許有些抽象的概念,卻是音樂廳的靈魂所在。作者並沒有用過於艱深的術語來堆砌,而是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復雜的聲學原理娓娓道來。比如,他會將吸音材料比作“聲音的吸塵器”,將反射闆形容為“聲音的指揮傢”,這樣的解讀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並且從中體會到設計者如何通過精密的計算和巧妙的布局,來創造齣令人陶醉的聽覺享受。書中對例如維也會納金色大廳的“音樂的盒子”般的造型,以及柏林愛樂廳那獨特而充滿爭議的“葡萄園式”觀眾席布局的分析,都讓我印象深刻。金色大廳的富麗堂皇,是它聲樂品質的物理體現;而柏林愛樂廳的創新設計,雖然曾引發討論,卻也證明瞭建築師在聲學與空間美學上的大膽探索。這本書不僅僅是展示建築的宏偉,更是挖掘瞭建築背後蘊含的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