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16個重點單元,引領讀者輕鬆進入漢語語音史的學習領域。每單元前有〈學習進程與重點提示〉、〈專詞定義〉;單元後有〈課後測驗〉,使讀者知所依循而不迷惘。書中又將大量的專業知識以錶格、流程圖、演變圖等方式清晰呈現,使復雜的理論敘述有瞭條理化的概念,更是本書一大特色。
內容架構上,包括聲韻學基本觀念、基礎語音學、中古音係、近代音係、現代音係、上古音係等聲韻學重點。循序漸進的單元進程、細膩而簡易的理論說解,輕鬆轉化瞭以視覺學習古音的睏難,是一本適閤大專院校及一般讀者閱讀的聲韻學專書。
作者簡介
盧國屏
1962年生
現職:淡江大學中文係教授
學曆: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文學博士
經曆:
淡江大學中文係主任
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教授
美國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cramento研究教授
中國安徽淮南師範學院特聘教授
中華民國漢語文化學會理事長
美國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會員
全美中文教師協會CLTA會員
日本東亞漢學學會會員
韓國東亞人文學會理事
學術專長: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語言學、漢語文化學、國際漢語教學、語言政策與規劃
著作:
《當代文字學概論》五南圖書公司
《中國文字》空大齣版社
《訓詁演繹:漢語解釋與文化詮釋學》五南圖書公司
《漢語語言學》新學林齣版社
《清代爾雅學》花木蘭齣版社
《爾雅與毛傳之比較研究》花木蘭齣版社
《爾雅語言文化學》學生書局
《文化密碼—語言解碼》學生書局
《與世界接軌—漢語文化學》學生書局
《開創》學生書局
其他單篇論文數十篇
序
第1堂課 聲韻學概說
一、聲韻學研究範圍
二、聲韻學屬性與內涵
三、聲韻學異稱
四、漢語語音分期
五、研究聲韻之材料
六、聲韻學基礎學科
七、聲韻學的功用
第2堂課 基礎語音學
一、語音學範疇
二、語音屬性
三、語音元素
四、發音器官
五、元音類彆
六、輔音類彆
七、音變規律
八、音變之型態與原因分析
第3堂課 漢語音節係統
一、音節定義
二、音節與音素量
三、音節結構
四、聲韻係統
五、漢語音節錶
六、漢語聲調
第4堂課 古漢語聲韻知識與方言概說
一、聲類知識
二、韻類知識
三、漢語方言概說
第5堂課 反切注音與韻書簡史
一、漢語注音曆史
二、反切注音法
三、韻書簡史
第6堂課 《廣韻》研究 廣韻與反切係聯
一、切韻係韻書
二、《廣韻》由來與版本體例
三、反切的功用與限製
四、反切係聯
五、《廣韻》的聲母
六、《廣韻》的韻母
第7堂課 等韻圖研究
一、何謂等韻圖
二、四等與洪細
三、等韻圖源流
四、《韻鏡》體例
五、《韻鏡》聲母編排與辨識
六、《韻鏡》功能與檢索方法
第8堂課 中古語音係統(一):聲母
一、何謂中古音
二、中古聲母擬測材料與方法
三、各傢擬音對照錶
四、中古聲母擬音
五、中古聲母音值總錶
第9堂課 中古語音係統(二):韻母與聲調
一、中古韻母擬測材料與方法
二、中古韻母擬音
三、各傢擬音對照錶
四、中古韻母音值總錶
五、中古聲調
第10堂課 中古後期語音係統:宋代
一、中古以後的語音簡化
二、中古後期與近代音的研究法
三、宋代韻書
四、宋元等韻圖
五、中古後期語音演變總論
第11堂課 近代語音係統(一):元明
一、近代音概說
二、元代《中原音韻》
三、明代語音材料
第12堂課 近代語音係統(二):清代
一、清代語音材料
二、西方學者擬音
三、近代音研究法
四、官話的意義與內涵
第13堂課 現代漢語語音係統:國語
一、國語由來與設計
二、注音符號由來與設計
三、國語聲母係統
四、國語韻母係統
五、國語聲調係統
六、國語拉丁字母拼音係統
七、「國語」一詞的由來
第14堂課 中古到現代的語音演化
一、現代音的淵源
二、中古到國語的聲母演化
三、中古到國語的韻母演化
四、中古到國語的聲調演化
第15堂課 上古語音係統(一):研究法與韻部
一、研究材料與方法
二、上古韻研究分期
三、濛昧期的古韻研究
四、發展期的古韻研究
五、確立期的古韻分部
六、成熟期的古韻分部
七、各傢分部對照錶
八、上古韻部擬音
第16堂課 上古語音係統(二):聲母與聲調
一、材料與研究法
二、錢大昕上古聲母理論
三、夏燮上古聲母理論
四、章太炎上古聲母理論
五、黃侃上古聲母理論
六、曾運乾上古聲母理論
七、錢玄同:邪紐古歸定
八、上古聲母擬音
九、上古聲母總論
十、上古聲調
我一直覺得,語言是文化最直接的載體,而聲音,則是語言最純粹的靈魂。《聲韻學十六堂課》這本書,恰恰觸及瞭語言的靈魂深處。它不是一本單純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次對漢語聲音美學的探索之旅。書中關於“聲調”的論述,尤其讓我著迷。我一直以為聲調隻是簡單的平上去入,但作者通過對曆代聲調演變的梳理,讓我看到瞭聲調背後復雜的曆史變遷和社會文化因素。比如,書中提到某個時期的詩歌,如果用現在的聲調去讀,會失去很多原有的韻味,這讓我對“古韻”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提示,去體會不同聲調組閤所帶來的不同情感色彩,發現原來同一個句子,用不同的聲調組閤,可以錶達齣截然不同的意思,甚至營造齣截然不同的意境。我常常會因為書中對一個字的音韻分析而反復思考,然後翻齣一些熟悉的古詩,嘗試用書中的理論去解讀,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真的非常棒。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漢語,原來蘊藏著如此豐富的層次和深邃的智慧,而聲韻學,正是解開這些寶藏的金鑰匙。
评分《聲韻學十六堂課》這本書,真的給瞭我很多驚喜。我當初買它,主要是覺得書名挺有意思的,感覺應該會學到一些關於聲音的知識。結果,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任何一本語言學書籍那樣,充滿瞭冷冰冰的術語和理論。作者用一種非常溫和、親切的語氣,把聲韻學的知識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輕聲”的探討,它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口語中隨處可見的輕聲,背後也有著如此豐富的規則和文化含義。書中的例子都來自於日常生活,我常常在讀到某個關於發音的講解時,會立刻聯想到自己平時說話的場景,然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這本書讓我對漢語發音的認識,從“知其然”上升到瞭“知其所以然”。我不再隻是機械地模仿發音,而是能夠去理解為什麼會這樣發音,以及這種發音背後所蘊含的語言智慧。它讓我更加熱愛我的母語,也更加珍視每一次用聲音錶達的機會。
评分終於讀完瞭這本《聲韻學十六堂課》,雖然名字聽起來有點學術,但我當初買它純粹是因為封麵的設計很雅緻,那種淡淡的青色和書法體,總能讓人聯想到寜靜的書房和慢下來的時光。翻開書,我有點驚訝,它並沒有我想象中的枯燥和晦澀。作者似乎很擅長將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理論,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聲母”和“韻母”起源的講解,書中用瞭很多古代的詩詞歌賦作為例子,我常常會跟著書中的指引,一遍遍地朗讀,仿佛穿越瞭時空,觸摸到瞭語言最古老、最鮮活的脈絡。那些曾經隻是模糊概念的語音符號,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有瞭溫度和生命。我之前對漢語發音的某些細節總覺得模模糊糊,不夠清晰,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聲調的變化,對字詞的抑揚頓挫,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知。甚至在平時說話的時候,我都會下意識地去體會發音的細微之處,感覺整個人都變得更“懂”漢語瞭。這本書就像一位溫和的老師,耐心引導我走進聲音的奇妙世界,讓我從一個旁觀者,變成瞭一個能夠細細品味其中韻律的參與者。
评分說實話,我買《聲韻學十六堂課》之前,對“聲韻學”這個詞是有點距離感的,覺得它應該是語言學傢或者文字研究者纔需要的東西,跟普通讀者沒什麼關係。但這本書的封麵實在是太吸引我瞭,那種水墨暈染的風格,有一種古樸的美感,讓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讀進去之後,我纔發現,聲韻學遠沒有我想象的那麼高深莫測。作者用瞭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很多復雜的概念都講明白瞭。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鼻韻母”和“口語化發音”的分析,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發音習慣,其實是有其曆史根源的,而且在不同地域、不同時代,都會有所差異。書中舉的例子都非常貼切,有我熟悉的古詩詞,也有日常的口語錶達,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覺得很有趣。我發現,原來我們說話的聲音,不僅僅是簡單的聲帶振動,它還承載著曆史的印記,文化的基因。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說話的方式,更加留意聲音的細節,感覺自己對漢語的理解又上瞭一個新的颱階。
评分我購買《聲韻學十六堂課》純粹是因為我最近對中國古代文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而聲音,無疑是解讀古籍、理解古人情感最直接的綫索之一。這本書就像一本穿越時空的指南,帶領我深入瞭解漢語聲音的演變和魅力。作者在書中對於“復韻母”的講解,讓我印象深刻。我一直以為韻母就是簡單的發音,但通過書中的分析,我纔明白,很多我們常讀的字,其韻母的變化其實經曆瞭漫長的曆史過程。書中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發音過程變得可視化,讓我很容易就理解瞭其中的原理。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指示,去體會不同復韻母發音時口腔和喉嚨的細微變化,感覺自己仿佛能夠“看”到聲音的軌跡。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古代的詩歌和戲麯,其音樂性是多麼重要。那些優美的文字,如果失去瞭與之匹配的聲韻,就如同失去瞭靈魂。這本書讓我對“咬文嚼字”有瞭更深層的理解,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去感受文字背後聲音的律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