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錶於2025-01-10
「本書舊版為《一個猶太人的反省》」
不要讓哀悼本身成為一種生活
為什麼要讀《遠離煙硝》?
因為這是一個普世道德的問題。
一個關乎報復、寬恕、正義與道德的問題。可供討論,可供省思。
大屠殺與猶太建國,是20世紀以迄今天人類的大事件。
半個多世紀以來大屠殺成了猶太生活的避風港,因為它,猶太人可以自稱獨一無二、清白無辜、享有特權,而且利用它。在這個猶太人把一切揮霍於瘋狂競逐國家權勢的時代,世人該怎樣對待猶太人的歷史與現在?
本書作者是一位美國猶太學異議分子,像許多與他一樣的人,都要承受族人相當大的壓力,他指出:「每一個文化與傳統的消失,對人類來說都是一種減損,有時候去哀悼已消失的文化傳統比去著手打造一個新的更容易。」
「在我們曾經繼承的那個猶太歷史已經死亡的今天,猶太人喜歡在猶太會堂和公眾場所哀悼死者,就像只有透過留在過去,猶太人才有辦法肯定人生。一個死亡與摧毀的循環只要一被經歷過,它就會自動運轉,直到哀悼本身成為一種生活而後已。」
今天大部分的猶太人,正是以這樣的態度在生活,正是以被迫害者的身分對巴勒斯坦人進行迫害。在以美國為主的強勢媒體主導下,許多人並不知道以色列不斷在擴張,以及慢性阻斷巴人生機的事實。過去多少年來,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在國際間奔走呼號的,即是揭發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罪行。但他所代表的畢竟是他自己的族人。
比較可貴的是,一些具備良知的猶太知識分子如第一任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Judah Magnes、知名聖經學家與神學家Martin Buber、 政治與人類學家Hannah Arendt等人皆認為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將導致巴勒斯坦土地上的阿拉伯人流離失所。而讓阿拉伯人無家可歸,等於是讓猶太人在整個歷史裡無家可歸的狀況重演。他們主張兩民族共存,成立一個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共同組成的聯邦國家。一位猶太受難者後裔也說:「雖然吃過種種苦,我們仍然得堅持正義。只有正義而非報復才是出路,大屠殺的教訓是暴力的循環必須予以終止,沒有別的出路。」
我們在這樣的思維中學到了什麼?不再是加害者與受害者角色,這樣的直線思考。人類只有在寬恕之中,才能找到新的自由。持續半個多世紀的烽火,追求和平無蹤,本書代表了許多具備自覺的猶太知識分子的思維。他們認為一個不具反省的民族,終將被毀滅。
「正義」是人類的普世價值,不只在以、巴這件事上,也在今天這個世界的許多地方。
作者簡介
馬克.艾里斯 Marc H. Ellis
美籍猶太裔學者,1952年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北邁阿密灘區,就讀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宗教暨美國研究所期間,受教於大屠殺神學家理查.魯本斯坦及美國歷史學家威廉.米勒門下;1980年取得馬奎特大學的當代美國社會暨宗教思想學博士學位。1988年擔任紐約瑪利諾神學院教授;1995年擔任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隨後轉任哈佛大學「中東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及佛羅里達大學客座教授。1998年,獲聘為拜勒大學的美國暨猶太研究所教授,翌年創辦拜勒大學的美國暨猶太研究中心。
著有《歐洲猶太主義》、《以色列獨立報》等著作十餘種,廣受愛德華.薩依德、諾姆.杭士基、圖圖大主教等人推薦。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文化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東海大學哲學博士班肄業。目前為專業翻譯者,共完成約近百本的譯著,在立緒文化出版的有《文化與抵抗》(Culture and Resistance / Edward W. Said)、《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 / Peter Gay)、《現代主義》(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 / Peter Gay) 等。
本書總頁數共336頁
自序 / 馬克.艾里斯(Maec H. Ellis)
導言 基督城的蠻牛
1 後大屠殺時代的猶太記憶
Jewish Memory in the Post-Holocaust Era
2 清白無辜、屯墾者與國家政策
Innocence, Settlers and State Policy
3 後大屠殺時代的先知傳統
The Prophetic in the Post-Holocaust Era
4 體現在放逐的猶太見證
A Jewish Witness in Exile
結語 走出灰燼
Out of the Ashes
遠離煙硝: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遠離煙硝: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