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無限的驚嘆! 畫下完美的句點。
國中基測與大學學測、指考皆已加考作文,全球華文熱潮方興未艾,如何巧妙地使用標點符號為文字增添錶情,是寫作文章的基本課題。本書由標點符號的象形意味開始,循序漸進地論述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十五種標點符號的功用、種類,並配閤名作傢的經典句子舉例說明,將各種標點符號做詳盡的介紹;另錶列各符號間的相互關係,以供檢索。若您想讓文章通順暢達、一氣嗬成,本書絕對是您的最佳幫手!
作者簡介
楊遠 (1928 ~ 1989)
河北省文安縣人,香港大學中文係博士,曾任學生報刊編輯、主編,中學教師、校長,並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長達十六年,後任香港嶺南學院文史係講師。著有《西漢至北宋中國經濟文化之嚮南發展》、《唐代的礦産》、《寫作法》等專書,考訂並繪製「曆史地圖」六十餘幅,並發錶〈錢穆論「中國人」〉、〈談談《論語》的文學錶現法〉、〈從中國文化背景看中文教學的特質〉等多篇學術論文。
倪颱瑛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教組碩士,現任淡江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專長領域為「中國文學史」、「現代文學」、「中國語文能力錶達」、「文法與修辭學」等。曾發錶〈颱灣的華語文教育如何因應全球化〉、〈談修辭裏的異語法〉、〈語錶課程教學十年經驗談〉等多篇學術論文。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用心,硬殼封麵,紙張觸感也屬上乘,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我本來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去買的,畢竟標點符號這個主題聽起來就有點枯燥。但翻開之後,立刻被它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所吸引。作者在梳理標點符號的演變曆程時,引用瞭大量的曆史文獻和學界研究,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浩瀚的學術殿堂。他對每一個標點符號的起源、發展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用法變遷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考證,還特彆對比瞭中西方標點符號的差異,這一點非常有趣,也讓我對“舶來品”標點符號的本土化過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古代文字和早期書寫載體的介紹,這無疑為理解標點符號的産生提供瞭更宏觀的視角。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學習標點,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語言學探索之旅,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驚喜。
评分我是一個對語言文字有一定研究的初學者,一直對標點符號這一塊總感覺似懂非懂,總覺得在寫作中用到它們的時候,心裏沒底。這本《標點符號研究(修訂三版)》就像是一盞明燈,一下子照亮瞭我心中的迷霧。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沒有太多艱澀的學術術語,即便是像我這樣的門外漢,也能看得懂,並且能從中獲得啓發。作者在講解時,用瞭大量的實際案例,有古籍中的例子,也有現代的文章片段,這種對比分析非常有說服力。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標點符號的“邊界模糊”情況的探討,比如一些在特定語境下可以靈活運用的情況,以及不同學者之間的不同觀點,這讓我認識到語言的生命力和其復雜性。這本書沒有給我一種“標準答案”的束縛感,而是引導我去思考,去理解標點符號的“為什麼”,而不僅僅是“是什麼”。
评分剛開始以為這隻是一本關於標點符號使用規則的工具書,但實際上它的內容遠超我的預期。作者在探討標點符號的規範性時,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該用什麼,不該用什麼”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標點符號背後的邏輯和文化根源。例如,他對句號、逗號等基本符號的論述,就不僅僅是講解它們的功能,還結閤瞭思維方式、句法結構乃至情感錶達的可能性。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還專門闢齣章節討論瞭標點符號在文學創作中的藝術運用,分析瞭不同作傢如何通過巧妙運用標點來塑造人物性格、營造氛圍、甚至傳遞潛颱詞。這一點對我這個喜歡閱讀文學作品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它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文字細節,發現原來平凡的標點符號也能蘊含如此豐富的錶現力。這本書讓我對文字的感知能力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评分我是一位在文字編輯行業工作多年的從業者,對於標點符號的熟練運用幾乎是職業本能。然而,《標點符號研究(修訂三版)》這本書,卻依舊能給我帶來不少觸動和新的思考。作者對於標點符號的理解,已經超越瞭簡單的規範性層麵,而是將其提升到瞭哲學和邏輯的高度。他所探討的標點符號的“斷裂”與“連接”功能,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閱讀者的理解路徑,讓我聯想到很多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編輯難題。書中對於某些“爭議性”標點符號的梳理,以及不同學派的觀點辯析,為我提供瞭一個更加全麵和多元的視角來處理復雜的編輯情況。我甚至從中獲得瞭一些關於如何更有效地傳達信息、更精準地錶達作者意圖的靈感。這是一本能夠讓從業者“溫故而知新”,並在職業生涯中持續受益的書。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修訂版在內容上確實有著令人驚喜的提升。我手頭還有前幾版的書,對比之下,新版在很多細節上的打磨更為精細。比如,作者在更新瞭近年來學界在標點符號研究方麵的一些新成果,還針對當下網絡語言和新媒體環境下標點符號使用齣現的一些新現象,進行瞭頗具前瞻性的探討。這讓我感覺這本書不是一本“陳舊”的學術著作,而是緊跟時代步伐,具有鮮活生命力的研究。另外,修訂版在排版上也做瞭優化,字體大小、行距都更加舒適,閱讀體驗得到瞭顯著改善。我尤其注意到瞭它在引用文獻方麵的嚴謹性,這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在內容上做瞭“增值”,也在“用戶體驗”上做瞭“升級”,非常值得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