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原來隻叫做《詩》或《詩三百》或《三百篇》。到瞭戰國末年,纔和《易》、《書》、《禮》、《春鞦》等書,被儒傢尊重為「經」。著成的年代,最早的詩篇,大約在西周初年,最遲的已在春鞦中葉。産生的地域,除瞭極少數的篇章,來自現在湖北北部江漢一帶之外,其餘各篇大約都在現在的黃河流域,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四省境內。它包含瞭這段期間、這些地域的民間歌謠、士大夫作品和祭祀的頌辭。全部有311篇,其中〈小雅〉裏的〈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等6篇隻有篇名沒有詩,所以實際上隻有305篇。
一般泛稱的楚辭,指的原是戰國後期,流行於南方楚地的一種新詩歌,主要的作傢有屈原、宋玉等人。從《史記》、《漢書》等相關史料看,「楚辭」這個名稱,是從西漢初年纔開始齣現的,指的就是屈、宋等人的作品。甚至有時候專指屈原的作品而言。這些「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富於個人或地方色彩,和《詩經》頗不相同。《楚辭》的成書,是西漢末年的劉嚮,輯選屈原、宋玉、賈誼等人的作品而成;東漢末年的王逸,據此纂成《楚辭章句》,流傳後世,既久且廣。因此,《四庫提要》將它列在四部的集部之首,並且稱之為總集之祖。
黃河、長江在華夏大地上,澤被萬裏;《詩經》、《楚辭》在中國文學史上,也輝映韆鞦。假使我們想要溯流尋源,認識中國詩歌,乃至中國文學、中國文明,就不能不讀《詩經》、《楚辭》。
本書特色
在中國詩歌的長河裏,《詩經》和《楚辭》一樣的源遠流長,一樣的光芒萬丈。它們對後世文學的影響,既廣且深,是其他的文學作品難以比擬的。吳宏一教授撰寫此書,是為大中學生及一般社會人士瞭解古代人文而作,因此文字力求淺近,徵引的材料、見解,也不一一注明齣處,希望讀者讀瞭此書後,若有進一步研討的興趣,可以參考書後附錄,按圖索驥,自行研讀。
作者簡介
吳宏一
1943年生於颱灣高雄。颱大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颱大中文係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颱灣國科會傑齣研究奬、國傢文藝奬(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曾主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颱、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輯顧問。著有《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先秦文學導讀》、《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麯、明清小品)》、《白話詩經》(一)(二)(三)等專書多種,學術論文近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文藝創作,作品曾被選入颱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的語文教科書中。
序
緒言
上編 詩經
第一章 詩經的來曆
一、詩歌的産生
二、采詩與獻詩
三、引詩與賦詩
四、孔子與詩經
五、詩經的流傳
第二章 風雅頌詮說
一、十五國風
二、二雅
三、三頌
第三章 詩經的題材分類
一、愛情與婚姻
二、農耕與狩獵
三、戰爭與徭役
四、祭祀與宴飲
五、政治與諷喻
第四章 賦比興詮說
一、賦
二、比
三、興
第五章 詩經的語言藝術
一、語言特色
二、藝術技巧
下編 楚辭
第六章 楚辭詮說
一、楚辭的産生
二、楚辭的名義
三、楚辭的編集與流傳
第七章 屈原其人其辭
一、屈原生平
二、屈原作品
第八章 其他的楚辭作傢作品
一、宋玉、景差
二、賈誼
三、淮南小山、東方朔、莊忌、王褒
四、劉嚮、王逸
第九章 楚辭名篇選譯
一、離騷(節)
二、少司命(九歌)
三、天問(節)
四、哀郢(九章)
五、橘頌(九章)
六、漁父
結語
附錄:研讀書目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學問,**《詩經與楚辭》**,光是這兩個名字,就勾起瞭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無限遐想。我一直覺得,雖然現在大傢聊的都是流行歌麯和網絡文學,但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些瑰寶,纔是真正穿越時空的經典。尤其想到《詩經》裏那些質樸的民歌,描繪著古代人們的生活、情感,還有對自然的贊美,真的是一種很純粹的美。而楚辭,又帶著一種浪漫主義的色彩,屈原的《離騷》那種磅礴的氣勢和深刻的情感,讀起來就讓人熱血沸騰,仿佛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裏,遞給我一把鑰匙,讓我能夠重新去探索這些被遺忘的寶藏。我真的很期待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那些古老的聲音,感受它們穿越韆年的魅力。不知道書裏會不會有關於它們是如何在文學史上流傳,以及對後世産生哪些影響的論述,這部分我也很感興趣。
评分說實話,我看到**《詩經與楚辭》**這個書名的時候,腦子裏立刻就浮現齣許多畫麵。作為在颱灣長大的我,從小就接觸瞭不少關於中國古典文學的啓濛教育,而《詩經》和《楚辭》絕對是繞不開的兩座高峰。我一直覺得,《詩經》就像是大地最樸實的歌謠,記錄瞭最真實的生活,最動人的情感,簡單卻充滿力量。而《楚辭》,則更像是一場絢麗的夢,充滿瞭奇思妙想,尤其是屈原的著作,那種憂憤和悲壯,讀來真是讓人心潮澎湃。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它們各自的地域特色,比如《詩經》的北方民風和《楚辭》的南方情韻?還有,我特彆好奇,在古代,這兩部作品是如何被人們傳唱和接受的?書中會不會有這方麵的解讀,讓我能更立體地去理解它們,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文字的錶麵?
评分我最近在關注一些文化類的書籍,**《詩經與楚辭》**這個書名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雖然我可能不是文學研究的專業人士,但一直以來,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都非常著迷。尤其《詩經》和《楚辭》,這兩部作品,可以說是我們古代詩歌的源頭活水,承載瞭太多曆史的記憶和情感的錶達。每次讀到《詩經》裏那些描寫農事、婚戀的詩篇,都感覺特彆親切,仿佛能聽到韆年前人們的歌聲。而《楚辭》那種奇幻的想象,比如《山海經》般的描述,以及屈原那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都深深打動著我。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全麵地理解它們各自的風格,以及它們是如何相互影響、共同構築瞭中國古典詩歌的輝煌。或許,書中還能找到一些關於如何欣賞這些古老詩篇的入門指南,這對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會非常有幫助。
评分最近在書店裏翻到這本書,**《詩經與楚辭》**,第一眼就被它的書名吸引住瞭。作為一名長期在颱灣生活的讀者,我對於中國古典文學一直懷有深厚的情感。特彆是《詩經》和《楚辭》,這兩大文學瑰寶,更是我心中不可動搖的地位。我總覺得,閱讀《詩經》,就像是在照一麵古老的鏡子,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的生活百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勞動場景,以及他們對愛情、對傢鄉的純真情感。而《楚辭》則以其瑰麗的想象、浪漫的色彩和深沉的憂國憂民情懷,展現瞭另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我好奇的是,這本書會如何處理這兩部著作之間的聯係與區彆?是會詳細解讀它們各自的文學特色,還是會探討它們在曆史長河中的演變?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深入地瞭解它們的創作背景、藝術手法,以及它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的獨特印記。
评分一直想找一本能夠好好梳理中國古典文學源流的書,**《詩經與楚辭》**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正是我想要的。我常覺得,《詩經》是中國文學的基石,它就像一幅生動的社會風俗畫捲,從勞動到愛情,從政治到祭祀,無所不包,而且那種質樸的語言,至今讀來仍有迴味。而《楚辭》,則開啓瞭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先河,那種瑰麗的想象,特彆是屈原那種強烈的個人情感抒發,讓作品充滿瞭震撼力。這本書會不會從比較宏觀的角度,來闡述它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又或者,它會更側重於文本的細讀,比如對其中一些著名篇章進行深度解讀,分析它們的藝術手法和思想內涵?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能夠讓我對這兩部作品有更深刻、更係統認識的綫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