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瞭十二篇論文,每一篇的主題都不相同,從政治學的基本課題談起,接下來是基本公民權利,再談論到民主政治、政治文化及民主的價值,當然還包括憲政主義的價值:正義、安全、秩序、民主、效率、自由,又及於權力分立、法治的討論,以及代議民主、直接民主與公民投票,接下來談論到現代國傢的統治機製、公共政策及其形成、新興國傢與政治發展,最後是政治意識型態、民族主義、國傢建構與全球化,及全球化下風險社會之政治實踐,以上十二個課題都與政治學的主要內容緊緊相扣,讀完這十二篇論文,對政治學諸領域必定有通盤的認知與啓發。
主編簡介
李炳南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博士。曾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錶、國立颱灣大學國傢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現任監察委員。
通識叢書總序 I
主編序 v
政治學的基本課題?高永光 1
壹、政治篇 3
貳、係統篇 13
參、概念篇 20
肆、意識形態篇 28
伍、政治過程篇 39
陸、國傢篇 49
柒、民主篇 58
捌、政策篇 72
公民權利大綱?李炳南 83
壹、前 言 85
貳、公民基本權利的理論問題 87
參、公民權利與國傢權力的關係 89
肆、人身自由與人身權 91
伍、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93
陸、公民與國籍 95
柒、精神自由權 99
捌、財産所有權 101
玖、私有財産權 103
拾、錶達自由權 105
拾壹、遷徙自由權 106
拾貳、罷工自由權 107
拾參、社會、經濟、文化權利 108
拾肆、結 論 110
權力分立、法治及憲政主義?邱榮舉 117
壹、前 言 119
貳、關於「憲法」的兩種意涵 119
參、憲政主義 122
肆、權力分立論 122
伍、關於各種類型的五權憲法製之解析 125
陸、評五權憲法製在中央政府體製分類上之定位 129
柒、未來颱灣的政府體製宜朝嚮總統製發展 133
捌、法 製 136
玖、結 語 138
論憲政主義及其價值優先順序?曾建元 141
壹、憲政主義涵義 143
貳、憲政主義的內容 143
參、正義、安全、秩序、民主、效率、自由的優先順序 153
肆、結 語 154
現代國傢的統治機製?何輝慶 161
壹、前 言 163
貳、政府與國傢的關係 163
參、現代政府的統治特質 167
肆、中央政府的類型 171
伍、地方政府的形式 178
陸、現代政府統治與國傢發展 180
民主政治、政治文化及民主的價值?楊泰順 185
壹、民主的普及化 187
貳、缺乏權威詮釋者的民主政治 188
參、民主:西方文明的同義字 190
肆、民主價值的體現與觀念的落實 199
伍、為什麼實施民主? 207
公民投票理論的辯證分析?麯兆祥 219
壹、直接民主的理論 221
貳、支持直接民主的辯證 228
參、反對直接民主的辯證 234
肆、直接民主的閤理論證 241
新興國傢與政治發展──東亞經驗分析?葛永光 251
壹、導 論 253
貳、東亞國傢政治經濟發展的環境 262
參、東亞發展的經濟、社會與階級麵 266
肆、威權主義與東亞國傢的發展 271
伍、東亞發展模式的文化因素 274
公共政策?詹中原
壹、前 言 281
貳、公共政策的意涵與發展 281
參、公共政策的階段論 285
肆、公共政策的知識應用 288
伍、個案分析與討論 290
陸、結 語 294
「政治意識型態」大綱?盧瑞鍾 299
壹、總 論 301
貳、各 論 308
參、結 語 316
民族主義、國傢建構與全球化──批判與反省?洪泉湖 321
壹、前 言 323
貳、民族主義的意義與發展 324
參、民族主義的現況 334
肆、全球化與民族國傢 340
伍、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 343
陸、結論:從民族主義與全球化看兩岸未來 350
全球化下風險社會之政治實踐?周桂田 357
壹、前 言 359
貳、風險社會之政治實踐 360
參、全球化下風險社會之結構 363
肆、當代市民社會(風險社會)之政治實踐 388
主編序
首先本人要感謝威仕曼文化,幫忙讓此專書順利地發行問世,讓十二位教授的心血與社會大眾來分享,希望本書能夠使對政治領域不熟悉或是熟悉的讀者都能有所收獲。另外還要謝謝中央大學的協助,纔能使本書順利齣版問世。
本書當中收錄瞭十二位教授的十二篇論文,每一篇的主題都不相同,論及很廣泛的政治學課題,如果能夠吸收這十二篇論文,必定對政治學可以有上一層樓的瞭解。本專書的議題很多,從政治學的基本課題談起,接下來是基本公民權利,再談論到民主政治、政治文化及民主的價值,當然還包括憲政主義的價值:正義、安全、秩序、民主、效率、自由,又及於權力分立、法治的討論,以及代議民主、直接民主與公民投票,接下來談論到現代國傢的統治機製、公共政策及其形成、新興國傢與政治發展,最後是政治意識型態,民族主義、國傢建構與全球化,及全球化下風險社會之政治實踐,以上十二個課題都與政治學的主要內容緊緊相扣,讀完這十二篇文章,對政治學諸領域必有通盤的認知與啓發。
本專書的作者有十二位教授,除瞭本人之外,還有葛永光教授、楊泰順教授、高永光教授、詹中原教授、邱榮舉教授、盧瑞鍾教授、麯兆祥教授、洪泉湖教授、周桂田教授、何輝慶教授、曾建元教授,以上教授都是在各大學非常傑齣優秀的教授,對於自己的專業領域有非常卓越的研究成果,能夠讓這幾位老師一起齣版一本專書來討論政治,實在是讀者的福氣,也希望大傢能夠獲得良善的收獲。若能夠啓發各位讀者對於政治學的興趣與共鳴,那就是我們齣版這本書最大的收獲與價值瞭。茲作詩歌一首以誌之: 烈火中火段兮,薄冰上履; 心不顛倒兮,即得真理; 並非結束兮,而是開始; 化作喜悅兮,呈現給你。
李炳南 謹識
在閱讀過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就是作者對於語言的駕馭能力。這本書並沒有使用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堆砌,而是用一種非常流暢、清晰,甚至帶有一些個人風格的語言來闡釋復雜的政治學概念。那些原本可能讓人望而卻步的理論,經過作者的提煉和解釋,變得易於理解,甚至讀起來頗有趣味。他能夠用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讀者仿佛能夠“看見”政治運作的機製。例如,在解釋“權力”這個概念時,作者可能不像其他書籍那樣乾巴巴地給齣定義,而是會引用一些生動的社會事件,或者曆史上的故事,來揭示權力的不同形態及其影響。這種敘事方式,不僅讓閱讀體驗變得輕鬆愉快,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幫助讀者在頭腦中建立起清晰的知識框架,從而更有效地吸收和記憶。我甚至覺得,某些段落的描寫,已經達到瞭散文的水平,雖然內容是政治學的,但文字本身卻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給我一種“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感覺。雖然篇幅可能不是特彆龐大,但其內容的密度和信息的含金量卻非常高。每一個章節,甚至每一個段落,都仿佛經過瞭反復的推敲和打磨,沒有一句廢話,也沒有一個不必要的論述。作者能夠用最精煉的語言,去闡釋最核心的觀點,並且能夠將復雜的理論,濃縮成簡潔而富有洞察力的論斷。這種“言簡意賅”的寫作風格,非常適閤當代快節奏的生活,讓讀者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信息增量。我感覺自己是在與一位極其高效的思想傢對話,他的每一個字,都飽含深意。
评分這本書的章節安排,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巧妙的邏輯構建。它沒有采用那種傳統的、按時間順序或者按理論流派簡單羅列的方式,而是從一些看似日常但又極具啓發性的社會現象入手,然後層層剝繭,引導讀者去思考其背後的政治學原理。例如,它可能從一個關於社交媒體信息傳播的案例開始,分析其中涉及的權力運作、意識形態塑造,乃至公民參與的變異。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政治學研究的門檻,讓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而富有生命力。而且,章節之間的銜接非常自然,不會有那種生硬的轉摺,仿佛是在進行一場循序漸進的對話,從一個話題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一個。讀起來感覺就像是在聽一位博學的老師,娓娓道來,時而引發你的思考,時而又給你提供新的視角。這種結構安排,也使得本書在獨立閱讀某個章節時,依然能夠獲得深刻的見解,而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研讀,則能獲得更加係統和全麵的認識。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似乎很注重不同理論視角之間的融閤,而不是孤立地介紹某個學派的觀點。
评分本書在案例的選取上,可以說是下足瞭功夫。它並沒有局限於一些耳熟能詳的西方政治理論的經典案例,而是巧妙地融入瞭大量具有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的現實素材。我讀到瞭一些關於全球化進程中新型國傢崛起的分析,也看到瞭關於數字時代信息控製與公民權利博弈的深入探討。這些案例,有些是我在其他政治學讀物中很少接觸到的,有些則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耳聞但從未深入思考過的。作者能夠將這些鮮活的案例,與政治學理論緊密地結閤起來,通過對這些具體事件的剖析,來印證和闡釋理論的普適性與局限性。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寫作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本書的現實意義和說服力。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理論,更是在學習如何用政治學的視角去理解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评分在閱讀的最後,我感受到瞭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本書就像是一扇開啓新世界的大門,它讓我對政治學有瞭全新的認識,並且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這個領域的興趣。作者並沒有試圖將所有知識一次性灌輸給讀者,而是通過這本書,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思考的工具、一個認識世界的新視角,以及一個探索更深層知識的起點。我感覺自己在閤上書本的那一刻,並沒有感到知識的終結,反而是感覺,一場更廣闊的學術之旅,纔剛剛開始。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多少“標準答案”,而在於它引發瞭多少“好問題”。
评分本書在理論的深度和廣度上,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對現有政治學理論的簡單梳理,而是能夠將不同的理論流派融會貫通,並且在分析現實問題時,展現齣一種深刻的洞察力。作者似乎對政治學的發展脈絡有著清晰的認識,能夠將古典的政治思想與當代的政治實踐聯係起來,並且在解釋一些新齣現的政治現象時,能夠運用到跨學科的理論資源。例如,在分析網絡政治時,作者可能就會藉鑒傳播學、社會學甚至是心理學的理論來解釋其背後的驅動因素和潛在影響。這種深厚的學術功底,以及將不同領域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使得這本書在學術價值上顯得尤為突齣。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智識上的探險。作者並沒有把所有答案都直接呈現在讀者麵前,而是通過提齣問題、設置懸念,以及引導讀者去主動思考,來激發我們內在的學習動力。在一些關鍵性的論述中,作者往往會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間”,鼓勵我們去聯係自己的經驗,去推演更深層的含義。這種“留白”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它不會讓讀者感到迷茫,反而會激發齣一種想要進一步探究的渴望。我感覺自己在這本書中,不僅僅是在接收信息,更是在 actively participation,與作者共同完成一場思想的探索。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在眾多的學術著作中,實屬難得。
评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討政治現象時,似乎始終保持著一種審慎而又批判性的態度。他並沒有簡單地宣揚某種意識形態,或者為某個政治製度唱贊歌,而是鼓勵讀者獨立思考,甚至對既有的觀念提齣質疑。在一些涉及爭議性話題的處理上,作者會呈現不同學派的觀點,並且分析它們的優劣之處,引導讀者形成自己的判斷。這種開放性和包容性,讓我在閱讀時感到非常自在,不用擔心被灌輸某種單一的、僵化的思想。這種“理性懷疑”的精神,恰恰是學習政治學所必需的。我感覺自己不僅在學習政治知識,更是在學習一種理性分析問題、審慎判斷事物的思維方式。這種能力,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尤為珍貴。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一點,在於它所展現齣的那種“非功利性”的學術追求。作者似乎並不是為瞭迎閤某種市場需求,或者去追逐學術上的時髦,而是真正地齣於對政治學這一學科本身的熱愛,以及對人類社會復雜性的深刻關懷。他的論述,往往能夠觸及到一些更本質、更深層的問題,並且能夠在分析中展現齣一種超越個人立場、超越時代局限的普遍價值。這種純粹的學術精神,在當下顯得尤為可貴。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政治學著作,更是在與一位真正熱愛知識、追求真理的思想者進行交流。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封麵上那幅抽象的、交織著綫條與色塊的圖案,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現代感”。它不同於那種印著名人肖像或者宏大曆史場景的傳統政治學書籍封麵,而是用一種更具視覺衝擊力的方式,暗示著政治學的復雜性和多維度。拿到手中,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而帶有一定的韌性,翻閱時不會輕易産生摺痕,這對於一本需要經常翻閱的工具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書脊的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即便是放在書架的角落,也能輕鬆辨認齣書名。打開第一頁,扉頁的設計也頗為講究,雖然簡潔,但那種精心排版的字體和留白,都傳遞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在圖書館的書架上,它無疑會是很吸引眼球的存在,那種低調卻又不失品位的風格,讓人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第一時間就能捕捉到它。甚至在光綫下,封麵上的某個細節似乎會微微反光,增加瞭它的層次感,讓人忍不住想要進一步去探索其內容的奧秘。總而言之,從收到這本書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經成功地在我的閱讀體驗中,占據瞭一個相當積極的開端。這種從外在到內在的精心打磨,往往預示著作者在內容呈現上也會同樣用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