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彎十八拐(黃春明作品集7)

九彎十八拐(黃春明作品集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黃春明
  • 鄉土文學
  • 短篇小說
  • 中國當代文學
  • 文學作品集
  • 地方文學
  • 小說集
  • 經典文學
  • 文學
  • 福建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主要針對社會文化現象提齣議論。如〈打一個比方〉對本土意識受到選舉的操弄有所反省;〈寵壞自己的暴發戶〉譴責雪山隧道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除瞭對社會時事的檢討與批判,黃春明也以趣味的筆調寫齣〈一隻便祕的老鼠〉、〈眉刷刷眉〉等小品,〈一隻便祕的老鼠〉描述一個老農夫如何利用花生米殺鼠,啓發我們要發揮創意,想齣解決問題的辦法;〈眉刷刷眉〉一文講一位失業多時的年輕人如何設計整眉工具的市場行銷,讀之令人莞爾。

  黃春明的散文樸素、寫實且誠懇,引發讀者的共鳴。他提齣的深刻且客觀的評論,不但發人深省,更是對社會的當頭棒喝!

【黃春明作品集】齣版緣起:

  黃春明是颱灣國寶級文學大師,作品反應社會的脈動、時代之轉變,筆下的故事人物容或卑微,但溫暖有情,麵對睏境仍不忘樂觀以對。多纔多藝的他,左手寫作,右手編導,由其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是颱灣新浪潮電影的經典之作,自編自導的《莎喲娜啦.再見》更引人注目,近來則緻力於編導兒童戲劇,並以獨樹一幟的撕畫,創作童話故事。

  聯閤文學隆重推齣的「黃春明作品集」,採用25開軟皮精裝版本,封麵為黃春明的撕畫,書名由董陽孜揮毫題字,煥發齣新的風格,又具經典的收藏價值。

  此係列作品,除瞭已齣版的小說集《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啦.再見》、《放生》和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並將許多黃春明未曾集結成書的文章,如小說〈跟著腳走〉、〈金絲雀的哀歌變奏麯〉及散文〈低級感官〉、〈人鼠之間〉等,匯編成小說集《沒有時刻的月颱》和散文集《九彎十八拐》、《大便老師》等三本新書,全套八本可說是目前最完整詳盡,也最具權威性的黃春明作品集。

作者簡介

黃春明

  一九三五年齣生於宜蘭羅東,筆名春鈴、黃春鳴、春二蟲、黃迴等。

  屏東師專畢業,曾任小學教師、記者、廣告企劃、導演等職。近年除仍專事寫作,更緻力於歌仔戲及兒童劇的編導,此外亦陸續擔任過東華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政治大學及颱東師範學院等大專院校駐校作傢。曾獲吳三連文學奬、國傢文藝奬、時報文學奬、東元奬及噶瑪蘭奬等。現為《九彎十八拐》雜誌發行人、黃大魚兒童劇團團長。

  黃春明以小說創作進入文壇,雖被譽為鄉土作傢,但在不同的時期展現齣不同的寫作風格。作品關懷的對象包括鄉土小人物、城市邊緣人,九○年代則特彆關注老人族群。除瞭小說的創作之外,更跨足散文、新詩、劇本及兒童文學(繪本、童詩、小說)等不同文類的寫作。

  著有小說《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啦.再見》、《放生》、《沒有時刻的月颱》等;散文《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九彎十八拐》、《大便老師》;童話繪本《小駝背》、《我是貓也》、《短鼻象》、《愛吃糖的皇帝》、《小麻雀.稻草人》等,還有一本關懷幼兒成長的童話小說《毛毛有話》,以及為戲劇而創作的腳本,如《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又名《新桃花源記》);另編有《鄉土組麯》、《本土語言篇實驗教材教學手冊》、《宜蘭縣通俗博物誌圖鑑》等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總序

金豆
心裏的桃花源
落幕後的漣漪
感官與文學
童玩劫
穿鴨裙的老農夫
一隻便祕的老鼠
詞匯膠囊的見證
寵壞自己的暴發戶
打一個比方
城鄉的兩張地圖
臃腫的年代
你猜!
同舟不共濟
銘謝賜炮
鄉愁商品化
廢話産業
一朵花的背後
再見吧!母親節
吞食動詞的怪獸
走!我們消費去
老鷹不老
欣賞素養不重要嗎?
寂寞的豐收
眉刷刷眉
玻璃傢庭
飯桌上的對話
塞怕瞭沒?
高速公路變奏麯
臉上的風景
照鏡子
人鼠之間
時時刻刻
擬似環境
沉默的玫瑰花
輕言之前
多元社會二分法
流浪者之歌
名正
幽他一默
「高颱多悲風」——來演一場消暑的戲
愛心是非題
點心的尊嚴
生命怎麼教育?
討厭與討厭的距離
文化生活不等於藝術活動
低級感官
偶戲偶感
立什麼樣的人的傳?

圖書序言

總序

黃春明

  為自己的小說集寫一篇序文,本來就是一件不怎麼睏難的事,也是禮所當然。然而,對我而言,曾經很認真地寫過一些小說,後來寫寫停停,有一段時間,一停就是十多年。現在又要為我的舊小說集,換瞭齣版社另寫一篇序文,這好像已經失去新産品可以打廣告的條件瞭,寫什麼好呢?

  在各種不同的場閤,經常有一些看來很陌生,但又很親切的人,一遇見我的時候,親和地沒幾分把握地問:「你是……?」我不好意思地笑笑,他也笑著接著說:「我是看你的小說長大的。」我不知道他們以前有沒有認錯人過,我遇到的人,都是那麼笑容可掬的,有些還找我拍一張照片。我已經七十有五的老人瞭,看他們稍年輕一些的人,想想自己,如果他們當時看的是〈鑼〉、〈看海的日子〉、〈溺死一隻老貓〉,或是〈莎喲娜啦.再見〉、〈蘋果的滋味〉等等之類,被人歸類為鄉土小說的那一些的話,那已是三、四十年前瞭,算一算也差不多,我真的是老瞭。但是又有些不服氣,我還一直在工作,隻是在做一些和小說不一樣的工作罷瞭。這突然讓我想起麼兒國峻,他念初中的時候,有一天我不知為什麼事嘆氣,說自己老瞭。他聽瞭之後跟我開玩笑地問我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一句話用閩南語怎麼講。我想瞭一下,用很標準的閩南讀音唸瞭一遍。他說不對,他用閩話的語音說瞭他的意思,他說:「老是老還有人比我更老。」他叫我不要嘆老。現在想起來,這樣的玩笑話,還可以拿來自我安慰一下。可是,我偏偏被罩在「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俗諺的魔咒裏。當讀者純粹地為瞭他的支持和鼓勵說:「我是讀你的小說長大的」這句話,因為接受的是我,彆人不會知道我的感受。高興那是一定的,但是那種感覺是錐入心裏而變化,特彆是在我停筆不寫小說已久的現在,聽到這樣的善意招呼,我除瞭難堪還是難堪。這在死愛麵子的我,就像怕打針的人,針筒還在護士手裏懸在半空,他就哀叫。那樣的話,就變成我的自問;怎麼不寫小說瞭?江郎纔盡?這我不承認,我確實還有上打以上的題材的好小說可以寫。在四十年前就預告過一長篇《龍眼的季節》。每一年朋友,或是傢人,當他們吃起龍眼的時候就糗我,更可惡的是國峻,有一次他告訴我,說我的「龍眼的季節」這個題目應該改一改。問他怎麼改。他說改為「等待龍眼的季節」。你說可惡不可惡。另外還有一篇長篇,題目「夕陽卡在那山頭」,這一篇也寫四、五十張稿紙,結果擱在書架上的檔案夾,也有十多年瞭,國峻又笑我亂取題目。「看!卡住瞭吧。」要不是他人已經走瞭,真想打他幾下屁股。

  我被譽為老頑童是有原因的,我除喜歡小說,也愛畫圖,還有音樂,這一、二十年來愛死瞭戲劇,特彆把兒童劇的工作,當作使命在搞。為什麼不?我們目前颱灣的兒童素養教材與活動在哪裏?有的話質在哪裏?小孩子的歌麯、戲劇、電影、讀物在哪裏?還有,有的話,有幾個小孩子的傢庭付得起欣賞的費用?我一直認為颱灣的未來就在目前的小孩子,因為看不齣目前的環境,真正對小孩子成長關心,所以令我焦慮,我雖然隻有棉薄之力,也隻好全力以赴。這些年來,我在戲劇上,包括改良的歌仔戲和話劇,所留下來的文字,不下五、六十萬字。因而就將小說擱在一旁瞭。

  這次一起齣八本集子,舊有的四本小說集和一本散文集子,新齣的另外三本是這幾年來,忙中抽空寫的零星幾篇小說,還有以前沒收錄的小說,加上一些散文,其中寫作時間較密集的方塊專欄;它們是《九彎十八拐》、《沒有時刻的月颱》和《大便老師》。

  非常感謝那一些看我小說長大的朋友,謝謝聯閤文學的同仁,沒有他們逼我,我要齣書恐怕遙遙無期。我已被逼迴來麵對小說創作瞭。

圖書試讀

匏仔殼
  做為蔬果,匏仔(bua.鬍蘆瓜)也是夏天飯桌上的要角。特彆是端午節的盛餐中,大魚大肉不用說,雄黃酒和菜豆、茄子、匏仔是不能缺的。閩南的習俗說:「呷茄鞦趒(chhio-tio,青春力盛,春情勃勃之意),呷匏仔肥白,呷菜豆呷到老老老。」意思是說:吃茄子精力充沛,吃匏仔肥胖白嫩,吃菜豆可以活到很老很老。當然,這種話語都是在農業社會裏說的。那時貧窮,少年郎或是少年查某囡仔,常因為長期營養不足,到瞭「轉大人」的時候,變身變不過來,就像妖怪故事裏的狐狸精,道行不夠,變人的時候,尾巴一直變不過來。如果少年變身不過,他也有尾巴,那時候常看到一些人「囝仔身,大人麵」的,那就是營養不足,不是道行不夠。事實上茄子並沒什麼特彆刺激發育的荷爾濛,隻是唸著押韻好玩罷瞭。如果茄子真的那麼神效,今天的茄子一斤不知要貴到什麼地步。不過我們漢人很形式主義,常拿一些東西來代錶做為象徵。因為茄子長得像男性勃起的陽物,所以希望吃瞭茄子變壯。鞦趒一詞隻拿來形容男人性趣勃勃。相信此道的正人君子,茄子有的長得挺拔,也有長得相當自卑,好好看準下鍋的是那一條。

  女孩子,當時肥胖白嫩是她們追求的形象。窮苦的農業社會,大部分的人都需要在陽光下做粗活,這樣的人看來都是乾巴焦黑,女人也不例外。除非是大人物的少奶奶和婢女纔肥胖白嫩。削皮切塊的匏仔,煮湯之後,肉細白嫩味甜美,正像當時有福氣的美女形象。所以傢人在餐點上鼓勵女多吃匏仔,特彆在端午節時的飯桌上,有幾分神奇。

  至於菜豆,男人女人都希望長命百歲。長長的菜豆,子又多,豆字和老字在閩南語又押韻,所以討個吉利,唸著「呷菜豆呷到老老老」吃到肚子裏做個夢。窮人夢想多。不能活到老老老,做個夢可以吧。

  說匏仔,想到一則笑話。以前的人不可能不認識匏仔。但是大目新娘匏仔認識她,她卻不認識匏仔。這位大目新娘,並不是她的眼睛長得特彆大,而是她當瞭新娘的第二天,起來燒飯的時候,走到竈腳(廚房)竟然問婆婆竈在那裏。鄉下的竈,比現在的瓦斯爐不知要大幾十倍。婆婆罵她:「大目新娘無看個竈。」現在如果有人挨罵「大目新娘」的話,那意思就是說新手,或粗心。這位大目新娘,她努力工作希望將功補罪,但是她又挨婆婆罵瞭。她傷心的逃迴傢,哭訴她的冤屈給外傢聽。她說:「苦瓜皮粗粗,我削皮伊也罵,匏仔皮釉釉(iu iu,光滑的樣子),我無削皮伊也罵。」傢人聽瞭不但沒同情,還齊聲說:「該罵!」不知道我們今天的社會,有多少大目新娘?

  匏仔有很多種吃法,其中有一道叫「匏仔乾湯」,也有雅士稱它為「綑三仙」。那是用削成薄條曬成乾的匏仔乾,把過長的肚片、鹹菜(酸菜)、筍片,綁成一小綑一小綑,將它煮成湯。這是一道很道地的颱灣菜,湯爽口開胃,粒味美。舊式的颱灣火龜(火鍋),就是火鍋中間有一柱煙囪,鍋蓋為瞭避開煙囪,中間還有一個和煙囪一樣大小的圓洞的那一種。其中火龜的併料,就有綑三仙。缺瞭它這颱灣火龜也變種瞭。
  不過匏仔最妙的地方並不在怎麼吃,而是它可以拿來做用器的部份。以前有一種用器叫「匏杓」(buhiā),是用匏仔殼做的一種舀水的水杓;水瓢。那是把成熟的匏仔果,留到很老木質化之後,一個匏仔剖開來,挖掉裏麵的子,就成瞭兩隻輕便的水瓢;匏杓。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