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元的鐵道旅行

11元的鐵道旅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旅行文學
  • 火車旅行
  • 散文
  • 遊記
  • 紀行
  • 鐵道
  • 文化
  • 生活
  • 隨筆
  • 中國鐵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總是自得其樂,總是小題大作。

  不論世界如何轉動,劉剋襄慣以簡單緩慢的節奏,邂逅地方景物。如此隨性,卻能在平凡俗事,發現迷人之處。

  在喧嘩旅驛,他的視綫穿越庸擾塵囂;在寂寞小站,讓荒涼孤獨靜靜包圍。除瞭鐵道迷追逐的硬紙票、號誌樓等,更愛牽扯無關鐵道的內容。比方,海綫上挑扁擔的老人,他的扁擔是什麼植物做的?高雄車站前的公共汽車站,還有窗口如老鼠洞的售票亭嗎?

  就是這些那些,難以述說的韆頭萬緒、微不足道的小景小物,讓心靈暫時齣走,讓旅程滿載而歸。鐵道不單是運輸工具,而是行旅重要的元素。

  搭乘新的火車──高鐵,作者的視野不改獨傢。他說,搭高鐵就像觀看一部颱灣的生態紀錄片,九十分鍾的車程,活力與頹敗,文明又荒野的畫麵輪番上映。也可以盡情地「流動鳥目」,由北南下,二三韆公尺高山的雄峙嵱嵷,中低海拔淺山的嶙峋嵾嵯,在眼前逐一聳立而過。那興味,唯有搭高鐵,纔得以盡情感受。

  風物特産、鐵路便當,作者更是當寶似地翔實研究,那股熱情,彷彿永遠十七歲,還在情竇初開。

  這迴配備依然多元,文字爬梳、車站地圖、風物素描、行旅攝影。透過劉剋襄的文字與圖片,我們彷彿第一次搭火車,遇見另一個迷人的颱灣。

作者簡介

劉剋襄

  老傢鄰近鐵道,自幼便對搭火車去遠方懷抱無限憧憬。

  一雙腳「凸」全颱灣,大城小鎮、深山野壑,好像沒有他不熟悉的地方。

  擅長在尋常事物裏,邂逅迷人的風景,領會生命的況味。

  旅行講座總是風靡全場,鐵道題材尤其令人引頸期待專書付梓。

  創作半甲子,寫作不輟,題材多元,屢獲奬項。

  詩、自然觀察、曆史探險、動物小說、野菜蔬果、小鎮旅行、登山指南、繪本……,著作超過四十本。

  《11元的鐵道旅行》是他的第一本鐵道專著。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序 11元的鐵道旅行

〈喧嘩旅驛〉
平溪站  張君雅小妹妹的小鎮
十分站  幸福車站在哪裏
知本站  遙遠的傢園
鳳山站  魅力無窮的兵仔市場
高雄站  老車站前的公共汽車站
集集綫  高中女生的旅行
大甲站  沒有鎮瀾宮的大甲

〈寂寞小站〉
三貂嶺站  全世界最貴重的孤獨
牡丹站  最後的硬紙票
二結站  無所事事的小站
和平站  失去和平的山榖
山裏站  傳說中,到不瞭的車站
後壁站  走路去無米樂的傢園
新埔站  永遠一個人的車站

〈高速風景〉
我是高鐵人
搭高鐵,宛如看生態電影
搭高鐵看桐花
鼕末午後二點半的高鐵
高鐵站旁的土地公

〈風物尋味〉
侯硐站前的兩傢麵攤
平溪綫的箭竹筍
宜蘭綫上的火車便當
大埤、小米蝦和池上便當
愈燒愈旺的奮起湖老街
活在鐵路便當下

圖書序言

自序

11元的鐵道旅行

  颱灣最慢的火車,最短區間的裏程,最便宜的旅行,票價是11元。

  比如,池上至富裏、壽豐至誌學、萬榮至鳳林之類。有趣的是,如今它們幾乎都集中在花東縱榖。

  質言之,11元潛藏著,緩慢的節奏、淳樸的生活、迷人的風物。更湊巧的,「11」也隱含著另一層意象:「我是坐11路來的」,以二條腿旅行。

  十多年來,我的漫遊,如是不斷地實踐著。從東部到西部,從北迴到南迴。甚而,從颱鐵到高鐵。

  我保持高度的浪漫,有一點懷舊。自得其樂地,發揮到極緻。

為何如此執著?

  這種情境自童年延伸齣來後,似乎未曾斷奶。五歲尚未離開烏日九張犁時,大清早,祖母帶我到水田插秧,旁邊就是鐵道。小學時就讀颱中大同國小,旁邊也是鐵道。

  再大一點,居傢離鐵道遠瞭。自己在房間玩火車,依舊興奮地搭建各種復雜的路綫,搜集各種材料。努力造橋鋪路,甚而興建市鎮。年紀更大時,我的熱情持續不減,蒐集各個年代的鐵道圖,繪製車站周遭環境。繼續摸索消失的車站,發掘新增車站的妙義。

  年少時玩火車,可以關在房間內一整天。現在迷火車,彷彿一輩子都可以鎖在颱灣。盡管鐵道消失很多,鐵道交通彷彿沒落瞭。但我的鐵道記憶,不隻橫嚮拓展,上下亦根須般縱深。悄然地,從小苗,似乎有瞭喬木的身影。

  百年前,火車齣現在颱灣時,凡其馳騁停靠之地,往往帶來钜烈的生態環境破壞。如今火車沿著鐵道行駛,載著多數人來去,不再噴齣濃密的黑煙。相對於,汽機車的隨意來去,一二人成行,消耗大量的石油。它反而變成較為環保的交通工具。

  火車的來去拘限於固定路綫,軌道不輕易隨山勢起伏,彷彿減緩瞭人類破壞土地的麵積。鐵道事物乃逐漸變成守舊的代名詞,火車停在麵前,或者一條鐵軌的橫陳,都明白地告訴你,「很抱歉,我隻能這樣,隻能到此,其他就靠你自己瞭。」

  靠什麼方式呢?下瞭車,我幾乎都用走路。我的鐵道旅行,大抵是以這種節奏存在的。常以車站為中心,在周遭不斷地漫行、散步。不論大站小站、喧嘩寂寥,我好奇地尋訪市井鄉野。

  鐵道不是一把尺,而是圓規。車站為針尖腳,我是那活動的鉛筆腳。慢吞地畫齣半徑或圓圈,丈量著經過的大城大鎮小村小落。透過此類鐵道旅行,我的書寫當然更無法自滿於硬紙票、號誌燈、轉轍器之類的元素,或者懷舊地尋訪老車頭。我經常脫軌,溢齣鐵道的思考範疇。

  我不是一個鐵道迷。或者,我是另一種,11元那種,大傢還不認識的鐵道迷。我酷愛小題大作,牽扯很多乍看跟火車無關的內容。但或許,這纔是真正的鐵道風物,隻是過去搭火車的人較少注意。

  高鐵是另一類型的火車,速度較快的火車。它的齣現,我不得不,把自己的旅行地圖畫大一些。但仍是我的國界,仍是11元的內涵。我學習,從快中找慢,從科技中發現自然。也藉由高鐵經過的新地理,接觸到另一個颱灣,另一個自己。

  這本鐵道旅行蒐集瞭韆禧年以來,我在各地搭乘颱鐵和高鐵的見聞。一個人的,結伴的。也有上百人旅行,像候鳥的集團遷徙。對我而言,鐵道不隻是旅行,它還是鄉土教學,也是環保教育,自然教學不可或缺的課程。

  搭火車是快樂而知足的旅行。凡鐵道周遭的餖飣小物,都想悉心摩挲,抽剝齣興味。

  搭火車是環保而簡樸的旅行。花費很少,卻耗費很多時間。但那是用最輕微的自己,在接觸這片土地。

  搭火車是安全而緩慢的旅行。我把自己交給一輛駛嚮遠方的列車,彷彿把自己的一輩子交給另一個人,腦海卻更從容地,麵對世界。

  我像小孩子在野地探險,活蹦亂跳,消耗不完活力。自以為有一個秘密基地,自己是首領。在鐵道的世界裏,我永遠長不大,也不想長大。持續握著11元的車票。

圖書試讀

【喧嘩旅驛】

平溪站
張君雅小妹妹的小鎮

電視廣告裏,村子的廣播器大聲放送著:「張君雅小妹妹,你傢的泡麵已經煮好瞭,你阿嬤限你一分鍾以內趕緊迴去呷……」這時隻見,仍穿著學校白衣黑裙的她,套著笨重的木屐,喀隆喀隆,著急地跑下石闆道的巷弄,趕迴傢去。

這一淳樸的小鎮畫麵,相信大傢都還印象深刻。張君雅跑過的石闆道叫中華街。如果這是真實的故事,我猜,她本來可能正在鐵道邊和同學玩耍,那兒有一傢打鐵舖,老師傅已經很少開爐。

此段中華街約一百公尺。按理,張君雅小妹妹跑下去的時間,可能是下午放學沒多久,也有可能是暑假。

總之,這時段絕不是例假日。如果是那時候,張君雅一路跑下去,絕對會撞到許多遊客。甚至,根本不用跑瞭。街上太多遊客的喧嘩聲,再如何廣播,恐怕都沒幾人聽得清楚泡麵的訊息。

張君雅趕迴傢的路上,會先經過幾傢仍在營業的老店。右邊的新建益商號,裏麵擺列著五金和農耕器具。三四十年前慣用的農傢物件頗多。老闆娘最愛津津樂道,張君雅跑下去的場景,彷彿昨天纔發生。一提到她,好像在談齣嫁的女兒。

斜對麵則有一傢雜貨行,叫新永隆商店,販賣一些傳統的食材,都會罕見的蘿蔔絲、紅花米等,這邊還相當常見。它的旁邊是一間此地著名的順發黑豬肉舖,這時可能打烊瞭。

張君雅繼續跑。越過平溪橋前,橋頭有一傢咖啡簡餐店,但經營沒多久就歇業。此一早夭,告知瞭,此地並不流行咖啡這種時髦飲料。隔鄰的菁桐迄今約有八九傢,這兒卻一間也難以維生,顯見兩個小鎮間,在生活內容與觀光發展上,勢必有著微妙的歧異。

越過平溪橋時,旁邊牆壁漆塗著愛護社區、關懷他人之類的標語和漫畫。這些圖文被刻意彩繪,似乎突顯瞭,此一小鎮意欲維持的民風。

隨即,張君雅來到瞭小鎮唯一的十字路口。

如果她傢在左邊,沿著這一方嚮的石底街,起始就是間賣稻草庚粿和刺殼粿等鄉土糕食的小店。但這款時日,沒什麼客人,製作的老人多半在二樓休息。

隻有對麵的手工芋圓依舊熱賣,便宜大碗,芋頭又特彆香。美好的口碑,早就傳開甚久。晚近,它也常被拿來和九份的芋圓比較。此間的芋圓原料主要來自大甲,早年是一位老先生經營,後來由外甥女承繼,已經開瞭三十多年。

張君雅若住的更遠,接近石底橋那邊。她還會經過更多店傢。比如,她偶爾感冒要拿藥的瑞安診所,專賣豆餅和中藥草的雜貨舖,還有名聞遐邇的福昌餐廳。這傢店以傳統的辦桌料理齣名,在餐廳從事炊煮工作的,都是老嫗和老漢。平溪小鎮的餐飲特色,當以此店為鵠首。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