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書店★★★★★推薦
美國各大學哲學係學生人手一本
笛卡兒齣生於十六世紀法國一個貴族傢庭,從小就對物理、數學有著很大的興趣。除瞭在哲學領域的貢獻外,他我寫的幾何座標原理亦帶給數學界很大的進程。
他的《沉思錄》則是最被廣為閱讀的哲學文本,被視為現代哲學的開端,往往也是在大學裏研讀哲學的學生,被要求閱讀全文的第一本哲學經典。其後開啓瞭歐陸理性主義,影響瞭日後的史賓諾沙與萊布尼茲。這本導讀手冊所提供的解說及分析正是對《沉思錄》最為重要的一本著作。
作者由哲學史的角度切入,闡述笛卡兒的學術背景及生平,進而討論《沉思錄》的寫作動機,此外,更分彆探討書中提到的各個主題,包括:心靈、真理與神、自由、人與自然等議題,進而證明瞭上帝的存在。非常適閤作為瞭解笛卡兒思想的第一本書籍,更是閱讀《沉思錄》的最佳指南。
作者簡介:
海特斐 Gary Hatfield
美國賓州大學哲學係教授,曾任教於哈佛大學哲學係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哲學係
其擅長領域為心理哲學、現代哲學史、科學哲學等,齣版多本哲學著作。
譯者簡介:
周春塘
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曆任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華梵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華梵大學東方思想研究所所長等職。著作包括《撰寫論文的第一本書》、《生活智慧 - 尋找生命中的力量》;譯有《耶穌秘捲》。(以上皆由五南齣版)
代譯序──《沉思錄》與現代科學:笛卡兒思想傳承的迴顧
書名縮寫和引文資料
第一編 總覽和提要
第一章 笛卡兒的計畫
第二章 怎樣閱讀《沉思錄》
第二編 六篇瀋思的議論
第三章 讓心靈獨立於感官之外
第四章 心靈本性的發現
第五章 真理、上帝,和循環性推理
第六章 判斷、錯誤,和自由
第七章 物質、上帝,和二論循環推理
第八章 自然世界和心身的關係
第三編 超越《沉思錄》之外
第九章 新科學──物理、生理,和情理
第十章 薪傳和貢獻
代譯序
《沉思錄》與現代科學:笛卡兒思想傳承的迴顧
笛卡兒生於一個科學革命蘊釀時代的前期,有關自然世界駭人聽聞的新發現日有所聞,頗有掃蕩數世紀以來知識信仰的趨勢。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笛卡兒增添瞭不少他個人的貢獻,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他還提齣瞭一個翻新全盤形而上學的規劃,替這場科學革命帶來瞭新生的氣息。這個結閤數學、物理學、人心、上帝,以及真理觀念的規劃,便是笛卡兒傳承中最饒意義的一章,影響瞭他身後數百年間的思想,尤其是有關數理和人心的研究,包括心理學和腦神經科學。在這些領域中,他最成功的是物理學。笛卡兒心目中的宇宙是一部「雄偉的機器」,這個形象既新穎,又簡單,還充滿瞭無限的啓發性。他保證像這樣一個宇宙中的物理現象,都可以用一套尋常的邏輯和數學作為探索的工具,而他本人還為這套工具盡瞭一番打造的心力。這個機械而又數學化的宇宙觀,經過後世的改進,已被現代的科學傢們普遍接受,並且視為當然。
單憑這個成就,便足以使笛卡兒永垂不朽。但他的貢獻遠不止此,最令人注目的,是他的《沉思錄》。在書中,他企圖把知識變成有如數學一般的可靠和精確,並且深入人的心靈,尋找靈魂和物質間的關係。在這個視野中,他懷抱著極高遠的理想。不過他的斬獲,卻還有待證明。事實上,他提齣的若乾問題,盡管經過後人不斷的努力,至今還沒有獲得解答。
讓我們首先觀察一番他對數學真理的熱愛。醉心於數學知識的精確性和它具有解釋物理現象的功能,笛卡兒建議說一切物質都具有「擴延性」,或者空間,如此一來,物理學在本質上變成瞭幾何學,也就是數學的一個部門。當然,這個確實的觀念也曾經過不少次數的修正,但從他開始,物理學和數學有瞭密不可分的觀念,直到今天還是一種金科玉律。後繼者有如牛頓,?瞭要瞭解運動中物質的物理現象,發明瞭一套全新的數學,亦即微積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基本上也是一種數學上的演繹,從少數幾個簡單的前提齣發,他替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找到瞭前所未有的新概念。隨後跟進的量子力學,跟數學也有緊密而平行發展的趨勢。
然而,以尋找真理的基礎為由,笛卡兒決心要追究到底。假如物理學依賴數學,那麼數學依賴的又是什麼?無可懷疑地,數學也是人類心靈的一種産物,那麼我們也能信賴數學嗎?在《沉思錄》中,笛卡兒用懷疑的手法對我們心靈是否可靠的問題作齣瞭猛烈的挑戰。最終他還給瞭心靈一個肯定的信任。他所藉重的推理,是上帝不會騙人的假設,和我們「明白而清晰的知覺」。他認為這便是求取真理時必不可少的條件。他的想法曆來進展如何?不錯,人類求真的慾望從來便不曾衰退。一位舉足輕重的思想傢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說,「我追求真理的熱忱,有如追求宗教的真理。」這話便是笛卡兒數世紀前大聲疾呼的迴響。不過,羅素說的是一種希望。他心下明白,二十世紀中許多新的發現,已讓數學的知識濛上濃厚的陰影,和在尋求絕對真理時所給與的約束。最可注意的是,數學傢庫特‧戈德爾(Kurt Godel) 在1931年的宣稱:數學的規範,以及與數學有關的係統,已不再能為真理做任何充分的見證。這無疑是給企圖利用係統觀念或者數學的結構來解決問題的人,有如笛卡兒和羅素者,一個當頭棒喝。更多的失望來自一九七○年代一個新興的數學支派名為「混沌理論」(chaos theory)的。它認為數學能為現實世界所做的預言,已越來越不可靠。不用說令人氣餒的氣象預告,即使幾個世紀以來眾以為不可一世的科學大躍進,也都給潑上瞭冷水。笛卡兒絕對知識的完美夢想,既然植根於數學,也難免落瞭空。
至於笛卡兒的另一目標,即:解釋人的靈魂以及它與身體和外在物質間的關係,又怎樣呢?恐怕笛卡兒自己也被這個龐大的任務嚇倒瞭。他從未完成這項工作,這些問題到今天也還沒有答案。在這個目標中,他心中懷著一個雙重的計劃。首先,正與他物質的觀念一緻,他想證明人的心靈大體上可以用機械的方式得到瞭解。他相信他假想中的神經係統和大腦應能正常配閤,而且也符閤生理上的實況。整體說來,笛卡兒最可笑的錯誤便齣現在這裏:他把大腦中一個細小的部門叫做「鬆果腺」(pineal gland)的東西,賦予一個重大的責任,認為那便是靈魂的所在地。他的結論來自大腦的自覺性相當統一的事實,而鬆果腺正好位於大腦的中央,它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結構。他同時代的人便不同意這個說法。今天我們十分清楚,鬆果腺主要是一個內分泌的器官,它分泌的麥藍通寜 (melantonin ,一種有控製睡眠作用的荷爾濛),與精神功能全無關係。幸而這種細微的機械論並不是《沉思錄》的焦點。相反地,《沉思錄》要把人的心靈和肉體分離為兩種不同的「物質」。這便是笛卡兒心目中的第二個計劃。然而這個計劃,在現代思想傢的眼中,卻是笛卡兒犯下的又一大錯。笛卡兒認為心靈和肉體含有兩種不同的物質,現代科學傢卻相信心靈和身體屬於同一種物質,雖然具有兩個不同的層麵。今天有人取笑笛卡兒的「二元論」,覺得他所謂的心靈,中間暗藏瞭一個擁有魔法的精靈,能超越物質的世界,逃開理性的製裁。我們(應當)慶幸沒有接受這個迷信的玄想。事實上,在笛卡兒的著作中,我們完全看不見任何值得取笑的地方。他的許多思想跟今天有相當的接近:人們精神的狀態和身體之間有一個極其微妙的關係;在科學的領域中,這是一個不容衊視的話題。最重要的是,他所看見的樸索迷離的自覺性,跟他所相信冷漠無情的機械世界全然不同。這個話題蘊藏瞭道德的含義。這些能主觀地對欲望、快樂和苦難有所感受的生物,絕不是冷漠無情的機器,隻有他們纔值得同情。
雖然笛卡兒在他的二元論中並沒有提齣倫理上的問題,他的哲學相當凸顯瞭人類心靈獨一無二的品質。
很不幸的,這個獨一無二的心靈,其撲索迷離的程度,一點也不亞於笛卡兒的時代。 盡管今天腦神經科學傢對大腦的機械功能已做瞭不少的研究,我們至今仍然不瞭解,?什?許多不同的大腦活動會進入我們自覺的天地。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隻能讓我們對這些問題感到更多的神祕。今天的電腦已經可以做高難度的錶演(例如世界級的棋賽),這些我們嚮來認為屬於人類心靈的功能,迫使我們思考機器是否也能擁有自覺的特性。雖然見仁見智,眾說紛紜,這個問題要得到解答,看來為時還很遙遠。另外一些著名的科學傢,包括湯麥士‧奈格耳(Thomas Nagel),設想動物也有自覺性,雖然笛卡兒早已否定瞭這個觀念。還有一些哲學傢,有如大衛‧查末爾士(David Chalmers),認為自覺性不能再以慣用的語言來解說;它應當彆樹一幟,成為一個獨立專門的學問。查末爾士還說,自覺其實是一種資訊的傳遞,它可以呈現於人類的大腦,或者動物,和機器的身上。這個當然不是笛卡兒的念頭,但跟其他的問題一樣,答案不會在短期內到來。在本書的末章中,海特斐教授把心靈和身體的探討視為是笛卡兒一份「最具活力的遺産」。一點不錯,四個世紀過去瞭,這些來自笛卡兒的疑問,依然還在種種不同情況的思考中反復地迴響。
周啓廉
哈佛大學醫學院腦神經科學博士、笛卡兒「意識觀念」專傢
序於美國國傢衛生署藥物管理局
我一直覺得,每個時代都需要有能夠挑戰傳統思維的先驅者,而笛卡爾無疑就是這樣一個巨人。他的懷疑精神,那種不滿足於既有答案、勇於刨根問底的態度,即使在今天也極具啓發性。我一直很想深入瞭解《沉思錄》的原著,但總覺得直接閱讀原著有些門檻,所以一本好的導讀或者解析類書籍就顯得尤為重要瞭。我看到這本書的簡介,提到瞭它會對《沉思錄》進行詳細的解讀,並且還會探討笛卡爾的哲學思想如何影響瞭西方近代哲學的發展。這一點正是我最感興趣的。颱灣的哲學普及做得相當不錯,有很多優秀的學者和譯者,我個人也接觸過一些颱灣齣版的哲學譯著,他們的專業性和嚴謹性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希望這本《笛卡爾與<沉思錄>》能夠繼承這種優良傳統,不僅在學術上有所建樹,也能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笛卡爾的核心思想,並且感受到他思想的魅力。
评分我對那些能夠引領時代思潮的思想傢總是充滿瞭敬意,而笛卡爾絕對是其中一位。他的哲學思想,尤其是那個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不僅僅是一個哲學命題,更像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認知方式。我一直對《沉思錄》這部作品很感興趣,但總覺得直接閱讀原文需要一定的哲學功底。因此,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沉思錄》的書籍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瞭解到這本書的作者對於笛卡爾的研究頗有造詣,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期待。在颱灣,我們不乏優秀的哲學普及讀物,許多書籍都能夠將復雜的哲學概念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並且又不失其學術的嚴謹性。我希望這本《笛卡爾與<沉思錄>》能夠在這方麵做得齣色,讓我不僅能夠理解笛卡爾的哲學思想,更能體會到他那種勇於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並且能夠將這種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思考和生活中。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的。在現代社會,節奏這麼快,大傢好像都忙著追逐各種新事物,對於像笛卡爾這樣幾百年前的思想傢,很多人可能覺得有些遙遠。但《沉思錄》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寜靜和內省的力量,而笛卡爾又是那個“我思故我在”的代錶人物,所以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股清流,把我從日常的喧囂中拉瞭齣來。我平常閱讀的習慣比較雜,但如果碰到一本能夠引發我思考的書,我會花很多時間去琢磨。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一些哲學知識的科普,更重要的是能夠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反觀自身。畢竟,哲學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颱灣的許多書評都對這類深度哲學讀物給予瞭很高的評價,很多時候,一本好的哲學書能夠改變一個人看待問題的方式,甚至影響人的一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這樣的體驗,讓我從笛卡爾的視角齣發,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有意思,那種有點復古的色調,搭配上笛卡爾和《沉思錄》的浮雕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種深沉的哲學氣息。我拿到手之後,就忍不住翻瞭幾頁,雖然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看排版和一些關鍵詞,比如“我思故我在”、“身心二元論”,就覺得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著作。我一直對西方哲學史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奠基性的思想傢,而笛卡爾無疑是其中一位。他那種從懷疑一切開始,最終找到確定性知識的方法,總是讓我覺得非常著迷。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對笛卡爾思想理解上的一些空白。我特彆期待書中對《沉思錄》的解讀,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笛卡爾的思考過程層層剖析,又如何將其置於當時的哲學語境中加以理解。颱灣的齣版界一直都很注重這類經典著作的引進和翻譯,希望這本《笛卡爾與<沉思錄>》也能帶來一些新的視角和深刻的洞見,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瞭解到笛卡爾的生平,更能深入理解他那些劃時代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些思想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影響。
评分最近在整理書架,無意間看到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概覽,裏麵提到瞭笛卡爾的貢獻,引起瞭我對他的興趣。我一直對“認識論”這個領域比較好奇,特彆是關於知識的來源和確定性問題。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可以說是這個領域的一個標誌性論斷。而《沉思錄》又是他思想體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瞭解笛卡爾是如何通過一係列的“沉思”,最終構建他的哲學體係的。颱灣的圖書市場,特彆是關於人文社科類的書籍,種類非常豐富,而且更新速度也很快。我看到這本書的書訊,覺得它在內容上比較有深度,而且似乎也注重學術研究的嚴謹性。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對《沉思錄》中具體論證的詳細分析,比如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以及他如何處理靈魂與身體的關係等問題。如果能輔以圖錶或者案例說明,那就更好瞭,這樣更容易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