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方哲學而言,知識論作為專書問世,是近世纔演繹齣來的一迴事;然認知問題的提齣與討論,卻早與形上學同久遠。本來,世人平日以「認知」為理所當然而不詳加追究,但當他一旦開始質疑其認知真理的可能性時,知識問題纔成瞭迫切有待化解的難題。而柏拉圖是第一位認真麵對此問題的西哲;隨他而來的一係列哲人:包括亞裏士多德、多瑪斯、笛卡兒、休謨、康德、馬雷夏、鬍塞爾、海德格、謝勒、梅露龐蒂、高達美、郎尼根等,都分彆曾在這領域留下他們的心得與貢獻,以緻我們可按不同年代之特色,而為他們分辨古典、近世、當代等思潮。
本書以「曆史還原」為經、以「超驗法」為緯,企圖一方麵挖掘知識論的基本論旨,另一方麵貫通其古今探討之來龍去脈,以祈讀者在「正見」、「正思維」的前提下,達緻「正心」、「正行」、「正果」的理想。
作者簡介
關永中
現職: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
學曆:比利時魯汶大學神學、哲學博士
著作:《郎尼根的認知理論》、《神話與時間》、《愛、恨與死亡》、中英論文多篇
第一章 笛卡兒(Rene Descartes, 1596-1650)──與理性主義
第二章 休謨(David Hume, 1711-1776)──經驗論的極端例子
2.1 從方法論說起
2.2 知識論
2.3 綜閤評述經驗論者
第三章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與超驗轉嚮
3.1 「超驗法」的基本涵義
3.2 康德走上超驗途徑的緣由
3.3 感性--超驗感性論
3.4 悟性--超驗分析論
3.5 想像力與圖式
3.6 理性--超驗辯證論
3.7 超驗判斷
3.8 康德為何未能藉超驗法來建立形上學?
第四章 馬雷夏(Joseph Marechal, 1878-1944)─士林哲學的超驗轉嚮
4.1 兩重二律背反
4.2 形上批判與超驗批判
4.3 形上批判轉化為超驗批判
4.4 康德未能透過超驗批判而肯定形上領域的因由
第五章 鬍塞爾(Edmund Husserl, 1859-1938)與現象還原
5.1 現象學的理想--哲學為嚴格科學
5.2 現象學的核心--意嚮性
5.3 現象學的方法--現象還原
5.4 鬍塞爾對內在時間的分析
5.5 鬍塞爾晚期方法論的演繹
5.6 鬍氏晚期知識論的再反思-《經驗與判斷》之提示
第六章 總結
一看到《知識論─近世思潮》這個名字,我就知道這是一本可能讓我“燒腦”但絕對收獲滿滿的書。近世,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尤其是與“知識論”結閤在一起,更是勾起瞭我對那個西方思想巨變時期的無限遐想。我一直對人類是如何“知道”這件事本身充滿瞭好奇,而近世恰恰是關於這個問題的集中爆發期。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笛卡爾如何通過懷疑一切來尋找確定性的起點,洛剋又如何從“白闆說”齣發,強調經驗在知識形成中的至高無上地位。更吸引我的是,那些宏大的哲學體係,比如斯賓諾莎的泛神論,萊布尼茨的單子論,是如何從知識論的角度齣發,最終構建齣他們各自對世界整體的理解的。我還想知道,這些近世思想傢們,在麵對當時飛速發展的科學時,他們的知識論是如何迴應和影響科學發展的,反過來,科學的突破又如何挑戰和重塑瞭他們的哲學觀念。如果這本書能描繪齣一幅近世知識論發展的全景圖,並且能讓我清晰地看到這些思想的聯係與區彆,甚至它們對我們今天如何思考、如何學習的潛在影響,那無疑是一次極具價值的思想之旅。
评分對於《知識論─近世思潮》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瞭一幅畫麵:一群偉大的思想傢,在思想的搖籃——近代的歐洲,激蕩碰撞,關於“我們如何認識世界”、“知識的邊界在哪裏”、“什麼纔是可靠的知識”等最根本的問題,被他們一遍遍地追問和解答。我一直覺得,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觀念,比如科學的實證精神,比如對理性思考的推崇,都深深植根於近世哲學的土壤。我特彆好奇,在那個人類文明發生巨大變革的時期,那些偉大的頭腦是如何擺脫宗教束縛和傳統權威,開創齣全新的認識世界的方式的。例如,笛卡爾對理性方法的強調,培根對歸納法的重視,洛剋對天賦人權的闡述,以及休謨對因果律的深刻質疑,這些思想的火花是如何點燃瞭整個啓濛運動,並最終影響瞭現代社會政治、科學和倫理的方方麵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時空,深入瞭解這些思想傢的爭論、共鳴,以及他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産。如果它能將近世知識論的發展脈絡梳理得清晰可見,並揭示其對我們今天思維方式的深遠影響,那將是一本我非常願意反復閱讀的經典之作。
评分最近在思考一些關於“什麼是真理”的根本問題,感覺有點卡住瞭,尤其是在網絡上信息真假難辨的時代,我們如何纔能確信自己所“知道”的是真的?《知識論─近世思潮》這個名字,瞬間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因為“近世思潮”這個時期的哲學傢們,像培根、笛卡爾、洛剋、休謨這些,幾乎都在圍繞著知識的來源、確定性和可靠性這些核心問題展開論述。我一直對英國經驗主義和歐陸理性主義的對立很感興趣,到底是我們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更可靠,還是我們理性思考産生的邏輯推導更接近真相?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地介紹這些重要的思想傢,以及他們是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係的。特彆是,我想瞭解在那個科學革命如火如荼的時代,哲學傢們是如何與科學傢們相互影響,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所理解的“科學知識”。還有,近世思潮中關於“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以及他對懷疑的運用,至今仍然是理解自我意識的重要基石。如果這本書能把這些思想的演變和相互關係講得清晰明瞭,那絕對會讓我對知識的本質有全新的認識,也能幫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審慎地辨彆信息,不被虛假的信息所誤導。
评分哇,光是看到《知識論─近世思潮》這個書名,就覺得腦袋要爆炸瞭!最近真的超想好好梳理一下西方思想的脈絡,尤其是從近世(大概就是啓濛運動那時候吧?伽利略、牛頓、培根、笛卡爾這些大神們開始活躍的時期)開始,知識是如何被構建、被質疑,又如何一步步演進到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的。我一直覺得,瞭解知識的源頭和發展過程,就像是拿到一把解鎖很多疑惑的鑰匙,很多當代社會現象、科技發展背後的哲學邏輯,都能找到根源。比如,我們現在講究的科學方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empiricism(經驗主義)和 rationalism(理性主義)的爭論,到底是怎麼影響瞭後世的科學探索和教育理念?還有,近世思潮中的一些激進想法,比如懷疑論的興起,是不是也為後現代的解構思潮埋下瞭伏筆?我感覺這本書如果能係統地梳理這些,那絕對是我的年度必讀!特彆是對於我這種對哲學有點興趣,但又不想被過於晦澀的術語嚇跑的讀者來說,一本能把復雜的近世思想講清楚、講透徹的書,簡直是救星!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精彩的知識探索之旅,讓我對“知道”這件事本身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知識論─近世思潮》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大學時那些熬夜啃讀的哲學經典。近世,這不就是那個科學革命、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爭鋒相對的時代嘛!我一直覺得,那個時期的思想傢們,像是康德、笛卡爾、洛剋、休謨等等,他們提齣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直接奠定瞭我們今天認識世界的基礎。尤其是我對康德的“哥白尼革命”,也就是認識主體的重要性,一直深感著迷,他如何調和瞭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矛盾,構建瞭我們今天所理解的“經驗”本身。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解析這些核心理論,比如,他們是如何看待人類的感官、理智和想象力在知識形成中的作用的。還有,近世時期,對“普遍真理”的追求,以及後來齣現的懷疑主義思潮,對我們理解當今社會多元價值的形成,肯定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我特彆期待能看到書中對於這些思想如何在曆史長河中演變、融閤、甚至被批判的梳理,從而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知識是如何一步步被建構和解構的。如果這本書能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並從中獲得一些啓發,那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嚮身邊同樣對哲學感興趣的朋友們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