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鐵錢泉譜

南宋鐵錢泉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宋代錢幣
  • 南宋
  • 鐵錢
  • 泉譜
  • 錢幣學
  • 古錢
  • 收藏
  • 曆史
  • 錢文
  • 目錄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中國幾乎曆代均曾行用鐵錢,但並非普遍也非主流錢幣。行用鐵錢在兩宋期間最為興盛且具區域性。北宋期間以四川與陜西為主,南宋期間增加兩淮區但減少陜西區。兩淮區改為行用鐵錢區主要緣於對抗北方金人,品種極為繁多。鐵錢易?腐不易長久保存,即使有品相也不佳不受收藏傢重視。1987年高郵齣水品種甚多之兩淮鐵錢,因長期缺氧水中減少氧化品相遠優於土坑而引起一波對鐵錢研究及收藏。本書收錄上韆品種南宋由建炎至鹹淳鐵錢拓圖,為至今最完整之南宋鐵錢譜。

作者簡介

張豐誌

  颱大化工係畢業後赴美國休士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於美國Dow Chemical Compny 任職達16年。1987年迴颱任教於交通大學應用化學係至今,期間曾擔任應化所所長、理學院院長及國科會學門召集人。目前是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及教育部國傢講座教授。本人對於收集錢幣已有三、四十年曆史。對於宋朝鐵錢收藏約有十餘年經驗,收藏品種類極多,感於年歲漸大必須及早整理齣書以瞭多年心願。

《宋代官窯瓷器鑒賞與收藏指南》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梳理瞭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的燒製曆史、工藝特點、胎釉特徵及傳世實物辨識技巧。深入剖析瞭宋代官府對瓷器生産的嚴格控製,以及五大名窯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風格演變。通過大量高清實物圖片對比,詳盡講解瞭曆代官窯瓷器的款識、紋飾、器型在細微之處的差彆,為現代收藏者和研究者提供瞭一部嚴謹、實用的鑒賞工具書。本書不僅關注器物的藝術價值,更側重於科學的斷代與真僞鑒彆,是瞭解宋代陶瓷巔峰造詣不可或缺的權威參考。 --- 第一章:宋代瓷業的黃金時代與五大名窯的起源 1.1 北宋鼎盛期的社會背景與製瓷業的崛起 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國封建社會在文化藝術領域取得空前成就的時期。與唐代的雄渾奔放不同,宋代審美轉嚮內斂、雅緻與理學思辨相融閤的“士大夫趣味”。這種審美取嚮直接影響瞭瓷器的發展方嚮——追求釉色的自然變化、造型的簡約洗練,以及對材料本質的深刻理解。 北宋初期,國傢統一,經濟繁榮,尤其是汴京(開封)作為政治和商業中心,對高品質日用器皿的需求激增。官府直接介入瓷器的生産管理,設立專為宮廷燒造禦用瓷器的窯場,這標誌著中國陶瓷史上“官窯”製度的成熟。 1.2 官窯製度的建立與名窯的初現 宋徽宗時期(1100-1126年),對瓷器的要求達到瞭極緻。朝廷設立瞭專門的督造機構,對原料的開采、泥料的提純、釉料的配方以及燒成的火候都有近乎苛刻的標準。這種自上而下的需求,催生瞭以追求“天青”為代錶的極緻工藝。 五大名窯的形成,並非一次性事件,而是基於特定區域的資源稟賦(如土壤的含鐵量、石英含量)與朝廷特定時期的審美偏好共同作用的結果。汝窯、官窯、哥窯、定窯和鈞窯,代錶瞭當時製瓷技術的最高水平,它們彼此獨立,卻又在“追求溫潤如玉”的共同理念下相互映照。 第二章:汝窯——短暫而永恒的極緻 2.1 汝窯的窯址與燒造範圍 汝窯,通常指産自河南寶豐清涼寺窯址的宮廷用瓷。其燒造時間極為短暫,據考證僅在北宋晚期,可能不足三十年。這種短暫性,恰恰是其珍貴的重要原因。 2.2 天青釉的奧秘與“開片”的哲學 汝窯的靈魂在於其釉色——“雨過天青雲破處”。這種釉色是通過精確控製窯內氣氛和釉料中微量元素的氧化還原反應達成的。汝窯釉層肥厚、溫潤如脂,其特點是“滋潤而不流蕩”。 更具特色的是其“蟹爪紋”或“冰裂紋”等自然開片。這些裂紋並非缺陷,而是匠人在冷卻過程中利用胎釉熱膨脹係數的差異有意或無意形成的自然肌理,與主釉色相得益彰,形成瞭“一器一貌”的獨特美感。 2.3 汝窯器型舉隅:洗、盤、瓶、碗 汝窯傳世器物稀少,多為日用器皿。典型器型包括橢圓形洗(如著名的“剋利爵士舊藏”)、葵口盤、撇口碗以及瓶類。器底常有細小的支釘痕跡,支釘多為香灰色,體現瞭其精細的墊燒工藝。 第三章:官窯——宮廷的威嚴與深沉的色澤 3.1 南遷背景下的官窯係統重建 北宋滅亡後,宋室南遷,建立南宋(1127年—1279年)。為延續宮廷用瓷的規格,朝廷在杭州設立瞭官窯,史稱“南宋官窯”。主要窯址有修內司和郊壇下。南宋官窯的創立,目的在於模仿和超越北宋汝窯的技藝。 3.2 濃厚胎體與“紫口鐵足”的特徵 南宋官窯的特點顯著:胎體厚重,釉層極厚,常有堆脂般的觀感。其釉色以粉青、灰青為主,釉麵多有細密如發絲的“蟹爪紋”或“魚子紋”開片。 “紫口鐵足”是鑒彆南宋官窯的重要標誌:由於釉料在口沿處施放較薄,燒成後呈現齣深沉的紫褐色或黑色胎骨暴露;而器物底足因支釘墊燒,釉水流嚮底足,露齣堅硬的棕黑色或深褐色鐵質胎體,與主體釉色形成強烈的對比,極具古樸之美。 第四章:哥窯的謎團與冰裂的魅力 4.1 哥窯的身份之謎 與汝、鈞、定、官窯不同,哥窯的窯址至今未被確切找到。史料記載,哥窯的齣現與官窯緊密相關,或為北宋官窯(“哥窯”)與南宋官窯(“弟窯”),或是民間仿製官窯的成功範例。 4.2 “金絲鐵綫”的視覺奇觀 哥窯的精髓在於其釉麵的“雙重開片”。其釉色多為米黃、灰白或仿官釉的粉青色。在高溫燒製中形成的細密裂紋(稱為“冰裂紋”或“龜紋”)被稱作“鐵綫”;而這些細紋被後施加的釉料或在冷卻中滲入的更粗的裂紋(稱為“金絲”)所交織覆蓋,形成瞭極富裝飾性的網狀紋路。這種紋路極難人為模仿,是哥窯最具辨識度的特徵。 第五章:定窯的“覆燒法”與柔美白瓷 5.1 定窯的地理位置與主流工藝 定窯位於河北麯陽,是五大名窯中燒造時間最長、産量最大的一傢,其産品不僅供宮廷使用,也大量銷往民間,並遠銷海外。定窯的特色在於其白瓷和釉上化妝土的運用。 5.2 覆燒工藝與“淚痕” 定窯為瞭提高産量和避免器物粘連,首創瞭“覆燒法”——即將器物口朝下,以匣鉢覆蓋燒製。這一工藝帶來瞭兩個明顯特徵:一是口沿常有“ অপ্র”的支痕,即釉水收縮後留下的細微痕跡;二是器物底部往往平坦無釉或有細小的支釘痕。 定窯的釉色以白為主,釉質細膩,但其最大的藝術特點是刻花和印花的精湛技藝。在燒成後,其印花圖案清晰銳利,如綉帶般流暢。同時,由於化妝土的覆蓋,定窯白瓷釉麵常有類似淚痕的自然流淌痕跡。 第六章:鈞窯的窯變奇跡與“入窯一色,齣窯萬彩” 0.1 鈞窯的地域性與釉色特點 鈞窯,産自河南禹州,是五大名窯中唯一以釉色“窯變”聞名於世的品種。其胎體厚重,呈深褐色或灰黑色,這是由於其泥料中含鐵量較高所緻。 0.2 銅元素在釉變中的核心作用 鈞窯釉的最大特點在於其深沉的藍色調。這種藍色並非單一的鈷藍,而是釉料中含有的微量銅元素在特定的還原氣氛下發生的復雜化學反應的結果。燒成時,釉麵常齣現藍中泛紫、紫中透紅的絢麗斑塊和流淌紋路,被稱為“鈞斑”。 鈞窯的獨特之處在於,每一件器物在窯火中都會形成獨一無二的色彩分布,真正做到瞭“入窯一色,齣窯萬彩”。器物底部常有明顯的芝麻釘痕跡,支撐其在高釉厚度下燒成。 第七章:宋代瓷器收藏的鑒彆要點與投資趨勢 7.1 科學的斷代標準:從胎質到釉麵 現代收藏界對宋代官窯的鑒彆,已從單純的“眼學”發展為結閤材料科學的綜閤判斷。核心在於: 1. 胎土的純淨度與氧化程度: 汝窯的香灰色胎,官窯的紫口鐵足,鈞窯的深褐胎,都有其特定的礦物構成。 2. 釉層的物理特性: 觀察開片紋路的自然程度(如汝窯的“蟹爪紋”與哥窯的“冰裂紋”的細微差異)。 3. 款識與印記的考證: 尤其針對南宋官窯和定窯的印記,需結閤史料與實物進行比對。 7.2 現代收藏市場的價值取嚮 當前,宋代五大名窯的收藏價值主要集中在藝術史地位和存世稀有度上。汝窯和南宋官窯因其燒造時間極短和使用範圍限製,價格位居首位。鈞窯因其迷人的窯變藝術,受到追求視覺震撼的藏傢的青睞。定窯則因其精湛的印花技藝,在白瓷收藏體係中占據重要地位。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幫助讀者跨越曆史迷霧,準確理解宋代官窯瓷器所蘊含的文化深度與藝術高度。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序

編輯原則與方式

南宋?錢百珍泉

內容說明與錢拓圖:

A.建炎通寶,重?(1129-1130)
B.紹興元?,通寶(1131-1162)
C.隆興元實,通?(1163-1164)
D.乾道元實,通?(1165-1173)
E.純熙元?,淳熙元實,通?(1174-1189)
F.紹熙元?,通寶(1190-1194)
G.慶元元?,通寶(1195-1200)
H.嘉泰元?,通寶(1201-1204)
I.開禧元?,通寶(1205-1207)
J.聖宋元?,重寶(1208)
K.嘉定元?,通寶,重寶(1208-1224)
L.?慶元?(1225)
M.大宋元?,通寶(1225-1227)
N.紹定元?,通寶(1228-1233)
O.端平元?,通寶(1234-1236)
P.嘉熙通?(1227-1240)
Q.淳祐通?(1241-1252)
R.鹹淳通寶,元?(1265-1274)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到錢幣,我一直覺得它很有魔力,每一枚錢幣都像是一個濃縮瞭歷史的小故事。而《南宋鐵錢泉譜》這個名字,就讓我覺得它一定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南宋時期,我想像著當時的繁榮景象,尤其是在南方的經濟發達區域,鐵錢的齣現,肯定有它特殊的意義。這本書如果能把這些鐵錢,不僅僅是拿來展示它們的樣子,更能帶我們去瞭解,在當時的市井小民,是如何使用這些鐵錢的。比如,在市集上買菜,或者是在戲院看戲,亦或是過年過節的紅包,裡麵會不會有這種鐵錢呢?我特別希望書裡能有一些圖文並茂的介紹,讓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鐵錢的細節,像是上麵的花紋、字體,還有有沒有一些特別的記號。如果書裡還能講述一些跟這些鐵錢有關的歷史小故事,像是某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是否和鐵錢的流通有關係,那就更棒瞭!我總覺得,瞭解古代的錢幣,就像在挖寶一樣,總能挖齣一些讓人驚喜的歷史片段。

评分

身為一個對颱灣近代貨幣史情有獨鍾的收藏者,我一直很關注各地貨幣在歷史長河中的演變。雖然《南宋鐵錢泉譜》聚焦的是中國古代的南宋時期,但我相信,任何歷史時期貨幣的研究,都能為我們理解貨幣發展的脈絡提供寶貴的藉鑑。南宋時期,在地緣上與颱灣有著複雜的歷史聯繫,瞭解當時中國內地的經濟活動和貨幣流通狀況,對於我們研究颱灣早期貿易、移民史,甚至是民間信仰的淵源,都可能提供意想不到的線索。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在貨幣的「形」和「神」之間取得平衡,不僅提供嚴謹的泉幣分類和鑑定知識,更能夠描繪齣這些鐵錢在當時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場景。例如,它們如何反映當時的物價水平?是否與某些商品、勞務的交易緊密相關?甚至,是否有因為鑄造品質、重量或麵值差異,而導緻的社會階層之間的經濟差異?我認為,這樣的研究角度,能夠讓貨幣不再隻是冰冷的金屬,而是承載著時代記憶的生動載體。

评分

說實話,我平常對歷史類型的書籍涉獵不算太深,但因為傢裡長輩有些收藏老東西的習慣,我也耳濡目染地對一些古早時期、帶有歷史痕跡的物品產生瞭興趣。這次看到《南宋鐵錢泉譜》這本書,一開始覺得「鐵錢」聽起來好像有點陌生,跟我平常接觸的銅闆、紙鈔不太一樣。但仔細想想,南宋時期是一個離我們不算太遙遠,卻又充滿故事的朝代,當時的人們在生活中,肯定是用各種各樣的錢幣來換取所需。這本書如果能把南宋時期的鐵錢,用一種比較容易理解,甚至有點像說故事的方式來介紹,那就太棒瞭!例如,有沒有哪些特別的鐵錢,上麵有有趣的圖案或文字?或者,在當時的戲麯、小說裡,會不會齣現關於鐵錢的橋段?我希望這本書能打破我對「錢譜」嚴肅、枯燥的刻闆印象,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那段歷史的鮮活與生動,甚至能從中瞭解到一些有趣的冷知識,像是當時的人們,是不是會把鐵錢當作某種幸運符來隨身攜帶?

评分

哇,看到這本《南宋鐵錢泉譜》的書名,我腦袋裡立刻浮現齣好多畫麵!畢竟在颱灣,我們對老東西、老東西的故事總是特別有感情。尤其又是「南宋」這個歷史感超濃厚的時期,加上「鐵錢」和「泉譜」,感覺就像打開瞭一個藏寶箱。光是想像,就覺得這本書會帶我們穿越時空,迴到那個繁華又動盪的南宋時代。我想,它不隻是一本關於錢幣的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們窺見當時人們的生活、經濟脈絡,甚至連社會階層的差異,都可能從一枚枚的鐵錢上窺知一二。我特別好奇,書裡會不會講述一些在當時流通的鐵錢,它背後有哪些特別的故事?比如,為什麼會有鐵錢?它的鑄造工藝又是怎樣的?還有,一枚小小的鐵錢,在當時的市集上,能換到什麼樣的商品?能夠買到一碗熱騰騰的麵嗎?還是隻能買到一把蔥?這些細節,往往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真實感。總之,光是書名就充滿瞭吸引力,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本《南宋鐵錢泉譜》會帶給我怎樣的驚喜瞭!

评分

身為一個長期在颱灣收藏古物、尤其對各種錢幣有點研究的愛好者,當我在書店裡瞥見《南宋鐵錢泉譜》時,那種感覺就像是尋獲失落的寶藏!南宋時期,雖然有銅錢、銀兩,但鐵錢的流通也是其獨特的貨幣體係,這部分的研究在坊間相對較少,往往成為收藏傢和歷史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南宋鐵錢泉譜》這個書名,就點明瞭它可能是一本極具學術價值和收藏參考意義的專著。我期待它能提供非常詳盡的鐵錢種類、版式、文字、以及鑄造年份、地點的辨識資料。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南宋鐵錢的歷史背景,例如它為何會在某些地區或特定時期大量發行,其經濟功能為何,以及對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影響。此外,書中若能包含清晰、高解析度的圖片,並且標註齣錢幣的尺寸、重量、材質等關鍵數據,那對收藏者來說,絕對是無價的指引。能夠在颱灣找到這樣一本專門探討南宋鐵錢的書籍,真是難得,我對它能帶來的知識深度和廣度充滿瞭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