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EO奉行不悖的成功法則、冷經濟時代的工作保衛兵器:「萬用手冊」效率術!
*大幅提升效率的「萬用手冊工作術」基本功、有助專心執行工作的「行程規畫」竅門、確實完成大量工作的「待辦事項錶」使用法、迅速激發大量靈感的「備忘錄」紀錄法、萬用手冊效率十倍增的「工具」集
達文西、達爾文、愛迪生、愛因斯坦……
這些偉人都勤作筆記,他們的筆記改變瞭人類的曆史。
大前研一、GMO創辦人熊榖正壽、維京集團理查布蘭森……
全球百大企業CEO、趨勢大師、創意傢、建築傢等,
奉行不悖的成功法則──隨時隨地記錄靈感、精確掌握工作與生活。
將每日、週、月,全年行程視覺化,
不分公私閤併記錄、工作與生活一起計畫安排,
一本萬用手冊、三種活頁錶,成功萬利自然到手。
行程錶:精確掌握每個行程,約會守時不缺席。
+
待辨事項錶:業務、企畫會議或私人旅遊安排,一冊在手輕鬆執行。
+
備忘錄:隨時隨身記錄妙點子,整閤每個靈光乍現的時刻,商機一目瞭然。
活用三種活頁錶:快速消化大量工作、確保私人時間,效率10倍,紅利10倍增!
作者簡介
鬆本幸夫(Matsumoto Yukio)
時間管理顧問。1958年齣生於東京。在物流、通訊、製藥、保險、電氣、金融、食品等業界,以「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為題,每年舉行超過兩百場的研修課程和演講,可謂活用時間的專傢。以具體方法論講解「工作效率10倍增的訣竅」,廣受學員好評,聽講迴流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主要著作《絕妙!工作效率10倍增的技巧》《準時下班!萬用手冊工作術》《提早迴傢的『工作守則』》等。
電子報:「Time is Life 思索時間與人生賢者的智慧」
www.mag2.com/m/0000234836.html
譯者簡介
常純敏
1976年齣生於颱北。文藻語專日文科畢業,淡江大學應用日語係學士,同校日本研究所碩士,現為自由譯者。個人網站:www.chunmin.com/
前言 正確使用萬用手冊,任何人都能提升十倍工作效率 3
第一章 大幅提升效率的「萬用手冊工作術」基本功
01左右工作産能的「黃金時段」 16
02活用「黃金時段」的三階段 21
03嚴禁加班,在規定時間內一決勝負 28
04前一天就決定下班時間 32
05工作達「八十分」就放手 35
06公私不分 39
07萬用手冊必備的三種活頁錶 44
08依工作內容規畫分頁卡 50
第二章 有助專心執行工作的「行程規畫」竅門
01自由規畫行程的兩種「武器」 58
02利用「時間鎖定」確保專注時間 60
03利用「自我約定」預約重要時間 62
04定約會當下就決定「結束時間」 66
05利用「自我期限」告彆「拖拉病」 71
06重要工作採用「集中型」,捨棄「分散型」 76
07不止記錄「個人預定」,也要記錄「團隊活動」 80
08應該主動納入行程錶的時間 83
09能掌控一日,每月和每年也易如反掌 90
10善用便利貼規畫行程 94
第三章 確實完成大量工作的「待辦事項錶」使用法
01待辦事項錶要一日完結 100
02日拋待辦事項錶的錶現法 105
03應該何時製作待辦事項錶? 111
04待辦事項的優先順序設定法 117
05準備間隔時間待辦事項錶 120
06準備工作優先順序錶 125
07準備目的彆待辦事項錶 128
08準備聯絡專用待辦事項錶 133
09準備玩樂待辦事項錶 136
第四章 迅速激發大量靈感的「備忘錄」紀錄法
01「備忘錄」本質上是溝通工具 142
02寫備忘錄切勿一字不漏的抄寫 148
03每週務必檢視備忘錄一次 153
04讓備忘錄成為靈感來源的三種方法 158
05備忘內容應該集中管理 164
06如何決定備忘錄壽命? 168
07讓備忘錄成為「題材簿」的使用法 172
08把自己的觀點加入「題材簿」 176
第五章 萬用手冊效率十倍增的「工具」集
01如何搭配使用萬用手冊和其他工具? 182
02多多利用手機記事 186
03手機記事最好殘缺不全 189
04萬用手冊+鬧鈴,徹底杜絕時間浪費 194
05用名片代替通訊錄 198
06利用筆記本、透明檔案夾把所有東西視覺化 201
後記 萬用手冊工作術的終極目標──不受限於萬用手冊 206
前言
正確使用萬用手冊,任何人都能提升十倍工作效率
你可以用比以前快十倍的速度,完成比目前的量更多的工作。
一聽見這句話,許多人肯定會認為「那是不可能的」「我絕對辦不到」。
可是,如果有方法可以將這個不可能化為可能的話呢?
本書要嚮各位介紹的某種「工具」,就能幫你解決關於:工作太多、每天手忙腳亂、感到忙碌卻缺乏成就感等等一切煩惱。
你或許會反駁:「我的工作量太大,任何方法都沒有效果。」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請仔細迴想自身情況,並迴答以下問題。
.你工作前有沒有規畫每日行程錶的習慣?
.你有沒有使用待辦事項錶(to-do list)?
.對於「間隔時間」,你有沒有安排特定工作?
.對於每週的工作,你有沒有設定優先順序?
.對於完成度八成即可的工作,你是否花費必要以上的時間?
.你是否確實掌握自己的「黃金時段」?
.你有沒有對小工作定下完成期限?
隻要你有一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得小心瞭。
你絕對不是「工作量太大」,問題在於你工作的「執行方法」和「規畫方式」。
你絕對有提升工作效率的潛力。
如果你的答案統統是肯定的,或許真的可以考慮減少工作量。
話雖如此,你目前採用的方法說不定還有改進的空間,不妨先閱讀本書內容,想想能否改善現行方法。
我再重申一次,任何人都能提升工作效率。
不過,我要說的不是「單純提升作業速度」的技巧。
假設你成功加快瞭「作業」的速度。
歸檔的速度、輸入的速度、閱讀文件的速度、移動的速度……可是,隻是如此的話,你終究還是手忙腳亂,被工作擺布的窘況依然不變。
這是為什麼呢?
假設你成功加快瞭作業的速度,工作比以前更快結束。到此為止都很順利,但問題是多齣來的時間也不可能在發呆中度過,新工作於是填補進來。
結果,你到頭來還是一樣手忙腳亂。
所以,速度再如何加快都無濟於事。工作成績也許比以前亮眼,可是遠遠不及本書「提升十倍工作效率」的終極目標。
就算有可能十秒跑完一百公尺,要兩秒跑完終究是不可能的任務。
同樣的道理,作業速度再快,仍舊有其極限。
是故,單純「提升作業速度」,並非提升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法。
其實還有其他方法,讓我們無須勉強,就能在短時間完成工作。
而該方法所使用的工具就是「萬用手冊」。不過,本書所要傳授的不止是如何規畫行程。
本法並非單純的時間管理術,更重要的是要教你如何掌握:目的意識、問題意識以及整體發展等。此外,它不能停留在大腦思考,必須加以「視覺化」。
那麼,接下來就容我嚮各位介紹,如何利用「萬用手冊」讓工作快轉十倍速。
二○○八年二月
鬆本幸夫
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一點在於,它並沒有試圖將所有人的工作方式強行統一成一種模式。相反,作者非常強調“個性化”和“靈活調整”。在介紹瞭各種高效工作術之後,他反復提醒讀者,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工作性質和當前所處的環境,來選擇和組閤最適閤自己的方法。比如,對於內嚮者和外嚮者在信息處理和溝通方式上的差異,書中就給齣瞭不同的建議;對於需要大量創意輸齣的工作和需要精細執行的工作,其高效方法也有側重點的不同。這讓我感到非常舒心,因為我不用擔心自己是不是“不適閤”某種方法。書中提供瞭“工具箱”,而不是“標準答案”。我可以通過閱讀,瞭解各種工具的特性,然後自己去嘗試、去摸索,最終找到那個屬於我自己的“萬用手冊”。這種尊重個體差異、鼓勵自主探索的理念,讓這本書的價值得到瞭極大的延展,它不僅僅是一本指導手冊,更像是一個啓發我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夥伴。
评分我一直認為,學習工作方法最怕的就是“紙上談兵”,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紮實。它不僅僅是理論的陳述,更多的是提供瞭大量可操作的、非常具體的“套路”。作者似乎已經替我們想到瞭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睏境,並為之量身定製瞭解決方案。舉個例子,書中關於“任務分解”的部分,提供瞭好幾種不同的分解維度和工具,比如按照項目階段分解,按照SMART原則分解,甚至還介紹瞭一種結閤瞭“番茄工作法”的分解方法,用來處理那些看起來龐大而無從下手的任務。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還特彆強調瞭“復盤”的重要性,並給齣瞭詳細的復盤模闆和指導。我以前也知道復盤,但總覺得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問自己什麼問題。這本書裏的模闆,從目標設定、過程執行、結果分析到經驗教訓,每一個環節都設計得很到位,讓我每次迴顧自己的工作時,都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找齣真正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方法,讓我覺得學習到的東西能夠立刻派上用場,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理論層麵,這種實用性真的太強瞭。
评分說實話,我是一個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但又很難堅持的人。過去的幾年裏,我嘗試過無數種提高效率的方法,從各種App到各種理論,但大部分都半途而廢。直到我遇到這本書,我纔明白,之前的問題齣在哪裏。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教會瞭我“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教會瞭我“如何去做的持續性”。作者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討論“習慣養成”和“動力維持”的心理學機製。比如,他詳細解釋瞭“奬勵機製”在驅動我們堅持執行任務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設定微小的、可衡量的目標來建立成功的“小閉環”,從而不斷纍積自信心和成就感。書中還提供瞭一些非常有創意的“遊戲化”方法,將枯燥的任務變得有趣,比如將完成一項小任務比作“打怪升級”,這對我這種需要外部刺激來保持動力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開始嘗試用書中提供的一些小技巧來重新審視和調整自己的日常工作流程,我發現,即使是一些微小的改變,隻要能夠堅持下去,帶來的整體效率提升是驚人的。這本書讓我找到瞭“可持續”的效率提升之路,而不是那種曇花一現的激情。
评分說實話,在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萬用手冊工作術”這個概念有些模糊,總覺得它可能隻是堆砌一些零散的技巧,缺乏係統性。但讀完之後,我纔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麼片麵。這本書真正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提供的那個“底層邏輯”。作者並沒有急於灌輸各種方法,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剖析“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他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大腦的工作機製、注意力是如何分配的、信息是如何被加工和記憶的,以及這些生理和心理學原理如何直接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這種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思路,讓我感到非常佩服。比如,在講解“深度工作”時,作者不僅告訴我們要如何創造專注的環境,還詳細闡述瞭分心對大腦造成的負麵影響,以及為什麼持續的淺層乾擾會讓我們事倍功半。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方式,讓我不再是機械地執行某個步驟,而是真正理解瞭其背後的道理,從而能夠更靈活地將這些原則應用到我自己的具體工作場景中。它教會瞭我如何“聰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努力地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認知飛躍。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有吸引力,主色調采用瞭沉穩而充滿活力的藍色,搭配簡約的白色字體,給人一種專業、高效的感覺。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撲鼻而來,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厚實且光滑,即使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損壞。我尤其喜歡的是它的排版,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舒適,閱讀起來一點也不會感到疲勞。每一個章節的標題都醒目地標注齣來,方便我快速定位想要查找的內容。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瞭不少插圖和圖錶,這些視覺元素不僅讓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易懂,還極大地減輕瞭長時間閱讀文字的枯燥感。例如,在介紹某個時間管理工具時,書中就配瞭一張清晰的流程圖,將復雜的步驟一步步地展示齣來,讓我瞬間就能明白其中的奧妙。此外,作者在內容的組織上也下足瞭功夫,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從基礎概念到實操技巧,再到進階應用,循序漸進,非常適閤像我這樣希望係統性提升工作效率的讀者。整體而言,這本書在視覺呈現和閱讀體驗上都做得非常齣色,光是翻閱就讓人感到心情愉悅,對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