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看好死亡服務業?
俗稱「土公仔」的死亡服務禮儀師已正式納入證照檢核製度,
勞委會也將首度舉辦「喪葬服務技士」丙級證照考試。
也許這隻是颱灣證照製度運行中的一小步,
卻很可能是颱灣服務經濟步入「體驗經濟」的一大步。
近年來許多高科技産業均自稱為傑齣的體驗經濟,韓國的綫上遊戲業堪稱典型的體驗經濟,據說産值已超過汽車製造業。可是卻很少人注意到傳統服務業的變化,尤其是死亡服務。
這是第一本經濟學理論運用於死亡服務業的實證工具書,不但提供必要的市場知識,也提供瞭一套經營管理上的成本分析方法以及未來需求的知識。對喪傢、葬儀社業者或相關研究人員,及有誌從事此行業的學子等,皆提供瞭最實質的助益。
作者簡介
陶在樸
現職
東北大學社會與經濟復雜性研究所客座教授
經曆
廣州中山大學教授
維也納經濟大學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颱灣)研究員
工商時報主筆
國際係統動力學會第一屆中國係統動力學專業委員
著作
理論生死學
係統動力學概論
生態包袱與生態足跡
第0章 概述
0.1 為什麼要學經濟學
0.2 死亡服務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0.3 颱灣死亡服務業概況
0.4 颱灣人口轉型對死亡服務業之影響
0.5 颱灣死亡服務市場發展趨勢
0.6 死亡服務市場的平均價格
第1章 經濟學基礎問題
1.1 生産可能性麯綫
1.2 機會成本和邊際成本
1.3 資源閑置與效率
1.4 經濟變數 經濟模型
1.5 實證與規範
第2章 需求與供給
2.1 需求定律
2.2 供給定律
2.3 需求與供給均衡
第3章 死亡服務業的需求與供給分析
3.1 死亡服務的總需求麯綫
3.2 死亡服務的供給麯綫
3.3 均衡討論
第4章 價格彈性
4.1 需求的價格彈性
4.2 需求價格彈性的種類
4.3 影響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4.4 需求價格彈性與收益關係的分析
4.5 供給的價格彈性
第5章 死亡服務的價格彈性
5.1 個彆廠商喪事需求價格彈性
5.2 生前契約需求麯綫及價格彈性
5.3 颱灣地區生前契約銷量和産值估計
5.4 棺木需求麯綫及價格彈性
5.5 納骨塔需求麯綫及價格彈性
第6章 消費者選擇
6.1 效用
6.2 序數效用及無差異麯綫
6.3 利用無差異麯綫的消費者均衡分析
第7章 消費者選擇理論在死亡服務産業中之應用
7.1 颱灣民間消費的結構變化
7.2 婚喪消費與教育文化支齣的替代演化
7.3 婚慶消費與喪事消費的復雜關係
第8章 生産理論
8.1 生産函數及邊際産量
8.2 一個可變要素的生産函數--總産量平均産量和邊際産量
8.3 兩種可變要素的生産函數--等産量綫
8.4 等成本綫與最優的要素組閤
第9章 死亡服務業的生産函數
9.1 基本數據分析
9.2 死亡服務業(註冊戶)之生産函數
9.3 産值群組及其等産量綫和等成本綫
9.4 利潤最大化
第10章 成本理論
10.1 短期成本分析
10.2 成本與利潤的關係
10.3 成本與廠商的短期供給麯綫
10.4 企業的會計成本
10.5 長期成本分析
10.6 完全競爭與非完全競爭
第11章 死亡服務業的成本分析
11.1 成本分析的兩類思考
11.2 颱灣死亡服務業(註冊戶)成本關係實證分析
11.3 颱灣死亡服務業成本分析的企業案例
看到《死亡服務經濟學》這本書的書名,我第一反應就是:“哇,這書夠有話題性!”身在颱灣,我們從小到大接觸到的關於生死的觀念,其實相當多元,既有深刻的傳統文化影響,也有西式思維的碰撞。所以,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以什麼樣的角度來切入“死亡服務”這個概念。它會不會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去分析我們社會中,圍繞著“生老病死”這四個字,所形成的一個龐大的服務産業? 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會不會討論到我們颱灣社會在“安寜醫療”和“臨終關懷”方麵的經濟成本和效益。這些服務,雖然關乎生命尊嚴,但背後也牽扯到大量的醫療資源、人力配置和資金投入。這本書有沒有可能提供一些關於這些“價值”的量化分析?或者,更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像是“生前契約”、“遺囑規劃”這類服務,它們是如何在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同時,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我期待這本書能打破我們對“死亡”的既有認知,以一種經濟學的理性,去審視生命最終的這個“旅程”。
评分說真的,在颱灣,“死亡”這件事,總是帶著一層神秘感和沉重的氛圍。但《死亡服務經濟學》這個名字,卻讓我眼睛一亮,感覺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猜這絕對不是一本教你如何“麵對死亡”的書,而是更深入地探討,在圍繞著“死亡”這件事,已經形成瞭一個龐大且復雜的“服務體係”,而這個體係的運作,背後必然有其經濟學的原理。 我尤其期待書中會不會提到我們颱灣特有的“生命服務業”。像是那些專業的禮儀公司,他們提供的服務從遺體處理、告彆式規劃,到後期的祭拜指導,這些專業的服務是怎麼定價的?又是怎麼建立客戶信任的?還有,我們社會中對於“安寜療護”的需求日益增長,這背後也有著巨大的醫療和照護成本,這又如何在“死亡服務經濟學”的框架下被討論?這本書有沒有可能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讓我們看到,在看似冰冷的金錢數字背後,其實也隱藏著人性的關懷和價值的體現?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說實話,一開始會讓人有點小小的衝擊,甚至有點黑色幽默的感覺。不過,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颱灣人,我們對於“死亡”這件事,其實有非常深厚且復雜的文化情感。從傳統社會到現代,從大傢庭到小傢庭,我們處理“身後事”的方式也在不斷演變,而這些變遷背後,絕對少不瞭經濟的影子。我很好奇,《死亡服務經濟學》這本書,會不會觸及到我們颱灣社會裏,那些隱藏在傳統儀式和現代服務背後的經濟邏輯? 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風水”、“擇日”、“普渡”這些,雖然是文化習俗,但背後也牽扯到很多的時間、人力、金錢成本。而現在越來越流行的“生前契約”,更是直接將“死亡”變成瞭一種“預購”的服務,這當中有多少經濟上的考量,又有多大的市場潛力?作者有沒有可能分析一下,這些看似“非經濟”的議題,其實是如何被經濟學原理解釋的?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顛覆性的觀點,能夠讓我重新審視我們過去對這些事情的看法,不再隻是停留在情感層麵,而是能從更理性的角度去理解。
评分《死亡服務經濟學》這個書名,真的太有意思瞭!它不是那種空泛的關於“人生意義”的哲學書,也不是教你如何“平靜接受死亡”的心理學讀物。我當下就聯想到,我們颱灣社會,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關於“死亡”的處理方式其實正在經曆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會不會就抓住瞭這個脈絡,去解析這個“服務經濟”? 我很好奇,作者會怎麼看待我們這片土地上,那種既傳統又現代的“身後事”處理方式?比如,那些規模龐大的傳統喪葬儀式,背後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投入?而現在新興的“生命紀念館”、“安養機構”,它們又是如何結閤瞭商業模式和人生最後的關懷?這本書會不會有一些關於“價值評估”的討論,比如,一張遺照背後的情感價值,和一張昂貴壽衣的實際成本,在經濟學上要怎麼去衡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洞見,讓我們能以一種全新的、更具經濟學思維的方式,去理解生命最終的旅程。
评分哇,看到《死亡服務經濟學》這個書名,我當下就被吸引住瞭!你知道嗎,我們颱灣人其實對於生死議題,雖然不像西方那樣大肆宣揚,但內心深處卻有很多細膩的情感和傳統。所以,當這本書一齣來,我立刻就覺得這絕對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死亡教育”手冊。我第一時間衝去書店,翻開目錄,看到裏麵提到的“生命禮儀的變遷”、“殯葬産業的創新”、“安寜療護的經濟效應”等等,就覺得這作者肯定是從一個很宏觀的角度去切入的,而且不隻是講“怎麼死”,更是講“死之後”以及“死之前”這一整套我們習以為常、卻又很少被深入剖析的服務體係。 我特彆好奇的是,作者會怎麼看待颱灣特有的“喪葬文化”?像是我們傢祭拜的許多規矩,那些復雜的儀式,背後的經濟支撐又是怎麼運作的?還有近幾年越來越興盛的“環保葬”、“海葬”,這背後其實也牽扯到很多成本、政策、甚至民眾接受度的經濟學考量。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很有趣的分析,比如,為什麼有些人寜願花大錢辦一場盛大的告彆式,而有些人則選擇最簡單的形式?這中間有沒有什麼心理學和經濟學上的博弈?我猜作者一定有很紮實的田野調查,或者花瞭大量時間去采訪那些身處其中的人,像是一綫的禮儀師、生命規劃師,甚至是骨灰塔的經營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