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田信哉/橋本雅隆/青木敏幸/嘉瀨英昭/河田賢一/菊池宏之/鈴木邦成/ 鬆原壽一/最上健兒 等九位專傢共同執筆。
藉著本書將帶領您瞭解「流通構造」、「流通經營」、「流通産業」等等,這是一本有關流通知識的入門書
戰後60年,日本的經濟社會丕變,高度經濟成長的結果,引發諸多問題。
日常生活的消費行為産生很大的變化。購買與消費的「品項和數量」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而購買的「場所、時間、方法」等,也更為多樣化。
這樣的「消費變化」當中,存在著流通的改變。各種零售業更替登場,不斷在進行革新,批發業的機能也在與時俱變。包括物流製度與技術的現代化、製造業的市場機能高度化和復雜化,一切的變化都顯著可見。
流通這一機能、流通機構這一社會係統,是我們生活的基礎,也成為消費變化的後盾。本書的目的,正是要讓社會大眾認識這樣的流通與流通機構。
第一章 流通的機能
1-1生産與消費的差距
1-2 流通係統與流通機能
1-3流通機能的構成
1-4中間流通機能的社會經濟意義
第二章 流通的曆史
2-1流通的曆史
2-2明治時代前的流通
2-3戰後的流通
第三章 流通機構
3-1流通機構的概念與流通路徑
3-2零售業的分類
3-3日本流通機構的特徵
3-4 戰後的日本流通機構
第四章 流通革新源起
4-1.流通革命登場背景
4-2林氏《流通革命》與《流通革命新論》整理
4-3田島的《日本的流通革命》整理
4-4佐藤肇的《流通産業革命》及《日本的流通機構》整理
第五章 革新的零售業
5-1零售業的分類與其界綫
5-2零售業的業態開發與革新性
第六章 商業聚集
6-1何謂「商業聚集」
6-2商業聚集的功能
6-3 商業聚集的分類
6-4 經營商業聚集的環境
6-5關於商業聚集的理論
6-6商業聚集之相關法令
6-7商業聚集的發展戰略
第七章 批發結構
7-1批發的定義
7-2批發商的分類
第八章 批發的重新組成
8-1批發結構
8-2批發重新組成的發展背景
8-3支援零售商(retail-report)
8-4蛻變中的批發商(供應商)功能
第九章 流通經營
9-1源起
9-2零售流通的經營特質與戰略
9-3批發業與製造業的流通經營
第十章 物流的結構
10-1流通與物流的密切關連
10-2 物流的觀點
10-3 物流係統的結構
第十一章 物流管理與後勤管理
11-1物流管理的目的與構成
11-2物流管理係統
11-3後勤管理
11-4物流與後勤
第十二章 流通的社會因應
12-1 對資訊化的因應
12-2對環境問題的因應
第十三章 流通政策
13-1流通政策的意義
13-2流通政策的流變
13-3 流通政策的展開
13-4理想的流通政策
收到《基本流通論》這本書,我腦子裏立刻閃過很多畫麵,有街頭巷尾的人潮湧動,有網絡上信息如潮水般的湧現,也有人與人之間眼神交流時傳遞的細微情感。這本書的書名,讓我想到瞭“流動”和“傳播”,但又不止於此。它會不會是在探討,在人類社會這個龐大的係統裏,各種要素是如何實現“流通”的?我特彆好奇,它會不會深入分析“流通”的質量和效率。比如,有時候信息傳遞得很快,但內容卻似是而非;有時候情感錶達很激烈,但彼此卻越離越遠。這本書有沒有可能在剖析,是什麼樣的障礙阻礙瞭健康的“流通”,又該如何去疏通這些“堵塞”?我個人很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網絡中,更有效地進行“信息流通”,不被虛假信息誤導,同時又能準確地傳遞自己的觀點。或者,在情感層麵,如何讓自己的善意和理解更順暢地“流通”齣去,而不是被誤解或被忽視。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哲學意味,讓我覺得它可能包含著關於人性和社會運行的深刻洞察。
评分《基本流通論》這書名,讓我想到瞭經濟學裏“流通”的概念,但又不完全是。我在想,它會不會把經濟學裏的一些原理,比如供需、稀缺性、價值交換等等,巧妙地應用到更廣闊的社會和人際互動領域?平常我就對“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很有吸引力,大傢願意聽他們說”、“為什麼有些想法傳播得特彆快”這類問題感到好奇。這本書會不會就在探討這些“吸引力”和“傳播力”的秘密?它可能是在分析,在人際關係中,什麼樣的人格特質、溝通方式,或是價值輸齣,能夠有效地“流通”,贏得他人的關注和認同。我非常期待它會不會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提升自己在各種“流通”場域中的競爭力。所謂的“競爭力”,不隻是工作上的,也包括在社交場閤、傢庭生活中,都能讓自己的存在更有價值,讓自己的想法更容易被接受。我更想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揭示一些潛藏在“流通”背後的權力結構,或是社會規範,讓我們能更清晰地認識到,在信息、情感、觀念的傳遞過程中,哪些力量在起作用,又該如何與之互動。
评分《基本流通論》這書名,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很有意思。它不像那種直白的“如何xxx”的書,反而帶有一種探索和發現的感覺。我在想,它會不會是在講,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裏,很多事情的運作,都有其內在的“流通”規律,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無處不在,且至關重要。這本書會不會深入分析,在這種“流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邏輯和原則?我猜想,它可能會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角度齣發,去審視我們與周遭環境、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比如,為什麼有些閤作會失敗,有些聯盟會瓦解,是不是因為“流通”齣瞭問題?又或者,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如何纔能讓自己的纔華、能力、甚至品德得到更有效的“流通”,最終實現自我價值?我特彆希望能從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如何“順勢而為”,而不是“逆流而上”的智慧。畢竟,很多時候,強求不得,反而理解並順應瞭“流通”的內在力量,纔能事半功倍。這讓我對它充滿期待,希望它能帶給我一些“頓悟”般的體驗。
评分拿到《基本流通論》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被它的書名吸引住瞭。“流通”這兩個字,總讓我想起生活中的各種流動性,不隻是人潮、物流,更是信息、情感,甚至是觀念的傳遞。我一直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像是一種無形的“流通”,有時候順暢得不可思議,有時候又卡頓得讓人抓狂。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這種“流通”背後的機製?例如,為什麼有些觀點能快速傳播,引發廣泛討論,而有些卻石沉大海?我猜想,它可能不僅僅是在講溝通技巧,而是更從宏觀的角度,去剖析社會文化、心理因素,甚至是經濟因素是如何影響信息和觀念的“流通”速度與方嚮的。我很好奇,如果我們將“流通”的概念應用到個人成長上,它會不會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更有效地學習、吸收新知識,或是如何更好地將自己的想法“流通”齣去的方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同時又能不被海量的信息淹沒,這絕對是個大課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顛覆性的思考,讓我看到“流通”這個看似簡單的詞匯背後,所蘊含的復雜與深邃。也許,它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有些事情會“流行”,為什麼有些思潮會“興起”,又為什麼有些觀念會“消亡”。
评分哇,收到《基本流通論》這本書,我真的超期待!平常我就很喜歡看一些探討社會現象、人際互動或是心理學方麵的書,特彆是那種能引起我共鳴,讓我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的作品。《基本流通論》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深度,讓我想到很多關於人與人之間如何溝通、理解、互動的議題。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講到一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溝通睏境?比如,有時候我們明明覺得自己錶達得很清楚瞭,對方卻還是誤解;或是覺得跟某些人就是“話不投機”,那背後到底是什麼在影響著我們呢?我一直覺得,真正好的溝通不隻是說話技巧,更是內心的共鳴和同理心。這本書會不會觸及到這些更深層次的東西?我尤其好奇它會不會探討一些我們在社交媒體時代下的新型溝通模式,像是錶情包、短視頻這些,它們究竟是拉近瞭我們,還是讓我們變得更疏離?書名裏的“流通”兩個字也很有意思,是信息、情感,還是思想的流通?如果是信息,它會不會談到信息爆炸時代的篩選與辨彆?如果是情感,它會不會涉及情緒的錶達、安撫,甚至是共振?如果是思想,它又會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我真的太好奇瞭,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啓發,讓我對“流通”這件事有全新的理解,甚至能改善我的人際關係,讓我跟身邊的人都能更順暢地交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