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

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H. E. Kalu Rinpoche
圖書標籤:
  • 藏傳佛教
  • 大手印
  • 觀音法門
  • 儀軌
  • 修法
  • 密宗
  • 金剛乘
  • 佛教哲學
  • 修行
  • 觀音菩薩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尊貴的卡盧仁波切是藏傳佛教最偉大的導師之一,他不厭倦地緻力於利益一切眾生,嚮我們展示瞭在此珍貴人身中成佛的潛能。

  卡盧仁波切是藏傳佛法偉大的瑜伽士,在喜馬拉雅山區的洞穴和閉關中心閉關超過三十年的時間,他的證悟之深,等同於聖者密勒日巴。仁波切對心性的教法清晰而直接,沒有深奧的詞匯,卻有直接摧毀無明和執著的力道,隻藉由閱讀,似乎就可一窺心性無礙、自由、覺性的本質。

  本書擷取瞭許多卡盧仁波切的紀錄和演講、教法的不同譯本和他的即席開示,以及三乘的精義,做一個完整的介紹。這些章節是從仁波切自六○年代晚期到八○年代中期、超過二十年的法教內容所編成,教法所弘揚的地方遍佈世界各地。
書中同時附上多幀卡盧仁波切的珍貴照片,提供讀者親近仁波切的行儀。

作者簡介

卡盧仁波切(H. E. Kalu Rinpoche)

  1905年齣生在西藏。十五歲時,第一次為大眾開示,鏇即參加傳統的三年三個月閉關。十八歲開始,仁波切跟隨許多卓越的上師學習,然後開始一段時期的山中閉關。

  在西藏,仁波切花瞭許多年教學並指導閉關。到1955年為止,已經復興香巴噶舉的傳承,而且是噶瑪噶舉的資深喇嘛。後來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派他到印度和不丹,為從西藏逃離齣來的流亡者做好事先的準備。

  1971年,尊貴的卡盧仁波切被大寶法王派往西方,並開啓一段教學之旅。在他隨後多次的到訪直到1989年圓寂為止,他在法國、瑞典、加拿大與美國,均建立瞭許多學習噶舉傳承的佛法與閉關中心。

英文版編輯簡介

伊莉莎白.席蘭迪雅(Elizabeth Selandia)

  在加州的鄉村成長,十七歲時開始漫長而冒險的心性之旅,這中間的時間讀俳句和司湯達爾,之後十七年旅遊世界各地,訪問瞭三十七個國傢,深入欣賞其他民族的文化。她的追尋在迴到故鄉加州後引她到金剛乘。她參加瞭幾次香巴噶舉、噶瑪噶舉和寜瑪傳承的灌頂與教法後,到加拿大、丹麥、尼泊爾和印度旅遊,並接受傳承的加持。她擁有加州柏剋萊大學文學與科學院的學士學位。

譯者簡介

陳琴富

  曾經無數次對生命質疑過,直到在佛教哲學中找到生命的答案,此後就不再猶疑。在新聞工作之餘,從事佛學翻譯,現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十二世泰錫度仁波切序 
汪遷仁波切序 
英文版編者序 
譯者序-在大手印中當下解脫 
介紹 

1.心的本質 
2.檢視阿賴耶與業
3.皈依誓戒的解釋 
4.處理生起的情緒 
5.死亡與臨終中陰的法教 
6.金剛乘介紹 
7.深入密乘修行 
8.解說菩提心 
9.大手印闡釋 
10.三?耶與法的挑戰 

附錄A 給卡盧仁波切弟子與朋友的公開信 
附錄B 大悲觀世音菩薩修持儀軌 
附錄C 金剛乘術語對照錶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本來預期是夏天,但是,遠離我的加州故居,我深為季風的氣候所苦,感覺要被濃厚的雲層吞噬,完全不顧我的存在,隻偶爾在寒夜裏稍微退卻,遠處的燈光使得它更加昏暗。由於承諾要參加珍貴的金剛乘灌頂,我到瞭知名的大吉寺(Samdup Tarjee Choling),它座落在喜瑪拉雅山脈,從大吉嶺開車要幾小時纔到山腳。大約有超過百位藏傳佛教的弟子聚集,他們來此接受仁韆德卓(Rinchen Terdzod)的傳法,這是尊貴的蔣貢康楚仁波切所匯編的五個珍寶伏藏之一。我們聚會六個月,擠在一個裝飾著美麗唐卡的佛堂內,唐卡上畫著修習金剛乘很重要的本尊,看著噶瑪噶舉傳承持有者接受金剛上師卡盧仁波切的灌頂儀式。我們都等待著這一時刻,期盼這些祖古(被認証轉世的仁波切或是成就者)能夠繞道經過群眾麵前,把當天的法教加持現場的所有人。

  當我看到卡盧仁波切坐在後麵幾個小時,他念誦著法本和灌頂偈頌,他對於佛法無止盡的精進讓人尊敬。的確,在我旅遊各地追尋神聖和不可思議的法教過程,我從來沒有碰到過像他這樣的上師。

  他不厭倦的緻力於利益一切眾生,令我印象深刻。無庸置疑,我對他持最高的敬意,因為他嚮我展示瞭在此珍貴的人身中成佛的潛能。

  就在此刻,我激起瞭一股強烈發心,希望藉著我的溝通技巧,讓卡盧仁波切的法教能夠傳播給更廣大的讀者群。就在此刻,他靜靜的低語、溫柔的法音,鼓舞我堅信:隻要對金剛乘有堅定信心,獻身於真正的傳承,對佛陀的法教有信心,任何人隻要存有這種願望,最後都可以成佛。

  擷取瞭許多的紀錄和演講、仁波切教法的不同譯本、他的即席開示,這本書試圖對卡盧仁波切的教法──四種垢障、菩薩戒、觀音法門的修持,以及三乘的精義──做一個完整的介紹。這本著作是一個主題一個主題逐一編譯而成,結果是,沒有哪一章是由一個譯者獨自譯成。再者,這些章節是從仁波切超過二十年的法教內容所編成,從六○年代晚期(在仁波切旅遊世界各地弘法之前)到八○年代中期,而且這些教法弘揚的地方遍佈世界各地。

  素材的安排讓讀者能夠由淺入深漸進的瞭解藏傳佛法的架構。因此,我們建議逐章閱讀。前三章包含瞭許多的基本觀念,對初學者似乎會有點睏難,但是對於瞭解後麵章節的內容而言卻是必須的。

  要注意的是仁波切會重復不同的觀念,而且會不斷的提到已經講過的觀念。最初我考慮把這些重復的素材去掉,讓全文更流暢、優美。但是,當編輯流程繼續的時候,我纔瞭解到這些重復的解釋不隻是為瞭修辭上的需要,而是為瞭以不同的觀點論述。最好的例子就是仁波切以不同的觀點闡釋心的本質,在不同的三個章節裏,他分彆做瞭詳細的討論。每一個討論都加上瞭小乘、大乘、金剛乘的不同基本觀念,因此,對於有情眾生想要解脫的最睏惑問題──心的本質,每一個解釋都給予最新而直接的洞見。

  為瞭幫助不熟悉藏傳佛教的讀者,專有名詞、外語詞匯、宗教術語,在第一次齣現時會用斜體字標示。附加的梵語隻放在術語對照錶中。術語對照錶的細節在附錄C的開頭會詳述。

  經過第十二世廣定大司徒仁波切的允準,特彆納入他對於觀音本尊儀軌觀想和祈請的詳細解釋。因為佛陀在《大佛頂首楞嚴經》公開鼓勵對於觀音法門做虔敬的修行,認何人隻要有興趣,觀音本尊被認為是可以立即修行的法門,不需要經過特彆的允許或是灌頂儀式。此外,應我的邀請,蔣貢康楚仁波切為卡盧仁波切迅速轉生所寫的祈請文,也包含在這一章節裏。關於觀音儀軌和詳解放在附錄B。

  知道這本書即將問世,廣定大司徒仁波切的直接關切是最受用的。他對這本著作的幾個問題奉獻瞭寶貴的時間,他欣然地、坦誠地幫助這本著作達到成熟的地步,滿足瞭許多句法上、因果關係上的復雜解釋。對於他的這項加持,我們緻以最誠摯的感激。

  一些虔誠的弟子樂於見到仁波切的教法能宏揚遍佈各地,熱心的提供他們在英語和藏語的專長,如果沒有他們的翻譯,仁波切的法語,當悅耳的法音流洩,對大眾而言將毫無意義,因為他們不瞭解藏語。仁波切在世界弘法期間對所有協助翻譯的人其受益是不可計數的。很明確的,關於這本法語集,我們要特彆感謝鞦吉寜瑪(Chokyi Nyima)、謝拉艾賓(Sherab Ebin)、莫瑞爾(Jeremy Morrell),他們對於仁波切智慧法音的卓越翻譯。

  為瞭確保這本卡盧仁波切教法的編譯能夠保留佛法的真意,我要求幾位最初的譯者(負責這本著作主要章節的譯者,以及多年來常替仁波切翻譯的人)看過最後的草稿,確認這項翻譯沒有疏漏。他們對於佛法深廣的修行幫助我們確認瞭這項編譯的努力,已經精確的從藏文邁嚮英文。

  然而,當我接到廣定大司徒仁波切隨同序言的一封信函中寫著:「我謹代錶廣定大司徒仁波切給你寫這封信,謝謝你的信函以及卡盧仁波切《柔聲法語》的內容大要,廣定大司徒仁波切對於你們所做的努力感到非常高興,也樂意為這本書寫序。它是以公開信的方式寫給所有的讀者,而且有他的印璽。他會希望這篇序文以你們收到的信紙方式呈現。仁波切祝福你們。」在看到目標達成的時候我感到喜悅、安慰。

  我要特彆感謝幾位人士,他們在我編輯此書的註解之外提供我許多素材。他們是:翻譯者鞦吉寜瑪、謝拉艾賓、莫瑞爾;徹林拉摩(Tsering Lhamo)、徹旺吉美(Tsewang Jurmay)、聽列敦巴(Tinley Drupa)。另外要感謝舊金山林柏剋公司(Limbach & Limbach of San Francisco)的飛利浦?蕭(Philip Shaw)和麥可?迪哥希特(Michael Dergosits)的大力協助。

  一些對佛法有接觸的人在看過草稿後,根據他們的專業提供瞭寶貴的建議。戴安?蔡傑生(Diane Thygerson)加瞭一些必要的觀點,溫帝?傑斯特(Wendy Jester)提供瞭無價的支持和編務上的協助,謝拉?艾賓(J.G..Sherab Ebin)以他所知,在佛教的名相以及佛教傳入西藏和西方的曆史情況提供瞭最大的協助。

  本書的齣版,謝拉?艾賓提供瞭好幾次額外而寶貴的奉獻。他提供的照片包括最近和過去在印度期間與仁波切的生活照,在視覺效果上做瞭強化。他對電腦安裝和軟體執行的嫻熟,讓我能夠從古老的羊皮紙謄寫轉移到能夠闡明的狀態。最重要的,他對於仁波切的虔敬對我産生瞭激勵作用,使《柔聲法語》能夠成書。邁可?英格曼(Michael Ingerman)慷慨提供瞭許多必要的技術協助,彼得?英格曼(Peter Ingerman)進行瞭文章分類和資料編輯的艱苦工作,提供瞭索引的架構。還有許多人在文法、適當的措詞上提供協助。與其點幾個人名,不如感激他們能讓這個教法宏揚於世的貢獻。

  無疑的,這本書無法彰顯尊貴的卡盧仁波切不倦的教誨於一二。在他將教法帶到西方、在他對一切未覺眾生開啓慈悲智慧之門、在他給予跟隨他教法的無數眾生勇氣之時,他不斷的示現菩薩的願力。他無怨無悔的帶給與他有緣的人立即而持久的利益,不論遠近,這已經充分顯示瞭他真正而持續的關心一切有情眾生的福祉。

  當我開始著手編輯這本書,想要幫助把這位偉大導師內觀覺性的教法傳揚給廣大群眾之時,卡盧仁波切仍然繼續他的行程,包括到世界各地的中心處理行政和弘法事宜,並主持三年三個月的閉關活動。幾年之後,當我還埋首在此書的草稿時,我從廣定大司徒仁波切那兒得知卡盧仁波切往生的消息,他是在一九八九年五月的一個下午,在他的索那達寺(Sonada monastery)於禪定中安詳的離世。兩個星期之後我收到卡盧仁波切秘書的信函,這是邀請我參加仁波切荼毗大典的信函,在這封公開信中,附上一封廣定大司徒仁波切所寫關於卡盧仁波切的行儀,收在附錄A。

  我祁願這本書所付齣的努力,能讓你們真正瞭悟卡盧仁波切最熱切的願望:「願為瞭如母、如無盡虛空的一切眾生而成佛!」
                 伊莉莎白?席蘭迪雅山?錫謬
                      1992年3月16日

圖書試讀

東西方文化對於情緒和貪欲的對治
  我從小在偏遠荒涼的貧睏鄉村長大,發現西方的生活水平和舒適程度,好得讓人難以置信。生長在這裏的人擁有美好的傢園和舒適的照顧,幫助形塑他們的經驗,就像疏野的環境形塑我的經驗一樣。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生活水準,能全方位的控製環境(如中央空調係統等等),加上個人的財富以及普遍的享受,使得西方世界有如天界一般。外地人看到西方世界都會說:「那裏的人一定整天都笑口常開,一定很快樂。」但是近身觀察,我們發現,雖然西方人擁有一切現代化科技、小配件、奢侈品,但是強烈的精神苦惱仍會引發不可思議的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直接的觀察無法提供一個閤理的解釋。顯然的,從物質的層麵來看,每一樣東西都是必須的,透過這種高水準的生活,似乎什麼都可以提供,而且越多越好。然而,隱藏在這個錶麵之下,還是有很多情緒的苦惱,這便是問題所在。一般來說,西方的心靈主要是受到衝突性、混亂的情緒所影響,因而産生痛苦。這很令人驚訝!生活在物質豐富環境的人,不是應該很滿足纔對嗎?在物質麵上,西方人當然鮮少有不滿足的;但是在任何現代化的國傢裏,生活仍然受著情緒煩惱的影響。

  我們應該如何探究情緒問題呢?我們能不能完全擺脫呢?雖然這看來有點不切實際,但事實上,在佛法中,確實有許多方法和步驟能夠完全消除情緒問題,並透過不同的途徑加以剋服。採用一種方法去切斷或阻止負麵情緒不再生起,是十分適當的。另一種方法則是將負麵情緒的能量,轉化為正麵情緒的能量。第三種方法,可能是最實用而直接的,就是當情緒在心中生起時,隻是察覺情緒發生的本質。這種方法是看經驗的本質,而不特彆去看它的內容。從所有情緒生起的開始和地方去瞭解心的本質,是這種方法的根本。因此,當每一種情緒生起時,我們若越瞭解心的本質,就越能夠瞭解情緒的問題,也就越能有效處理生起的煩惱。

  為瞭檢視煩惱,我們從這裏開始將煩惱減少到根本的煩惱。佛教談到六種根本煩惱,或是更基本的,我們認為有三種內心的根本煩惱:貪、瞋、癡。在這個煩惱的描繪下,我們談論的是一般人的普遍現象。這種情緒不是任何種族、任何國傢所擁有的專利,因為所有人類都是從這些不同情緒而引起瞭煩惱,例如,我們不會說西藏人比西方人有較少的情緒或煩惱;也不會說西藏人比西方人有更多的情緒和煩惱。如果把一個文化的情緒放在天秤的一個盤子上,另一個文化的情緒放在另一個盤子上,天秤隻會稍稍擺盪、甚至平衡。每個人都有煩惱,但是,很明顯的,在不同的文化裏,情緒會以不同的方式錶現。在任何文化中,一種情緒不管是被鼓勵或被壓抑,都會製造齣一點點的差異,但是情緒的原料對每一個人都是共通的,且遍及全世界。生在人道的角色,就是要降伏三根本煩惱。

  以文化層麵來區彆這些煩惱情緒的形式,是很有意思的。例如,無明的觀念被形容是心的呆滯情緒。睡眠雖然不像是情緒活動,但也算是心的情緒特質之一,因為人們睡覺時,心經驗會呈現呆滯狀態。的確,人們的睡眠習慣是有一些不同。通常亞洲人大約在晚上八點鍾就寢,第二天五點鍾起床;西方人似乎習慣晚睡,通常到午夜纔上床,第二天日上三竿還沒起床,有時候甚至睡到上午十點、十一點。在東方,我們習慣的睡覺情緒模式,可能和沒有廣泛使用電器及人工照明設備有密切關係。太陽下山後,大傢就休息瞭;太陽升起時,大傢就跟著起床瞭。在一個很錶麵的層次上,我們可以區彆文化錶達情緒傾嚮的不同模式,但是在不同的文化間,大部分的情緒並沒有不同,尤其是潛藏的情緒。

  我們都因混亂的情緒睏擾著心而痛苦。在瞋恨和侵略性的例子中,亞洲文化有一個普遍的傾嚮,就是喜歡發動侵略和戰爭行為,以證明自己的力量和男子氣概。身為一個戰士、武術專傢、頌揚侵略的觀念,被認為是值得贊美的,這是東方普遍的文化底蘊。尤其在今天,西方人似乎比東方文化少一點這類問題。頌揚身體暴力或男子氣概的趨勢,在西方已是過時的觀念,但在東方文化中,這種態度至今仍是問題所在,人們依然熱衷以憤怒和身體暴力來錶達生氣,喜歡以威力強加於人,在鬥爭中擊敗他人等等。從亞洲人的觀點來看,顯然西方文化對於壓抑侵略和瞋恨更有興趣,而不是去強化它,因為具有侵略性以及好鬥的人,在西方社會並不像亞洲地區那樣受到高度重視。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光是看《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這書名,就讓我覺得它很不一般。在市麵上,關於大手印的書雖然不少,但大多偏嚮理論探討,或是著重在某個特定傳承的詮釋。而要找到一本能夠將大手印的究竟義理,與觀音菩薩這樣具體、易於感應的修法,圓融地結閤在一起的,則非常少見。我一直認為,真正的解脫,離不開「空性」與「慈悲」的雙軌並行。大手印指嚮的是究竟的空性,而觀音菩薩則代錶著無盡的慈悲。這本《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聽起來就很有可能將這兩者完美地融閤,讓修行者在證悟空性的同時,也能圓滿慈悲心,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境界。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大手印」這個比較偏嚮「見地」的法門,與「觀音儀軌」這個偏嚮「行門」的修法之間的關係?會不會是在修持觀音儀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體悟到大手印的見地?或者,是先確立大手印的見地,然後透過觀音儀軌來實踐和深化?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修習指導,例如,在觀想觀音菩薩時,如何將大手印的空性觀融入其中?在持誦咒語時,又如何去感受其背後的大手印意涵?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一條清晰、可行、而且真正能導嚮究竟解脫的道路。

评分

這本《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光是標題就已經充滿瞭神秘感和智慧的光芒。對於我這樣一個在颱灣尋求佛法真實義的學子來說,它就像沙漠中的綠洲,讓人充滿嚮往。我常在想,大手印的法門,其核心在於「直取心性」,在於「當下即是」,這是一種超越一切概念和形式的直接體證。但同時,我們又離不開方便善巧的引導,而觀音菩薩的儀軌修法,正是這樣一種充滿慈悲與加持的方便法門。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將這兩種看似迥異,實則相輔相成的法門,巧妙地整閤在一起。作者是否會從大手印的宏觀角度,來闡述觀音菩薩的觀修,讓每一個觀想、每一個咒語,都充滿瞭空性的智慧?或者,是以觀音菩薩的慈悲,來引導我們,讓我們在不斷的祈請與感應中,逐漸淨化煩惱,最終開發齣大手印所指示的清淨自性?我對書中關於「儀軌」的解說特別感興趣,希望它不僅是錶麵的念誦或觀想,而是能夠深入到每個步驟的內在含義,以及如何透過這些步驟,來轉化我們的身口意,最終達到與大手印的覺性相應。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實際的修持方法,並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而不是停留在理論的層麵。

评分

《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這個書名,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強烈的召喚。在颱灣,佛教的傳播非常廣泛,各種法門百花齊放,但真正能讓人感受到「醍醐灌頂」的,卻是少之又少。我對大手印法門一直有著特別的興趣,因為它強調的是一種直接的、無造作的覺悟,彷彿能一蹴可幾。然而,我也深知,沒有紮實的修行基礎,這種「一蹴可幾」也可能淪為空談。而觀音菩薩,更是我們颱灣人心目中最具代錶性的慈悲象徵,她的法門,無論是持咒、觀想,都充滿瞭溫暖和力量。因此,當這兩者結閤時,我立刻被吸引住瞭。我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大手印的「見地」,又如何將它融入到觀音菩薩的「觀修」之中?會不會是透過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來引導我們體驗大手印的「聞、思、修」?還是說,是在大手印的基礎上,加入觀音菩薩的慈悲願力,讓修行更具圓滿性?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實修」的指引,例如,在觀修觀音菩薩時,如何去覺察當下的心念,如何將大手印的「無所緣」之境融入到對觀音菩薩的觀想中?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一種既能契閤大手印的究竟見地,又能具備觀音儀軌的具體修持方法,並且能真正幫助我在紛擾的塵世中,找到那份內在的寧靜與覺醒。

评分

喔,這本《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聽起來就很有份量!身為一個常在書局或網路書店裡尋覓佛書的颱灣讀者,看到這樣的標題,心裡總是會升起一股莫名的期待。通常,這類型的書,內容都會比較深入,不是那種淺嚐即止的介紹。而且,「大手印」這三個字,光是聽起來就有一種直指核心、直達本體的感覺,彷彿能引領我們進入一種更深層次的禪定境界,去體會那種超越語言文字的覺受。再加上「觀音儀軌修法」,這就更貼近我們日常的修行實踐瞭。觀世音菩薩在颱灣是傢喻戶曉的,我們從小耳濡目染,對菩薩的慈悲和願力都有很深的感應。所以,將大手印的法門與觀音的修法結閤,我想這絕對不是隨便拼湊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將最究竟的法要融入最契機的修持方法之中。我會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詮釋大手印的,是偏嚮顯教的解說,還是融入瞭密續的觀點?而觀音儀軌的部分,又是以哪一種傳承為依歸?是單純的念咒持名,還是包含更細緻的觀想、供養、以及迴嚮的次第?我非常好奇作者對於「修法」這兩個字的具體定義,以及在這個修法過程中,如何引導讀者一步步地去實踐,去轉化煩惱,去生起智慧和慈悲。總之,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讓我有種想立刻翻開,一探究竟的衝動。

评分

這本《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的齣現,對於颱灣很多尋求解脫之道的修行人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我個人一直對大手印這個法門抱持著極大的敬意,它被譽為「最快速」、「最直接」的解脫之道,但也正因為如此,它往往需要非常穩固的基礎和善知識的引導,纔能真正進入其堂奧。而當它與觀音菩薩的修法結閤時,這就讓原本可能較為抽象、難以捉摸的大手印,多瞭一份具體的修持依據和慈悲的對境。觀音菩薩代錶的是無盡的慈悲與智慧,是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最溫柔的引導者。我期待書中能詳盡地闡述,如何在修持觀音儀軌的過程中,逐步開發齣大手印所指嚮的、那種如虛空般廣闊、如鏡麵般清明的自性。作者是如何透過觀音菩薩的形象、咒語、以及各種儀軌的細節,來引導讀者體悟「空性」與「現前」的閤一?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開悟」的境界,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這種大手印的覺受融入行動?我特別關注的,是作者對於「儀軌」的解讀,是否能讓初學者也能夠依循,而不至於感到望而卻步。畢竟,很多時候,儀軌的繁複可能會讓人產生畏難情緒,但我相信,如果儀軌本身就是為瞭引導我們直達大手印的境界,那它就具有無比的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