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跌倒的時候纔恍然大悟
青天白雲是禪,狂風暴雨是禪,茫茫白霧是禪,微微青山是禪,
潺潺流水是禪,小草叢生是禪,滿天星鬥是禪,夜靜無聲是禪,
待人誠懇是禪,閑處慎獨是禪,慈顔常笑是禪,恕人責己是禪,
調和人際是禪;認真負責是禪,淡於名利是禪,少說空話是禪,
忍辱是禪,反省是禪,忍讓是禪,不爭是禪,不貪是禪,不執是禪,
不怒是禪,和睦是禪,溫暖是禪,感謝是禪,報恩是禪,直心是禪,
就連跌倒也是禪!
禪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資源,它結閤瞭儒、道、佛的精神。禪不是齣傢人的專利,也不是隻有深山古剎裏的老和尚纔參禪入定。因為禪就是一種智慧的人生哲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人生態度;禪更是一種巧妙地將信仰與生活、神聖與平凡自然地融閤起來的人生智慧。禪,就是領悟自我和宇宙的本性,然後順著這些本性去生活和作為。 生活的內容是多纔多姿的,禪的內容同樣是極為豐富圓滿的,而生活與禪又是密不可分的。這種密不可分的關係,既反映瞭二者的實在性,同時也展現瞭二者的超越性;而人們麵對生活進行禪的體驗所介入的對象又是無所不包的。正因為如此,我們隻有從多角度透視禪的普遍性,纔能真正地把它和生活完美地融閤在一起。
為何「不淋一人」
有一位禪師寫瞭兩句話要弟子們參研,那兩句話是:「綿綿陰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弟子們看瞭這題目,便議論紛紛起來。
第一個說:「兩個人走在雨地裏,有一個人卻沒淋到雨,那是因為他穿瞭雨衣。」
禪師對於這個解釋不予置評,隻是緩緩地搖著頭。
於是,另外一個弟子就說瞭:「那是一個局部陣雨,一邊下著雨,一邊沒雨,這種景觀雖不常見,但也不算罕見。所以兩人走在雨地裏,纔會一個淋不到雨,那是因為他走在沒有下雨的這邊。」說畢,他望嚮禪師。
禪師仍舊默然不語。
於是,第三個弟子便得意地說瞭:「你們都錯瞭!什麼穿雨衣,局部陣雨。」他嗤之以鼻地繼續說道:「都太牽強瞭,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定是有一個走在屋簷下,所以纔沒淋到雨。」說罷,他洋洋自得地準備接受贊賞。
禪師微笑著看看他,然後對弟子們說:「你們都執著於『不淋一人』這一點上,但卻鑽入瞭牛角尖,其實,所謂的『不淋一人』,不就是兩個人都在淋雨嗎?」
第一章
德在人先,利居人後,注重從事身心的修養
種善因,得善果016
天下第一大孝子018
曇翼法師和採藥少女022
農婦和風水先生026
嚴守信用的須陀須摩王029
禪者的真正生活033
老仙人和小仙人035
釋迦牟尼和婆羅門040
禪師之死042
口若懸河的年輕人044
除掉曠野裏的雜草046
月船禪師賣畫049
默默無語的趙州橋052
學丹青的年輕人054
第二章
從習慣思維中解脫齣來,更理智地麵對世界
人生究竟是什麼058
盤圭禪師和外道064
法印禪師和道士066
為何「不淋一人」068
智慧是一切幸福快樂的源泉070
剝駱駝皮的蠢人072
玄奘收徒074
犯瞭殺業的月氏國王080
不立文字的禪084
於不可思議之處悟見禪法的本質087
道的真諦092
提婆與一名外道論辯095
無言妙辯100
隨機設教的富樓那104
一個雲遊天下的僧人106
道元禪師和他的弟子108
用一個「無」字能勝110
透過錶象看事件的本質112
第三章
領悟自我和宇宙的本性,順著這些本性去生活和作為
暴虐的國王116
有播種纔有收成118
通往天堂之門的許可證120
命是由你自己做成的124
狐狸與佛教之緣127
要石頭還是要磚頭130
倒見愚惑之眾133
瓶沙王聽佛法136
隻要有真愛139
真愛和婚姻143
如來佛和他的弟子阿難148
法演禪師和三位弟子的閑話150
美麗女孩的願望152
是非麯直要辨清158
我也要讀《大悲咒》161
師父和徒弟的差彆163
從河麵上走過去165
什麼擔子都不重167
做夢也想不到的169
慧忠國師和侍者171
一顆珍貴的明珠174
何必身外求佛176
能大能小的心179
《跌倒也是禪》這本書,光聽名字就覺得很有意思,對吧?我是在高雄一傢書店偶然看到的,封麵設計也很簡約,有一種沉靜的感覺,一下子就吸引瞭我。當下就覺得,哇,這不就是我最近一直需要的嗎?生活嘛,總會有起起伏伏,跌跌撞撞的時候,有時候真的是感覺要站不穩瞭。書名裏的“跌倒”很實在,很貼近生活,“禪”又給瞭人一種超脫、寜靜的意境。我想,這本書應該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哲理書,而是會用一種很貼切、很生活化的方式,去探討我們人生中的那些“跌倒”,並且教我們如何在跌倒中找到平靜,找到力量,甚至找到另一種風景。尤其是在這個步調這麼快的時代,每天都好像在趕路,很少有機會停下來,審視自己,也審視那些讓我們感到挫敗的時刻。這本書會不會像一個溫柔的提醒,告訴我們,沒關係,摔倒瞭,慢慢爬起來就好,而且,在爬起來的過程中,或許還能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美好。我真的很好奇,作者會從哪些角度來闡述這個主題?會不會有真實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古老的智慧,通過現代的語言重新解讀?總而言之,光是這個名字,就給瞭我一種很強的共鳴和期待。
评分最近真的有點纍,工作上遇到瞭一些瓶頸,人際關係也有些摩擦,感覺整個人都提不起勁來。朋友推薦瞭這本書《跌倒也是禪》,當時聽名字還沒太在意,後來拿到書仔細一看,纔覺得這個書名真的太妙瞭!它不像那種勵誌書,上來就喊口號,讓你“打起精神”、“戰勝睏難”。而是很溫和地說瞭“跌倒”,這是一種很真實的感受,誰都會經曆。我常常覺得,我們太害怕失敗,太害怕犯錯瞭,一遇到挫摺就覺得自己不行瞭,很懊惱,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這本書會不會就是告訴你,跌倒其實沒什麼大不瞭的?而且,它還加上瞭“禪”這個字,這就讓我覺得,它不隻是告訴你怎麼從地上爬起來,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會教你如何在跌倒的那一刻,甚至是在跌倒之後,找到內心的平靜,找到一種不被外界乾擾的力量。我猜這本書的文字應該會很細膩,很有溫度,不會用很生硬的理論去說教,而是會通過一些很具象的比喻,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來觸動人心。尤其是在壓力這麼大的社會裏,這本書聽起來就像一股清流,讓人覺得安心。
评分我最近在找一本能夠安撫心靈的書,你知道的,生活總會有不如意,有時候真的會覺得身心俱疲。偶然在書店看到瞭《跌倒也是禪》這本書,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我一直覺得,“跌倒”是人生中非常普遍的經驗,誰沒有過摔跤的時候呢?關鍵在於,我們跌倒瞭之後,是沉溺在痛苦裏,還是能夠從中學習,並且重新站起來。而“禪”這個字,又讓我聯想到瞭一種平和、寜靜的心境。我猜這本書不是那種強行灌輸“正能量”的書,而是會用一種更柔軟、更具智慧的方式,來引導讀者去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它可能不是直接告訴你“如何不跌倒”,而是教你“跌倒瞭,也可以是一種修行”。我很好奇,作者會用什麼樣的故事或者道理來闡述這個觀點?是會分享一些關於接納、放下、慈悲的故事,還是會從更深層的哲學層麵去探討人生的意義?總之,這個書名本身就有一種療愈的力量,讓我迫不及待想翻開它,看看裏麵究竟藏著怎樣的智慧。
评分我喜歡那種能夠觸及靈魂的書,《跌倒也是禪》這個書名,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種心靈的召喚。我們的人生,總是在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前進,但同時也難免會有失誤、會有挫摺,用書裏的說法,就是“跌倒”。我常常在想,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經曆過的“跌倒”一定比我們普通人要多得多。而“禪”,它所代錶的那種超然、寜靜、不執著的精神,恰恰是我們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最需要的東西。所以,這本書的名字組閤在一起,給我一種感覺:它不是在教你如何避免失敗,而是告訴你,即使跌倒瞭,也能從中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智慧,甚至能夠因此而變得更加強大。我很好奇,作者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連接“跌倒”和“禪”這兩個看似不搭,實則又緊密相連的概念?會不會有那些看似平凡,實則蘊含深刻哲理的故事?會不會有那些讓我們豁然開朗的頓悟?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寶藏,等待著我去挖掘其中的閃光點,去學習如何擁抱生活中的每一次“跌倒”,並從中提煉齣屬於自己的“禪”。
评分剛翻開《跌倒也是禪》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被書名吸引瞭。《跌倒》這個詞,太真實瞭,太接地氣瞭,誰的生活裏沒有幾個“跌倒”的瞬間呢?也許是在工作上碰壁,也許是在感情中受傷,也許隻是簡單的失誤,但這些瞬間往往會讓我們感到沮喪、挫敗,甚至懷疑人生。而“禪”,這個字,又帶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意境,一種淡定從容的氣質。所以,我感覺這本書不是那種一味鼓吹“永不放棄”的雞湯,而是會以一種更成熟、更深刻的視角,去解讀人生的起伏。它或許會告訴我們,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跌倒後,就再也爬不起來,或者是在跌倒中迷失瞭自己。它可能是在教我們,如何在跌倒的疼痛中,去體悟生命,去學習放下,去找到內心的寜靜。我很好奇,作者會用怎樣的方式來呈現這種“跌倒也是禪”的哲學?是會引用佛經裏的典故,還是會分享一些人生導師的智慧,又或者是通過作者自身的親身經曆?總之,光是這個書名,就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期待它能帶給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