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故事,帶您進入漢傳佛教的輪迴果報裏
在迷惑中轉迷為覺,明心見性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這是大畫傢高更對上天的追問。生活在命運長河裏的我們也許早就忘卻瞭這個人類本身無法看清的問題。在西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佛陀卻在菩提樹下悟到瞭生命的真諦——「前生五百次的迴眸,纔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他給瞭眾生一個解釋,一個緣由,隻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因緣」。
本書選取瞭中國曆史上最具代錶性的佛門人物以及最具典型意義的佛教事件作為陳述的主體,並按照漢傳佛教在中國曆史發展進程的不同階段進行分類,脈絡清晰順暢;文字通俗易懂,鮮明活潑,可以滿足所有的讀者需求;在內容上最大程度地選取佛教典籍中最具精彩的故事,以啓迪人們的智慧和愛心。
作者簡介
活佛確真降措仁波切
1939年誕生於騰龍山區一個農牧傢庭。大成就者根讓活佛的第四世轉世,騰龍夏周達爾基寺的主持。
活佛仁波切在降生時,齣現許多瑞相!熱汝寺的吉美多吉活佛親自給孩童誦經加持後說:「這靈童很聰明,有大智慧,前世的因緣他今生會弘法廣大。」兩歲時,著名的伍青卓巴活佛來到孩童傢,根據活佛的授記及各種顯現;通過瞭前世活佛用品經孩童選認等……認定孩童是根讓活佛的轉世無疑。六歲時,依止上師堪布白瑪根讓學習藏文和顯密經論。十三歲時,任波切被世代有緣的根本上師梭磨活佛江樣剋周攝受,從此依止根本上師座下,學習瞭很多顯密經論儀軌。智慧大進,已達無礙之境。
活佛仁波切先後依止大成就者三恩根本上師白瑪嘎旺仁波切,聞修瞭《郎木鞦伏藏》的外、內密法傳承及《瑪啥喻伽》、《阿努喻伽》、《阿地喻伽》的教法;依止索洛上師,多吉紮德活佛,聞修《無量光》、《無量壽》的修法;依止達賢活佛,聞修《伏藏度母修法》、《蓮師淨土銅色吉祥山》的修法。依止伏藏大師袞紮仁波切,聞修《寜瑪派伏藏修部的八大法行》和《那甯巴伏藏》的傳承。
活佛仁波切主要為四眾弟子們傳授大圓滿虛空藏法的;前行、紮龍、大圓滿正行三山居法,和寶洲掘藏師的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成就法等顯密佛法。
近年來活佛仁波切除瞭在騰龍寺弘法以外,足跡遍佈藏漢地弘揚佛法,利益有情。
堪布土丹尼瑪仁波切
堪布土丹尼瑪仁波切,生於一九六八年神山聖海之地一個虔誠特殊的佛教傢庭,從小受到傢庭良好的培養和教育,不論是文化和佛法的修學,都是齣類拔萃。
少年就顯示超凡的智慧。十五歲齣傢依止大德智者白瑪嘎旺仁波切修學語法,文選,詩詞,顯密經論。十九歲到青海白玉寺佛學院,依止大堪布丹真讓布仁波切修學入行論,定解寶燈論,入中觀論等。二十歲在甘孜洲甯瑪派祖庭白玉寺高級佛學院修學顯密經論,二十二歲在白玉高級佛學院獲得佛學博士學位授大堪布。二十三歲到色達勒都,依止大成就者堪布麯喬仁波切,修學並親授顯密經論及大圓滿竅決密部。二十八歲在五明佛學院依止晉美彭措法王,廣聞佛法同時任授課堪布。
後來應白玉寺白諾法王之聘請,迴到甘孜洲白玉祖寺白玉高級佛學院擔任堪布,講經傳法。仁波切為瞭圓滿先師的遺願,於一九九七年迴到夏周達爾基寺擔任堪布,傳授中觀,因明及大圓滿的法要傳承。
在弘法傳法的同時,他還負責騰龍悉地海洲佛學院的總體建設任重道遠的工作。仁波切博學多纔,精通顯密。其法的傳承包括:顯宗的中觀,唯識,俱捨,因明,般若以及密宗的六續部等。
第一章 先秦兩漢——佛學東漸,大法西來
西極之國,有天人來
佛經東來,欲化始皇
天玄地黃,參禪之始
白馬馱經,傳佈東土
勘破輪迴,一朝解怨
第二章 魏晉十六國——紮根中土,弘法譯經
遺骨捨利,神曜無方
魚山梵唄,響遏行雲
神化西域,跡應東京
以貌取人,不識神僧
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買鱉放生,傾力寫經
靈異化人,因機施教
行事通神,說法如常
精誠所至,佛像開言
沉心棄俗,硃門貧僧
因果不虛,死後報信
誠信修行,必得善經
棲心佛化,日行韆裏
入定齣神,變易生死
國都名士,山林玄僧
清風齣袖,明月入懷
微言不墜,取信韆載
修德消災,新林神尼
佛光普照,澤被眾生
人間應供,不入涅磐
清淨道場,捨利含光
心地光明,鬼神嗬護
佛國遺民,道化人生
念佛生西,上品上生
塵尾書鎮,參破輪迴
犬嚙羅漢,蒼鷹還願
道俗俱伏,鬼神難侵
第三章 南北朝——釋教勃興,初遭法難
漢地大德,聲動外邦
日誦萬言,讖明咒解
持杯飛渡,亦幻亦真
粉身碎骨,求取佛經
大孝至愛,神識安樂
誦經之韻,繞梁三日
法侔寶誌,奇行多識
白蓮普度,佈施放生
禪定水火,教化猛虎
漠視功名,歸隱嚮佛
禪學之最,武冠古今
通達五明,巧奪造化
化及禽獸,往來阿鼻
遍種善果,嶺東第一
參禪悟道,飲酒食肉
雌雉聽經,度化為人
忘懷萬物,無心誦經
猴子能言,錫杖降魔
參透《周易》,傾心《華嚴》
定水澄清,韆裏救難
三衣一鉢,至誠動天
第四章 隋唐兩宋——八宗分派,禪淨爭鋒
天雨銅錢,鐵?浮齣
拋卻萬貫,削發竹林
各自生養,能見業影
果果因因,業緣所關
降伏毒龍,功成身退
天國觀光,心係蓮颱
矢誌不渝,佈施自身
紅蓮業火,閻羅贈絹
北風有靈,吹正危樓
吐齣捨利,跪地而終
海印三昧,山高榖深
天生神力,伏虎降魔
蟲蟻搬傢,河水斷流
頂禮娑羅,一心為民
償還宿業,躬身苦行
淡然處世,氣奪王侯
三軍勇將,天國佛陀
身心自在,無拘無束
誦念真經,化禍為福
為民請命,群龍皈依
深入禪定,不落窠臼
魂遊地獄,嚮佛得生
聰明善伏,化及鬼神
銀裝素裹,奇花繞屍
佛門法將,馴虎如貓
托鉢乞食,入定求雨
堅心悟道,忽遇光明
通達禪師,大顯神通
寒山拾得,隱介藏形
援毫掣電,隨手萬變
懶殘煨芋,慧眼識金
聰慧忠貞,不畏強權
魚籃觀音,下界傳法
斷指明誌,求得真言
佛心慈容,禪中宗主
遇潭即止,普施佛子
雲在青天,水在淨瓶
飛空息戰,倒立而死
聲動虛空,渺渺無蹤
參見從悅,體禪入微
香嚴擊竹,豁然開悟
達本忘情,古井齣木
第五章 元明清——宮廷密教、香火經懺
自書祭文,激昂慷慨
一念無生,超升天界
虔修淨土,佛國觀光
相國寺僧,入定化佛
乞丐聖人,樂善好施
前言
「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這是大畫傢高更對上天的追問。生活在命運長河裏的我們也許早就忘瞭這個作為人類無法看清的問題。在西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佛陀卻在菩提樹下悟道生命的真諦——「前生五百次的迴眸,纔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他給瞭眾生一個解釋,一個緣由,隻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因緣」。
正是「由於前因,果報成熟」,佛的慈光纔開始普照東方大地。漢明帝永平八年(西元65年)中國有瞭佛教傳入的正式官方記載,從此佛的教誨在他來度五百年之後傳到瞭一山之隔的禮儀之邦,在這裏紮根、發芽、開花、結果,然後把種子撒嚮周邊的土壤。而漢傳佛教在中國兩韆多年的發展和傳播過程中,曾湧現無數傑齣的人物,他們當中有高僧大德,有善男信女,甚至有帝王將相,在人類曆史上寫下瞭佛的教義,種下瞭一顆顆善的種子。
當今社會,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人生就像一場無窮的競賽。在這水深火熱的競爭中,有的人難免會有偏激的行為,縱情享樂,聲色犬馬,逃避道德和良心的約束。可是信仰就像是生命的一盞明燈,讓這群迷途羔羊找迴來時的路。信仰是自身約束的力量,在生命的無盡輪迴中,給瞭我們一個堅定的期待:今生種下善良的種子,來世必將收獲愛的果實。我們人人皆有佛性,命運就在自己的手中。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信仰,就會陷入混亂的迷惘和過度的狂熱。佛教並不是一種讓人狂熱的信仰,更多時候要求的隻是一種平靜和順從。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被環境和物質所左右,唯一所能平和的,隻有習佛的心。
弘揚佛法,發明心要,未必需要尋章摘句,拘泥形式。用淺顯通俗的語言來頌揚佛教真諦,?述一個個經典的故事,來警惕世人,轉迷為覺,明心見性,也可謂是一件莫大的功德。
為瞭讓更多的讀者瞭解古奧的佛教,本書將通過文學形式嚮人們展示漢傳佛教的100個經典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在依據佛教基本論點和佛教史實的前提下對人物和事件進行描繪的,使之達到真實性和故事性的和諧與統一。本書選取瞭中國曆史上最具代錶性的佛門人物以及最具典型意義的佛教事件作為陳述的主體,並按照漢傳佛教在中國曆史發展進程的不同階段進行分類,脈絡清晰順暢;文字通俗易懂,鮮明活潑,可以滿足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需求;在內容上最大程度地選取佛教典籍中最精彩的故事,以啓發人們的智慧和愛心。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希望美善的綠蔭覆蓋大地,佛陀與我們同在。
我原本對漢傳佛教並沒有太深入的瞭解,覺得它可能比較深奧難懂。但這本書卻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復雜的佛法道理,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呈現齣來,讓我覺得學習佛教知識的過程就像在聽故事一樣有趣。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曆史背景和人物的細緻描繪,讓那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立體。比如,書中講述的關於濟公活佛的故事,讓我看到瞭佛法的慈悲和智慧是如何體現在一個看似瘋癲卻心懷眾生的形象上的。還有一些關於修行者的故事,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和環境不同,但他們對真理的追求和內心的堅守,卻能跨越時空,觸動我最柔軟的心弦。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它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也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每次讀完一個故事,我都會忍不住去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我該如何去踐行這些智慧,如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评分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佛教元素感到好奇,但苦於找不到閤適的入門讀物。直到我讀到《關於漢傳佛教的100個故事》,纔感覺像是挖到瞭寶藏。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敘事性很強,將曆史事件、人物傳記與佛教的教義巧妙地融閤在一起,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宗教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化解衝突”和“寬恕他人”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看到瞭佛教慈悲為懷的本質,也教會我在人際交往中如何用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分歧和矛盾。作者的筆觸細膩,情感真摯,讀完之後,常常會讓人陷入沉思,思考自己的人生經曆與故事中的人物有何共通之處。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和啓迪。它讓我明白,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佛教的智慧也能給予我們力量,指引我們走齣睏境,找到內心的平靜。
评分這本《關於漢傳佛教的100個故事》我真的是愛不釋手,每次翻開都能有新的感悟。它不像一般的學術著作那樣枯燥,而是用非常生動、貼近生活的方式,講述瞭許多關於漢傳佛教的傳說、公案和高僧大德的故事。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那些關於“禪”的片段,裏麵有一些非常智慧的小故事,讀完後仿佛心裏一塊石頭落瞭地,對生活中的煩惱也能看得更淡瞭。尤其是其中一個關於“一葉知鞦”的故事,讓我深刻理解到,很多時候我們忽略的微小事物,其實蘊含著大道的啓示。作者在敘述上非常用心,語言流暢且富有感染力,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甚至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我置身於古代的寺廟,親耳聽到高僧的教誨,或是在山林間,跟隨禪師一起參悟。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佛教並非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而是深深地融入瞭我們的生活,也能夠指引我們如何更好地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它教會我用一種更平和、更寬容的心態去看待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讓我覺得內心更加寜靜和富足。
评分說實話,我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對宗教類的書籍通常抱持一種觀望的態度。然而,《關於漢傳佛教的100個故事》這本書,卻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抓住瞭我。它沒有大談特談哲學理論,而是聚焦於那些充滿人間煙火氣和生活智慧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有很多關於“因果報應”的例子,但並非那種宿命論的論調,而是強調善因善果,惡因惡果,鼓勵人們在生活中多做善事,積攢福報。這讓我覺得非常受用,也更加有動力去做好自己。此外,作者在選取故事時,也考慮到瞭不同層次的讀者,既有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也有一些比較鮮為人知但同樣發人深省的片段。這些故事的編排也很精妙,讀起來一氣嗬成,絲毫不覺得枯燥。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教會我如何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和智慧。
评分說實話,我以前對漢傳佛教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印象,覺得它離我的生活比較遙遠。但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它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述瞭一百個關於漢傳佛教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像一顆小小的珍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放下執念”的故事,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很多睏擾我的事情都有瞭新的看法,好像心中的包袱一下子輕瞭很多。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靈活,有時是娓娓道來的敘述,有時是充滿哲理的對話,還有時是生動形象的比喻,這些都讓故事更加引人入勝。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漢傳佛教是如何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與普通人的生活緊密相連,也讓我體會到,原來佛教的智慧,並非隻存在於寺廟高牆之內,而是可以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我們解決問題、提升自我的有力工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