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充滿巨變與不斷加速變遷的時代,
我們更需要一股安定身心的堅強力量。
本書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細說孟子自成一傢之言的「人性嚮善論」,
肯定人有豐富的潛能可以行善,
行善之後,人的價值自然呈現,進而改變自己生命的形態,
找到修養的途徑,以及由內而發的快樂,得到意料之外的人生資糧。
本書名為《人性嚮善》,是颱大哲學係教授傅佩榮繼《究竟真實:傅佩榮談孟子》之後,又一部解讀經典的巨作,書名一語道破他對儒傢哲學數十年的研究心得,他強調孟子主張「人性嚮善」,而非本善,是因為如果人性是「本善」的話,一旦失去「本心」,到哪裏找?唯有「嚮善」,因為它是一股力量,失去瞭還可以找迴來。
《孟子》一書共七篇,每篇再分上、下,共分十四篇。善用比喻來說明的孟子,創造瞭很多大傢耳熟能詳的成語和故事;透過傅佩榮教授的翻譯與精闢分析,讀者不但能輕易地跨越文字的障礙,還能藉此欣賞到孟子無懈可擊的辯纔與精微深刻的思想,更進一步能體驗人生的意義,體會到更深瀋的快樂。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39年生,上海市人。
颱大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颱大哲學係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
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奬、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奬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麵,都有卓越成就。
他的作品深入淺齣,擅長說理,曾獲國傢文藝奬與中正文化奬。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誌等。著有:《活齣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轉進人生頂峰》、《哲學與人生》、《釐清自我的真相》、《管理自我的潛能》、《探索生命的價值》、《走嚮智慧的高峰》、《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寬度》、《究竟真實》、《宇宙的舞者》(以上為天下文化齣版)、《柏拉圖》、《中西十大哲學傢》、《新世紀的心靈安頓》、《論語解讀》等八十餘種,以及有聲書係列《論語解讀CD版》、《老子解讀CD版》、《孟子解讀CD版》等(由好好好傢庭教育文教基金會齣版)等。
自序
緒論
捲一 梁惠王篇 上
捲二 梁惠王篇 下
捲三 公孫醜篇 上
捲四 公孫醜篇 下
捲五 滕文公篇 上
捲六 滕文公篇 下
捲七 離婁篇 上
捲八 離婁篇 下
捲九 萬章篇 上
捲十 萬章篇 下
捲十一 告子篇 上
捲十二 告子篇 下
捲十三 盡心篇 上
捲十四 盡心篇 下
自序 傅佩榮
傳統文化以儒傢與道傢最具主導作用。這兩傢思想的代錶人物,分彆是孔子與孟子,以及老子與莊子。由於代錶孔子思想的《論語》,既是學派開山之作,又有簡明扼要的特質,以緻韆古傳誦、深入人心。至於《孟子》一書,則相對而言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這種情況在道傢的《老子》與《莊子》二書,亦頗有類似之處。
《孟子》為什麼重要?因為孔子曾經感嘆:「莫我知也夫!」(《論語?憲問》)如果孔子認為同時代的弟子與朋友未能瞭解他的思想,那麼誰可以瞭解?孟子可以,而證據就在《孟子》一書裏麵。既然如此,大傢對孟子又不太熱衷,這是怎麼迴事?
司馬遷說他每次閱讀《孟子》,看到梁惠王問孟子「何以利吾國」,就廢書而嘆。如果談利益,天下不可能太平,而這是曆史所證明的;但是如果談仁義,天下就會像孟子所說的成為理想國嗎?這一點卻從未得到檢驗的機會,因此我們無法判斷孟子的對錯。事實上,孟子很希望說服當時的國君。他在一再失敗之後,寫齣作品傳諸後世,希望後代的人可以明白他的理想,進而予以實踐。但是,即使《孟子》被宋代的硃熹編入《四書》,成為大傢熟知的「論孟學庸」之一,其中許多精彩的語句與簡單的概念也普遍受到肯定,我們還是要問:誰真正瞭解孟子?
閱讀《孟子》,要有耐心。這種耐心的迴饋是非常豐富的。先就語文來說,孟子善於使用比喻,又能創造成語,其中至今依然膾炙人口的有:一暴十寒、緣木求魚、杯水車薪、遷於喬木、事半功倍、守望相助、綽綽有餘、齣爾反爾、流連忘返、自暴自棄、反求諸己、手舞足蹈、心悅誠服、獨善其身、兼善天下、有為者亦若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等等。
再就曆史來說,孟子廣泛引述《詩經》(三十五次)與《書經》(二十九次),對古代聖君賢相的事蹟津津樂道,可謂取法乎上。舜在他的筆下宛如重獲生命,使讀者可以親見其言行,進而心生嚮往。他自行分類聖人,如伯夷之「清」、柳下惠之「和」、伊尹之「任」,然後是集大成的孔子之「時」。這無疑是他的創見。 對於孔子為何是集大成,則理由是完美的德行加上隨機應變的「智慧」。他贊成孔門弟子(如子貢、宰我、有若)對孔子的評價,認為孔子是「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隻要想起孟子以「好辯」知名於天下,說過「說大人,則藐之」,甚至對管仲也不屑於多談,就可以明白他對孔子的認識是如何深刻,而評價又是如何崇高瞭。
真正畫龍點睛之處,則是孟子自成一傢之言的人性論。他把孔子的人性觀點說清楚瞭。孔子以「仁」為其一貫之道,肯定仁包含「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三個層次,貫穿人的一生。他強調「殺身成仁」,孟子則倡言「捨生取義」,這兩者如齣一轍而其基本立場則是人性「嚮善」。以此為基礎,纔可推而建構經濟、教育、社會規範、政治製度方麵的閤理內容。並且,人生纔找得到修養的途徑以及由內而發的快樂。
二十多年以來,我每談儒傢,必定揭示人性嚮善(而非本善)的微言大義,也得到不少批評與指教,但是更多的迴應則是告訴我:在明白之後付諸實踐,並在實踐之後深有心得,因而改善瞭人生,活得充實而有意義。
我曾在社會上為許多朋友講解《孟子》,並由好好好文教基金會製成CD發行。後來北京齣版界的朋友認為內容值得齣版,就將其轉錄成文字稿,再由我全麵修訂一次。天下文化齣版公司的編輯同仁費瞭許多心思整理初稿,潤飾文字,並加上小標題,使全書更為可讀,特此緻謝。
本書名為「人性嚮善」,可謂一語道破我對儒傢哲學數十年的研究心得。我的說法是否正確,則請讀者耐心細品本書再做判斷。知我罪我,皆在本書。是為序。
**《人性嚮善:傅佩榮談孟子》這本書,對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心靈的滌蕩。** 傅佩榮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將孟子“性善論”的精髓,以一種令人信服且充滿感染力的方式展現齣來。他並沒有迴避人性中的復雜和黑暗麵,而是從根本上指齣,這些並非人性的本質,而是外在環境和個體選擇的結果。他通過對“君子”的描繪,為我們樹立瞭一個理想人格的標杆,並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格物緻知”、“誠意正心”等方法,不斷完善自我,趨嚮善的境界。我尤其欣賞他在書中反復提及的“良知”的力量,認為這是一種無需外力,天然存在的道德指南。傅先生的解讀,讓我不再對人性的善惡産生過多的糾結,而是更加專注於如何發揮並壯大內心的善意。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通過個體的努力和集體的良善,我們能夠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付諸實踐的經典之作。
评分**如果說大多數關於哲學的書籍,讀起來總帶著一絲距離感,《人性嚮善:傅佩榮談孟子》則完全打破瞭這種藩籬。** 傅佩榮先生以一種極其親切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將孟子關於人性本善的思想,呈現在我們麵前。他沒有用晦澀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一種近乎敘事的方式,將孟子的觀點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體悟之中。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他強調瞭“反求諸己”的重要性,認為我們解決問題的根源,往往在於自身。這種由外嚮內的視角轉換,對於在外部壓力下感到迷茫的現代人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傅先生的講解,讓我對“仁”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種對弱者的同情,更是一種積極的擔當,一種對社會責任的承擔。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孟子,更是關於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它鼓勵我們去發現自己內在的光輝,去相信人性的美好,並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地去實踐這份善意。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和力量,讓我對人生充滿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评分**傅佩榮先生對孟子思想的解讀,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人性中那片潛藏的嚮善之光。** 讀罷此書,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原來“性善論”並非一句空泛的哲學口號,而是根植於我們內心深處最樸素也最強大的力量。傅先生以其一貫的溫厚與深刻,抽絲剝繭,將孟子那些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論述,轉化為現代人能夠理解和體悟的語言。他並沒有停留在對文本的梳理,而是深入到孟子思想的內在邏輯,以及這些思想如何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産生連接。我尤其喜歡他對於“四端”的闡釋,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些都是我們最本真的情感流露,是連接個體與社群,實現和諧共處的基石。傅先生的講解,讓我不再覺得人性是善惡摻雜的混沌一片,而是相信,在紛繁復雜的外界乾擾下,我們依然擁有嚮善的天然傾嚮,隻是需要被喚醒、被滋養。這本書不僅是對孟子哲學的普及,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和精神洗禮,讓我更加堅定瞭對人性美好可能性的信念,也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份善意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指引。
评分**坦白說,最初拿起《人性嚮善:傅佩榮談孟子》這本書,我帶著一絲探究的審慎。** 孟子的“性善論”曆來是哲學史上的熱門話題,各傢各派解讀繁多,難免讓人擔心是否會落入窠臼。然而,傅佩榮先生的解讀,卻如同一股清流,讓我耳目一新。他沒有采用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故事和貼近生活的比喻,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我尤其欣賞他對於“仁”的闡釋,不僅僅將其理解為一種道德規範,更是上升到一種生命狀態,一種與萬物和諧共處的能力。他反復強調,善不是被強加的,而是我們內在生命力的自然流淌。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動機。傅先生引導讀者去挖掘內心深處的善意,去認識到即使在充滿挑戰和誘惑的現代社會,我們依然有能力做齣正確的選擇。這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它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教會我們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內心的純淨,如何在與人交往中展現齣真正的仁愛。它讓我更加理解“勿以善小而不為”的深刻含義,也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積極樂觀的人性圖景。
评分**《人性嚮善:傅佩榮談孟子》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一次靈魂的深度交流。** 傅佩榮先生並非高高在上地宣講,而是以一種平等、尊重的姿態,將孟子深邃的思想娓娓道來。他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們在浩瀚的儒傢經典中穿梭,並在最關鍵的節點停下來,進行細緻的講解。我特彆欣賞他對於“養氣”的解釋,認為這不僅僅是工夫,更是生命境界的提升。通過對“浩然之氣”的深入剖析,他讓我們看到,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外在的權力或物質,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道德力量。這本書讓我明白,人性嚮善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個需要不斷培養、滋養的過程。傅先生的語言樸實卻極具穿透力,他能夠將孟子那些看似古老的論述,與我們當下遇到的睏惑和挑戰聯係起來,提供富有啓發性的思考。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將“性善論”視為一種抽象的理論,而是將其看作一種行動的指南,一種生活態度的指引。它激勵我去審視自己的內心,去發掘並放大那份善良的種子,讓它在生命的土壤裏茁壯成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