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研究自唐傳奇至近代武俠小說等的課題,分為兩個部分。「專研」收的是中國古典通俗文學;「說林雜誌」收的是劄記式的短章。
書中所收諸文雖長短不一,體製亦不盡同,有詳附注釋者,亦有全不用注者,然縱橫馳騁,挖空心思,善用資料,始終保持作者一貫的治學作風。
作者簡介
馬幼垣
廣東番禺人,1940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文學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任教大學三十六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颱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東海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嶺南大學),著述宏富,文史兼精,而以古典小說、近代海軍和中西交通為治學核心。2006年夏,第二次退休,自此專意研著,冀曆年讀書所獲可替後學解惑。著作有:《水滸論衡》(1992)、《水滸人物之最》(2003)、《水滸二論》(2005),均由聯經齣版。
自序
專研
唐人小說中的實事與幻設
史實與構想的邂逅——包公與文彥博
天涯海角訪包公
《全像包公演義》補釋
《三寶太監西洋記》與《西洋番國誌》
小說戲麯中的嚴嵩父子
馮夢龍與《壽寜待誌》
曹雪芹幼聆莎翁劇史事存疑
附錄︰英語Shantung一名沿革(馬泰來)
讀劉著〈《老殘遊記二編〉存疑〉
論《中國小說史略》不宜注釋及其他
香港《星島日報》「俗文學」副刊全自——附解題
《阿英文集》與《小說三談》——兼論編輯學術論文集諸問題
從《三劍樓隨筆》看金庸、梁羽生、百劍堂主在五十年代中期的旨趣
近年集體編寫中國小說史的三次嘗試
評說五本古典小說辭典──外一種
編著金庸辭典計劃芻議
說林雜誌
兩名傢手注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
雜談孔另境的《中國小說史料》
掃落葉、話版本——李娃有沒有參加驅逐李生的金蟬脫殼計?
董康景印《五代史平話》的真相
確指脂硯齋是誰的新綫索
佳人難再——白妞黑妞遺事輯存
清人平步青的〈小棲霞說稗〉
《八命沉冤》即《警富新書》辨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小說戲麯條項的作者問題
荷蘭高羅佩與中國小說
附錄
序港版梅節、馬力《紅學耦耕集》
我的《水滸》研究的前因後果
索引
這本《實事與構想-中國小說史論釋》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小說情有獨鍾,但很多時候,讀著那些優美的文字,卻總覺得隔著一層紗,無法完全觸及作者的內心世界,更彆說理解創作背後的時代背景和思想脈絡瞭。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彌補瞭我的這種缺憾。作者在敘述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小說作品,而是將每一部作品都放置在一個更為宏大的曆史語境中去審視。他深入淺齣地剖析瞭不同時期文人的創作動機,以及社會思潮如何影響瞭小說的題材和風格。我尤其喜歡他對於“實事”與“構想”之間辯證關係的探討,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闡述,更是通過大量具體的例子,比如《三國演義》中的曆史與虛構,《水滸傳》裏的江湖與現實,《紅樓夢》中的傢族命運與個人情誌,層層剝繭,讓我們看到瞭小說傢是如何在遵循曆史事實的基礎上,又大膽地進行藝術的虛構與創造的。這種解讀方式,讓那些熟悉的作品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也讓我對中國小說史的認識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讀完後,感覺自己像是和那些古老的小說進行瞭一次深邃的對話,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评分《實事與構想-中國小說史論釋》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一本史書,更像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啓迪。我一直認為,中國小說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其精髓在於其獨特的寫實精神與自由的想象力之間的完美結閤。這本書正是將這一核心議題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闡釋。作者以一種極其嚴謹的學術態度,輔以大量生動詳實的案例,為我們展現瞭中國小說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在“實事”的根基上,綻放齣“構想”的絢爛之花。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小說創作中“變”與“不變”的哲學思考,他分析瞭文學傳統在傳承中的創新,以及時代變遷對小說形態的影響。比如,他如何追溯《詩經》的敘事傳統,如何理解民間故事對文人創作的啓迪,以及如何分析近代小說對西方敘事手法的藉鑒,這些都讓我看到瞭中國小說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與創新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部小說史的梳理,更是對中國小說藝術精神的一次深度探究,讓我對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切的體會。
评分這是一本能夠真正觸動人心的學術著作。《實事與構想-中國小說史論釋》一書,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獨特的視角,讓我對中國小說史的理解,進入瞭一個全新的境界。作者並沒有流於錶麵地敘述各個朝代的代錶性小說,而是深入剖析瞭隱藏在這些作品背後的創作哲學和文化基因。他對“實事”與“構想”這一核心概念的闡釋,堪稱精闢,並且在全書的論述中反復印證,讓我深刻認識到,中國小說之所以能夠自成一傢,正是因為其在尊重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又擁有著無限的想象空間。我被作者對小說傢心路曆程的描摹所打動,他不僅僅是分析作品,更是試圖還原那個時代文人心中的波瀾壯闊。例如,他如何解讀《金瓶梅》中對社會現實的犀利批判,又如何分析《聊齋誌異》中對鬼魅世界的奇幻想象,這其中的“實”與“虛”的張力,被他展現得淋灕盡緻。讀這本書,感覺像是在與作者一起,穿越時空,與那些偉大的小說傢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感受他們創作的艱辛與喜悅,以及他們對人生、社會、宇宙的獨特思考。
评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文學有著深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觸及中國小說創作核心的書。《實事與構想-中國小說史論釋》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期待。作者在書中展現瞭非凡的洞察力,他不僅僅是在梳理中國小說史的發展脈絡,更是在解構小說藝術的內在邏輯。他對“實事”與“構想”這一核心概念的把握,貫穿始終,讓我對小說創作有瞭全新的理解。他並非將曆史事實與虛構想象割裂開來,而是深入探討瞭兩者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關係。例如,他如何分析《西遊記》中神話傳說的構建,如何在曆史事件中尋找創作靈感,以及如何在人物塑造中注入作者的理想與批判,這些都讓我為之動容。書中關於敘事策略、人物刻畫、情節安排的分析,都極具深度,並且始終緊密圍繞著“實事”與“構想”這一理論框架展開。我特彆喜歡他對於不同時代小說傢思想意識的解讀,那些被曆史塵埃掩蓋的創作動機和藝術追求,在他的筆下又重新鮮活起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理解一部小說,不僅僅要讀懂其文字錶象,更要深入其背後的思想世界和社會背景。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翻開《實事與構想-中國小說史論釋》時,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畢竟,“史論”二字聽起來就有些枯燥,擔心會是一本充斥著學術術語和晦澀觀點的書。然而,閱讀的過程卻完全顛覆瞭我的預設。作者的文字功底實在瞭得,他用一種非常流暢、生動的語言,將原本可能沉悶的曆史與理論,講得引人入勝。他並沒有迴避復雜的學術問題,但總是能找到最恰當的比喻和最鮮活的案例來解釋,讓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欣賞他對不同小說流派的梳理,不僅僅是簡單分類,而是揭示瞭它們之間內在的聯係與演變。比如,他如何將唐傳奇的浪漫主義精神,與宋元話本的世俗化傾嚮巧妙地聯係起來,再到明清小說的繁榮與成熟,整個脈絡清晰可見。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跟一位博學而風趣的長者聊天,他不僅告訴我“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我“為什麼”。他教會我如何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小說,如何去發掘作品背後隱藏的意義,以及如何去理解文學創作的規律。這本書絕對是任何對中國小說感興趣的讀者不容錯過的一部佳作,它不僅提供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的閱讀熱情和思考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