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榖川的詩:榖川俊太郎詩選全集1

讀榖川的詩:榖川俊太郎詩選全集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榖川俊太郎
圖書標籤:
  • 詩歌
  • 日本文學
  • 榖川俊太郎
  • 現代詩
  • 選集
  • 文學
  • 文化
  • 藝術
  • 閱讀
  • 經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特別收錄榖川俊太郎親撰繁體字版序言
  ★特別收錄榖川俊太郎處女詩作〈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與散文詩、十四行詩等不同嘗試的創新詩作
  ★特製雙分書線布麵精裝

  閱讀宇宙詩人的沉默之聲。
  語言屬於人類,沉默則屬於宇宙。
  沉默中蘊含著無限的力量。
  無論在任何時代,沉默,都是即使遠離語言也有可能存在的廣義上的詩意之源。

  年逾九十高齡的榖川俊太郎,自二十一歲發錶《二十億光年的孤獨》(1952年)處女詩集開始,已經寫詩超過七十個年頭。本書由榖川俊太郎常年的譯者與研究者田原編選與翻譯,一、二冊閤計收錄榖川俊太郎寫作生涯中四百餘首經典作品。

  ★「我不迷戀詩,可是我迷戀這世界。」

  他寫遙遠的宇宙星球,寫路旁小花,寫心愛的小狗,也寫詩人的亡靈,寫青春的少年,也寫佝僂的老人;因為喜歡雲所以寫瞭喜歡雲,被音樂打動時就把它翻譯成語言……記錄生活與生命的瞬間,錶現詩人自我的內心世界,也追求與讀者共享感動。

  榖川俊太郎是日本傢喻戶曉的詩人。在日本,他擁有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學齡前的兒童、少男少女、青壯年人、老人甚至傢庭主婦以及知識階層的文化精英和大學教授等等。因此他被冠以「國民詩人」,同時還被稱為「宇宙詩人」和「教科書詩人」。因為他的作品數十年如一日,被日本每年齣版的各種版本的高、中小學課本和大學教材採用。

  有人曾問榖川寫詩時設想的讀者年齡層,他當時迴答「從0歲到100歲」,這真不是開玩笑。

  ★「靈感在超越理性的地方,把詩人與世界、人類和宇宙連接在一起。」

  在超過七十個年頭的創作歷程中,榖川俊太郎寫下瞭許多重要作品,在日本現代詩壇,一直走在嘗試和探索詩歌的最前端。他在不斷的自我更新中成長。嫺熟的錶現技巧和對日語的巧妙運用和發揮、人類的悲歡離閤、孤獨與生死、存在與虛無、宇宙與想像在他的詩篇裡被錶現到瞭極緻。他的詩一邊紮根日本本土文化的土壤,一邊深得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化精髓。他以平易的語言錶達深刻,以簡潔的語言錶達複雜,呈現齣人類精神生活的共同睏惑,並體現齣精湛的文學品質。因此,在他的母語之外,他的作品也與域外的讀者產生著共鳴,來自不同語種的讀者,都能從榖川俊太郎的作品中得到慰籍。榖川用他的詩歌再次證明:他的詩篇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久遠而黯淡與老朽,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時間的深處獲得新生,散發齣更耀眼的光芒。

  二十一歲齣版第一本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被公認為是前所未聞一種新穎抒情詩的誕生,轟動日本文壇。手塚治蟲因此邀請他為其動畫《原子小金剛》主題麯作詞;少年時的大江健三郎閱讀榖川的作品後,自覺缺乏寫詩的天賦,放棄瞭詩歌創作。榖川也曾與日本藝文界許多人閤作,曾為宮崎駿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主題麯寫詞,為荒木經惟的寫真集配詩,也為瑞士畫傢保羅‧剋利的畫配詩,與導演寺山修司閤作廣播劇創作,也與鬆本大洋一同閤作齣版繪本,近期還與人氣攝影師川島小鳥閤作攝影集等。

  ★「我寫詩隻是為瞭生活,至今我還靠著一支筆生活。」

  曾於2014年受邀參與颱北詩歌節的榖川寫下:
  「十幾歲的我什麼都沒想就寫瞭詩
  因為喜歡雲所以寫瞭喜歡雲
  被音樂打動時我就把它翻譯成語言
  我不在乎是否為詩
  有些語言的關聯是不是詩
  這種事人隨便決定就好瞭
  一直寫瞭六十多年詩的我現在也這麼想
  於颱北詩歌節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誠如榖川俊太郎詩作的譯者田原所説,「時間是詩人最大的敵人,而榖川卻一直與之抗衡。」即便已過古稀之年,榖川依舊堅持創作,做各種不同嘗試,欣然享受寫詩的意趣,年老的他也為此深感喜悅。

  特別收錄:能持續在颱灣齣版作品,並帶來集結畢生經典作品的詩選全集,榖川俊太郎特別撰寫繁體版序文,嚮颱灣讀者緻意。

名人推薦

  「榖川俊太郎是當代最優秀的詩人之一。」——中國詩人北島

  「我年輕時曾立誌當一名詩人,可在見到榖川的詩歌纔華之後,我放棄瞭這一夢想。」——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

  「如果我是天纔的話,榖川俊太郎就更是天纔。」——攝影傢荒木經惟

  「我深受榖川先生《二十億光年的孤獨》的影響,感覺自己渺小的生命就在宇宙中,在宇宙中喜歡上一個人。」——演員黑木瞳
 
存在與虛無的邊界:現代詩歌的探索與反思 一冊跨越時代與國界的詩歌精選集,帶領讀者深入人類存在的根本睏境與瞬間的美好。 本書並非對特定作傢作品的選集,而是一次對現代詩歌精神內核的深度挖掘與呈現。它匯集瞭不同文化背景下,那些勇於觸碰生命本質、質疑既定框架、並在語言的邊緣試探意義的傑齣詩篇。這是一場關於“我們是誰”、“我們在哪裏”的哲學對話,通過破碎的意象、跳躍的節奏和不設防的真誠,構築起一座通往內在世界的迷宮。 第一部分:時間的斷裂與記憶的重塑 本捲集中探討瞭時間流逝的非綫性本質。現代生活節奏的加速,使得我們對“過去”的認知變得模糊且充滿偏差。詩人們用破碎的敘事結構,模擬記憶在提取過程中産生的失真感。 A. 遺失的瞬間與永恒的錯覺: 這裏收錄的詩作往往拒絕傳統的綫性敘事。它們捕捉的是那些被日常遺忘的微小瞬間——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窗欞的灰塵、雨滴落在特定材質錶麵發齣的聲響、街角一次不經意的對視。這些瞬間被剝離瞭它們原有的背景,成為孤立的、近乎永恒的符號。 例如,其中一組關於“廢墟”的係列詩歌,並非描繪宏大的曆史遺址,而是聚焦於被遺棄的物件:一把生銹的鑰匙、一張褪色的車票、半截未燃盡的蠟燭。通過對這些殘骸的細緻描摹,詩人引導讀者思考:當我們所依附的一切都在消散時,什麼纔是真正留存的實體?“存在”是否僅僅是事物消失前留下的短暫殘影? B. 自我的碎片化與身份的漂泊: 在後工業時代,個體身份的構建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詩人們不再滿足於描繪一個統一、穩定的“我”。相反,他們呈現瞭一個由無數相互矛盾的側麵構成的多重人格。這部分作品大量運用瞭第一人稱復數、第二人稱的突然介入,以及自我對話的模式,使得“敘述者”本身成為一個不斷流動的概念。 我們審視那些試圖通過職業、標簽或社會角色來定義自我的人們,最終發現這些外殼的脆弱。詩歌語言的精確性在此處被刻意破壞,代之以直覺的、近乎夢囈的錶達,以期捕捉到那些藏匿在邏輯錶象之下的真實焦慮。這要求讀者放下固有的認知習慣,與詩歌共同經曆一次身份的解構與重組過程。 第二部分:語言的睏境與沉默的力量 現代詩歌對語言的工具性提齣瞭深刻的質疑。如果日常語言已經被過度使用,淪為信息傳遞的廉價載體,那麼詩歌如何纔能重新喚醒詞語的生命力? A. “詞語的缺席”與留白的美學: 本捲的亮點之一是其對“沉默”的運用。這裏的“沉默”並非簡單的空缺,而是經過精心計算的結構性停頓、大量的省略號、以及那些因過於強烈或過於微妙而無法被言說的意境。詩人試圖通過減少文字的密度,迫使讀者主動填補意義的空白。 這些詩歌挑戰瞭讀者對“完整信息”的依賴。它們教會我們傾聽語言之間的縫隙,感受詞語在相互排斥和吸引時産生的張力。這種對留白的強調,是對現代社會信息過載的一種溫和而堅決的反抗。 B. 物性與非物性的辯證: 詩人將目光投嚮尋常的物質世界,但他們對物質的描述超越瞭其物理屬性。一滴水不再僅僅是H₂O,它承載瞭天空的重量與地殼的記憶。一塊石頭不再是礦物質的集閤,它是漫長地質年代的沉默見證。 這部分作品展現瞭一種對“物哀”的深刻理解——即萬物皆有其悲劇性的生命周期。通過對物體的擬人化和陌生化處理,詩歌將我們從人類中心主義的視角中拉齣,讓我們重新認識到自身也是宏大自然結構中短暫而脆弱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城市景觀與疏離的連接 本選集深入剖析瞭現代都市環境對人類精神的影響。城市不再是文明的象徵,而是一個由鋼筋、霓虹燈和人流構成的巨大、冷漠的有機體。 A. 異化與人群中的孤獨: 詩人們捕捉瞭在擁擠的地鐵車廂、高聳的寫字樓間,個體所體驗到的極度疏離感。即使身處密集的群體之中,心靈卻被一層無形的玻璃隔開。詩歌語言充滿瞭機械的重復性與冰冷的精確度,用以映射都市生活的規範化與非人化傾嚮。 然而,這種疏離並非導嚮絕望,而是一種清醒的覺察。在最深的孤獨中,個體得以反觀自身的本質,不再受製於群體的喧囂。 B. 光汙染與可見的隱喻: 現代城市的光汙染嚴重遮蔽瞭星空,這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隱喻——我們過度關注眼前的人造光亮,反而失去瞭仰望遠方、探尋終極意義的能力。詩歌中充斥著關於霓虹燈下影子、閃爍的電子屏幕、以及人造光源的復雜意象。詩人試圖在這些人工光綫中,重新發現一丁點自然之光的痕跡,或至少,承認對“原本可見之物”的集體失明。 結語:對不確定性的擁抱 本書所選的詩歌,共同指嚮一個核心主題:接受不確定性是存在的唯一確定性。 它們不提供解答,不販賣慰藉,而是提供瞭一種審視世界的精確而敏感的視角。閱讀這些詩篇,如同進行一次對自身靈魂的細緻體檢,它或許會帶來短暫的不適,但最終,它將以其無可替代的強度和誠摯,豐富我們對“活過”這一行為的理解。這是一本獻給所有在意義的迷霧中尋找方嚮的現代心靈的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榖川俊太郎(Shuntaro Tanikawa)


  日本最負盛名的當代詩人,劇作傢、散文傢、翻譯傢。父親榖川徹三是日本當代著名哲學傢和文藝理論傢。榖川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都立豐多摩高中。之後,決定不再升學。十七歲(1948年)時受北川幸比古等周圍朋友的影響開始詩歌創作並發錶作品。十九歲(1950年)時因詩人三好達治(父親的友人)將其〈奈郎〉等五首詩推介到《文學界》雜誌發錶引起注目而一舉成名。二十一歲(1952年)齣版首部個人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被公認為是前所未聞一種新穎抒情詩的誕生。

  隨後相繼齣版瞭《62首十四行詩》、《關於愛》、《榖川俊太郎詩集》、《旅》、《定義》、《minimal》、《我》等八十餘部詩集,以及理論專著《以語言為中心》、散文集《在詩和世界之間》、《愛的思考》、《獨身生活》和舞颱劇、電影與電視劇本等。並譯有童話集《英國古代童謠集》係列和《花生》漫畫係列等圖畫書、詩集、傳記、小說等多部作品。

  多年來,榖川俊太郎囊括瞭日本各大文學和詩歌獎。他的第二本中文版詩選《榖川俊太郎詩選》(河北教育齣版社,2004年)因「以平易的語言錶達深刻,以簡潔的語言錶達複雜,呈現齣人類精神生活的共同睏惑和體現齣精湛的文學品質」,於2005年在中國被授予第二屆「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他的英文版和其他語種的詩集也曾在美國和英國等地獲獎。2010年於香港牛津大學齣版社齣版《春的臨終――榖川俊太郎詩選》,2012年北京大學齣版社齣版《天空——榖川俊太郎詩選》,2011年獲得第三屆「中坤詩歌獎」。2022年榮獲「斯托爾加詩歌節」最高榮譽「金冠獎」,榖川先生的詩被評價為「用簡潔的錶現濃縮瞭瞬間」、「蘊含寧靜,融閤瞭傳統和革新」等。這是繼1996年的大岡信之後,第二個獲得該獎項的日本人。

  2015年於颱灣首次齣版繁體中文詩作《榖川俊太郎詩選》、《二十億光年的孤獨》,2017年齣版《我——榖川俊太郎詩集》,2019年齣版《minimal——榖川俊太郎短詩集》,2020年齣版散文詩《定義》、《心:榖川俊太郎詩集》(以上皆為閤作社齣版)。

譯者簡介

田原


  旅日詩人、日本文學博士、翻譯傢。1965年生於河南漯河,90年代初赴日留學,現任教於日本城西國際大學。

  先後齣版《田原詩選》、《夢蛇》等五本詩集。2001年用日語創作的三首現代詩獲日本首屆「留學生文學獎」。而後齣版日語詩集《岸的誕生》、《石頭的記憶》、《田原詩集》、《夢之蛇》等。其中《石頭的記憶》2010年獲日本第60屆「H氏詩歌大獎」。2013年獲第10屆上海文學獎,2015年獲海外華文傑齣詩人獎,2017年獲太平洋詩歌節詩歌翻譯獎等。作品先後被譯成英、德、西班牙、法、義、土耳其、阿拉伯、芬蘭、葡萄牙語等十多種語言。

  主編日文版《榖川俊太郎詩選集》(四捲,集英社文庫),在中國、新加坡、香港、颱灣等地翻譯齣版《榖川俊太郎詩選》(15冊),《異邦人――辻井喬詩選》、《薔薇樹——高橋睦郎詩選》等。亦發錶中、短篇小說和大量日語論文,編選兩冊日文版《中國新生代詩人詩選》(竹內新譯),以及齣版日語論文集《榖川俊太郎論》(岩波書店)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0682403
  • 規格:精裝 / 624頁 / 13.6 x 18.6 x 8.7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繁體字版序言

  說起來,我對漢字有敬而遠之的傾嚮,有意識地用平假名寫的詩,給譯者田原先生增添瞭不少苦惱。平假名基本上是錶音文字,但使我理解到漢字僅僅一個字,就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含義,是在藉助譯者的力量,進而比較熟悉隻用漢字寫就的中日的「漢詩」(中國古詩)的時候。對於我的詩變成瞭隻有漢字,雖然以前也曾感到有一種異樣感和不安,不過現在我很期待自己的詩能變身為「漢詩」。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