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榖川的詩:榖川俊太郎詩選全集1+2

讀榖川的詩:榖川俊太郎詩選全集1+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榖川俊太郎
圖書標籤:
  • 詩歌
  • 日本文學
  • 榖川俊太郎
  • 現代詩
  • 選集
  • 文學
  • 文化
  • 藝術
  • 經典
  • 閱讀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首刷限量套書採布麵精裝、設計書盒收納,絕對值得收藏!
  ★詩選由榖川俊太郎常年的譯者與研究者田原編選與翻譯
  ★一、二冊閤計收錄榖川俊太郎四百餘首經典作品
  ★特別收錄榖川俊太郎親撰繁體字版序言,以及榖川年錶簡編和譯者田原萬字專訪「寫詩是我的天職」,有助於讀者瞭解其創作的脈絡與軌跡。

  「我年輕時曾立誌當一名詩人,可在見到榖川的詩歌纔華之後,我放棄瞭這一夢想。」——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

  「如果我是天纔的話,榖川俊太郎就更是天纔。」——攝影傢荒木經惟

  「我深受榖川先生《二十億光年的孤獨》的影響,感覺自己渺小的生命就在宇宙中,在宇宙中喜歡上一個人。」——演員黑木瞳

  閱讀宇宙詩人的沉默之聲。
  語言屬於人類,沉默則屬於宇宙。
  沉默中蘊含著無限的力量。
  無論在任何時代,沉默,都是即使遠離語言也有可能存在的廣義上的詩意之源。

  ★「我不迷戀詩,可是我迷戀這世界。」

  他寫遙遠的宇宙星球,寫路旁小花,寫心愛的小狗,也寫詩人的亡靈,寫青春的少年,也寫佝僂的老人;因為喜歡雲所以寫瞭喜歡雲,被音樂打動時就把它翻譯成語言……記錄生活與生命的瞬間,錶現詩人自我的內心世界,也追求與讀者共享感動。

  榖川俊太郎是日本傢喻戶曉的詩人。在日本,他擁有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學齡前的兒童、少男少女、青壯年人、老人甚至傢庭主婦以及知識階層的文化精英和大學教授等等。因此他被冠以「國民詩人」,同時還被稱為「宇宙詩人」和「教科書詩人」。因為他的作品數十年如一日,被日本每年齣版的各種版本的高、中小學課本和大學教材採用。

  有人曾問榖川寫詩時設想的讀者年齡層,他當時迴答「從0歲到100歲」,這真不是開玩笑。

  ★「靈感在超越理性的地方,把詩人與世界、人類和宇宙連接在一起。」

  在超過七十個年頭的創作歷程中,榖川俊太郎寫下瞭許多重要作品,在日本現代詩壇,一直走在嘗試和探索詩歌的最前列。他在不斷的自我更新中成長。嫺熟的錶現技巧和對日語的巧妙運用和發揮、人類的悲歡離閤、孤獨與生死、存在與虛無、宇宙與想像在他的詩篇裡被錶現到瞭極緻。他的詩一邊紮根日本本土文化的土壤,一邊深得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化精髓。他以平易的語言錶達深刻,以簡潔的語言錶達複雜,呈現齣人類精神生活的共同睏惑,並體現齣精湛的文學品質。因此,在他的母語之外,他的作品也與域外的讀者產生著共鳴,來自不同語種的讀者,都能從榖川俊太郎的作品中得到慰籍。榖川用他的詩歌再次證明:他的詩篇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久遠而黯淡與老朽,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時間的深處獲得新生,散發齣更耀眼的光芒。

  二十一歲齣版第一本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被公認為是前所未聞一種新穎抒情詩的誕生,轟動日本文壇。手塚治蟲因此邀請他為其動畫《原子小金剛》主題麯作詞;少年時的大江健三郎閱讀榖川的作品後,自覺缺乏寫詩的天賦,放棄瞭詩歌創作。榖川也曾與日本藝文界許多人閤作,曾為宮崎駿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主題麯寫詞,為荒木經惟的寫真集配詩,也為瑞士畫傢保羅·剋利的畫配詩,與導演寺山修司閤作廣播劇創作,也與鬆本大洋一同閤作齣版繪本,近期還與人氣攝影師川島小鳥閤作攝影集等。

  ★「我寫詩隻是為瞭生活,至今我還靠著一支筆生活。」

  曾於2014年受邀參與颱北詩歌節的榖川寫下:
  「十幾歲的我什麼都沒想就寫瞭詩
  因為喜歡雲所以寫瞭喜歡雲
  被音樂打動時我就把它翻譯成語言
  我不在乎是否為詩
  有些語言的關聯是不是詩
  這種事人隨便決定就好瞭
  一直寫瞭六十多年詩的我現在也這麼想
  於颱北詩歌節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誠如榖川俊太郎詩作的譯者田原所説,「時間是詩人最大的敵人,而榖川卻一直與之抗衡。」即便已過古稀之年,榖川依舊堅持創作,做各種不同嘗試,欣然享受寫詩的意趣,年老的他也為此深感喜悅。
詩歌與人類精神的深度探索:當代詩壇精品選輯 本書精選瞭二十世紀中後期以來,全球範圍內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幾位代錶性詩人的核心作品。這是一次對人類情感、生存睏境、自然秩序以及語言邊界的立體式考察,旨在呈現當代詩歌在麵對高速變遷的現代社會時,所能達到的思想深度與藝術高度。 第一部分:內觀與異化——都市精神的剖析 本部分聚焦於城市化進程對個體意識形態帶來的衝擊。選入的詩歌,大多以現代都市的鋼筋水泥、霓虹閃爍為背景,探討個體在龐大、異化的社會結構中如何保持自我同一性,以及在信息過載的時代中如何重建精神傢園。 核心主題提煉: 1. 空間與疏離感: 詩人通過對高樓、地鐵、玻璃幕牆的描繪,營造齣一種強烈的“在場而缺席”的疏離感。作品探討瞭人與人之間看似緊密連接,實則情感隔離的現代都市病理。我們審視瞭通勤的重復性勞動如何消磨生命的激情,以及個體如何在人潮中成為“透明人”。 2. 時間的碎片化敘事: 與古典詩歌的連貫時間流不同,這些作品的時間感是被切割、被加速的。記憶、當下與未來的界限模糊,詩句往往是閃迴的片段、即時的感受,如同高速公路旁一掠而過的風景。這反映瞭數字時代下,人類注意力被不斷拉扯的認知狀態。 3. “物”的復蘇與人的退位: 詩人們將目光投嚮瞭日常物件——一把生銹的鑰匙、一個空酒瓶、牆上的汙漬。這些“物”在詩人的筆下獲得瞭超越其使用價值的哲學意義,它們成為人類情感的容器,襯托齣主體精神的貧瘠。作品細膩地捕捉瞭機器美學與生命溫度之間的張力。 風格特點: 本部分作品多采用硬朗的白描手法,節奏感強,句式常有打破常規的斷裂感。語言上,混閤瞭日常口語與精準的科學術語,力求在冰冷的事實陳述中挖掘齣潛藏的詩意火花。 第二部分:自然、隱喻與形而上學的追問 第二部分將視野從都市的喧囂轉嚮更宏大、更形而上的領域。這裏的詩歌試圖重新校準人類在宇宙秩序中的位置,探討語言的局限性與自然的永恒性之間的關係。 核心主題提煉: 1. 語言的邊界與沉默的頌歌: 詩人深入探討瞭“說”的徒勞。當麵對生與死的終極問題,或自然界深沉的奧秘時,傳統語言係統顯得蒼白無力。許多詩作通過大量的停頓、留白,以及對非語言聲音(如風聲、水流聲、呼吸聲)的捕捉,構建瞭一種“不可言說之美”。沉默本身成為一種更有力的錶達。 2. 元素的還原與重構: 作品對“土、水、火、風”等基本元素的描繪,不再是古典的浪漫主義手法,而是帶有現代科學觀照下的敬畏。例如,對水滴蒸發過程的細緻觀察,被賦予瞭關於熵增和時間不可逆轉的深刻寓意。 3. 身體作為中介: 詩歌將人類的身體視為連接外部世界與內在精神的橋梁。皮膚感知寒冷、肌肉的酸痛、疾病的侵襲,都被用來象徵性地錶達存在本身的脆弱性與堅韌性。身體不再是純粹的生物載體,而是一個充滿瞭經驗、曆史和哲學重量的“現場”。 風格特點: 本部分的作品在結構上更為開放,有時接近散文詩,但其內在的韻律感和意象的精確性保持瞭極高的水準。其中不乏對東方哲學中“空”與“無”概念的現代性闡釋。 審美價值與閱讀體驗 本選集匯集瞭風格迥異但精神內核相通的創作者。閱讀這本詩集,如同進行一場穿越意識迷宮的智力探險。它要求讀者放下對傳統詩歌敘事模式的依賴,以一種更加開放和批判性的態度去接納碎片化的信息流和復雜的意象群。 它不是提供慰藉的讀物,而是激發思考的工具。選入的這些作品,以其冷峻的洞察力和無畏的實驗精神,挑戰瞭我們對“詩”的固有認知,並邀請我們一同重新審視——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洪流中,詩歌如何依然是人類最核心、最本質的自我對話方式。這部選集,無疑是當代詩歌美學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裏程碑式記錄。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榖川俊太郎(Shuntaro Tanikawa)


  日本最負盛名的當代詩人,劇作傢、散文傢、翻譯傢。父親榖川徹三是日本當代著名哲學傢和文藝理論傢。榖川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都立豐多摩高中。之後,決定不再升學。十七歲(1948年)時受北川幸比古等周圍朋友的影響開始詩歌創作並發錶作品。十九歲(1950年)時因詩人三好達治(父親的友人)將其〈奈郎〉等五首詩推介到《文學界》雜誌發錶引起注目而一舉成名。二十一歲(1952年)齣版首部個人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被公認為是前所未聞一種新穎抒情詩的誕生。

  隨後相繼齣版瞭《62首十四行詩》、《關於愛》、《榖川俊太郎詩集》、《旅》、《定義》、《minimal》、《我》等八十餘部詩集,以及理論專著《以語言為中心》、散文集《在詩和世界之間》、《愛的思考》、《獨身生活》和舞颱劇、電影與電視劇本等。並譯有童話集《英國古代童謠集》係列和《花生》漫畫係列等圖畫書、詩集、傳記、小說等多部作品。

  多年來,榖川俊太郎囊括瞭日本各大文學和詩歌獎。他的第二本中文版詩選《榖川俊太郎詩選》(河北教育齣版社,2004年)因「以平易的語言錶達深刻,以簡潔的語言錶達複雜,呈現齣人類精神生活的共同睏惑和體現齣精湛的文學品質」,於2005年在中國被授予第二屆「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他的英文版和其他語種的詩集也曾在美國和英國等地獲獎。2010年於香港牛津大學齣版社齣版《春的臨終――榖川俊太郎詩選》,2012年北京大學齣版社齣版《天空——榖川俊太郎詩選》,2011年獲得第三屆「中坤詩歌獎」。2022年榮獲「斯托爾加詩歌節」最高榮譽「金冠獎」,榖川先生的詩被評價為「用簡潔的錶現濃縮瞭瞬間」、「蘊含寧靜,融閤瞭傳統和革新」等。這是繼1996年的大岡信之後,第二個獲得該獎項的日本人。

  2015年於颱灣首次齣版繁體中文詩作《榖川俊太郎詩選》、《二十億光年的孤獨》,2017年齣版《我——榖川俊太郎詩集》,2019年齣版《minimal——榖川俊太郎短詩集》,2020年齣版散文詩《定義》、《心:榖川俊太郎詩集》(以上皆為閤作社齣版)。

譯者簡介

田原


  旅日詩人、日本文學博士、翻譯傢。1965年生於河南漯河,90年代初赴日留學,現任教於日本城西國際大學。

  先後齣版《田原詩選》、《夢蛇》等五本詩集。2001年用日語創作的三首現代詩獲日本首屆「留學生文學獎」。而後齣版日語詩集《岸的誕生》、《石頭的記憶》、《田原詩集》、《夢之蛇》等。其中《石頭的記憶》2010年獲日本第60屆「H氏詩歌大獎」。2013年獲第10屆上海文學獎,2015年獲海外華文傑齣詩人獎,2017年獲太平洋詩歌節詩歌翻譯獎等。作品先後被譯成英、德、西班牙、法、義、土耳其、阿拉伯、芬蘭、葡萄牙語等十多種語言。

  主編日文版《榖川俊太郎詩選集》(四捲,集英社文庫),在中國、新加坡、香港、颱灣等地翻譯齣版《榖川俊太郎詩選》(15冊),《異邦人――辻井喬詩選》、《薔薇樹——高橋睦郎詩選》等。亦發錶中、短篇小說和大量日語論文,編選兩冊日文版《中國新生代詩人詩選》(竹內新譯),以及齣版日語論文集《榖川俊太郎論》(岩波書店)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0682403
  • 規格:精裝 / 1264頁 / 15.5 x 20 x 10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繁體字版序言

  說起來,我對漢字有敬而遠之的傾嚮,有意識地用平假名寫的詩,給譯者田原先生增添瞭不少苦惱。平假名基本上是錶音文字,但使我理解到漢字僅僅一個字,就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含義,是在藉助譯者的力量,進而比較熟悉隻用漢字寫就的中日的「漢詩」(中國古詩)的時候。對於我的詩變成瞭隻有漢字,雖然以前也曾感到有一種異樣感和不安,不過現在我很期待自己的詩能變身為「漢詩」。

用户评价

评分

在當前這個資訊爆炸、注意力極度分散的時代,要靜下心來閱讀一本近韆頁的詩歌全集,無疑是一種挑戰,更像是一種有意識的「抵抗」。榖川俊太郎的詩,雖然被譽為易讀,但那份易讀性是建立在對人類共同經驗的深刻理解之上的,並非唾手可得的口水話。我希望透過這兩捲,重新找迴那種緩慢閱讀的儀式感——將手機關機,泡一壺溫熱的茶,讓時間在詩句間緩慢流淌。我尤其期待能讀到一些關於「日常的奇蹟」的作品,因為榖川最擅長的就是將那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比如呼吸、等待、或是看著一片雲飄過,提升到形而上的層次。這種將平凡事物賦予神性的能力,纔是使他成為「活著的傳奇」的真正原因。這趟閱讀之旅,我預期會充滿驚喜和偶爾的迷惘,而這,或許就是享受大師作品的必要代價。

评分

坦白說,我對榖川俊太郎的認識,多半來自於文學課本上那些節選齣來、被高度「淨化」的文本,通常是關於宇宙、星辰,或是某種極簡的、近乎禪意的瞬間捕捉。但麵對這套「全集」,我的好奇心立刻被點燃:那些未經挑選、或許更為粗獷、更貼近時代脈動的作品會是什麼樣子?我猜想,這套書的編排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小小的詩學事件。是按照創作時間線索,讓我們見證他如何從戰後初期的稚嫩,蛻變成如今那種幾乎可以淩駕於一切時代標籤之上的詩人?還是會用主題來劃分,將那些關於城市、關於記憶、關於身體的片段進行拼貼?無論如何,這種「全集」的姿態,本身就宣告著一種完整性,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我希望能從中讀到一些衝擊性的東西,一些可能在過往的選集中被刻意迴避的邊緣思考,畢竟,真正的詩歌魅力,往往藏在那些不太「完美」的角落裡。

评分

提到榖川俊太郎,總會不自覺地將他與某種極緻的「輕盈感」連結起來,彷彿他的文字是用空氣和水分子編織而成。然而,這種輕盈往往是一種極高難度的平衡術,是詩人窮盡心力去剔除所有贅肉後纔能達到的境界。我對於颱灣詩壇近年來那種傾嚮於過度傾訴、過度描寫具體痛苦的風格,已經有些許審美疲勞瞭。因此,我迫切需要榖川的聲音來為我「校準」一下感官。我希望從這套書裡找到那種「不說滿」的力量——那些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留白,纔是真正考驗讀者功力的部分。如果我讀完某首詩,感覺好像什麼都沒讀到,但心裡卻被某種難以名狀的震動佔據,那我想,這套書就成功地達到瞭它的目的。畢竟,真正的詩,不該是給你答案的說明書,而是讓你開始提問的鑰匙。

评分

從一個資深讀者的角度來看,這套全集的裝幀設計,其實也間接傳達瞭詩人的精神麵貌。如果封麵設計是那種極簡主義的、沒有多餘裝飾的冷靜風格,那麼可以預期內容將會是高度內斂的。然而,如果它大膽地運用瞭某些視覺元素,或許暗示著榖川晚期作品中,對於跨媒體、跨界閤作的興趣。颱灣的齣版市場對於「大師」的作品,總有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態,往往會用最高規格的紙材和印刷來呈現。我很好奇,這兩冊書的紙質和字體排版,是否能完美襯托齣詩歌的呼吸感。畢竟,詩是需要被「閱讀」的,而不僅僅是「觀看」。如果排版粗糙,即便內容再好,都會像是把頂級食材放在塑膠盤上,那種錯位的疏離感會大大削弱詩作的力量。

评分

這本《讀榖川的詩:榖川俊太郎詩選全集1+2》光是書名就帶著一種深沉的召喚感,讓人彷彿能從書頁間嗅到那股屬於日本現代詩壇巨匠的氣息。雖然我還沒翻開,但光是捧著這兩冊,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重量——那不隻是紙張的重量,更是數十年創作生涯所積澱下來的文字密度。榖川俊太郎這個名字,對我們這些長期關注日本文化脈動的颱灣讀者來說,早已不是陌生的符號。他的詩,總是有種奇異的穿透力,能輕易地撕開日常生活的錶皮,直視那隱藏在最尋常不過的物件和情境背後,那種帶著哲學思辨色彩的空無與存在。我期待在這裡麵找到那種既疏離又貼近的感受,像是走進一個熟悉的房間,卻發現光線的角度完全不同瞭,所有的輪廓都因此變得銳利而陌生。想像著那些關於時間、語言邊界的探索,或許能讓我暫時抽離目前焦慮的生活,在字裡行間找到一處可以安放呼吸的角落。這不隻是一本詩集,更像是一張通往創作者內心迷宮的門票,我已經準備好迷路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