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治理:個案分析與應用-大學用書係列(一品)

跨域治理:個案分析與應用-大學用書係列(一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長晏
圖書標籤:
  • 跨域治理
  • 治理
  • 案例分析
  • 應用
  • 公共管理
  • 政策
  • 大學教材
  • 一品係列
  • 跨學科
  • 復雜係統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適用對象
  大專院校、國考考生、國民營考生
 
  使用功效
  有助於政府實務者、學術界研究者、大學莘莘學子、各類考試考生,理解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跨域議題與跨域思維。
 
  改版差異
  全新書
 
  書籍特色
  本書著重在理論與個案的結閤與應用,從協力治理觀點、協力執行成效、協力經營成效、多層次治理落差、跨域韌性治理、跨域治理、跨區域聯閤治理、及非營利組織參與跨域治理等麵嚮,針對鹿港鎮圖書藝文中心的活化轉型、新北市幸福保衛站計畫、臺北水源特定區、高雄氣爆公共安全管理機製、中彰投區域食品安全管理機製、臺中市中區再生、美濃地震颱南災區、中彰投空氣汙染防治、及日本鶴見川流域治理等不同個案,加以分析應用,據以歸納跨域治理理論在不同案例上的研究發現與建議。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跨域治理:個案分析與應用-大學用書係列(一品)”之外的圖書簡介,內容旨在詳盡、專業地描述另一本不同主題的學術專著。 --- 圖書名稱:《全球化時代的國傢安全與戰略轉型:復雜性、韌性與新型大國關係》 ISBN: 978-986-XXX-XXXX-X 作者: [知名國際關係或戰略研究學者姓名] 齣版社: [權威學術齣版社名稱] 裝幀: 精裝/平裝 頁數: 約 650 頁 定價: [具體價格] ---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二十一世紀全球化進程中,各國國傢安全概念的深刻演變、麵臨的結構性挑戰以及為應對這些挑戰所進行的戰略轉型。在全球權力結構重塑、技術迭代加速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突齣的背景下,傳統的基於領土主權的、側重軍事威懾的安全範式已顯不足。本書聚焦於“復雜性”(Complexity)、“韌性”(Resilience)與“新型大國關係”(New Great Power Relations)三大核心議題,構建瞭一個多維度、跨學科的分析框架,旨在為政策製定者、戰略研究人員及高級院校師生提供一個審視當代國際安全圖景的深度工具。 第一部分:全球化衝擊下的國傢安全重構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冷戰結束後“安全”概念的拓寬過程,從傳統的軍事安全(Hard Security)擴展至涵蓋經濟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乃至環境安全(Human Security)。作者指齣,全球化通過供應鏈的深度整閤、信息流動的無邊界化,使得國傢間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增強,但同時也極大地放大瞭係統性風險的傳染效應。 經濟安全與戰略自主: 詳細分析瞭“去風險化”(De-risking)與“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等新安全戰略的興起。探討瞭關鍵礦物、半導體等戰略物資的控製權如何成為大國博弈的新焦點,以及國傢層麵如何平衡開放性與自主性之間的張力。 信息空間與認知戰: 深入研究瞭人工智能、深度僞造(Deepfake)技術對國傢信息環境的侵蝕。本書將認知安全視為繼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之後的第三道防綫,探討瞭如何識彆、防禦和反製係統性的認知操縱,維護社會凝聚力與決策的理性基礎。 環境安全與生存風險: 探討瞭氣候變化、流行病等非傳統威脅對國傢核心利益的長期性侵蝕。分析瞭國際閤作機製在應對跨國界環境風險時的結構性睏境,以及將環境脆弱性納入國傢風險評估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韌性:應對復雜衝擊的結構性要素 本書的核心論點之一在於,在高度互聯且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韌性”——即係統吸收衝擊、適應變化並快速恢復基礎功能的能力——已超越傳統的威懾能力,成為衡量國傢安全水平的關鍵指標。 基礎設施的冗餘與分散: 考察瞭關鍵基礎設施(如電網、通信網絡、糧食儲備)在遭受網絡攻擊或自然災害時的脆弱性。提齣瞭構建“分布式、模塊化”的係統設計理念,強調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同時,必須在關鍵領域預留必要的冗餘空間以確保生存能力。 社會韌性與公民社會: 區彆於自上而下的政府動員,本書特彆關注社會層麵的韌性。通過對不同國傢在重大危機中的社會反應進行比較分析,論證瞭透明的公共信息溝通、健全的公民社會組織以及對多元聲音的包容性,是快速恢復社會信任與穩定運行的基石。 彈性供應鏈的構建: 詳細闡述瞭從“即時生産”(Just-In-Time)嚮“以防萬一”(Just-In-Case)的安全庫存策略轉變的經濟學邏輯和操作難度。案例研究部分包括對特定關鍵零部件全球生産網絡脆弱性的量化分析。 第三部分:新型大國關係中的戰略互動與博弈邏輯 本書的後半部分聚焦於當前國際體係中最具決定性的特徵:主要大國間的競爭與閤作並存的復雜關係。作者摒棄瞭簡單的零和博弈模型,轉而采用動態博弈論和結構現實主義的視角,來解析大國間的戰略意圖。 競爭的“不可避免性”與“可控性”: 深入分析瞭修昔底德陷阱的現代變體。本書認為,結構性的權力轉移傾嚮於引發競爭,但戰略認知和製度框架決定瞭競爭的烈度與邊界。重點討論瞭如何通過“競爭性共存”的機製來管理雙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分歧。 規則製定權的爭奪: 探討瞭大國如何試圖重塑或鞏固全球治理規則(如貿易、海洋法、數據流動標準)的努力。分析瞭區域性機製(如RCEP、CPTPP)在多邊體係受阻時的替代性角色,以及它們如何被用來構建不同陣營的技術和經濟標準。 威懾的“去中心化”: 審視瞭網絡、太空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軍事威懾理論的顛覆。在模糊的攻擊歸屬和快速反應的要求下,如何建立可信的、非升級的威懾信號成為關鍵。本書提齣瞭“預警威懾”(Deterrence by Awareness)的概念,強調透明度和高層溝通渠道的戰略價值。 結論與展望 本書最後總結道,在全球化深度演進與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的“雙重壓力”之下,國傢安全不再是靜態的防禦姿態,而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戰略適應過程。未來的安全領袖必須具備跨越傳統學科壁壘的綜閤思維能力,能夠將技術進步、經濟結構、社會心理與地緣政治變動整閤在一個連貫的戰略框架內進行考量。 本書麵嚮對象: 國際關係、戰略研究、公共管理、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等領域的本科高年級學生、研究生、青年學者,以及政府部門、智庫、跨國企業中從事戰略規劃和風險評估的專業人士。本書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案例研究和前沿的政策洞察,是理解當前復雜國際安全環境的必備參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長晏
 
  【現職】
  國立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
  國立中興大學國傢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所長
  國立中興大學國傢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博士
 
  【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法政學院副院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公共事務學係兼任教授
  考試院文官製度季刊社務顧問
  考選部考選工作研究委員會委員
  考試院國傢公務人員考試典試委員、召集人、命題委員及閱捲委員
  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培訓委員會國傢文官學院講座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學院講座
 
  【專長領域】
  《行政學》、《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地方政府與政治》、《跨域治理》、《都會治理》、《府際關係》、《區域治理》、《地方創生》
 
  【著作】
  ㆍ李長晏(2021)╱跨域治理╱颱北市:一品
  ㆍ李長晏(2017)╱都會治理╱颱北市:元照
  ㆍ李長晏(2013)╱我國推動非營利組織參與地方政府跨域治理之可行性研究╱颱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ㆍ李長晏(2012)╱區域發展與跨域治理理論與實務╱颱北市:元照
  ㆍ李長晏(2010)╱颱灣都會治理問題研究╱颱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ㆍ李長晏(2007)╱邁嚮府際閤作治理:理論與實踐╱颱北市:元照
  ㆍ林水波、李長晏(2005)╱跨域治理╱颱北市:五南

圖書目錄

跨域治理:個案分析與應用
第一章 公共閒置空間活化協力治理之策略/001
第一節 問題緣起與背景/004
第二節 理論模式與個案引介/005
第三節 研究設計/008
第四節 以協力治理解析鹿港鎮圖書藝文中心之活化策略/012
第五節 結論:鹿港鎮圖書藝文中心的活化轉型/018

第二章 地方政府跨域協力執行成效之評估/023
第一節 問題緣起與背景/026
第二節 個案介紹與文獻探討/027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032
第四節 訪談分析與討論/035
第五節 結論:利益最大化是跨域協力成功關鍵/047

第三章 臺北水源特定區協力經營成效之探討/053
第一節 問題緣起與背景/057
第二節 文獻探討/059
第三節 臺北水源特定區經營管理問題的診斷/066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070
第五節 訪談結果分析/074
第六節 結論/086

第四章 公共安全與食品安全跨域治理落差之探索/095
第一節 問題緣起與背景/098
第二節 理論探討與分析架構/099
第三節 高雄氣爆公共安全管理機製之睏境分析/106
第四節 中彰投區域食品安全管理機製之睏境分析/110
第五節 結論:問題反思與治理啟示/118

第五章 氣候變遷、跨域治理與韌性城市之建構/125
第一節 問題緣起與背景/128
第二節 氣候治理與韌性城市/130
第三節 颱中市中區再生個案檢視/141
第四節 跨域視角下韌性城市建構策略/152
第五節 結論/161

第六章 美濃地震颱南災區救災行動跨域治理之研究/169
第一節 前言/172
第二節 美濃地震颱南災區個案描述/174
第三節 文獻迴顧與研究設計/180
第四節 災難跨域治理視域下颱南災區救災評估/189
第五節 結論/199

第七章 中颱灣空氣汙染防治跨區域聯閤治理成效之分析/207
第一節 空汙問題已成為颱灣中部地區迫切危機/210
第二節 Foster和Barnes的區域治理模式/211
第三節 個案分析:2014~2015年颱灣中部區域各縣市空氣汙染防治作為/217
第四節 影響跨區域空氣汙染防治之聯閤治理成效因素分析/223
第五節 結論:共同組成中部空氣汙染防製聯閤中心/235

第八章 非營利組織參與推動地方政府跨域治理之理論建構與運作模式/241
第一節 問題緣起與背景/244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參與跨域治理之期望與限製/246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參與推動地方政府跨域治理之理論建構/251
第四節 非營利組織參與推動地方政府跨域治理之閤作議題與運作模式/260
第五節 個案分析:日本鶴見川流域治理/272
第六節 非營利組織參與推動地方政府跨域治理之運作模式/283
第七節 結論/289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659432
  • 叢書係列:大學用書係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跨域治理是一種「破」的策略,亦是一種「閤」的作為麵對21世紀政治、經濟、社會結構快速變遷的影響,使得地方政府所麵臨的問題,以及需要迴應的公共需求,從過去單純的隻麵對單一行政區內的問題,例如社區發展、社會服務、教育文化、都市發展、公共安全等,演變成複雜多麵嚮的跨機關、跨部門、跨區域事務,例如:河川整治、水資源利用管理、衛生管理、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有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齣,地方自治團體逐漸麵臨許多跨區域、跨領域及跨部門的橫跨性議題(cross-cutting issues)。這些議題所影響的範圍超越瞭原有的區域疆界,進而使既存的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形塑重組。這種趨勢促緻地方自治團體之間,必須打破舊有本位主義、掌控地盤的思想藩籬,超越行政區劃的疆界隔閡,以同心協力攜手共進的思維來解決問題。是以,跨域問題已成為地方治理發展中的重要研究取嚮,同時更說明當前跨域治理問題研究的急迫性與必要性。
 
  跨域治理作為一種治理模式的創新,在西方各國被廣泛採用並展現良好的治理績效,但是跨域治理同樣不是一種「完美製度」,不可避免地存在製度局限,如:利益如何均衡、信任如何建立、權力如何配置、責任如何歸屬、治理是否有效、治理是否正當等,需要我們理性反思、積極麵對並努力實現超越。跨域治理作為一種多元主體參與的協作治理,強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閤作關係的構建,鼓勵地方政府之間的聯閤行動,關注公私夥伴關係的建立,鼓勵非政府組織與公民社會的積極參與,這種多元主體的協作治理將成為當前解決跨域問題,促進跨域協作治理,實現地方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治理工具。
 
  據此,本書作者以「跨域治理:個案分析與應用」一概念作為書名,希望藉此深入簡齣引導政府實務者、學術界研究者及大學莘莘學子,能理解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跨域議題的重要性及具備跨域思維解方的必要性。
 
李長晏
謹緻於興大769研究室
2022年10月1日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