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預算:一本公民素養的全攻略

參與式預算:一本公民素養的全攻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敦源
圖書標籤:
  • 參與式預算
  • 公民參與
  • 預算決策
  • 地方治理
  • 公共政策
  • 公民素養
  • 民主參與
  • 社區發展
  • 政府透明度
  • 政策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花一整年催生一本臺北市政府推動「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的專書,到底有什麼意義?歷經八年,總共22億多元的預算通過,121萬多公民的參與,計有477個方案獲得錄案執行;因此,不論從全球民主發展的大歷史,或是從1994年第一次市長民選後所標榜的市民主義來看,參與式預算在臺北市的落地生根與發芽茁壯,值得詳細地被記錄下來。
 
  本書的作者囊括瞭36位各界人士,包括北部九校十一係所的25位教授、5位公務人員、4位博碩士生,以及2位社大校長;其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篇的五章是參與式預算理論思考的良伴;第二篇到第四篇是以運作議題討論的角度,檢視其操作經驗;最後,第五篇的內容,可以被視為一個完整的標準作業手冊,是未來有意推動之者的實作寶典。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同於您所提及的圖書的詳細簡介,旨在提供一個豐富、深入的閱讀體驗: 《城市呼吸:地方治理與可持續社區建設的實踐藍圖》 一本關於如何激活基層活力、重塑城市空間認同與推動韌性社區發展的權威指南。 內容概要 本書超越瞭傳統的地方治理理論探討,深入到當代城市發展麵臨的核心挑戰:如何將宏大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轉化為社區可感、可觸的日常實踐?《城市呼吸》係統性地梳理瞭全球城市化進程中,從社區規劃、基礎設施更新到社會資本積纍的各個環節,為政策製定者、城市規劃師、社區工作者以及關注地方議題的市民提供瞭一套全麵且可操作的實踐框架。 全書分為四個核心部分,層層遞進,構建瞭一個從微觀到宏觀、從理論到實踐的知識體係。 --- 第一部分:城市肌理的解構與重塑 本部分聚焦於理解現代城市的復雜結構及其內在動力。 1. 城市作為生命體:空間、時間與人的交織 我們首先探討城市空間不再是靜態的地理容器,而是由流動的人群、不斷更迭的經濟活動和曆史記憶共同編織的動態係統。本章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城市“肌理”——從曆史街區到新興功能區——它們如何影響居民的社會互動與文化認同。重點分析瞭“場所營造”(Placemaking)的理論基礎,強調瞭非正式空間(如巷道、廣場、廢棄地塊)在構建社區精神中的關鍵作用。 2. 基礎設施的社會政治學 交通係統、水資源管理、能源網絡不僅僅是工程學問題,更是社會公平與政治權力分配的體現。本章深入剖析瞭“灰色基礎設施”(傳統工程)與“綠色基礎設施”(生態係統服務)的整閤策略,特彆是如何利用低影響開發(LID)技術來增強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同時,探討瞭基礎設施項目的決策過程中,如何避免“精英主導”的規劃陷阱,確保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 3. 數字化轉型中的社區連接 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城市運行方式。本章審視瞭“智慧城市”的概念,但著重批判性地探討瞭技術帶來的數字鴻溝與隱私風險。我們提齣“以人為本的智慧化”模型,即如何利用數據分析工具來更好地理解社區需求,而非僅僅優化效率。討論包括瞭市民參與式數據收集、開源地圖繪製項目在地方規劃中的應用等實踐案例。 --- 第二部分:社會資本與社區韌性的構建 本部分將焦點轉嚮社區內部的人際關係和集體行動能力。 4. 信任的貨幣:社會資本的測量與培育 社會資本是社區抵禦衝擊的內在防禦機製。本章詳細闡述瞭布迪厄和科爾曼關於社會資本的理論,並將其轉化為社區工作中的可量化指標。探討瞭如何通過建立跨代際交流項目、促進鄰裏互助網絡、以及支持小型社區組織來有效提升社會信任度。本書特彆強調瞭“弱聯係”在信息傳播和資源獲取中的重要性。 5. 應對衝擊:氣候變化與經濟波動的社區預案 麵對日益頻繁的自然災害和經濟衰退,《城市呼吸》提供瞭一套社區層麵的風險評估與減緩策略。這不僅僅是物資儲備,更是社區“軟性”韌性的體現,如建立快速響應小組、維護社區信息共享平颱、以及製定災後心理支持機製。本章通過對全球幾個成功案例的分析,展示瞭社區如何從被動的受害者轉變為主動的適應者。 6. 文化遺産的活化與社區敘事權 一個有生命力的社區必須擁有自己的故事。本章探討瞭如何保護和活化地方的非物質和物質文化遺産,使其成為凝聚社區認同的載體。關鍵在於將文化保護的主導權從官方機構手中轉移到長期居住者手中,鼓勵居民通過口述曆史、社區藝術項目等方式重新講述和定義他們的居住空間。 --- 第三部分:從參與到治理的權力轉移機製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探討如何設計有效的製度和流程,實現更深層次的公民參與。 7. 超越谘詢:多層次的公眾參與模型 傳統的公眾聽證會往往效果不佳。本章係統介紹瞭從“信息告知”到“共同決策”的參與梯度。詳細闡述瞭基於場景的工作坊(Scenario Workshops)、德爾菲法在社區規劃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小型資助機製賦能基層創意。重點在於如何設計激勵機製,使那些通常被邊緣化的群體(如低收入者、移民群體)能夠有效發聲。 8. 地方財政的民主化探索 本章探討瞭社區如何爭取和管理有限的公共資源。詳細分析瞭“社區基金”的建立與運營模式,包括如何透明化資金來源與流嚮。我們審視瞭地方稅收的再分配潛力,以及社區在影響區域性發展規劃預算時的製度性話語權構建路徑。 9. 跨界協作:公私部門與第三部門的協同效應 成功的社區發展很少是單一部門的功勞。《城市呼吸》深入研究瞭不同部門間的“協作張力”與“共贏契機”。探討瞭如何製定清晰的閤作框架(MOU),以平衡私營部門的效率訴求、政府的監管責任與非營利組織的社會使命。重點案例聚焦於如何共同開發公共空間和提供社會服務。 --- 第四部分:實踐的藍圖——地方創生的係統路徑 最後一部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提供瞭一套可復製的“地方創生”行動指南。 10. 經濟生態的本土化:小而美的産業集群 地方經濟復興的關鍵在於挖掘和強化本地的比較優勢,避免盲目復製“成功”的外部模式。本章著重於“微型企業生態係統”的培育,如支持本地手工業、農産品供應鏈的本地化,以及發展基於社區體驗的服務業。討論瞭如何利用“本地貨幣”或“時間銀行”等創新金融工具來增強內部循環。 11. 規劃的迭代與柔性:適應性管理的智慧 現代城市規劃不能是僵硬的“一錘子買賣”。本章倡導“適應性規劃”(Adaptive Planning)的理念,即在規劃實施過程中保持持續的反饋迴路和修正能力。介紹瞭“戰術城市主義”(Tactical Urbanism)作為低成本、快速驗證規劃假設的有效工具,允許社區在正式投入大量資源前進行小規模測試。 12. 評估與持續改進的文化 一個健康的治理體係必須具備自我反思的能力。本章提供瞭衡量社區發展成效的多元化指標體係,這些指標不僅包括經濟産齣,更側重於環境質量、社會包容度和居民幸福感。強調建立定期的、由社區主導的“成果迴顧”機製,確保治理實踐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持續進化。 《城市呼吸》 不僅是一本關於“應該怎麼做”的理論手冊,更是一份激發行動的宣言。它堅信,真正的城市創新源於對腳下土地的深刻理解和對鄰裏夥伴的真誠投入。本書為所有渴望讓城市變得更宜居、更公平、更具生命力的行動者,提供瞭清晰的路綫圖和堅實的知識支撐。它邀請每一位讀者,從觀察者轉變為塑造者。

著者信息

主編群簡介

陳敦源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係教授

黃東益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係教授

董祥開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係副教授

傅凱若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係副教授

許敏娟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副局長

編者簡介

方凱弘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係副教授

鬍龍騰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係教授兼係主任暨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

曾冠球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係教授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理念緣由的起底
第1章 更多的審議可以優化民主嗎?參與式預算的反思   
第2章 審議式民主有何不同?
第3章 參與式預算想做什麼?
第4章 颱灣與全球的參與式預算
第5章 臺北市政策製定過程全解析:利害關係人觀點

第二篇    運作流程的精靈
第6章 住民大會的打底:參與的味道是什麼?
第7章    公民審議:多數決民主的安全閥?
第8章    預算籌編過程:自己的錢自己決定怎麼花?
第9章    提案的廣納與收斂:理想與現實的拉扯?
第10章 走完參與式預算的最後一哩路:定案、執行與結案   

第三篇    利害關係人的熱情
第11章 大傢一起來:誰會來參與?
第12章 政務人士(裏長、議員、政務官):選舉和參與是一件事嗎?
第13章 中介團體:旁觀者真的「清」嗎?
第14章 官僚觀點的參與式預算:受命、噤聲、忠於公民?
第15章 學生的多元參與: 實踐民主等有選舉投票權再說?

第四篇    埋頭苦幹的反思
第16章 參與式預算要怎麼評估?
第17章 當傢作主要怎麼被課責?
第18章 跨域的衝突該如何處理?
第19章 直接與間接民主的尬車?
第20章 行政摩擦力如何能控製?

第五篇    運作執行的對策
第21章 參與式預算的運作總覽
第22章 參與式預算的標準作業流程
第23章 參與式預算的培力計畫
第24章 參與式預算的配套計畫      
第25章 參與式預算的績效管理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433441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