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學傢的寫字塾 一寫就懂甲骨文01:動物篇

文字學傢的寫字塾 一寫就懂甲骨文01:動物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施順生
圖書標籤:
  • 甲骨文
  • 文字學
  • 書法
  • 曆史
  • 文化
  • 動物
  • 漢字
  • 入門
  • 學習
  • 趣味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將帶給你最「酷」的能力——你會寫甲骨文!
「文字學傢的寫字塾」帶你瞭解古人造字創意,並且教你寫甲骨文。
認識日常用字的前世今生!穿越時空,體驗古代社會文化。

  本書根據國際甲骨學權威許進雄教授的《字字有來頭:文字學傢的殷墟筆記》〈動物篇〉,精選最具代錶性的甲骨文字形共52字(含異體字形共153字),由許進雄教授與施順生教授,專業解說每個字的造字創意以及字形演變,並分解甲骨文的筆畫與筆順,製作甲骨文習寫圖例,帶大傢一筆一畫的學習書寫甲骨文。

  每頁一字。首先,以5.5 × 7公分的大字格製作圖例,清晰呈現這個甲骨文的字形,有助記憶與辨識;並附這個甲骨文的釋義,解說該字的造字創意、字形演變。其次,以1.8 × 2公分的小字格,製作分解圖例,示範這個字的每一部分的筆畫、寫法,並以標號顯示筆順。接著,當然就是最「酷」的部分囉——歡迎進入文字學傢的寫字塾,由兩位塾師指引,利用頁麵下半部的練字字格,動手書寫甲骨文!

  先寫早期字形,再寫演變的字形。這個過程,幫助我們增進對文字演變的理解,邊寫甲骨文,邊懂古代社會!

  「文字學傢的寫字塾」係列,依照古代社會生活情況,分為以下主題:動物篇、戰爭與刑罰篇、日常生活篇、器物製造篇、人生歷程與信仰篇。透過這些篇章,一一介紹我們今日常用的字,這些字的前身——甲骨文,長什麼樣子、是怎麼寫的。

  學寫這些日常用字的甲骨字形,我們彷彿穿越時空,迴到古代社會,寫著古人寫的字,懂得這個字最初的構成、意義,以及背後所反映的古代社會文化。學寫甲骨文,不僅是學會寫古人寫的字,也幫我們打開瞭一扇齣入古今的神奇之門!

本書特色

  ★精選字形
  收錄共52字,含異體字形共153個字。

  ★詳盡解說
  分析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不同階段字形演變過程,瞭解現代文字從何而來。

  ★輕鬆學寫
  精製筆畫圖例,輕鬆跟著寫齣甲骨文。

  ★全新學習
  首創透過實際書寫,領略古文創字智慧。

  ★權威審定
  甲骨文權威學者審定,對於字的創造與演變,解說最正確。

  ★主題分類
  選字多元豐富,依主題有係統的學習。

聯名推薦

  曾永義 中央研究院院士
  黃啟方 前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
  蕭麗華 佛光大學文學院院長
  王基倫 臺灣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
  謝佩芬 臺灣大學中文係教授

 
漢字演化與文明之溯源:從史前符號到成熟體係 書名: 漢字演化與文明之溯源:從史前符號到成熟體係 作者: [此處留空,意指本書作者群體匯集瞭多學科的專傢] 齣版社: [此處留空,意指權威學術齣版社] ISBN: [此處留空,象徵專業齣版物的標識] --- 內容提要 本書並非聚焦於甲骨文的單項書寫技法或某一特定時期的文字實踐,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宏大而細緻的漢字體係的通史性、結構性研究。它旨在揭示,從新石器時代的刻劃符號到商周青銅器銘文,再到秦統一六書的範式確立過程中,漢字是如何一步步擺脫純粹的象形束縛,最終演化成為一個兼具錶意與錶音功能的成熟文字係統的。 本書的核心關注點在於“形、音、義”三者的相互作用機製,以及文字形態的變遷如何同步反映瞭古代社會的政治結構、宇宙觀和物質生活方式的變遷。我們深入探討瞭早期符號的“語素化”過程,即符號如何從單純的“圖畫”轉變為具有固定語音和意義的“語素載體”。 第一部分:文字的史前胚胎——刻劃符號與早期錶意係統 本部分將考察漢字起源前的文化背景,重點分析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史前遺址中發現的陶器刻劃符號,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印記。 一、史前符號的分類與功能辨析: 記事符號與標識符號: 區分那些可能僅用於部落標識、所有權標記的簡單幾何圖形,與那些可能暗示計數、天文觀測或祭祀儀式的復雜結構。 “符號”與“文字”的邊界: 討論符號係統達到何種復雜度和穩定性,纔能被視作“原始文字”(Proto-writing)。我們尤其關注大汶口陶文中的“日、月、山”等圖形組閤,分析其是否已經具備瞭超越單一指代對象的組閤邏輯。 二、從具象到抽象的思維躍遷: 分析早期人類如何通過對自然界基本元素的簡化和抽象(如“一”、“二”、“三”的計數演化),為後來的抽象符號(如“上”、“下”、“中”)奠定認知基礎。 重點研究新石器時代晚期,特定文化中齣現的傢族徽記或族徽符號,這些符號被認為是連接巫術、權力與早期文字萌芽的關鍵橋梁。 第二部分:商代文字的“成熟之謎”——蔔辭的結構與思想內核 本部分將徹底脫離對甲骨文“寫”的技法層麵探討,轉而深入其作為國傢意識形態工具的社會功能和語言學結構。 一、蔔辭的語言學特徵: 句法結構的初步固定: 分析甲骨文記錄的占蔔辭(貞、問、驗辭)中,已經展現齣的主謂賓結構的雛形。這不是對單個詞匯的記錄,而是對一個完整陳述句的轉寫。 詞匯的豐富性與局限性: 探討商代詞匯的構成,特彆是與祭祀、戰爭、農業、天象相關的核心詞匯。同時,分析為何在蔔辭中,許多抽象概念(如“德行”、“哲學思辨”)難以用固定的文字符號錶達。 二、漢字“六書”範式的早期體現: 本書將“六書”理論置於商周語境下進行考察,而非僅僅是許慎的後世總結。 象形、指事、會意的遠超: 分析商代文字如何大量使用會意組閤來錶達復雜動作或狀態(如“弗”、“否”的早期形態)。 形聲字的萌芽階段: 探討在甲骨文中,少數的形聲字結構是如何産生的。這些早期的形聲字,其聲符和意符的對應關係往往不穩定,揭示瞭語音係統與字形係統之間尚處於磨閤期。 三、王權、神權與文字的統一性: 研究蔔辭的刻寫與占蔔儀式之間的關係。文字不再是個人創作,而是國傢、王室與祖先、神祇溝通的媒介。這種儀式性壟斷確保瞭文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瞭高度的統一性和保守性,極大地抑製瞭早期文字的區域性分化。 第三部分:周秦變革——文字的規範化與權力的延伸 本部分關注西周至春鞦戰國時期,文字如何從側重占蔔工具(甲骨文)轉嚮側重政治和曆史記錄(金文),以及最終如何通過秦係的努力實現“書同文”。 一、金文(鍾鼎文)的地域性與時代性: 長篇敘事的興起: 分析周代金文(尤其是器銘)如何記錄冊命、賞賜、戰爭和宗廟事跡,其敘事復雜度遠超蔔辭。這要求文字符號必須具備更穩定的結構來承載冗長的文本信息。 筆畫的“肥化”與綫化: 探討鑄造工藝對字體形態的影響。相比甲骨文的尖銳刻痕,金文綫條趨於圓潤、豐滿,這直接影響瞭後世篆書的審美取嚮。 二、戰國文字的“百花齊放”與標準化需求: 詳細梳理六國文字在“語素”保持基本一緻的前提下,在“書寫形式”上的巨大差異(如“大篆”的區域變體)。 分析這種文字的碎片化對跨區域交流和中央集權構成瞭何種挑戰,從而凸顯瞭秦始皇推行小篆的政治必然性。 三、秦係文字的“集大成”:從小篆到隸書的過渡: 本書將小篆視為漢字形態發展的一個“技術性規範點”,而非終點。小篆的齣現,使得形聲字的結構更加固定,書寫筆畫的定型化大大提高瞭書寫效率。 重點分析隸書(早期隸變)的齣現:這種自下而上、更適應基層官僚行政的“解散篆體”過程,是文字從“圖畫性”徹底轉嚮“符號性”的關鍵一步。它極大地簡化瞭筆畫結構,為漢字進入成熟的、適用於日常書寫的階段奠定瞭基礎。 結語:文字體係的文化意涵 全書的最終目標是證明:漢字體係的演化並非隨機的圖形演變,而是一部與中華文明同步生長的認知史和政治史。每一個主要文字形態的轉變,都對應著社會組織結構的重塑、王權中心的轉移,或是技術(如書寫工具)的革新。本書旨在提供一個理解漢字作為一個復雜、有機體的宏觀視角,而非僅停留在對個彆字形的考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施順生


  1967 年生,臺灣臺東人。甲骨文、文字學學者。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係專任副教授、中國文字學會理事、《中華詩學》編輯。從事甲骨文、文字學研究及教學多年,學術專長和主要研究課題為甲骨文、文字學、文字字形演變、敬字亭文化等。曾任教花蓮師範學院、慈濟技術學院、慈濟護理專科學校、中華工專等校。曾擔任慈濟技術學院進修推廣部主任、中國文字學會祕書長、《中華詩學》執行編輯。

許進雄

  1941年齣生於高雄。於臺灣大學中文係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1968年應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傢安大略博物館聘約,前往整理明義士收藏的甲骨,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係博士學位,並於該係兼職授課。1996年迴臺,接受臺灣大學中文係聘約,教授有關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係教授。

  齣版專著:《殷蔔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古事雜談》、《文物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傢》、《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傢的殷墟筆記01 動物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傢的殷墟筆記02 戰爭與刑罰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傢的殷墟筆記03 日常生活篇Ⅰ食與衣》、《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傢的殷墟筆記04 日常生活篇Ⅱ住與行》、《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傢的殷墟筆記05 器物製造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傢的殷墟筆記06 人生歷程與信仰篇》、《字字有來頭 甲骨文簡易字典》、《新編進階甲骨文字典》等。

繪者簡介

Bianco Tsai


  曾任三人製創設計師,平常做裝禎,偶爾也畫畫。現為獨立接案。插畫作品有《漬物語》、《明天別再來敲門》、《咖啡全事典》、《裸食廚房》、《貓咪這樣吃纔健康》、《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等等。裝幀作品入圍、曾獲金蝶獎。

  www.biancotsai.art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8667106512282
  • 叢書係列:Learning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作者序

瞭解字的前世今生,進而認識漢字之美
施順生


  許進雄教授,獲安陽博物館(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甲骨展覽廳評為甲骨學最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是甲骨學界的權威學者,著作等身,享譽中外。而教授近年於字畝文化齣版的《字字有來頭》套書,即是本著「科普」的精神,將深奧的甲骨文字形及造字創意,輔以傳世古籍和考古齣土文物,以通俗的寫法展現在世人眼前。書中處處可見教授在甲骨學、文字學、考古學與民俗學的綜閤研究成果,卻又深入淺齣、明白易懂,也獲得瞭許多圖書獎項的認可。

  為瞭持續推動甲骨文的學習風氣,許進雄教授和字畝文化的馮季眉社長提齣瞭甲骨文「生字簿」的企畫,並邀請我參與,配閤《字字有來頭》套書,挑齣最具代錶性的120個字,將不同的甲骨文字形透過彩色繪圖,從第一筆到最後一筆,一一展現齣字形的筆順,讓初學者依照筆順來學習甲骨文。於是,在2020年7月,《文字學傢的寫字塾 一寫就懂甲骨文: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齣版瞭,這可說是甲骨文學習上的一大創舉。

  當然,也有人懷疑甲骨文是否有筆順?董作賓先生在《殷虛文字乙編.序》中提到:「毛筆書寫的字跡,在甲骨文中,但經書寫而沒有契刻的文字。……可以看得齣他用筆是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直與現代寫字的筆順無異。而契刻的方法,則是先刻每字的直畫,後刻它們的橫畫,和書寫是迥然不同的。」董先生認為殷商占蔔時,刻寫者用毛筆書寫甲骨文,用筆是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的,與現代寫字的筆順法則無異。

  在推齣周年特別版本後,便正式開啟瞭《文字學傢的寫字塾 一寫就懂甲骨文》係列,配閤《字字有來頭》係列的各冊主題挑選文字。每字之下,首先羅列此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的代錶字形;再者,簡要介紹此字的造字創意――創意方麵是依據許教授於《字字有來頭》的創見――以及各階段字形演變的解說,讓讀者能輕易瞭解該字三韆多年來的「前世今生」;最後,以顏色示範齣甲骨文的筆順變化,讀者可於練習空格中試著書寫。

  要特別說明,前兩部分主要是為瞭讓讀者在練習書寫甲骨文外,又可增進對該字古今字形演變的理解,希望讀者能因理解而認識、因書寫而喜愛。而我平日在大學的甲骨文、文字學教學中,也都特別注重古今字形演變的介紹,這迴更是多方查閱瞭各種甲、金、篆、隸、楷「文字編」的新書,精挑細選,篩選齣各階段的代錶字形,並精要的介紹其演變的特點。

  此外,例如楷書中常見的「灬」,是火部置於字形下方時的變體,但「為」、「廌」、「鳥」、「燕」、「魚」、「馬」等字,雖都有「灬」形,本義卻都不是「火」的意思,而是動物身體的不同部位。又例如「象」、「龜」、「魚」、「兔」四字,筆畫都是由「□」形開始的,但也都代錶著這些動物的不同特徵。這些都會在各個字形解說中仔細說明,比對起來相當有趣。

  本書的古今字形演變說解,主要列舉的幾個重要變化階段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與楷書,分別介紹如下: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商、周時代,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龜甲以龜腹甲最多,獸骨以牛肩胛骨為主,但也曾發現六片人類的頭蓋骨上麵寫有甲骨文。書寫甲骨文的時代,是從商代後期(西元前14至前11世紀)、盤庚遷殷至帝辛(商紂)到西周前期,主要是君王占蔔時留下的紀錄。當時的人們對於大自然的日月風雨、人們的生死病痛、生活的農獵漁牧、祖先的祭祀福佑……,都充滿瞭未知和期待,君王於是利用占蔔以祈求鬼神護祐,並將蔔問的日期、內容、吉凶判斷、事後檢驗結果等,刻寫在占蔔的甲骨上,這就是現今所看到的甲骨文。本書所引用的全是殷商甲骨文,主要齣土地是在河南安陽小屯村(今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西郊鄉小屯村)。

  甲骨文是目前發現最早且成體係的漢字。因為常常可從甲骨文中看齣造字的創意,所以也是研究漢字造字創意的最主要材料。此外,甲骨文還有以下特點:

  (一)象形程度高
  象形程度高是指甲骨文字形寫起來與那個字所錶示的物體很像,如「鹿」□、「虎」□、「象」□等象形字,字形與動物本身的形象十分相像。又如「為」、「蠱」等錶意字,組閤兩個以上的形體以錶示另一字義,但其中個別的形體,象形程度也是非常高的:「為」字的甲骨文□、□,像一隻手牽著象的鼻子去工作,有所作為的樣子,字形中的手寫成「又」□、□,像手臂和三隻手指的樣子;「象」寫成□、□,像一隻軀體龐大、捲鼻大耳的大象。「又」、「象」兩形的象形程度都是很高的。另一個錶意字「蠱」的甲骨文□、□、□,是食物器皿中有小蟲的樣子,若誤食會導緻疾病。字形中的「皿」作□,是像一個圓體且有圈足的容器;「蟲」作□、□,是像一條蛇彎麯的形象,代錶蟲子。「皿」、「蟲」兩形的象形程度也是很高的。

  (二)異體字形多
  甲骨文中常見一個字有繁簡不同的異體字形,如「牧」字□是一隻手拿著牧杖在驅趕牛隻的樣子,其中包括「牛」□與拿著牧杖的手「攴(攵)」□,是個錶意字。但也可以將「牛」換成「羊」而寫成□,或是將「攴(攵)」換成「殳」而寫成□、□,有時也會增加「彳」形成□,以錶示在路上驅趕牛羊,或是增加「止」形而成□,錶示是用腳走路,有時更會同時加上「彳」與「止」而成□,錶示用腳在路上走路。可見甲骨文的造字著重在意念的錶達,且想像力豐富,對於字體的繁簡、形體的左右位置,都是活潑多變化的,寫起來更加有趣味。

  二、金文
  金文主要是指在商代、周代、秦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秦以後的朝代雖然仍有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但重要性大減。青銅器的成分是金屬的銅和錫,所以,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這段時期的君王、貴族、大臣,常將自己的豐功偉業鑄刻在青銅器上,並將青銅器放在宗廟裡祭祀祖先,以此勉勵子子孫孫要永遠傳承傢業。可以放在宗廟裡祭祖的青銅器稱「彝器」,主要分作五類:烹煮器(如鼎、鬲、甗)、盛食器(如簋、簠、豆)、酒器(如爵、角、尊、鳥獸尊、壺)、水器(如盤、匜、鑑)、樂器(如鐘、鐸、鈴);反之,不能放宗廟祭祖的則稱「非彝器」,主要有兵器(如戈、劍)、璽印、貨幣、符節、度量衡(如量、權)。

  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就記錄著西周宣王時,周天子(即周宣王)冊命「毛公」掌理國傢軍政大權,並賜予豐厚的賞賜用以祭祀和徵伐。毛公因此頌揚天子輝煌的美德,更鑄鼎記錄自己這段豐功偉業,並以「子子孫孫永寶用」來勉勵後代子孫要永遠寶藏此鼎。又如「秦始皇詔文權」,記錄秦始皇二十六年兼併天下和統一度量衡的豐功偉業。這一詔文鑄刻在青銅「權」上,而「權」即是古代測量重量的秤錘。

  金文字形的特點有:
  (一)有比甲骨文更原始的字形
  古人對鑄造青銅器是非常慎重神聖的,因此,商代和西周青銅器上的文字非常高雅優美,有些甚至還保留比甲骨文更原始的字形,更能體現造字的創意。如「止」字甲骨文寫作□、□,乃是像腳掌和三隻腳趾的樣子,但甲骨文晚期的形體□,已經看不齣腳掌的樣子瞭。不過金文裡的「止」作□、□、□等形(以上三形截取自金文族徽文字),可以非常清楚的看齣腳掌和腳趾的形狀。又如「象」□、「牛」□、「羊」□、「犬」□等,這些金文字形都比甲骨文來的更加原始。

  (二)異體字形逐漸減少
  金文的異體字形不如甲骨文多,如前麵所提到的「牧」字,到瞭金文隻剩下兩種字形□、□。現在再舉「牡」字為例,「牡」的甲骨文作□、□,是「牛」字加上錶示雄性生殖器的「士」字,用以錶示公牛。而雄羊、雄豕、雄鹿,則依此類推而寫為□、□、□等形。金文則隻剩下錶示公牛的□和增加錶示雄馬的□,小篆更隻剩下錶示公牛的□。許進雄教授認為是因為殷商時期,常占蔔以不同性別的動物來祭祀鬼神,所以在字形上就特別區分動物的種類與性別。但金文的內容主要在記錄作器者的豐功偉業,與占蔔時挑選不同性別的動物無關,因此,金文的「牡」就隻剩下牛、馬兩種動物,可見金文的異體字形逐漸減少。

  三、籀文(大篆)、小篆、古文
  西周宣王時,太史籀曾經整理當時的文字,整理好的文字被稱做「籀文」或「大篆」。而小篆是秦國統一天下後,李斯奏請統一文字,由李斯、趙高、鬍毋敬執行「書同文」的政策所整理完成的文字。古文則是戰國時期東方六國所寫的文字。

  周王朝時代,公卿大夫的貴族子弟在八歲時進入「小學」,學習「六藝」(五禮、六樂、五射、五馭、六書、九數)及「六儀」的十二項課業,而「六書」,即「文字學」,就是其中的一項功課。到瞭春鞦戰國,天下分崩離析,禮樂製度崩壞,各國的文字也逐漸開始形成差異,如「安」被寫成:□(秦)、□(齊)、□(燕)、□(晉)、□(楚);「昌」被寫成:□(秦)、□(齊)、□(燕)、□(晉)、□(楚),文字差異或小或大。

  小篆的形體,在春鞦戰國時就逐漸形成,到瞭秦始皇統一天下,就下令依照秦國書寫的字形為主去整理文字,並將六國不同的字形廢除,成為頒行天下的「小篆」,成為秦代主要的書寫文字。皇帝的詔書、統一度量衡的標準器(如「秦始皇詔文權」、「始皇詔陶量」),及始皇齣巡天下時的刻石(如「泰山刻石」、「會稽刻石」)等,都是使用小篆。

  小篆字形的特點有:
  (一)均衡、對稱的結構
  小篆字體講求均衡和對稱,如「進」□、「漁」□、「牧」□,皆是左右結構均衡的字;又如「風」□、「蠱」□、「隻」□,皆是上下結構均衡的;左右對稱的字,如「舞」□、「燕」□、「牢」□,則是左右完美對稱。

  (二)筆畫轉彎處圓弧而不方摺,筆畫粗細一緻
  如「鹿」□、「虎」□、「象」□,或是方形的「囗」字□,都可以看到所有筆畫的轉彎處是圓弧而不方摺的,而且筆畫粗細一緻,這些都是小篆字形的特點。

  四、隸書
  隸書是秦國統一天下後,由程邈整理完成的文字。秦國統一天下後,大量徵召百姓和罪人,發配戍守邊疆、修長城馳道、築宮殿陵墓……,漢高祖劉邦在擔任泗水亭長時,就曾奉命押解罪犯,從沛縣到驪山去服勞役。因此,各地官府的文書資料繁多,若一一以小篆均衡、對稱、圓弧、粗細一緻的字體書寫,是既緩慢又繁重。於是,獄吏程邈便整理從戰國晚期就逐漸形成的字體,這種俗寫字體是將篆體簡化而來,減少瞭筆畫,也將麯筆寫成直筆、圓弧轉彎寫成方摺轉彎。因為寫來比小篆更快、更簡易,所以,秦始皇採納瞭程邈整理的字體,提供官府「徒隸」獄吏們使用,因此稱為「隸書」。隸書也就成瞭秦代書寫時的輔助文字。

  秦代的隸書被稱為「秦隸」或「古隸」。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發現「睡虎地秦簡」,是戰國晚期到秦始皇時期的竹簡,字體筆畫方摺且不拘粗細,行筆自由而便於書寫,並一直沿用到西漢初期。但「秦隸」仍保留不少小篆的特點,與西漢中期以後的「八分隸」不同,所以又被稱為「古隸」,文字學者也因此將「秦隸」歸入「古文字」的研究範圍內。

  漢代中期以後的隸書被稱為「漢隸」或「八分隸」,字形呈現扁方形,「蠶頭燕尾」、「波磔」,就是「八分隸」的特殊筆法。

  五、楷書
  楷書在漢魏之際齣現,並在南北朝時成為碑刻主要書寫文字。唐文宗時楷書成為法定文字,地位已取代隸書。

  楷書的字體,去除瞭隸書「蠶頭燕尾」、「波磔」的特殊筆法,因為平直方正、結構嚴謹,是可以做為楷模的字體,因此稱為「楷書」。唐代的楷書名傢,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他們的作品都被後世奉為習字的範本,一直影響至今。

  瞭解瞭甲、金、篆、隸、楷古今字體的特點,而本書也秉持著「科普」的精神,希望能用淺顯易懂的說解,將深奧的甲骨文及其古今字形演變,分享給讀者,讓大傢能夠輕易的瞭解一個字三韆多年來的前世今生,進而認識漢字之美。

  最後,要感謝許進雄教授、馮季眉社長、戴鈺娟編輯,對本係列前置規畫及編輯過程的傾力相助,終能圓滿完成此書。也要感謝逢甲大學中文係宋建華教授,提供電腦小篆字體讓學界免費使用。時值新冠肺炎反反覆覆侵擾著我們的生活,在此敬祝大傢健康平安!疫情早日平息!


 

用户评价

评分

總體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有誠意」。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甲骨文的入門書,更像是一部關於「漢字如何誕生」的哲學探討錄。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撰寫過程中展現齣來的,對中華文化的深厚情感。它不是冷冰冰的學術論文翻譯,而是充滿瞭溫度和熱情的導覽。讀完其中幾個章節後,我感覺自己看待日常使用的漢字,都多瞭一層新的理解和敬畏。以前覺得橫平豎直的現代字很理所當然,現在會想,原來在幾韆年前,人們是多麼聰明地用最簡單的圖形,去捕捉世界萬物的精髓。這本書成功地把歷史的厚重感,用現代讀者最容易接受的語彙和結構呈現齣來,讓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有趣的「時空旅行」。我會推薦給所有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但又害怕傳統學術書籍太過無聊的朋友。

评分

說到內容的呈現方式,這本書的排版結構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典範,我覺得這絕對是它最厲害的地方。它不是那種把一堆資料硬塞進去的百科全書,而是採取瞭一種「拆解重組」的教學法。每一個甲骨文字的介紹,都給瞭至少三到四個層次的說明:首先是字形的原貌,那個古老的刻痕;接著是「現代漢字對照」,讓我們能立刻抓住對應點;再來是深入到「字義的演變」,這部分是精華,它解釋瞭為什麼古人會這樣畫;最後,還補上瞭「在甲骨文脈絡中的應用例句」。這種層層遞進的設計,讓讀者的大腦有足夠的時間去吸收和消化,而不是被訊息淹沒。我特別喜歡它用顏色來區分不同階段的解釋,藍色部分是基礎介紹,綠色部分是深入探討,讓人一目瞭然。這種編排思路,讓原本枯燥的文字學,變得像在看一部微型紀錄片,每一個細節都有它的故事和邏輯。對於想紮實學好而不是隻是蜻蜓點水的人來說,這種紮實的結構非常重要。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得說,光是那個質感,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就讓人感覺到作者的用心。紙質摸起來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銅版紙,而是帶點微微粗糙的道林紙,很適閤長時間閱讀和在旁邊做筆記。不過,說真的,我本來對「甲骨文」這種古老文字有點卻步,覺得它大概就是博物館裡頭擺著看,艱澀難懂的東西。結果翻開目錄,發現它竟然用「動物篇」這種主題切入,立刻拉近瞭距離。這種主題式的編排,比單純按部首排列要有趣太多瞭,就像在玩一個解謎遊戲,每個字背後都藏著一頭可愛(或兇猛)的小動物的形象。我猜想,作者在選材上應該花瞭很多心思,要把那些難以辨識的符號,轉化成大傢都能理解的圖畫,這點真的需要功力。整體視覺風格偏嚮簡潔,不會過度花俏,讓學習的重點能集中在文字本身,這一點我很欣賞。光是從包裝和結構來看,這絕對不是那種敷衍瞭事的工具書,比較像是一位老師,很有耐心地把你帶入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

评分

從實際操作層麵來看,這本書的實用性遠超我的預期。雖然標題強調的是「動物篇」,但其實它涵蓋瞭許多與生活、行為相關的基礎漢字,對於建立整體漢字思維很有幫助。我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拿齣筆和紙,跟著描摹瞭幾個比較難記的字,發現手寫的過程,真的能加深記憶。書中可能附帶瞭練習格或是空白頁麵(我猜測的),這種鼓勵動手做的設計,是傳統純閱讀書籍所缺乏的。在學習古代文字時,光用眼睛看是永遠不夠的,必須要透過肌肉記憶。而且,當你親手描摹那些線條時,你會更理解為什麼古人會用那樣的筆畫來代錶一個概念,你會開始「看見」圖畫是如何轉化為符號的。這種「動手做」的環節,對於國語文教育來說,我覺得是非常值得推廣的,它讓文字學不再是高懸於空的理論,而是可以被體驗的過程。

评分

我必須承認,我本來對颱灣市麵上這類強調「速成」或「輕鬆入門」的古文字書籍,抱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很多時候,為瞭追求「有趣」,就把學術的嚴謹性給犧牲掉瞭。但這本《文字學傢的寫字塾》在趣味性和專業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很巧妙的平衡點。它沒有用那種過於學究腔的術語來嚇退讀者,但同時,它所引用的考據和資料,明顯是經過嚴格篩選的,並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隨意改動字形或釋義。舉例來說,對於某些字形,它甚至會提到學術界幾種不同的主流說法,然後解釋作者選用哪一種解釋,這展現瞭一種負責任的學術態度。這種處理方式,讓讀者在輕鬆學習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受教」的感覺,而不是被單方麵灌輸。它給人的感覺是,作者是一位既懂學問,又懂得如何與初學者溝通的老師,這種「教學熱忱」是透過書本的字裡行間傳達齣來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