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檢查與評估指引(第四版)【含歷屆試題及技術影片QR Code】

身體檢查與評估指引(第四版)【含歷屆試題及技術影片QR Cod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翠芳
圖書標籤:
  • 身體檢查
  • 評估
  • 醫學
  • 護理
  • 臨床技能
  • 實務指南
  • 歷屆試題
  • QR Code
  • 第四版
  • 健康評估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敦聘護理專業教師群整閤其教學專長編寫而成,全書結構嚴謹,針對學生學習流程及準備國考需求編排。全書分為17章,第1章緒論對身體檢查與評估做概括的介紹,第2、3章分別講述心智狀態、營養狀態的評估,第4章到第15章分別介紹各部位、係統的評估,最後兩章分別講述兒童與老年人的身體評估。
 
  介紹各部位、係統的各章先由「解剖與生理」切入主題,使讀者瞭解該係統的解剖構造及其生理功能,進而明白身體評估的學理依據。接著,經由「評估相關原則」的闡述,使讀者清楚評估時需注意的原則。
 
  接著在「檢查程序」單元,透過雙欄設計並輔以全彩精美圖片說明,使讀者熟稔身體評估的完整步驟流程及正、異常情形的臨床意義。再藉由「評估指引」的條列式編排,快速複習該係統的檢查程序,強化記憶。接著透過「特殊檢查」的錶格摘錄,瞭解檢查流程及其正異常的檢查結果。
 
  最後,在「學習評量」中精選焦點國考試題,並附上解答,使讀者達到事半功倍之複習效果。
 
  書末附錄:1. OSCE考題範例,以六種情境的臨床案例來客觀評估受試者臨床的能力,亦可提供教師教學、測試和評分使用;2. 檢查小卡,節錄各章特定檢查項目、簡要步驟和臨床意義,裁剪下來易於攜帶,可供複習使用。
 
  第四版將原先以光碟形式提供的技術教學影片、以紙本附冊提供的歷年國考中身體檢查與評估相關考題,都改成以QR Code提供讀者掃描觀看、下載,更加方便。
探索人體奧秘:深入淺齣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導讀 本書旨在為初涉醫學領域的學習者,以及希望鞏固基礎知識的臨床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麵且易於理解的人體生理學與病理學入門指南。我們著重於建立紮實的理論框架,並將複雜的生物學概念轉化為清晰、易於記憶的知識點。 第一部:生命運作的基石——生理學原理 本部分深入剖析人體係統如何協同運作,維持生命的動態平衡。 第一章:細胞與組織的基礎 詳細闡述細胞結構及其在生命活動中的核心作用。從膜運輸機製到細胞器功能,奠定理解更高層次係統的基礎。著重介紹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結締、肌肉和神經組織的形態學特徵及其在器官係統中的分工。特別探討細胞如何應對環境變化,進行適應性改變。 第二章:神經係統的精確調控 本章聚焦於神經衝動的產生與傳導。從神經元結構到突觸傳遞的生化過程,層層遞進。詳細描述中樞神經係統(大腦和脊髓)的功能分區,以及周圍神經係統(體感和自主神經)如何精確控製身體反應。內容涵蓋感覺器官的工作原理,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訊號轉導過程。探討反射弧的機製及其在保護身體和維持姿勢中的關鍵地位。 第三章:內分泌係統的化學信使 深入介紹激素在調節生長、代謝、生殖和壓力反應中的作用。係統闡述下丘腦-垂體軸的複雜調控網絡,以及甲狀腺、腎上腺和胰腺等主要內分泌腺體的功能。著重分析負迴饋機製如何確保激素水平的精準控製,並探討內分泌失調(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減退)的初步生理學基礎。 第四章:心血管係統的動力循環 本章是理解生命維持的關鍵。從心肌的電生理學特性到心動週期,細緻描繪心臟如何高效泵血。血液流變學原理、血管阻力與血壓的調節機製被清晰闡述。詳細分析體循環和肺循環的生理差異,並探討自主神經係統對心率和血管收縮的調控。 第五章:呼吸係統的氣體交換 著重於肺通氣(通氣量與阻力)與氣體交換(擴散定律與運輸)的物理與化學原理。闡述血紅蛋白攜氧能力、呼吸中樞的控製以及血液pH值的緩衝係統。討論呼吸運動的肌肉協同作用,以及在高海拔或缺氧環境下的生理代償機製。 第六章:消化與營養吸收 本部分追蹤食物從攝入到吸收的全過程。探討消化道各段的功能特化,如胃酸分泌、胰液與膽汁的作用。深入解析複雜碳水化閤物、蛋白質和脂肪的酶促消化與吸收過程。同時,涵蓋肝臟在代謝、解毒和血液儲存中的多功能角色。 第七章:泌尿係統與體液平衡 專注於腎臟作為體液調節中心的功能。詳細解構腎單位(腎小球和腎小管)的過濾、重吸收和分泌機製。闡述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在調節水鹽平衡和血壓中的作用。探討酸鹼平衡的調節,包括肺部和腎臟的協同作用。 第八章:肌肉骨骼係統的運動與支持 探討骨骼的結構與功能,包括骨的形成(成骨與破骨過程)。詳細描述骨骼肌的收縮機製,從神經肌肉接點的訊號傳遞到肌絲滑行理論。分析不同類型的肌肉纖維及其適應性。討論關節的生物力學原理和保護機製。 --- 第二部:偏離常態的演變——病理學概覽 本部分旨在建立對疾病發生、發展和影響的係統性認識,側重於基礎病理過程而非特定疾病的詳盡臨床錶現。 第九章:損傷與適應:疾病的起點 探討細胞和組織在麵對壓力時的反應。詳細分類和描述細胞的適應性變化,如肥大、增生、萎縮和化生。深入分析細胞不可逆性損傷的機製,如缺血、缺氧、自由基損傷和細胞凋亡(Apoptosis)與壞死(Necrosis)的區別及分子基礎。 第十 章:炎癥與修復 炎癥是機體保護性反應的基礎。本章詳細剖析急性炎癥的血管性變化、細胞浸潤(如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以及化學介質的作用。隨後探討慢性炎癥的特點,包括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參與。重點闡述傷口癒閤過程,包括肉芽組織形成、纖維化以及可能導緻的病理性瘢痕形成。 第十一 章:血栓形成與循環障礙 分析導緻血液凝固異常的病理過程。詳述血栓(Thrombus)、栓塞(Embolism)和梗死(Infarction)的形成機理、部位和後果。探討休剋(Shock)的病理生理學分類(低血容量性、心源性、分佈性),以及器官灌流不足如何導緻係統性功能衰竭。 第十二章:免疫病理學基礎 概述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基本概念。重點闡述超敏反應(過敏)的四種主要類型及其介導的病理過程,從速發型過敏到遲發型細胞介導的反應。引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製,探討免疫耐受性喪失的可能因素。 第十三章:生長異常與腫瘤病理學入門 區分良性增生與惡性腫瘤的病理特徵。詳述腫瘤的關鍵特徵,如異型性、侵襲性、血管生成和轉移潛能。簡要介紹腫瘤發生的遺傳學基礎,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以及腫瘤微環境的作用。 第十四章: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基礎 從微生物學角度探討病原體如何損傷宿主組織。探討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導緻疾病的常見病理學機製,例如毒素的作用、細胞內的複製過程以及宿主對病原體的組織反應。 --- 第三部:整閤性觀念建構 本部分旨在幫助學習者將獨立的生理學和病理學知識點融會貫通,形成係統性的思維模式。 第十五章:跨係統整閤案例分析 通過幾個經典的病理生理學場景(例如:心臟衰竭、急性腎損傷、嚴重感染引發的敗血性休剋),引導讀者追蹤從初始的生理學失衡到最終病理變化的完整鏈條。強調多個係統(如神經、內分泌、心血管)如何相互影響和代償。 總結與學習策略 本指南的結構設計旨在模仿人體從基礎單元到複雜係統的層級結構,強調結構與功能的相互依存性。透過清晰的圖錶輔助(非本書內容描述的一部分),學習者應能掌握人體健康運作的“常態”,並能辨識齣“常態”偏離時可能涉及的基本病理機製。這套基礎知識是未來進行臨床診斷和治療決策的必要準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翠芳
 
  臺灣大學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健康促進組) 博士
  臺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社區衛生護理組 碩士
 
  曾任:
  臺北榮總 護理師;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高齡健康促進科、老人照顧科 主任
 
  現任: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高齡健康促進科 助理教授 兼 主任
 
林靜幸
 
  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碩士
 
  曾任: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護理師
 
  現任:
  大仁科技大學 護理係 講師
 
周碧玲
 
  臺北醫學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博士
  臺北醫學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成人護理組 碩士
 
  曾任:
  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 專案講師、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護理係 助理教授
 
  現任:
  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學院護理學係 副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護理部 兼任督導
 
藍菊梅
 
  高雄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教育學 博士
  臺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精神科護理組 碩士
 
  現任:
  長榮大學 健康心理係 助理教授
 
徐惠禎
 
  美國紐約州聖羅素大學 內外科護理 碩士
 
  曾任:
  臺中榮總 嘉義分院 護理部 主任
  
  現任:
  高雄榮總 屏東分院 護理部 資深護理師
 
陳瑞娥
 
  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研究所 博士
  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 護理研究所 碩士
 
  現任:
  大仁科技大學 護理係 助理教授
 
謝春滿
 
  慈濟大學 醫學研究護理所 博士候選人
  國防大學 護理研究所 碩士
 
  現任:
  大仁科技大學 護理係 助理教授
 
李婉萍
 
  澳洲雪梨大學 健康科學 博士
  澳洲雪梨大學 社區健康護理 碩士
 
  曾任:
  奇美醫院臨床護理師
  大仁科技大學 護理係 助理教授
 
吳仙妮
 
  澳洲雪梨大學 護理研究所 碩士
 
  曾任:
  林口長庚醫院、高雄長庚醫院 急診科護理師;臺南敏惠護理專科學校 臨床實習指導教師
 
  現任: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護理科 講師
 
吳書雅
 
  美國杜貝剋大學 護理研究所 碩士
 
  曾任:
  臺中陸軍總醫院 護理長
  中臺科技大學 護理係 講師
 
方莉
 
  美國天主教大學 護理研究所 碩士
 
  曾任:
  國軍高雄總醫院 督導長
 
  現任:
  美和科技大學 護理係 助理教授
 
陳玉雲
 
  國立嘉義大學 管理研究所 博士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 碩士
 
  曾任:
  遠東科大、慈惠醫專兼任講師
 
  現任:
  南門醫療社團法人南門醫院 行政副院長
  南門長照社團法人附設屏東縣私立南門綜閤長照機構 業務負責人
  
孫凡軻
 
  英國歐斯特大學 護理哲學 博士
  英國歐斯特大學 護理 碩士
 
  曾任:
  義守大學 護理學係 教授
 
  現任:
  國立臺灣大學 學士後護理學係 教授
 
李業英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 護理組 碩士
 
  曾任:
  慈濟大學 護理學係 教師
  中臺科技大學 護理係 實習指導老師
 
蔡傢梅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係所 博士候選人
  澳大利亞皇傢墨爾本理工大學 護理研究所 碩士
 
  曾任:
  颱北市立聯醫(陽明院區)外科病房 公職護理師
  經國健康暨管理學院 護理科 臨床指導教師
 
  現任:
  輔英科技大學 護理學院護理係 講師
 
曹英
 
  澳洲格裏菲斯大學 護理與助產 博士
  臺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碩士
 
  現任:
  慈濟大學 護理學係 教授
 
黃惠滿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博士
  國防大學醫學院 護理研究所 碩士
 
  現任:
  慈濟科技大學 護理係 助理教授
 
王采芷
 
  美國華盛頓大學 哲學 博士
 
  現任: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係所 教授

圖書目錄

Chapter 1 緒論
1-1 一般健康狀況評估
1-2 會談原則
1-3 健康史的詢問與分析
1-4 身體評估的基本技巧

Chapter 2 心智狀態評估
2-1 心智狀態的組成
2-2 評估程序

Chapter 3 營養狀態評估
3-1 營養概論
3-2 評估相關原則
3-3 評估程序

Chapter 4 皮膚的評估
4-1 皮膚係統概論
4-2 皮膚異常
4-3 評估程序

Chapter 5 臉頭頸、眼耳鼻及口咽的評估
5-1 臉頭頸概論
5-2 臉頭頸評估程序
5-3 眼睛概論
5-4 眼睛評估程序
5-5 耳朵概論
5-6 耳朵評估程序
5-7 鼻及口咽部概論
5-8 鼻及口咽部評估程序

Chapter 6 呼吸係統的評估
6-1 呼吸係統概論
6-2 評估相關原則
6-3 評估程序

Chapter 7 心臟血管係統的評估
7-1 心臟血管係統概論
7-2 評估程序

Chapter 8 周邊循環係統的評估
8-1 周邊循環概論
8-2 評估相關原則
8-3 評估程序

Chapter 9 淋巴係統的評估
9-1 淋巴係統概論
9-2 評估相關原則
9-3 評估程序

Chapter 10 乳房及腋部的評估
10-1 乳房及腋部概論
10-2 評估相關原則
10-3 評估程序

Chapter 11 腹部的評估
11-1 腹部概論
11-2 評估相關原則
11-3 評估程序

Chapter 12 生殖係統的評估
12-1 生殖係統概論
12-2 女性評估程序
12-3 男性評估程序

Chapter 13 直腸與肛門的評估
13-1 直腸與肛門概論
13-2 評估相關原則
13-3 評估程序

Chapter 14 神經係統的評估
14-1 神經係統概論
14-2 評估相關原則
14-3 評估程序

Chapter 15 肌肉骨骼係統的評估
15-1 肌肉、骨骼與關節概論
15-2 評估程序

Chapter 16 兒童身體評估
16-1 兒童發展概論
16-2 評估相關原則
16-3 評估程序

Chapter 17 老年人身體評估
17-1 老人身體變化概論
17-2 評估相關原則
17-3 評估程序

附錄
附錄一 OSCE考題範例
壹、頭臉頸檢查-頸部腫塊
貳、呼吸係統檢查-呼吸喘
參、 心血管係統檢查-呼吸喘併下肢水
肆、腹部檢查-腹痛
伍、 神經功能檢查-肢體無力
陸、肌肉骨骼檢查-下背痛
附錄二 圖片來源
附錄三 檢查小卡

索引

QR Code 掃描下載附件:
身體檢查與評估技術影片
1. 心臟血管係統評估
2. 周邊循環係統評估
3. 神經係統:感覺、運動和反射功能評估
4. 12對腦神經功能評估
5. 呼吸係統評估
6. 腹部評估
應考題庫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308491
  • 規格:平裝 / 607頁 / 19 x 26 x 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四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編輯代序
 
  本書特色
 
  一、清晰易懂:
  由各個係統的解剖生理切入主題,提點讀者評估相關原則,後經檢查程序始瞭解身體評估的完整步驟與臨床意義。
 
  二、專業編排、圖片精美:
  全彩印刷,圖片豐富、詳實精美,增進您對該係統解剖結構與評估過程的瞭解。
 
  三、OSCE考題範例:
  提供六個臨床情境案例來客觀評估受試者臨床的能力,亦可提供教師教學、測試和評分使用。
 
  四、臨床、考試一把罩:
  本書收錄檢查小卡、應考題庫、身體評估教學影片,讓您不論臨床實習或考試都無往不利。
  1. 檢查小卡:節錄各個章節檢查項目、步驟與臨床意義,方便攜帶。
  2. 應考題庫:掃描QR Code下載國考身體評估考題,讓您輕鬆掌握命題方嚮,考試百戰百勝!
  3. 身體評估教學影片:掃描QR Code觀看,詳盡語音說明與字幕標示,讓讀者快速熟悉評估與檢查方法。
 
  五、改版重點:
  更正除誤、更新技術並新增多張臨床照片與解剖圖片。
  本書雖經再三審校,恐仍有疏漏之處,敬祈各方讀者不吝指教,是所企盼,不勝感謝。
 
新文京編輯部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身體檢查與評估指引(第四版)》真的是醫護科係學生和剛入行的臨床人員的救星!說真的,光是看到書名就知道它不是那種隻講理論的死闆教科書,而是真正從實務麵切入的寶典。我個人覺得,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頭到尾都是以病患為中心的動線來設計,讓你從接待病人、詢問病史、到實際執行身體檢查,每一步驟都有明確的指引。尤其對於剛接觸臨床實習的同學來說,麵對真實病人時那種手足無措感,這本書簡直是定心丸。它不是那種寫得落落長的學術論文,而是用很精煉、很貼近臨床現場的語言來敘述,很多關鍵的體徵、聽診的技巧,都會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讓你一目瞭然。老實說,我以前翻閱其他參考書,常常看到一半就開始頭昏眼花,但這本真的能讓你專注地吸收知識,而且內容更新得很快,跟得上現在醫療科技的進步,感覺作者群對臨床實務的掌握度非常高,這點真的讓我非常佩服。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帶教老師,隨時在你身邊指導,幫你建立紮實的臨床思維。

评分

閱讀這本《身體檢查與評估指引》的過程,我深刻體會到它對於「細節」的堅持。在醫學領域,很多時候決定診斷成敗的往往就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例如,在神經學檢查的部分,它對肌力分級的描述就非常細緻,連評估時的光線角度、病患的配閤度都考慮進去瞭,這種對標準化操作的嚴謹要求,真的讓人印象深刻。再者,書中對於各種聽診的描述,不隻是單純地給齣聲音的名稱,還會結閤病理機轉來解釋聲音的成因,這對於我們理解疾病的本質非常有幫助。我過去常覺得聽診這塊很抽象,但透過書中的說明,我感覺自己好像真的能「聽見」那些聲音背後的意義。這種由錶及裡、由現象到機製的探討方式,讓我對身體檢查這門學問產生瞭更深的興趣,不再覺得它隻是例行公事,而是一門需要高度專注和經驗積纍的藝術。

评分

坦白說,市麵上關於身體檢查的書籍琳瑯滿目,但很多都偏嚮學術化或過於簡化。這本第四版之所以能脫穎而齣,我覺得是因為它成功地在學術深度與臨床實用性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它不迴避複雜的生理學和病理學基礎,但卻用非常易於消化的方式呈現齣來,確保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跟上進度。更棒的是,它似乎非常瞭解颱灣本地的醫療環境和常見疾病的特徵,書中的案例或情境帶入感很強,不像有些翻譯書籍,內容雖然正確但總覺得離我們的生活很遠。每次翻閱,我都能感覺到作者群非常務實地在思考:身為一個在颱灣第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我現在最需要知道的關鍵資訊是什麼?這種「在地化」的關懷,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又提升瞭一個檔次。對我這種需要快速進入狀況的臨床工作者來說,這種貼近現實的指引實在太重要瞭。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發現它在內容的廣度上做得非常齣色,涵蓋瞭從頭到腳所有係統的檢查方法,而且不隻是侷限於標準的檢查步驟,它還會深入探討一些比較少見的異常錶現和鑑別診斷的思路。我特別喜歡它在描述每個檢查技術時,不隻是告訴你「怎麼做」,更會進一步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可能遇到的陷阱。這種深度剖析的寫法,對於提升我們的臨床判斷能力至關重要。畢竟,考試隻是其次,真正重要的是未來在病人床邊能夠做齣正確的評估。另外,它的版麵設計也很有巧思,重點的地方都會特別標註,不像有些參考書密密麻麻的,看瞭就讓人提不起勁。對於需要快速複習或查找特定資訊的讀者來說,索引係統做得非常好用,大大節省瞭翻找資料的時間。總而言之,這本書不隻是教科書,更是一本實用的臨床工具書,對得起它的定價和篇幅,值得在書架上佔有一席之地。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它紙本的內容上,它所提供的附加資源簡直是物超所值。光是光碟或線上的輔助資料,就能讓你進行更全麵的學習。我尤其欣賞它在描述那些需要反覆練習纔能掌握的技術時,所提供的輔助工具,這大大彌補瞭純文字教學的限製。光是能透過視覺化的方式反覆觀看正確的操作流程,就比自己瞎猜摸索要有效率得多。這說明瞭編者群對於現代學習趨勢有著深刻的理解,知道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單嚮的知識傳遞已經不夠瞭,必須結閤多媒體的互動性纔能真正鞏固學習成效。對於我這種需要不斷精進自己技能的臨床人員來說,這套完整的學習配套資源,讓這本書的投資迴報率變得非常高。它不隻是一次性的知識輸入,而是一個長期的學習支持係統,讓人感覺非常可靠和安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