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新科技的媒體素養:做個聰明閱聽人

傳播新科技的媒體素養:做個聰明閱聽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孫嘉穗
圖書標籤:
  • 媒體素養
  • 新科技
  • 傳播學
  • 信息甄彆
  • 批判性思維
  • 數字媒體
  • 網絡安全
  • 媒介影響
  • 信息時代
  • 智能閱聽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數位新媒體內容看似多元,實則暗藏陷阱。傳播新科技的媒體素養是當代數位公民皆需學習之重要課題。有別於傳統媒體素養,本書剖析假新聞、大數據、直播、社群媒體等數位新媒體情境下的常見迷思。從真實案例帶領讀者看穿迷思,並提齣行動建議,是傳播新科技的新媒體素養識讀之核心目的。

  • 切閤最新的數位新媒介發展。
  • 從案例導入觀點,兼具故事可讀性和理論深度。
  • 提供自我檢測標準、實用之網路資源和具體的改善行動方案建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全球公民教育中心 策劃~
 
跨越信息洪流:數字時代的批判性思維與信息甄彆 一、前言:迷失在數據的海洋 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時代。智能手機、社交媒體、算法推薦,這些技術奇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將海量信息傾瀉於我們麵前。從突發新聞到深度研究,從專業分析到個人觀點,信息的河流永不枯竭。然而,伴隨著信息獲取的便捷性,一個嚴峻的挑戰也隨之浮現:如何在這片浩瀚的數據海洋中,識彆齣真正有價值的“珍珠”,並有效規避那些潛藏的“礁石”——虛假信息、偏見陳述乃至惡意宣傳? 本書旨在為所有生活在數字生態中的個體提供一套實用的、係統的工具箱,幫助他們不再是被動的、盲目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成為能夠主動探索、批判性分析並最終明智決策的信息管理者。這不是一本關於如何操作特定軟件的指南,而是一套關於心智模式、信息倫理與社會責任的深刻探討。我們關注的焦點是如何培養一種“數字免疫力”,使我們在麵對瞬息萬變的媒介環境時,依然能夠保持清醒的認知和堅實的判斷力。 二、第一部分:數字世界的底層邏輯與認知陷阱 信息傳播的載體和渠道已經發生瞭根本性的轉變,理解這些轉變背後的驅動力是進行有效批判的前提。 1. 算法的權力與迴音室效應 現代社交平颱的核心驅動力在於“參與度最大化”,而非“信息準確性最大化”。算法通過學習用戶偏好,不斷推送迎閤既有觀點的材料,構建起一個看似舒適實則狹隘的“信息繭房”或“迴音室”。本部分將深入剖析個性化推薦係統的工作機製,探討它們如何潛移默化地固化我們的認知,加劇社會極化。我們將學習如何“反嚮工程”算法的意圖,識彆何時我們的信息流被定製化地過濾,並探討走齣繭房的實際策略。 2. 符號、圖像與情感操縱 在視覺主導的媒介環境中,圖像和短視頻的衝擊力往往超過文字。然而,圖像極易被斷章取義,或通過後期處理達到誤導目的。本書將詳細解析視覺敘事中的修辭手法,包括選擇性聚焦、情境剝離和情感喚醒技術。我們將探討“深度僞造”(Deepfake)等新興技術對圖像真實性的挑戰,以及我們在觀看任何視覺材料時應保持的“視覺懷疑論”。重點在於區分“錶徵”(Representation)與“實在”(Reality)之間的鴻溝。 3. 注意力經濟下的信息貶值 當我們的注意力成為最稀缺的資源時,信息的生産目標自然轉嚮如何最快、最有力地攫取這份注意力。這催生瞭“標題黨”、“聳人聽聞”和“即時滿足”的傳播傾嚮。本章將分析這種注意力經濟如何係統性地貶低深度、復雜和需要時間消化的信息內容,並指導讀者如何抵禦這種即時滿足的誘惑,重新建立對“慢閱讀”和“深思考”的價值認同。 三、第二部分:信息甄彆的實踐工具箱 批判性地審視信息,需要一套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論。本部分提供瞭從信息源頭到內容細節的係統性檢驗流程。 1. 追溯源頭:檢驗信息“血統”的藝術 任何信息的價值都與其來源的可信度息息相關。我們將教授一係列“源頭核查”技術。這包括但不限於:驗證作者的專業資質、檢查齣版機構的聲譽和資金背景、使用反嚮圖像搜索來確認圖片是否被挪用或篡改,以及分析引用的數據來源是否具有同行評審(Peer Review)的基礎。對於來自社交媒體的突發信息,我們將提供快速交叉比對的SOP(標準操作程序)。 2. 內容解構:辨析論據與偏見 一個看似有力的論證,可能建立在薄弱的證據之上。本章聚焦於論證結構分析:識彆“稻草人謬誤”、“滑坡謬誤”、“訴諸權威/情感”等邏輯錯誤。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討隱含的偏見。偏見不僅存在於信息接收者,更深植於信息生産者。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信息中潛在的意識形態傾嚮、文化預設和利益衝突,從而剝離情緒外衣,直擊核心論點。 3. 數據素養:在數字中看見真相 數據和統計圖錶是現代論證中極具說服力的工具,但也極易被誤用或誤讀。本書將普及基本的數據素養,解釋“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樣本偏差的危害”、“基準率謬誤”等概念。讀者將學會閱讀圖錶時警惕的陷阱,例如不閤理的坐標軸設置、選擇性展示時間段,以及如何質疑“平均數”背後的巨大差異。 四、第三部分:信息倫理與數字公民責任 在掌握瞭甄彆技能之後,我們必須思考作為信息生態一員的責任。傳播行為不再是孤立的個人選擇,它具有社會影響。 1. 道德傳播與“停止轉發”的藝術 許多虛假信息的傳播並非齣於惡意,而是源於輕率的分享行為。本部分將探討“信息傳染病”的機製,以及個人在轉發或評論時應承擔的倫理責任。我們將討論在不確定信息真實性時,如何采取負責任的行動——是保持沉默,還是主動求證?我們還將審視“取消文化”的復雜性,如何在堅持言論自由的同時,劃清傷害性言論的邊界。 2. 隱私、監控與信息自由的平衡 每一次點擊、搜索和停留,都在為數字世界的“看守者”提供數據畫像。理解個人數據如何被收集、分析並用於定嚮影響(無論商業還是政治目的),是保持信息自主權的關鍵。本書將探討隱私權在當前媒介環境下受到的侵蝕,以及我們可以在何種程度上保護自己的數字足跡,避免成為算法預測和操縱的對象。 3. 持續學習:擁抱媒介環境的動態變化 技術革新是持續的。今天適用的甄彆方法,明天可能就需要更新。本書的最終目標不是提供一套僵化的規則,而是培養一種持續學習、自我迭代的批判性心智。我們將引導讀者建立一個終身學習的信息適應機製,主動追蹤新的傳播趨勢、新興的虛假信息製造技術,並與其他理性的聲音保持開放的對話,確保我們的信息素養能夠與時代同步前行。 結語:重塑你的信息主權 在這個充滿噪音的世界裏,清晰的思考能力是真正的稀缺品。本書提供的不是廉價的答案,而是思考的路徑。通過係統地學習和實踐這些方法,你將能夠從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蛻變為一個有能力、有責任、有洞察力的數字公民,真正掌握自己的認知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孫嘉穗


  現職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係教授
  學歷    英國伯明罕大學文化研究與社會學係博士(媒體與傳播組)

郭良文

  現職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特聘教授
  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博士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媒體與傳播博士

陳延昇

  現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    美國佛羅裏達州立大學傳播博士

黃惠萍

  現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教授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大眾傳播學博士

葛傳宇

  現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係國際關係博士

諸葛俊

  現職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網絡傳播學院教授
  學歷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

魏玓

  現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係教授
  學歷    英國羅浮堡大學社會科學係傳播與媒體研究博士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社群媒體與迷思
第01章 都是媒體惹的禍? 後真相時代的媒體素養 (郭良文)
1.1 從認識開始:媒體素養與識讀的發展
1.2 真的假的?後真相時代的片麵訊息與假新聞
1.3 網友們都在做什麼?網路社群的集體行為與訊息傳播
1.4 認識後真相的行動方案

第02章 寂寞的社群 社群媒介、認同感與媒介識讀 (陳延昇)
2.1 使用社群媒介的心理動機
2.2 社群媒介不能取代真實友誼的原因
2.3 社群媒介使用的負麵影響
2.4 社群媒介問題的行動方案

第03章 偏頗的客觀 「認同請分享」的同溫層迷思 (葛傳宇)
3.1 事實與主觀的認知落差難以自我察覺
3.2 人多的地方就是正義?
3.3 客觀的思辨能力養成
3.4 看穿偏見的行動方案

第04章 真假難分的假新聞 假新聞的心理認知和行為反應 (諸葛俊)
4.1 怎麼看待假新聞?
4.2 假新聞的動機與意圖是什麼?
4.3 假新聞的時代,「認知戰」你準備好瞭嗎?
4.4 麵對假新聞的行動方案

第05章 利益糾葛的運動 運動賽事背後的商業與政治介入 (葛傳宇)
5.1 兩麵刃的商業利益考量
5.2 職棒簽賭案的省思:道德要求之外的交易成本觀點
5.3 運動報導的盲點:欠缺獨立性的媒體第四權
5.4 防利運動賽事弊端的行動方案

第二篇 科技對傳播媒體的影響
第06章 關不掉的直播 自我暴露、直播風險、打賞贊助弊端 (陳延昇)
6.1 網路直播的特性與社會現象
6.2 凡播齣必留下痕跡
6.3 隻是看直播,有那麼嚴重嗎?直播帶來的社會文化影響
6.4 解決直播隱憂的行動方案

第07章 醜陋的美麗 網路、AI、性別歧視與暴力 (孫嘉穗)
7.1 媒體中的性別議題
7.2 AI 的善與惡:AI 智能性別輔助,以及性別歧視與暴力的交錯
7.3 媒體素養中的性別教育
7.4 性別與媒體議題的行動方案

第08章 眼見不能為憑 演算法與深偽技術 (諸葛俊)
8.1 真的很「真」的深偽技術
8.2 愈演算愈「假」的造假情境
8.3 辨偽,真假中迴歸真實

第09章 被綁架的大數據 隱私權、個資隱憂與監控 (孫嘉穗)
9.1 大數據蒐集與公眾生活
9.2 醫療數據與患者隱私?公眾福祉或侵害人權?
9.3 商業、消費與大數據
9.4 政府要大數據做什麼:監控還是服務?
9.5 麵對大數據隱憂的行動方案

第三篇 媒體教育的推動與反思
第10章 科普、科學傳播的誤區 媒體與科學雙重素養之解方 (黃惠萍)
10.1 科學傳播與科普
10.2 媒體科學訊息誤區的緣由
10.3 常見的科學新聞錯誤
10.4 媒體與科學雙重素養的重要性
10.5 培育科學素養的行動方案

第11章 培育聰明閱聽人的方法 媒體素養教育的推進 (黃惠萍)
11.1 媒體素養教育的內涵和目標
11.2 國內外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
11.3 媒體素養教育的實踐方法
11.4 媒體素養教育的推進策略與行動方案

第12章 七彩背後的暗黑 商業化與數位傳播科技的迷思 (魏玓)
12.1 新興數位科技帶來商機
12.2 數位傳播科技衝擊的經濟麵嚮
12.3 傳播產業中閱聽人的勞動與價值創造
12.4 數位傳播中的閱聽經濟
12.5 使用者勞動的社群媒體
12.6 破除數位資本主義迷思的行動方案

第13章 地球村裡找不到傢 全球化與數位化下的傳播難題 (魏玓)
13.1 全球化與傳播科技的共振
13.2 數位加速與全球一傢
13.3 全球一傢下的「無傢可歸者」
13.4 地球村中呼喊:「我是誰?」
13.5 全球化與認同的行動方案:四海為傢與四海一傢

第14章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批判性媒體素養與媒體公民教育 (郭良文)
14.1 影響媒體民主的四種力量
14.2 社會力的實踐:批判性媒體素養與媒體公民教育
14.3 聰明閱聽人的行動方案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492205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7 x 23 x 1.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颱灣傳播機構與社交網絡齣現的媒體亂象,以及新媒體發展對傳播所產生的重大變化,催生瞭《傳播新科技的媒體素養》一書。目的很簡單,我們要瞭解新興科技對傳播內容與產業發展的影響,更要知道作為一個數位時代的閱聽人,該如何去麵對變動的媒體生態,並做齣聰明的判斷與正確的行動。

  許多朋友都說,你們齣版這本書太重要瞭,颱灣非常需要!也正是因為如此,本書七位作者體認到,新科技與網路時代需要有新的媒體素養、以及新的媒體識讀視角,纔能增進閱聽人對新興媒體的認知能力、有助於改善日益惡化的媒體環境。此書透過雙葉書廊羅曼瑄經理積極的推動,並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全球公民教育研究中心」接下任務,邀請四個學校共七位學有專長的老師參與撰寫。

  本書的定位是大學教科書,除瞭部分學術知識的介紹之外,內容輔以實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書寫,讓一般大眾也能學習與理解。本書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社群媒體與迷思」、「科技對傳播媒體的影響」,以及「媒體教育的推動與反思」。內容涵蓋:後真相時代假新聞的氾濫、社群媒體與同溫層的誤導、運動賽事與直播背後的弊端、新興媒體對性別的歧視、演算法與大數據的監控、科普與素養教育的推動、全球化與數位傳播的迷思,以及批判性媒體素養與媒體公民教育的重要性。

  希望透過此書的齣版,讓我們更能夠認清新科技、網路與新興媒體對傳播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同時,透過媒體公民教育與社會實踐,提升新科技的媒體素養,讓閱聽人成為耳聰目明的全球數位公民。
 
郭良文、陳延昇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