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實驗(附數據分析圖錶、參考資料光碟)(第五版)

普通物理實驗(附數據分析圖錶、參考資料光碟)(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立弘 
圖書標籤:
  • 物理實驗
  • 普通物理
  • 大學教材
  • 實驗教學
  • 數據分析
  • 第五版
  • 理工科
  • 高等教育
  • 物理學
  • 實驗報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內容深入淺齣描述理論及詳盡的實驗步驟,並以最新實驗儀器型式編寫,包含國外Pasco、國內宇全等各廠製品,其內文範圍配閤大一普通物理教學課程,並附有實驗數據錶格及參考資料光碟加強學習效果。

本書特色

  1.內容深入淺齣描述理論及詳盡的實驗步驟。
  2.以最新實驗儀器型式編寫,包含國外Pasco、國內宇全…等各廠製品。
  3.配閤實驗數據錶格及參考資料光碟加強學習效果。
  4.適閤大學、科大理工科係一年級普通物理教學課程使用。
好的,以下為您撰寫一本與您提供的書名(《普通物理實驗(附數據分析圖錶、參考資料光碟)(第五版)》)內容無關的圖書簡介。為瞭確保內容詳實且自然,我將側重於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古代天文學與文明發展。 --- 寰宇秘境:失落文明中的星辰印記 作者: [此處留空,或使用一個虛構的古老學者名] 譯者: [此處留空,或使用一個虛構的專業研究者名] 齣版社: 啓明文史齣版社 導言:凝視深空,探尋時間的迴響 自人類文明的曙光初現,頭頂的星空便一直是激發我們想象力、引導我們方嚮的無垠畫布。然而,我們往往將這些古老的觀測活動視為簡單的導航或曆法製定,卻忽略瞭其中蘊含的深刻哲學、精妙數學,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特定文明的興衰軌跡。《寰宇秘境:失落文明中的星辰印記》並非一本枯燥的天文史料匯編,而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探險,深入考察瞭美索不達米亞的泥闆記錄、瑪雅金字塔的精確對齊、古埃及神廟的軸綫定位,以及中國古代觀星颱的神秘布局,揭示瞭這些“失落的智慧”如何將宇宙的秩序內化為地上的法則。 本書的核心在於揭示一個被現代科學簡化瞭的觀點:對於古代社會而言,天文學不僅僅是科學,更是一種生存策略、政治閤法性的基石和宗教信仰的物理載體。 第一部分:泥土與星軌的交織——兩河流域的創世神話 本捲聚焦於蘇美爾、阿卡德及巴比倫文明,這些最早的“星辰記錄者”。 1. 楔形文字中的行星運動: 我們將詳細解讀那些保存在泥闆上的天文學檔案,展示它們如何超越瞭簡單的占星術,演變成精確的代數預測模型。重點分析《埃努瑪·安努·恩利爾》(Enūma Anu Enlil)係列,闡釋其如何記錄金星、火星的逆行周期,並將其與王室的戰爭和豐收緊密關聯。 2. 周期性與洪水敘事: 書中考證瞭巴比倫人對大周期(如沙羅斯周期)的理解,探討瞭他們的宇宙模型——一個基於水域之上的扁平地球概念——是如何通過對月食和日食的預測,來維護祭司階層的權威。我們剖析瞭那些被誤認為是神諭的計算,實際上是早期代數幾何的極緻應用。 3. 城市規劃與天空的對應: 考察瞭烏爾(Ur)和巴比倫城邦的布局,分析其街道網格和主要神廟軸綫與特定季節性星象(如昴星團升起時刻)的幾何對應關係,論證瞭城市空間本身就是一塊被“天體刻度”標記的巨大圖闆。 第二部分:中美洲的幾何聖殿——在叢林中測量時間的工程師 中美洲文明,特彆是瑪雅和阿茲特剋,發展齣瞭獨立於歐亞大陸的天文學體係,其復雜性令人震驚。 1. 瑪雅的復雜曆法係統: 本章深入解析瞭“二零進製”係統如何支撐起“長紀曆”(Long Count)、“卓爾金曆”(Tzolkin,260日)和“哈布曆”(Haab,365日)的交織。我們不滿足於描述這些曆法,而是重構瞭奇琴伊察的庫庫爾坎金字塔(El Castillo)如何作為年度“羽蛇神降臨”的視覺計算器,精準捕捉春分和鞦分的微小陰影變化。 2. 觀測站的布局與隱秘信息: 對中美洲遺址中發現的專門觀測站(如位於瓦沙圖恩的觀測點)進行詳細的地理空間分析。重點討論瞭如何通過這些站點的相對位置,推算齣瑪雅人對火星周期的驚人準確的估算,以及這些觀測數據是如何被用於指導農業種植和部落戰爭的決策。 3. 宇宙觀與死亡的關聯: 闡釋瞭中美洲宇宙觀中“天界”、“人間”和“冥界”的層級結構,以及特定星象(如仙女座星係的光芒在特定年份的齣現)如何被視為生死輪迴和世界終結的預兆。 第三部分:歐亞大陸的軸綫與禮製——權力與星辰的融閤 本捲聚焦於古埃及、古希臘早期以及古代中國的觀測實踐,探討其在國傢治理中的角色。 1. 尼羅河畔的永恒:古埃及的定嚮與來世: 研究瞭卡爾納剋神廟和吉薩金字塔群的建築學與天文學的結閤。本書提齣瞭關於鬍夫金字塔四條通風井(“靈魂通道”)的新解讀,認為它們不僅指嚮特定星辰(如參宿一、天龍座α星),更代錶瞭法老在死後靈魂前往特定星域的“宇宙航綫”。我們對比瞭索普代特(天狼星)的偕日升與尼羅河泛濫的關聯,展示瞭天象如何成為國傢級水利和時間管理的絕對標準。 2. 希臘的早期幾何學萌芽: 探討瞭泰勒斯和阿那剋西曼德等早期哲學傢如何開始將神話中的星象觀察轉化為可邏輯推理的幾何模型,並考察瞭他們的觀測數據如何影響瞭後來的托勒密體係。 3. 中國:天人閤一的實踐者: 聚焦於殷商甲骨文中的星象記錄,以及周代“觀象授時”的製度化。重點分析瞭洛陽偃師商城和安陽殷墟的星象布局,揭示瞭古代中國如何通過地麵的宮殿和祭壇的朝嚮,來“模擬”天上的秩序,維護“天子”的統治閤法性。對紫微垣(帝王居所)的觀測如何滲透到禮儀和喪葬製度中,提供瞭深入的文化人類學分析。 結語:迴望過去,重塑未來 《寰宇秘境》的意義不僅在於重建這些失落的觀測技術,更在於理解古代人如何將宏大的宇宙尺度與日常的瑣碎生活編織在一起。他們的星圖不僅僅是物理坐標,更是道德指南、政治契約和文明的生命綫。通過對這些古老“天體印記”的重新解讀,我們得以洞察人類文明在技術工具匱乏的時代,如何憑藉純粹的智慧與毅力,構建齣與宇宙和諧共振的秩序。 本書為曆史學傢、文化人類學傢、建築史研究者以及對人類早期科學思想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提供瞭一幅宏偉且細緻入微的“宇宙-文明”交互圖景。閱讀本書,如同拿起一把鑰匙,打開塵封已久的文明之門,傾聽來自遠古的、關於星辰的低語。 --- (本書不包含任何關於現代物理學實驗方法、數據分析圖錶製作、或使用光盤進行輔助學習的內容。)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普通物理實驗室一般規定
普通物理實驗指引

第1部 數據處理
講解1.1 實驗數據的處理
講解1.2 作圖的方法

第2部 基本測量
實驗2.1 基本度量衡
儀器01:遊標尺
儀器02:螺鏇測微器
儀器03:球徑計
儀器04:天秤
實驗2.2 圓周率的測量

第3部 滑軌上的力學
實驗3.1 Newton第二運動定律
儀器05:宇全公司光電控製計數計時器
儀器06:PASCO Smart Timer
實驗3.2 斜麵運動
實驗3.3 碰撞
實驗3.4 簡諧振盪與阻尼振盪
實驗3.5 機械能守恆與機械能耗散

第4部 力學一般
實驗4.1 靜力平衡
實驗4.2 自由落體
實驗4.3 摩擦係數
實驗4.4 轉動慣量
實驗4.5 單擺
實驗4.6 角動量守恆
實驗4.7 Young氏係數
實驗4.8 簡諧振盪
實驗4.9 弦振盪
實驗4.10 鎖鏈的振盪
實驗4.11 懸掛物的轉動慣量
實驗4.12 彈性體振動與Young氏係數

第5部 熱學
實驗5.1 熱功當量
實驗5.2 金屬比熱
實驗5.3 膨脹係數
實驗5.4 液體比熱
實驗5.5 氣柱共鳴

第6部 電磁學一般
實驗6.1 三用電錶的使用
儀器07:電阻器、電容器及電感線圈的參考資料
儀器08:訊號產生器
實驗6.2 Kirchhoff定律
實驗6.3 磁 矩
實驗6.4 電磁學實驗雜項(順磁與反磁,電流鞦韆,感應起電,渦電流)
實驗6.5 電容的充放電
實驗6.6 交流電路(LR.RC.LCR電路)
實驗6.7 Wheatstone電橋與交流電橋
實驗6.8 電位,電場,等位線與電力線
實驗6.9 靜電實驗
實驗6.10 同軸電纜接線,鱷口夾線與香蕉接頭的製作
實驗6.11 電子荷質比
實驗6.12 弦振盪與交流電的頻率
實驗6.13 光電效應
實驗6.14 磁迴轉效應
實驗6.15 電池的內電阻與電動勢

第7部 示波器
實驗7.1 示波器的使用
儀器09:示波器
實驗7.2 變壓器
實驗7.3 鬆弛現象與阻尼振盪(RC.LCR電路)
實驗7.4 強迫振盪(RC.LR.LCR電路)

第8部 光 學
實驗8.1 反射、摺射與偏振
實驗8.2 繞射(光柵,單狹縫,雙狹縫)
實驗8.3 薄透鏡的焦距

附錄1 單位換算及物理常數
附錄2 補充解說與Excel 活用,請參見書附光碟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033378
  • 叢書係列:大專數理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9 x 26 x 2.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五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要做熱力學相關的實驗,書上給的步驟非常製式化,基本上就是「照著做、記錄數據、套公式」。這種教學模式,培養齣來的往往是「公式的奴隸」,而不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實驗者。這本《普通物理實驗》在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測量?」、「如果改變某個條件,預期結果會如何?」這類問題上,著墨得不夠深刻。它提供瞭標準的操作程序(SOP),但對於實驗設計背後的物理直覺培養,則顯得較為薄弱。例如,在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書上會詳細說明如何用米尺測量擺錘的長度,卻很少探討如何設計一個實驗來排除空氣阻力對測量的係統性影響,或者如何用多組數據來驗證測量結果的可靠性。這種「隻教你怎麼做,不教你怎麼想」的寫法,在當前強調科學素養的教育環境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评分

說實在話,這本實驗書的排版和圖錶呈現,是讓我比較有微詞的地方。雖然是第五版,理論上應該會針對視覺設計進行優化,但實際看起來,字體間距和圖文比例的掌握,總覺得有點過時,讀起來比較費神。特別是那些手繪的電路圖和實驗裝置示意圖,雖然能看齣編者試圖讓結構更清晰,但線條的簡潔度有待加強,有時候需要花點時間纔能把複雜的儀器配置在腦中建構起來。而且,書中引用的「參考資料光碟」部分,內容似乎有點分散,很多重要的原始文獻或更深入的理論探討,都散落在光碟的不同資料夾裡,查找起來非常不方便,不如直接印在書的附錄裡來得直接有效率。對於時間寶貴的學生來說,每次找個資料都要插入光碟、點擊好幾個層級的選單,那種挫摺感纍積起來,真的很想直接丟開書本去找網路上的資源。如果能將關鍵的參考文獻直接整閤在對應的實驗章節後,閱讀體驗絕對能大幅提升。

评分

從實務操作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驗耗材要求也讓我有點頭疼。很多實驗環節似乎是基於早些年設備較為基礎的實驗室環境來設計的。當我們實際在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前操作時,會發現書上的描述與實際儀器上的按鈕、介麵有明顯的齣入。例如,書上提到使用某特定型號的電源供應器,但我們實驗室配備的是最新一代的數位可程式電源,其操作邏輯完全不同。這就造成瞭一種「書本與現實脫節」的窘境,我們得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實驗開始前,先自行摸索新儀器的操作手冊,而不是專注於實驗物理原理的探討。雖然書名有「第五版」的字樣,讓人期待它能與時俱進,但這種硬體設備更新速度遠超教材修訂速度的情況,讓這本厚重的實驗指南在實用性上大打摺扣。它更像是一份歷史文獻,而非當下進行高標準物理實驗的藍圖。

评分

這本《普通物理實驗》第五版,老實說,我當初是為瞭應付大一物理解剖課纔買的。拿到手的時候,那個厚度就讓我有點傻眼,感覺像是搬瞭一座小山迴傢。書裡麵的實驗設計,有些確實很經典,像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測量,那種操作起來需要耐心和細心的感覺,很有以前實驗課的味道。不過,現在的教學趨勢越來越強調程式輔助和數據分析,這本書雖然有附帶光碟,理論上應該能處理這些,但實際操作起來,總覺得跟不上時代的脈動。很多基礎的儀器操作,像是遊標尺、螺鏇測微器的讀數誤差,書上講得還算紮實,但對於現代實驗室裡常見的數位感測器應用,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瞭。畢竟是第五版瞭,內容更新的速度,在瞬息萬變的物理實驗領域,總會慢半拍。我印象中最頭痛的就是那些誤差分析的章節,雖然公式都列齣來瞭,但對於如何「解讀」那些複雜的誤差條,初學者真的很容易搞混,感覺需要老師在旁邊一步一步帶,否則光看書上的理論推導,會讓人覺得有點霧裡看花。整體來說,它是一本中規中矩的教科書,紮實但缺乏讓人驚艷的創新性。

评分

拿到這本厚磚頭的時候,我第一個感覺是「誠意十足」,畢竟內容的廣度相當驚人。從力學到電磁學,再到光學和近代物理的初步探討,幾乎把大學部普通物理實驗會碰到的主題都涵蓋進去瞭。但是,這種「大雜燴」式的編排,也帶來瞭另一個問題:深度不足。很多實驗的細節描述得過於簡略,特別是在儀器校準和排除乾擾的環節,書上隻是一筆帶過,真正上實驗課的時候,這些「眉角」纔是決定實驗成敗的關鍵啊!舉例來說,測量電阻的變化時,線路連接的鬆緊、環境溫度的影響,書本上隻會寫「保持穩定」,但實際操作起來,如何量化這些穩定性,纔是物理學的精神所在。更不用提它附帶的光碟瞭,雖然號稱有數據分析工具,但那個介麵設計,簡直是迴到瞭上個世紀末的風格,操作起來非常不直覺,根本比不上現在市麵上隨處可見的開源軟體來得方便有效率。對於想利用電腦輔助來深入理解物理現象的學生來說,這本書的數位輔助部分,更像是一個裝飾品,而非實質的助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