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國際新聞記者:鏡頭下的故事與文化,那些城市教我的事

身為國際新聞記者:鏡頭下的故事與文化,那些城市教我的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國際新聞
  • 記者
  • 文化
  • 城市
  • 旅行
  • 見聞
  • 故事
  • 紀實
  • 海外
  • 人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誰說颱灣沒有國際新聞?我們正是分分秒秒在見證曆史,勇於站在世界最前綫的一群人。

  十個地方,十種風情,十則見證曆史的故事。
  帶著引以為傲的記者身分走訪世界,
  站在攝影機前,我的生活超精彩。

  記者可說是一份吃力不討好、投資報酬率極低的工作,
  但如果再問我一次會不會選擇這個職業,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永遠記得最初心中「想站在新聞現場」的渴望。


  每位記者都是抱持著想將第一手消息傳達給觀眾的熱忱奮力奔波,身為一名國際新聞記者,錶麵看來光鮮亮麗、走訪各處,但鏡頭之後的超時工作與輿論批評卻也同時壓得這些曆史最前綫的記者們喘不過氣。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颱灣沒有國際新聞」,這些是針對颱灣媒體産業流行的話語。本書以深刻的現場迴顧與內在反思打破刻闆印象,帶領身為閱聽人的我們一同感受日本災情與感恩並存的時分、南北韓高峰會令人屏息的一刻、馬來西亞威權下的掙紮、俄羅斯戰鬥民族性格的不容小覷,共同體驗與世界大小事並肩前行的悸動。

  本書更收錄琬柔於紐約念書深耕、聯閤國實習的見聞,期盼自己,亦或是對媒體産業有憧憬的人們,對這份職業有更深刻的見解,讓媒體之路更為寬廣。

  不論是跑新聞或是進修,這些異國經驗,都觸發瞭身為媒體人的快感,隻要在國際新聞現場,琬柔就覺得自己的生命好精采,一點都沒有浪費,也能抬頭挺胸地說:「誰說颱灣沒有國際新聞?」

專業推薦

  資深媒體人/岑永康
  壹電視主播/瀋泳吟
  東森新聞主播/陳瑩
  三立新聞主播/張齡予
  節目主持人/蔡尚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翁琬柔 Joyce Weng


  日本慶應大學媒體設計研究所、美國Fordham University媒體管理研究所碩士。國際新聞記者,曾親赴現場報導「鴻海董事長郭颱銘入主夏普」、「熊本大地震」、「金正男暗殺事件」、「樸槿惠遭彈劾」、「文在寅金正恩高峰會」等國際重要新聞事件,製作並主持「瀛嚮東奧日本進擊ING」、「世足俄羅斯」等國際專題節目。目前旅居紐約,享受大蘋果的每個小故事。

  Facebook粉絲專頁:翁琬柔Joyce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她,新聞從業路上的夥伴、偶像
身為記者,終其職涯,我們就是在等待「新聞魂」燃燒的那一刻!
打開關於異國文化的眼界,走進新聞幕前幕後
堅韌與柔軟並存,帶迴無數新聞價值
 
第一章 身為一名新聞工作者
為什麼想當記者?
我的生活很「國際化」
雞生蛋,蛋生雞
颱灣的酸民文化
 
第二章 我的現場直擊與文化觀察
曼榖   探索「人味」故事,我的新聞夢想基石
大阪   鴻夏戀
熊本   坍方磚瓦下壓不垮的溫暖人心
東京   與最有溫度的機器人做朋友
新加坡  見證颱灣年輕人的堅毅
吉隆坡  拒絕成為威權體製下的犧牲者
首爾   樸槿惠罷免事件
首爾   曆史最前綫:南北韓高峰會現場
莫斯科  漸入佳境的北國記行
[同場加映]
颱東齣任務――尼伯特颱風災情連綫
 
第三章 記者之眼的紐約臥底觀察
記者之眼的紐約臥底觀察
記者身分在紐約
 
第四章 聯閤國實習筆記
我在聯閤國做什麼?
颱灣需要的不隻是國際新聞
在聯閤國工作的颱灣人
 
後記

圖書序言

推薦序一

她,新聞從業路上的夥伴、偶像

壹電視主播/瀋泳吟


  迴想那天,我的Line 跳齣訊息,人在美國的翁琬柔告訴我她要齣書,邀請我寫序,當時激動到不行,不假思索立刻答應,因為在我印象中,這位「新聞界女強人」,終於要把身經百戰的採訪事蹟集結成冊,可以或多或少改變大傢對「新聞人」的刻闆印象。

  在壹電視共事的那些日子,我倆是晨班好搭檔,清晨6點不到就在座位上忙著掃外電新聞,琬柔的動作總是「快、狠、準」,每次新聞神降臨,大事發生,編輯颱當班同事總是會不約而同把頭轉嚮她,不管是電話連綫或快速給齣「乾稿」,甚至段時間內生齣一則新聞,琬柔總是使命必達,前一秒或許大傢還在談笑風生,下一秒已經就戰鬥位子standby,這就是琬柔對新聞工作的負責和身為新聞人的嚴謹。

  如同,就像書中所說,社會輿論給予媒體極高標準,不允許齣現任何紕漏,而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琬柔的兢兢業業,也時刻提醒著我,要對自己經手的每一個工作環節負責;而除瞭一般編譯工作,她偶爾也必須身兼長官職幫其他同事開稿,並參與早上、中午主管會議,責任感越重,意味著,更需要汲取更廣泛國際新聞和瞭解時事動脈,纔能開齣有sense 的新聞稿之餘炒熱收視;麵對這樣的工作日常,琬柔也總是遊刃有餘。

  當然,當她跳槽到東森時期,也是新聞魂燃燒最極緻的階段,跟著她的步伐,徵戰日本、馬來西亞、俄羅斯,幾乎任何國際大場閤,總能看到她的身影,比起在壹電視時期更踴躍也更專業。在我的認知中,公司往往是對這一名記者給予高度認同,纔會派他齣訪,在無數採訪任務中,也驗證瞭琬柔身為專業新聞人的特質──「逆境中綻放地更燦爛」。

  每個新聞人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選擇和使命,相對的,野心、視野也會不同,卸下媒體職的琬柔腳步始終不曾放慢,大膽跳齣舒適圈,選擇前進美國進修,我很榮幸在她的從業路上,也參與瞭其中一個角色。翻著這本充滿血淚的新聞人故事,咀嚼當中的苦辣酸甜,期許大傢請彆再對記者「以偏概全」。

推薦序二

身為記者,終其職涯,我們就是在等待「新聞魂」燃燒的那一刻!

東森新聞主播/陳瑩


  就在某夏夜淩晨時分,黑暗中的手機突然亮瞭起來,我摸黑打開手機,竟然是人在紐約的琬柔傳訊息來希望我能替她的新書寫序!我當時的第一個想法是:這個妹妹,真是好樣的,不但人跑到瞭紐約攻讀學位,走在路上都可以碰到CNN的帥哥主播Anderson Cooper 不說,還到瞭聯閤國實習、寫專欄,現在竟然還齣書瞭!

  迴想起琬柔在東森短短幾年的時間,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所有的衰虧(苦差事),幾乎都被她碰上,不論是日本熊本大地震,還是南韓前總統樸槿惠被彈劾,幾乎都是長官一道命令一下,二十四小時之內,這位「天災人禍小公主」就已經在當地進行採訪。然而,也是因為這樣的曆練,讓她經曆的比彆人多,成長的比彆人快,新聞魂總是在燃燒。而這樣的經曆,更是每一位真正熱血的記者所期盼,但是卻又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幸運經曆的!

  二○一八年,我和琬柔一起前往韓國採訪南北韓的曆史大事—金文會,當時的情景和體會,琬柔在這本書中有很棒很詳細的描述。如今再次的迴想,記者或許渺小,因為世界很大,但是我們會永遠記得事件發生的當下,血液沸騰的瞬間,以及在採訪任務完成的當下,心髒跳動的感覺。在這本書裏,你會看到很多那個悸動時分! Enjoy !

推薦序三

打開關於異國文化的眼界,走進新聞幕前幕後

三立新聞主播/張齡予


  你怎麼看待記者?你又如何看待主播?如何看待新聞産業,如何評價新聞從業人員?你是否也跟著喊聲: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

  琬柔的書讓我迴想起從業近十年的磕磕碰碰,酸甜苦辣都有,意外成為公眾人物,有瞭更多權利義務,但在我心中始終沒忘記初衷。直到現在,我依然像入行第一天那般充滿熱情,每天戰戰競競,努力精進,期盼更多人透過我的選讀、我的觀點,還有我的詮釋,更瞭解所處的世界,善用影響力,傳遞正能量。

  而我,肯定不是特例。業內的我們,常笑說新聞工作「就像上癮一樣!待得越久越離不開。」,縱使現在大環境改變,記者不再有無冕王光環,還在網路調查中「勇奪」最糟工作排行榜冠軍,同時也是「高壓工作」排行榜第十名,依然有許多人堅守崗位努力,你問原因?是什麼讓我們這群新聞圈的「唐吉訶德們」,為理想不計毀譽勇往直前?答案就在這本書裏。

  琬柔分享珍貴的國際採訪經驗,連身為同業的我也看得津津有味,透過特殊、難以復製的國際大現場,琬柔不藏私分享這幾年她學到的業界硬道理。巨細靡遺的描述,每一次的採訪筆記,讓人彷彿親臨現場,周遊列國;輕鬆、幽默的筆調,帶讀者看進新聞幕前幕後,打開對於異國文化的眼界,對人生省思。

  若你喜歡打高空論述、艱澀學理那一味,這本書都沒有,但如果要看當個「專業」新聞觀眾,琬柔平凡又不平凡的,曝光瞭新聞工作者不為人知的集體辛酸、焦慮、熱情跟理想。彆再隨意落入颱灣集體流傳的新聞都市傳說;內行人門道在此,老少鹹宜,童叟無欺。

推薦序四

堅韌與柔軟並存,帶迴無數新聞價值

節目主持人/蔡尚樺


  我是先在電視上看過琬柔,之後纔認識她本人的。而且後來的每一次見麵,或是從旁人口中聽到她的近況,都會再次刷新我對她的既有印象。就像一本書,每次翻到不同章節總能找到意外的驚喜。

  當時我是財經颱主播,琬柔是新聞颱國際組主播,平時共事機會不多,新聞工作又急促緊湊,多半都是在梳化室匆匆偶遇,很難有機會深聊。也因為琬柔播報時的清晰專業,讓我一直認為她私下應該也是個精明乾練的女強人,就不太好意思主動攀談,相較之下我們的第一次接觸還真有點齣乎預料,因為那天「她在哭」?!

  通常我們進梳化室都必須在半個小時內完妝上颱播報,那天她卻哭得雙眼和鼻子通紅,對著電話那頭十萬火急的在溝通,邊哽咽落淚,邊任由造型師快速幫她化妝。一旁的我忍不住問她:「怎麼瞭?還好嗎?」

  「快要爆炸瞭啦!今天我們組上人力不足,我一個人要當三個人用,我從早上四點忙到現在一口飯都來不及吃,等一下還要我留下來到晚上十二點,全部都隻能我自己想辦法處理,根本無法在時間內完成,實在快崩潰瞭啦!」這一瞬間就拉近瞭彼此的距離,好像這真的是我們新聞圈菜鳥的宿命,我想起自己似乎也無數次徘徊在截稿時間邊緣急到跳腳,被罵的狗血淋頭也隻能自己躲到剪接間或梳化室痛哭的時刻,突然理解眼前的她,原來卸下主播乾練的盔甲,也跟我一樣是個感性情感豐沛的普通女孩。

  但專業如她,很快的就收起淚水,在十分鍾後粉墨登場。我坐在梳化室裏看著螢幕上的她侃侃而談,傳達著專業資訊,哪裏還是剛剛那個坐在我身旁痛哭流涕的女孩。

  直到看完瞭琬柔這本《身為國際新聞記者》,我纔發現她比我想像中的更熱血且堅韌,也感動於她對國際新聞的堅持。大傢常說颱灣不夠具國際視野,媒體花太少篇幅報導國際新聞。琬柔不但站在許多不同國傢的第一綫做深度報導,更追求讓觀眾看到更全麵的當地景況,甚至點齣大傢過去誤解或不曾察覺的觀點。她總是在發生國際大事時,站在曆史點上做報導。

  看她一個嬌滴滴的年輕女孩,不顧安危就和攝影單槍匹馬直衝日本強震災區,在斷垣殘壁中扛著幾十公斤重的攝影器材徒步走瞭一個多小時,隻為瞭不負使命。以及在樸瑾惠被罷免的風波,現場守候十幾個鍾頭,忍受被樸的支持者謾罵推擠差點受傷。又或是在颱灣人纔外流,各颱都在吹捧他國薪資水準時,她親赴新加坡採訪當地颱灣人,帶迴薪資高、物價也高,存錢不易卻也能拓展眼界磨練心性的人性化報導。甚至就算被大馬拿督威脅利誘要她撤掉不利其消息時,也能很有膽量的勇於說不!這都是新聞人最可愛可貴的價值,也是我最欣賞她的地方。

  書中我特彆喜歡這段話:「身為新聞從業人員,隻寫事實那叫傳遞訊息,帶著觀點和分析的纔叫深度報導。」多開心能在新聞圈認識一個如此有熱忱和使命感的夥伴,也因為有無數像琬柔一樣的同業,纔讓颱灣的媒體依舊充滿希望!
 

圖書試讀

熊本──坍方磚瓦壓不垮的溫暖人心
 
「日本九州熊本在昨天晚間,發生瞭規模六.五的強震,最大震度高達七級,當地的益城町成為瞭重災區,房屋受損情形相當嚴重。」
 
二○一六年四月十四日晚間,熊本發生瞭大地震,睡前在手機看到新聞,心想隔天有得忙瞭,果不其然,因為國際組裏麵會日文的人數屬於相對少數,於是我被調到晨班,淩晨五點就抵達辦公室,忙著處理熊本震災新聞,由於災情實在太慘重,長官指示,要我盡快梳化,直接進棚以推播的方式,即時更新熊本災情。在辦公室跟攝影棚之間穿梭,看著NHK 傳來的畫麵,熊本城的磚瓦都因為地震而垮瞭下來,木造民宅更是倒的倒、塌的塌,傳齣多名死傷,雖然是透過鏡頭看著這些畫麵,景況還是相當震撼,不過身為新聞工作者,隻要是在工作期間,其實沒有太多的時間感到心痛或是難過,因為我們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消化大量的訊息,並且傳達給觀眾。舉例來說,像是熊本發生地震的時候,由我一個人負責每一節新聞的即時推播,雖然可能隻在電視上現場播報三分鍾,可是我得在上颱前掌握最新的災情、找到外電傳來的最新畫麵、跟動畫溝通CG 的內容、在公司內部係統打好標題以及給主播的新聞稿頭,這些步驟通通得在五十分鍾內完成,
 
每個小時都是這樣循環度過。好不容易到瞭中午,換下套裝,準備下班迴傢的時候,長官稍來最新的指令:「去熊本吧。」
 
重大災情發生的時候,就能考驗團隊分工閤作的能力,我立刻齣發迴傢收拾行李,長官負責幫我找落腳之處,公司的行政忙著幫我們訂機票,最後當地的飯店因為地震都不接受訂房,我們隻能入住市區的Airbnb,颱北當天沒有直飛熊本的班機,所以我跟攝影得從颱北搭高鐵到高雄小港機場,再前往目的地。
 
前往熊本的班機上,隻有一團不到二十人的旅行團、我跟攝影記者、以及兩個平麵記者。服務我們的空少,來來迴迴走動,看著我們的攝影器材,笑著對我們說:「辛苦瞭」,又可能因為客人實在太少,他殷勤地問我們要不要喝點調酒,他可以幫我們特調。
 
早上五點就上班的我身體其實很疲纍,但是第一次採訪災難新聞,又在人生地不熟的熊本,我們甚至連採訪車都沒有,焦慮的心情讓我沒心情喝酒,更是連閉上眼睛補眠都無法。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