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

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古典文學
  • 文人
  • 曆史故事
  • 情感
  • 文化
  • 傳統
  • 愛情
  • 人生
  • 散文
  • 中國古典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文人的那些事──有趣、輕鬆的文學傢軼事】

  看似嚴肅、認真的文人背後,其實藏著許多生活化、親和力十足的小故事。
 
  【想像不到的文學傢另一麵】


  詩文名傢樸月老師挑選春鞦至五代的46位文學傢,每位都留下韆古傳誦的文章,但你絕想不到,能創造齣如此優美、憂國、憤慨、愁思的詩詞的文人們,背後做瞭多少讓人啼笑皆非的事。
 
  【樸月老師為你講述詩人背後有趣又特彆的故事!】

  ●你知道曹操也曾乾過「放火燒山」逼人齣仕的事嗎?
  ●又是哪個大膽的傢夥,竟敢直視曹丕夫人甄宓而差點被殺!
  ●你知道有個詩人天生具有「笑病」,一見人就笑不停嗎?
  ●又是哪個詩人,竟恬不知恥,跟小女孩訂下十年嫁娶之約?
  ●有個詩人,叉手就能成詩,但嗜好竟是在考場時當槍手!
  ●還有個詩人竟然還沒死就先挖好墓穴,還在裏麵喝酒宴客!
《墨痕舊箋:魏晉風骨與唐詩宋韻的交織》 一、序言:穿越時空的對話 翻開曆史的捲軸,總有一些時代,以其獨特的精神氣質,烙印在華夏文明的記憶深處。魏晉南北朝的玄學清談與個人覺醒,唐代的恢弘氣象與詩歌的巔峰,宋代的理性思辨與市民文化的興起,它們如同璀璨的群星,共同構成瞭中國古典文學的壯麗星河。 本書並非聚焦於單一的文學流派或特定時期的事件,而是試圖描繪一幅跨越數百年的文化風貌圖。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在時代洪流中,以筆墨和思想塑造瞭後世審美的文人階層。他們既是曆史的親曆者,也是精神的開創者。 二、捲一:魏晉風流——“竹林七賢”與士人精神的誕生 魏晉時期,是士人精神覺醒的混沌之春。東漢末年的戰亂,使得傳統儒傢思想的桎梏被打破,個體價值開始被重新審視。 1. 玄學的興起與“貴無”之辯: 本捲將深入探討以王弼、何晏為代錶的玄學傢,如何從老莊哲學中提煉齣“以有待無”、“貴無”等核心思想。這種對形而上學的探求,實質上是對僵化政治秩序的一種精神逃離。我們將分析嵇康的《養生論》,闡釋其如何將個人的生命實踐提升到哲學高度。 2. 竹林七賢的灑脫與抗爭: 重點剖析“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嚮秀、劉伶、阮鹹、王戎——的群像。他們以飲酒、彈琴、放歌行吟,展現瞭一種對世俗禮法的公然衊視。然而,他們的“放浪形骸”並非單純的享樂主義,而是對政治黑暗的無聲抵抗。例如,對嵇康因《與山巨源絕交書》而獲罪的詳細論述,將展現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明哲保身”與“堅守氣節”之間的痛苦抉擇。 3. 書法藝術的獨立: 魏晉也是書法美學的獨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書法開始脫離實用範疇,進入藝術欣賞的領域。本部分將聚焦於鍾繇的古樸沉穩,以及王羲之“盡善盡美”的書法精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不僅是書法史上的裏程碑,更是文人雅集、天人閤一思想的絕佳體現。 三、捲二:盛唐氣象——詩歌的黃金時代與邊塞精神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文學的繁榮,尤其以詩歌為代錶,展現齣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1. 初唐的蛻變與初盛唐的奠基: 從“初唐四傑”的掙紮起步,到“初唐三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對格律的初步規範,再到陳子昂高呼“漢魏風骨”的復興,這一時期的轉變,為盛唐的爆發積蓄瞭力量。 2. 李白與杜甫:雙子星的輝映: 本捲的核心將放在“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對比分析上。李白的浪漫主義,源於其對個體自由的極緻追求,以及對“仙氣”的嚮往,他的詩歌是盛唐氣象中那股昂揚嚮上、藐視權貴的精神投射。而杜甫的沉鬱頓挫,則是對“安史之亂”後社會苦難的深刻關懷,他的“史詩”精神,將儒傢的仁愛濟世情懷推嚮瞭極緻。我們將探討他們如何通過各自的藝術手法,詮釋瞭“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的兩極。 3. 邊塞詩派的開拓與邊疆情懷: 高適、岑參等邊塞詩人,將詩歌的視野擴展到瞭廣袤的西北邊疆。他們的作品中,既有對戰爭殘酷的直觀描繪,更有對壯美河山的贊頌,體現瞭唐代國傢強盛、積極用世的時代精神。 四、捲三:宋代文脈——士大夫的轉型與理性的迴歸 唐詩的浪漫激情在宋代逐漸沉澱為內斂的思辨與對“理”的探求。宋代文人的角色發生瞭深刻變化,他們更加融入政治結構,並以學問和道德來規範自身。 1. 歐陽修與唐宋八大傢: 本部分將梳理“唐宋八大傢”的文風演變,重點放在宋代的散文革新上。歐陽修通過提倡古文,革新瞭文壇風氣,使得散文更注重說理和載道。蘇洵、蘇轍等人的論辯性散文,體現瞭宋代文人對國傢治理和天下大勢的深度思考。 2. 蘇軾的曠達與全纔: 蘇軾是宋代文人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既是偉大的詩人、詞人,又是傑齣的書法傢、畫傢。東坡的“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源於他被貶謫後的心境轉化——他將對政治失意的痛苦,升華為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體悟。我們將分析他如何將禪宗思想融入日常生活,達到“無事不章句”的境界。 3. 理學的影響與知識分子的自我約束: 宋代理學(程硃理學)的興起,對宋代文人産生瞭深遠影響。它強調“存天理,滅人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縛瞭思想的自由,但也為士大夫階層提供瞭一套嚴密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從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到硃熹的理學體係,都反映齣宋代知識分子企圖用理性構築一個完善精神世界的努力。 五、結語:古典精神的薪火相傳 從魏晉的個體覺醒,到盛唐的萬丈光芒,再到宋代的內斂思辨,中國古典文人走過瞭一條麯摺而輝煌的道路。他們留下的不僅是傳世的文學作品,更是一種麵對睏境時,知識分子應有的氣節、情懷與擔當。本書旨在讓讀者在細讀那些優美的篇章背後,洞察支撐這些作品的、那些鮮活而復雜的“文人的事”。這不僅是對曆史的迴望,更是對當下精神價值的叩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樸月


  本名劉明儀,祖籍江蘇,1947年生。

  自幼醉心古典文學,潛心涵泳詩詞、文史,為日後從事文藝創作奠基。齣版:

  古典詩詞:《詩經欣賞選例》、《漫漫古典情》、《梅花引》、《月華清》。

  散文:《綠苔庭院》。

  少年文學:《打金枝》、《玉堂春》、《平凡中的偉大》、《一代文豪歐陽修》、《亂世孤臣父女淚》、《亙古男兒一放翁》、《西施》、《唐代美人圖》。

  曆史小說:《西風獨自涼》、《來如春夢去似雲》、《宇宙鋒》、《玉玲瓏》、《金輪劫》、《埋香恨》、《胭脂雪》。

  傳記:《喜樂之歌──「伊甸.喜樂」四重唱》、《春風化雨皆如歌──申學庸》、《鹿橋歌未央》。

  宗教:《玫瑰經詩劇》。

  歌劇:《西施》。

  曆史小說《西風獨自涼》獲「中國文藝協會」小說創作奬。

  《宇宙鋒》、《胭脂雪》獲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讀物推介。《一代文豪歐陽修》、《亙古男兒一放翁》獲國小班級讀物推薦。《西施》、《唐代美人圖》獲「好書大傢讀」推薦。《漫漫古典情》入選「一百本好書」。

 

圖書目錄

【自序】
有趣、輕鬆的文學傢小故事/樸月

【春鞦】
詩人鼻祖 —屈原—
美男子代錶 —宋玉—

【漢】
偷西王母仙桃的仙人 —東方朔—
演戲演到人財兩得 —司馬相如—
妙解音律的父女 —蔡邕、蔡琰—

【三國】
偷酒前先行禮 —建安七子.孔融—
能治癒偏頭痛的文章 —建安七子.陳琳—
另一個被燒山逼齣仕的人纔 —建安七子.阮瑀—
建安七子之冠冕 —建安七子.王粲—
失傳的「七乾」 —建安七子.徐乾—
平視甄宓,差點被殺 —建安七子.劉楨—
最沒有知名度的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應瑒—
領導建安七子的「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晉】
有笑病的陸遜之孫 —陸機、陸雲—
殺母者禽獸不如! —竹林七賢.阮籍—
〈廣陵散〉從此絕響 —竹林七賢.嵇康—
被絕交的山濤 —竹林七賢.山濤—
天生劉伶,以酒為名 —竹林七賢.劉伶—
不摘李的王戎 —竹林七賢.王戎—
曬條褲子應付瞭事 —竹林七賢.阮鹹—
被剽竊的《莊子》註解 —竹林七賢.嚮秀—
替小叔解圍的嫂嫂 —謝道韞—
你老子不如我老子 —謝靈運—
讓李白一生低首 —謝眺—
不能為五鬥米摺腰 —陶潛—

【唐】
東傢死人,西傢助哀 —寒山子—
鬥雞文章誤瞭前程 —初唐四傑.王勃—
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初唐四傑.楊炯—
五悲人生 —初唐四傑.盧照鄰—
讓宰相有過的人纔 —初唐四傑.駱賓王—
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 —張九齡—
因一首詩被特赦的詩人 —王維—
不忌食而死的詩人 —孟浩然—
此天上謫仙人也 —李白—
撐死的詩聖 —杜甫—
以船為傢的煙波釣徒 —張誌和—
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
做「半官」的進士 —孟郊—
愛作詩的和尚 —賈島—
長安居,大不易 —白居易—
有纔無行、纔大量小 —元稹—
被稱為「詩鬼」的詩人 —李賀—
韆首詩輕萬戶侯 —張祜—
麯罷不知人在否 —趙嘏—
梁啓超也弄不懂的詩義 —李商隱—
與女童締結婚約的風流纔子 —杜牧—
專門幫人作弊的人纔 —溫庭筠—
後代應難繼此纔 —羅隱—
在墓穴裏宴客的奇人 —司空圖—
數米秤柴的簡樸進士 —韋莊—

【五代十國】
問君能有幾多愁 —李璟、李煜—

圖書序言

作者序

有趣、輕鬆的文學傢小故事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是我早年在《中國語文》月刊上的一個專欄「文學傢軼事」。

  這個專欄,是當時的「發行人」,也是我的姨父趙友培先生提齣的構想。當他錶示:這個專欄,想交給我來執筆的時候,我有點詫異;他當時在「師範大學」教書;事實上,《中國語文》月刊,寫作的基本「班底」,就是師大教授,和各地中小學教「國語文」的老師們。比起我這「非本科係」的人,這些齣身「國文係」的教授、老師中,夠資格寫的人太多瞭!甚至我覺得:怎麼輪也輪不到我!

  他笑著說:「你就佔瞭『非本科係』的便宜呀!」

  「怎麼說?」

  「我們的刊物裏,屬於學術性,研討性,也就是性質比較『硬』的文章比例偏高!『本科係』的優點當然很多,也不用說瞭。缺點是『放不開』;他們在國文係本科裏所學的太『正統』瞭,反而會局限瞭他們的思維。行規步矩的,怕犯錯,怕被彆人挑毛病。可是這個專欄,我希望能寫得輕鬆一點,文字活潑一點,不要太拘泥於『學問』。你呢,算有古典文學根基的,閱讀文言文的資料沒有問題。卻沒有『師門』或『學術』框架的限製,可以自由發揮!」

  接下這個專欄後,我還真是「自由發揮」!甚至都不照「規矩」按時代先後排列!完全「跳躍」式的;想到誰,就寫誰。

  原則上,姨父希望我不要寫的太「製式」;寫些比較有趣,或生活化的小故事,而不要像課本裏的「作者簡介」,或曆史「列傳」那麼嚴肅。這倒也很對我的味口;事實上,許多看來「麵目嚴肅」的文學傢,也有他們親和而人情味的的一麵。我可以說,那時自己寫的很高興。至於彆人看的怎麼樣,我就不知道,也管不著瞭。

  這個專欄,大約寫瞭五年多,後來姨父去世,月刊的人事改組。因為我的專欄都是姨父設計的,我覺得應該讓齣篇幅,以便新的主管規劃屬於他自己的路綫和風格,就主動「請辭」瞭所有的專欄,並婉拒瞭他們的「慰留」。

  脫離瞭這些專欄寫作,我開創瞭另一片屬於「文學創作」的天空;在報章雜誌上發錶散文、曆史小說等。慢慢的,把過去寫的這些「專欄」都忘瞭。

  直到「電腦」普及,網路發展,平麵媒體漸漸萎縮,能發錶文章的報章雜誌相對減少。因此,我為自己在網路上開設瞭個《月華清部落格》的網頁,作為我與讀者們交流的「平颱」。為瞭充實《月華清》的內容,纔陸續的把這些早先留存的「剪報」,一一輸入電腦,然後分門彆類,貼到我的「部落格」上。

  去年「好讀齣版有限公司」來跟我討論齣版新書計劃的時候,我請他們先到我的「部落格」上看看;如果有他們認為適閤齣版的,我都可以授權。當時,他們就選定瞭兩個專題:「詩詞故事」,和「文學傢軼事」。

  列為《漫漫古典情》之二、之三的「詩詞故事」,已陸續齣版。隨即,他們與我簽瞭「文學傢軼事」的閤約。

  我要求他們給我一段時間;一則,舊稿應該要重新整理、修訂。二則我也想要做些補充;因為當時是「跳接」著寫的,不免有些疏漏;還可能疏漏瞭重要的人物。既然要齣版,我當然希望能把這些在「文學史」上很重要,而當初漏寫的人物,補寫進去;希望這本書,能以更完整的麵目呈現讀者麵前。

  整理之下,發現還真缺瞭不少「重要」人物;自己也不知怎麼搞的,竟然李白、杜甫、韓愈都「從缺」!也許,當時我是覺得「來日方長」,慢慢總會寫到他們的。沒想到人事無常;一旦之間,這個專欄就結束瞭;說來,還是我親自動手「瞭結」的!
這些「文學巨匠」當然要補!我另外想補寫的,卻是一般比較容易忽略的人物;像被視為「通俗文學」的元雜劇作傢、明清傳奇或小說作傢。他們好像處於一般人的視角之外,事實上,卻是「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篇章。

  不是嗎?人人知道「張生」、「崔鶯鶯」、「紅娘」的故事,怎能缺瞭寫《西廂記》的「王實甫」?而且《西廂記》後來牽引齣來的故事,更是精彩;竟有士子在深山的廟裏,看到四壁都畫著《西廂記》的人物故事!他覺得這未免太「匪夷所思」瞭;因為,當時《西廂記》還是被視為「淫書艷麯」,有如現在的「十八禁」,被認為「青少年不宜」的。怎能公然畫在廟裏的牆壁上!

  當他提齣「質問時,廟裏住持的老和尚卻說:他以此「悟道」。而令他「悟道」的一句話,是張生見到崔鶯鶯時所唱的:「怎當她臨去鞦波那一轉!」

  後來有位纔子尤侗,用這一句為題,寫瞭一篇「八股文」,在清初文壇廣為流傳。甚至篤信佛教的清世祖,還拿齣來跟宮中的高僧討論!一位高僧的答覆很妙,他說的是:「不風流處也風流!」

  隻要喜愛戲麯的,人人都知道《牡丹亭》.遊園、驚夢,尋夢、離魂中,為情而生、為情而死的杜麗娘。那寫《牡丹亭》的「湯顯祖」是誰?

  講到中國四大章迴小說,人人知道《水滸傳》、《三國演義》,可知道施耐庵和羅貫中是師生?《水滸傳》還曾觸怒瞭明太祖硃元璋,竟說「此倡亂之書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認為施耐庵「心懷不軌」(就不想想,他自己不是懷有「逆謀」,「鬧革命」奪得天下的嗎?)施耐庵還因此下獄。

  我們耳熟能詳,活躍於劇場的傳統故事,像〈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賣油郎獨佔花魁女〉、〈碾玉觀音〉、〈白蛇傳〉、〈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可知道這些精彩有趣的故事,都齣於「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作者是馮夢龍?

  當我們讀到關漢卿自述,用最直白鮮活的話語,描述他自己是: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的一粒銅豌豆!

  能不感受到他那質樸的文字中,所錶現齣頑強不屈,人格的昂揚尊嚴?

  當我們讀到張養浩的〈山坡羊‧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錶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瞭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能不感受到他字裏行間對百姓的悲憫情懷?而且他不是說說而已。他曾為這一段文字不容於權貴,返鄉歸隱。而在關中大旱的時候,他義不容辭的受命齣來做賑濟的工作,而因席不暇暖賑濟災民,最後活活纍死在任內!我們能不說他是「以身殉道」的仁者?

  這些人與事,也許沒有那些「文學史」上燦爛的名字響亮,為世人所熟知。但他們真值得我們用點時間、心力去瞭解,去贊嘆、去忻慕!

  而寫到明清之際的文學傢,我真「捨不得」不寫那個氣節、風骨和對國傢的忠愛,足可讓在那個「改朝換代」的亂世,令許多因威脅利誘而屈節仕清的「須眉男兒」羞死、愧死的「巾幗英豪」;明末「秦淮八艷」(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之首的青樓名妓柳如是!不但她壯烈的愛國情操令人肅然起敬。事實上,她的詩、詞,比之當代著名的詩人,也不遑多讓!在她的軼事中,我摘選瞭她與當代「詩文名傢」陳子龍,「文壇盟主」錢謙益唱和的詩詞,讓讀者們作個「公斷」:她夠不夠資格列入「文學傢軼事」?

  也因為她的氣節,讓曾經降清當瞭「二臣」的錢謙益,幡然悔悟,稱病返迴江南,並與她一起投入「反清復明」的大業。雖然並沒有成功,也多少洗刷瞭他曾經變節投降的羞辱。雖然,她去世時,已經進入「清朝」統治的階段瞭,我還把她歸類於「明朝文學傢」,也算是嚮這位至死也「忠於大明」,可歌可泣的悲劇人物緻敬!

  我以「王國維」作這係列書的最後一個「壓捲」人物;他學貫中西;精通英文、德文、日文。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戲劇、金石書畫、甲骨文、考古學等領域成就卓著。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位當代著名的詞人。「中國文學史」上,大概不可能再齣現像他這樣「偉大」的「國學大師」瞭!

  有獨無偶,他一直忠於清朝,甚至連「末代皇帝」溥儀都已剪辮瞭,他卻至死都拖著清朝的辮子,最後自沉於頤和園的昆明湖。死因中的一說,是「屍諫」溥儀不要流亡日本。若此說成立,可說他是為已亡瞭國的清朝「小朝廷」以身相殉。也因此:雖然他死時已進入瞭民國,我仍把他列為「清朝文學傢」;這應該也是他所期待的曆史定位吧?

  當然,寫這樣的書,是不可能「完備」的;比如,我寫瞭「施耐庵」、「羅貫中」,就是沒寫「曹雪芹」。因為,直到今日,這個人物也還是「煙雲模糊」,聚訟紛紜,沒有定論的!

  而且,從古到今的「文學傢」實在太多瞭,是不可能「求全」的!其間的取捨,應該也可以屬於作傢「自由心證」的「權利」範圍吧?

圖書試讀

【晉】有笑病的陸遜之孫     —陸機、陸雲—
 
生具怪癖有「笑疾」
 
陸雲,生來有個毛病:愛笑。所以,陸機初訪張華時,就隻一個人前往,不敢帶他同去。因「二陸」齊名,張華主動問:「令弟士龍,現在何處?為何不與你同來?」
 
陸機苦笑:「捨弟雲,有愛笑的毛病。怕尊前失禮,所以不敢前來。」
 
張華執意要見,立時命人去請。陸雲一進門,就笑得前仰後閤,連話都說不齣來瞭。原來,張華愛修飾,尢其珍愛他的鬍須,就把鬍須用絲繩纏起來保護。陸雲一見,視為「奇觀」。原本就有「笑疾」的他,那還彆得住呀!
 
他不僅平常愛笑,看到打扮奇怪的人忍不住笑。自己守喪,應該哀毀逾恆時,照樣要笑。
 
他曾在居喪期間,穿著麻衣,戴著麻冠的喪服齣門。江南是水鄉,交通多靠船隻。他上瞭船,看到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便忍不住捧腹大笑。船小,重心不穩。他這一笑,緻使船左右擺盪,就把他搖下水去瞭。幸好旁邊有識水性的人,纔把他搶救上來。
 
急智捷纔
 
陸雲有一次去拜訪張華,在座中遇到瞭荀隱。荀隱字鳴鶴,也是當代的名士。
 
魏晉風氣,崇尚清談,喜以口舌纔辯摺人。張華見兩人都是名士,又是初見,便道:「你們今日相遇,可彆落瞭俗套!」
 
陸雲一拱手,大咧咧道:「雲間陸士龍!」
 
荀隱迴敬,絲毫不讓:「日下荀鳴鶴!」
 
你稱雲間,是龍。我道日下,為鶴。除瞭錶齣瞭自己的字,也扣住瞭姓名。雲,是你的名,荀是我的姓;荀字正是日在下。陸雲又道:「既開青雲睹白雉,何不張爾弓,挾爾矢?」
 
他故意把荀隱字中的「鶴」,貶為白野雞。還問為什麼不用弓箭把野雞射下來。
 
荀隱從容道:「本謂是雲龍騤騤,乃是山鹿野麋。獸微弩強,是以發遲。」
 
荀隱毫不示弱,也把他自稱的雲中之龍,貶為有角的山間麋鹿。感嘆那麼微弱的小動物,不值得用強弓硬箭,所以遲疑,放他一馬。
 
文人相輕,針鋒相對,隻樂得觀「戰」的張華拍手大笑。

用户评价

评分

《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這本書,讓我對古代文人的生活有瞭更深的認識。我一直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清雅脫俗的生活細節。比如,他們是如何品茶論道的?他們是如何鑒賞古董的?他們是如何在書房裏度過悠閑的時光的?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這些具體的描繪,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而是能夠通過這些細節,展現齣文人獨特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 我希望看到書中對他們居住的環境、收藏的書畫、使用的文房四寶等進行詳細的介紹。我總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往往能反映齣他/她的內心世界。例如,我一直很好奇,那些以“梅蘭竹菊”為伴的文人,他們是真的能從中獲得精神的慰藉,還是這隻是一種象徵性的錶達?又或者,那些熱衷於修建園林、追求雅緻生活的文人,他們又在其中寄托瞭怎樣的情感?這本書的描寫,讓我能夠更立體地去理解文人,不僅僅是他們的文字,更是他們的生活。

评分

《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這本書,真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佳作。我一直對文人的纔情感到驚嘆,尤其是他們能夠將深邃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通過簡練而優美的文字錶達齣來。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作者如何剖析這些傳世佳作背後的創作靈感和心路曆程。是不是每一首詩,每一篇文章,都承載著文人一段獨特的人生經曆? 我希望看到書中能夠詳細解讀一些經典作品,不僅僅是錶麵上的意義,而是深入挖掘其深層的含義,以及作者在創作時所處的情境。比如,為何某位文人會在特定的時刻寫下某首詩?他/她當時的內心是怎樣的?是悲傷、是喜悅、是憤怒,還是無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文人的創作世界,去理解他們為何而寫,如何而寫,以及他們的文字所蘊含的無限力量。

评分

《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入口時或許有些微澀,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其中醇厚的迴甘。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文人心路曆程的挖掘,那種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中掙紮,在名利與節操之間權衡的內心戲,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我一直在思考,為何古代文人能夠寫齣如此動人的篇章,他們的情感來源究竟是什麼?是少年時期的壯誌淩雲,還是壯年時期的懷纔不遇?是晚年時期的豁達超然,還是人生低榖時的絕望掙紮? 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我希望看到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文人,如何在時代的變遷中堅守自己的信念,如何在仕途的起伏中保持內心的平靜。比如,我很好奇像陶淵明這樣選擇歸隱田園的文人,他們的內心是否真的能達到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還是也曾有過對塵世的眷戀和對過往的遺憾。又或者,那些在朝堂之上直言進諫的文人,他們又是如何承受來自權力中心的壓力,他們的勇氣又從何而來?

评分

《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我讀來感觸良多。書中對於文人之間復雜情感的描繪,更是讓我印象深刻。那些纔子佳人的風流韻事,那些文人墨客的惺惺相惜,又或是那些因政治立場而産生的恩怨情仇,都刻畫得入木三分。我一直在思考,古代文人的社交圈子是怎樣的?他們如何通過詩文唱和來交流思想,又如何通過宴飲聚會來建立情誼?是真正的誌同道閤,還是更多地夾雜著利益往來?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某些文人之間微妙關係的描寫,比如某個大傢族中年輕一代文人的競爭與閤作,又或是不同政治派彆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與辯駁。這種描繪,讓我看到瞭文人並非是真空中的個體,他們也身處復雜的人際關係和權力網絡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更深入地探討這些,揭示文人之間情感的真實麵貌,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師生情,亦或是那種復雜的、難以言喻的“同道之誼”。

评分

拿到《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眼吸引我的,是書中精美的插畫,每一幅都充滿瞭古韻,仿佛能將人帶迴那個遙遠的時代。作者在文字的敘述上也下足瞭功夫,他/她運用瞭大量的典故和詩句,但又不會讓人覺得晦澀難懂,反而像是在與一位博學的朋友暢談古今。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某個特定曆史時期文人生態的描繪,那種社會背景下的文人仕途、社交圈子、甚至是一些小道消息,都刻畫得繪聲繪色,讓我仿佛置身其中,窺探到那個時代的風貌。 尤其是,我一直對唐朝的文人雅士非常著迷,他們的詩歌大氣磅礴,他們的生活也充滿瞭傳奇色彩。這本書中對那個時代的文人進行瞭深入的解讀,從他們的飲宴唱和,到他們對國傢大事的針砭時弊,再到他們對於個人際遇的感慨萬韆,都描寫得細緻入微。我仿佛看到瞭白居易在長安街頭的身影,聽到瞭李賀在夜色中吟誦的詩句,感受到瞭韓愈在貶謫路上的孤寂。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更加充滿期待。

评分

《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這本書,讓我在閱讀中不斷思考。我一直在想,古代文人在麵對社會變革和政治動蕩時,是如何做齣自己的選擇的?是堅守自己的原則,還是隨波逐流?是選擇隱居,還是積極入世?這種選擇,往往關係著他們一生的命運,也影響著他們作品的風格。 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這些文人在曆史關鍵時刻的抉擇,以及這些抉擇所帶來的後果。比如,在國傢麵臨危難之時,哪些文人挺身而齣,成為瞭民族的脊梁?又有哪些文人選擇瞭明哲保身,甚至落井下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這些復雜的人性,讓我們看到文人在政治洪流中的掙紮與無奈,以及他們身上所閃耀的道義光輝。

评分

終於等到《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的上市,我激動瞭好久!說實話,我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很大程度上是受瞭前幾部作品的熏陶,每一本都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靈的窗戶。這一部,光看書名,就已經讓我充滿瞭期待。我尤其好奇“文人的那些事”究竟包含瞭哪些內容,是他們風雅的生活日常,還是纔情橫溢的創作背後不為人知的辛酸?是他們高潔的誌嚮,還是世俗的無奈? 我一直覺得,文人不僅僅是書齋裏的學者,更是那個時代最敏感的神經末梢,他們用文字記錄曆史,用情感丈量人生。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那些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文人形象,而不是冰冷的史書上的名字。比如,我總覺得蘇軾的豁達背後,一定隱藏著不為人道的苦楚;李白的浪漫,是否也曾被現實的羈絆所束縛?杜甫的憂國憂民,是否讓他夜不能寐,飽嘗孤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這些文人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將他們的情感世界淋灕盡緻地展現齣來,讓我能夠感同身受,與他們一同品味人生的甘苦。

评分

《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這本書,我讀得津津有味。我一直對文人的情感世界非常感興趣,尤其是他們對於愛情的錶達,時而熱烈奔放,時而含蓄內斂,充滿瞭古典的韻味。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一些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以及文人是如何在愛情中體味人生的。 我希望書中能夠描繪那些纔子佳人之間的知音之情,也希望看到那些因門第、命運等原因而未能走到一起的愛情悲劇。我尤其想知道,在古代那個相對保守的社會環境下,文人是如何錶達自己的愛意的?是隱晦的詩句,還是大膽的錶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文人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內心深處那份純粹而又復雜的情感。

评分

《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這本書,讓我對古代文人的知識體係和學問積纍有瞭更深的認識。我一直很好奇,他們的學問是如何形成的?是來自書本,還是來自生活?他們是如何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的?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作者如何梳理和解讀文人的學問,以及他們的學問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影響。 我希望看到書中能夠介紹文人所涉獵的廣泛領域,不僅僅是詩文,還包括經史子集、琴棋書畫、醫藥養生等。我希望瞭解他們是如何在這些領域中遊刃有餘,並從中汲取靈感的。我總覺得,淵博的學識,是文人能夠創作齣偉大作品的重要基礎,而這本書的描寫,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

评分

《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文人並非是高高在上的神壇人物,他們也同樣有七情六欲,也有凡人的煩惱和睏惑。我尤其想在這本書中看到,他們是如何麵對人生的挫摺和失敗的。是像李白那樣“仰天大笑齣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還是像杜甫那樣“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的悲涼? 我希望看到書中能夠描繪他們經曆重大變故後的心態變化,以及他們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重新振作起來。比如,那些被貶謫的文人,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麵對流放的生活?他們又是如何在這種逆境中找到新的生活意義的?我總覺得,一個人的品格,往往是在逆境中纔能得到真正的考驗,而文人在這方麵的錶現,也一定能夠給我們很多啓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